◎林洪涛
(海峡都市报社,福建 福州 350003)
短视频一般以网络新媒体为媒介进行传播,时长大都在1—5分钟内。像抖音、快手等都是短视频的主要发布平台。因其时长短,兴趣点多,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接地气,贴近大众生活,且成本低,制作过程简单,有创意,比图片和文字更立体,易让人有代入感,更加符合当代快餐式的沉浸式体验,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创作者和受众的欢迎和喜爱。短视频不仅为网民所喜爱,也是各主流媒体高度重视、悉心打造的一个重要传播渠道。如何让自己制作的短视频新闻能够直击人心,提高受众的黏性,增强信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则需要大开脑洞,深挖智慧。为此,通过短视频新闻栏目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G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微视频的发展和传播。不仅政府部门加大了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支持,而且互联网的速度和稳定性也有所提高,人们能够在网上迅速传播信息。同时,因特网接入成本大幅降低,为微视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微视频一个致命的缺陷是视频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规范性不足。随着受众对微视频内容质量要求的提高,对内容的深度和创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新闻是一种全新的新闻传播形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有其自身特点。首先,信息零散化与内容大众化。互联网背景下,民众对互联网的使用率不断升高,使用途径也更加多元。其中,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成为互联网应用的一个新方向。随着短视频平台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专业新闻工作者,还是非专业人士,都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新闻制作,如其可利用手机终端将新闻内容拍摄好后上传至短视频平台,从而通过网络传播分享给各界人士。而短视频最主要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传播的新闻信息较为零散,但其传播的内容多数都是新闻的重要内容。当前,在民众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短视频更符合年轻人获取新闻信息的需求。最后,制作与浏览风格简单。与传统媒体相比,短视频新闻主要通过图片、视频、文字三种元素的组合进行传播,感染力更强,对新闻现场的还原度更高,受众更容易接受。再次,新闻展现角度独特。与传统新闻报道不同,短视频新闻倾向于报道新闻事件的细微之处,短视频新闻内容短而精,能够较好地展示新闻细节,并且新闻内容的生活感、画面感更强。在报道相关新闻事件时,短视频只需播放一个相关镜头,就能引起大量网友的共鸣,如在报道自然灾害的相关新闻时,传统新闻报道主要通过语言描述引起受众共鸣,而短视频主要通过播报灾害发生时的监控视频来引起受众共鸣。可见,短视频新闻是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原则的基础上,以生活化的场景再现新闻事件,新闻表现力更强。
传统媒体新闻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在新闻领域是处于“王者”地位的,受众数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是传统电视媒体的特点。但是在媒体短视频时代到来以后,传统媒体新闻的制作、传播、宣传以及创新都受到了巨大冲击,亟需找到应对的措施,走出目前的困境。传统媒体新闻之所以会受到短视频时代如此大的冲击,主要是因为短视频具有普及程度高、制作简单等优势。短视频时代对媒体新闻造成冲击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新闻视频的接收终端发生了本质变化。过去,新闻视频主要通过电视这一大众传媒传播,但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短视频新闻逐渐转向手机这一主要载体,电视这一播放终端的受众群体数量不断减少。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无时无刻伴随人们,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渠道变得更便捷更灵活。接收终端的升级、改变也改变了人们接收新闻信息的习惯,全家老小守在电视机前看新闻的时代已永远过去。第二方面是纯新媒体短视频的生产和传播流程相比传统新闻视频有着巨大优势。纯新媒体短视频的生产流程和制播流程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制作,任意时间发布及更新。但电视新闻视频需要在特定频道、相对固定的时间播放,生产、制作、审查、播出方式也想较于新媒体视频更为繁复。新媒体新闻视频送出的即时性和到达率无法比拟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纯新媒体短视频。因此,我们看到,虽然传统新闻短视频也积极依托新媒体终端拓展影响,但受纯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依然很大。第三方面是新闻视频的制作传播者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过去,新闻视频的发布权由新闻媒体依托平台控制在媒体记者手中,但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人都是记录和发布者,人人都可以是“媒体人”。大众随时、随地、随手记录社会现象,传播者体量巨大,自媒体影响力因此呈几何倍增长。同时,新媒体短视频新闻的内容极贴近受众身边发生的事,贴近原生态,几乎无编辑,看起来十分真实、亲近。这些“故事”被人们自行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轻易地突破地域限制,被当地乃至全国的短视频平台用户看到。如此接近真实生活的新闻素材往往是百姓最喜欢看的新闻,吸引了受众的目光,大大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文字形式的直观性显然不如音频和视频,在生产、制作微视频时,应更多地使用视听结合手段,适当插入动画等,增强信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比如,传统的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严肃性,无法广泛吸引受众。主流媒体可以更多地制作时政新闻微视频,选择新的方法、角度,使内容更具新鲜性和观赏性。可以让新闻当事人由第一人称的口吻来讲述新闻故事,增强新闻代入感,突出主题。新闻微视频采集者必须及时记录现场环境声音等,向用户提供立体感官体验,满足受众对微视频的视听要求。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国际在线推出的动漫微视频《“一带一路”一起走》收获了众多粉丝。节目融合动漫、老腔、说唱等表现手段,用传统老腔带领观众感受秦川风韵,借说唱为节目注入年轻潮流元素,贯穿古代与现代,连接中国和世界,生动地演绎了“一带一路”的历史、发展和成就。
对于新闻媒体而言,新闻事件的本身虽然重要,但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新闻信息的发布更应注重框架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谋篇布局,使新闻报道快速成型,满足新闻观众的收看欲望,这对于吸引观众的兴趣、抓住观众的眼球极为重要。事实上,也只有在短时间内做好新闻筹划,才能够更好地适应观众心理,并重塑良好的新闻媒体形象,既保证新闻短视频的制作质量,又能够维护传统新闻媒体的权威。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新闻短视频的传播有一定的规律,即必须要抓住新闻视频“前五秒”的黄金时间,通过最直观的新闻叙述吸引观众注意,从而激发观众新闻追踪的兴趣,最后再将新闻内容娓娓道来。
在将传统电视媒体向短视频媒体转型的过程中,电视媒体负责人需重视短视频部门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从而确保短视频部门快速形成“战斗力”,发挥关键的网络意见领袖作用,满足主流电视媒体的网络信息传播需求。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有关部门应提高对工作人员专业素质关注度,端正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对培训计划、薪酬体系以及节目制作计划进行优化,提高视频质量。
短视频新闻传播平台相比传统的媒介,如报纸、电视等,存在一个显著特征,即移动化、流动化传播。用户通过平台刷到流量高的新闻作品,但缺少对固有栏目、固有媒体的持久关注度,为此很多传统媒体在打造短视频传播赛道时一个巨大的窘境就在于如何维持用户的持久注意力。对此,很多媒体开始探索短视频新闻品牌发展思路,其中的典型代表如央视新闻。央视新闻在转型发展、发力短视频新闻中,主动打造网站、新闻客户端、公众号等自有传播新媒体平台,此外,还积极入驻各大短视频平台,如央视新闻抖音号的开通,全方位的渠道打通,塑造短视频传播影响力和品牌力,实现了更大规模的用户触达,从而达到增强用户黏性的传播目标。除了央视媒体以外,不少地方传统媒体、新兴媒介也都在逐渐通过打造品牌优势,增强公众对其生产内容的关注。对于短视频新闻平台来说,打造好自有的媒介品牌,足以能够抵消碎片化传播和单纯追求单一新闻爆品流量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的短视频而言,其往往在制作上受到时长的限制,无法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详细的报道,这就会带给社会大众一种碎片化、零散化的观看体验。而在短视频的冲击下,电视新闻专题要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就要以此作为突破的方向。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挖掘新闻事件的深度、细节,这样才能最真实地对新闻事件进行还原,继而让社会大众了解到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也就是说,要经过详细的调查、采访,了解新闻事件全面情况。总而言之,电视新闻专题应当通过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实现制作上的细致化发展,继而提高电视新闻专题的质量,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收看以及满足其对新闻的需求。
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在进行电视媒体新闻短视频制作工作时,需注重内容制作的“张弛有度”,以此强化内容的影响力与传播范围。短视频受自身时长限制,无法对传统媒体六要素进行系统地阐述。在视频制作过程中,制作单位应当以短镜头的故事叙述形式配合相得益彰的背景音乐对各类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在凸显新闻事件中关键要素的同时,兼顾短视频的基本要素。
虽然在短视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其给电视新闻专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从社会舆论引导的角度来看,短视频是无法与电视新闻相比较的。可以说电视新闻专题更具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更能够获得社会大众的信赖与认可。而短视频往往会因审核等因素的影响,不管是种类或是真实性都无法获得有效的保障与监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为了获得关注与流量而杜撰或虚构的新闻内容。相比而言,电视新闻专题要经过层层审核与把关才能进行播报,尤其要站在客观的角度展开分析与评论,并且保证对新闻事件真实、准确的还原。所以在短视频的冲击下,电视新闻专题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对社会舆论的正向引导。
VR技术制作具有高速率、低延时、广连接特点的5G网络,为VR新闻的移动化注入了动力。经过不断摸索,集传统电视大屏节目形态创新、VR节目拍摄制作标准化、VR节目互动创新设计等内容于一体的VR电视节目制播流程日益完善。在场景摄录时,室内演播室的实景由VR全景摄像机拍摄,出镜记者携带VR拍摄采访设备完成新闻现场录制,然后将分镜头存储的视频原素材通过软件拼接合成8K指标素材;在VR虚拟场景建模合成阶段,使用3DMax、Unity3D或者UE4软件的3D建模功能实现虚拟场景的合成;后期剪辑调色时,利用Premiere+VR插件对视频进行剪辑、调色、添加字幕、制作动态特效和配音,合成4K全景视频供给VR云平台分发使用。节目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传统电视频道同步播出。在移动客户端播出时,用户可以选择VR模式进行收看,感受沉浸式新闻带来的视觉盛宴,还可以通过留言、点赞、投票等方式实现基于移动端的VR节目互动;在传统电视频道上播出时,可将VR节目转换为高清格式播出,在播放画面中加入全景视频的二维码,观众可以扫描二维码观看全景视频。大小屏联动的互助推广模式,有利于搜集用户反馈数据、优化用户体验、积累核心用户群体。
传统广电媒体的变革迫在眉睫。如今,微视频已经成为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节目形态。制作人员要善于运用新思路和新技术来制作适合于多媒体新渠道传播的微视频,不断提高微视频质量,创新微视频信息内容和形式,以增强媒体核心竞争力。科学认识新媒体时代传播规律,充分运用微视频多形态的表现形式和多元化的传播手段,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奏响积极向上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