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写的转型与创新

2022-02-17 22:05:23吴鹏程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群体受众

◎吴鹏程

(浦江县融媒体中心,浙江 浦江 322200)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迅速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彼此间均面临着共性问题,也就是如何才能够书写出受众群体满意的优质新闻报道。特别是在受众环境和传播生态都产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移动终端已经成为受众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这使得受众不再需要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资源,而是逐渐转化为用户,甚至受众还可以自己发送传递相应的信息,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在传播媒介产生变化的时候,新闻报道的形态也需要随之产生变动,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内容为王仍旧是极为关键的,不管传媒行业的未来发展态势是什么,高质量的新闻报道都能够充分获得来自于受众的认可和好评。所以在此种情况下,针对性地分析探索新闻采写的转型和创新路径是意义非凡的。

一、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写转型与创新的必要性

电视媒体是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相比较可以发现新媒体技术是具备非常显著的差异性的,伴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不断推进,新媒体技术所具备的价值越发受到诸多领域的关注,其主要依托的是数字平台系统,将新闻记者收集的各种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进行有效加工,而后将其上传到相应的网络平台当中,受众群体可以依托于手机和电脑等终端工具获取此类信息,此种传递方法更加具备时效性和高互动性,所以广泛地获得了受众群体的喜欢和认可。

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采写转型和创新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伴随现阶段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新媒体时代的强势发展,不仅使得传统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对新闻采写工作而言也是巨大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如何才能够巧妙地应对目前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同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发展机遇,最为有效地挖掘出新闻事件所具备的价值和效益,是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在此种情况下,推动新闻采写的转型和创新发展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其次,网络媒体针对内容方面的需求与传统媒体的需要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的,从传统媒体的视角来看,其传播内容的素材普遍是较为单一的,更为关注于对文字方面的报道传播,而新媒体则具有非常广泛的容量,并且还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更新,所以新闻采写转型发展具有相当关键的作用,是全面衔接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更是保障媒体信息传播工作得以稳定开展的核心。最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发忙碌起来,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普遍需要在碎片化时间中完成,快餐式的浏览开始转化为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路径,所以在传统媒体中,常用的深度报道模式已经开始逐渐偏离人们的阅读需要,对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采写转型和创新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二、新媒体融合时代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对新闻主体的影响

新媒体融合时代,对于新闻主体的影响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新闻传播模式也开始越发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可供受众群体获得新闻信息的路径越发多样,在传统媒体为核心的时代背景下,电视和报纸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核心路径,而在现阶段,包括电脑和手机等工具越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且人们还可以在此类工具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新闻信息。除此以外,在新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并且速度有效提升,这使得人们无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可自由自在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对传播路径的影响

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新媒体平台正在逐渐衍生出取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传统媒体主要将报纸和电视等作为关键组成部分,而新媒体技术的核心支撑则是互联网信息。结合现阶段的已有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使用新媒体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平台也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多,包括微信、微博和抖音等各种平台逐渐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获取工具。在此类平台中,人们既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传递者,也能够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同时,还能够自由自在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他人同步进行交流沟通等。

三、新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写转型与创新的措施

为更为有效地促进新闻信息源的丰富充实,全方位地提升信息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强化新闻的市场影响力以及品牌效应,新闻采写工作者有必要积极地促进自我转型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造出更加符合受众需要的优质新闻作品,充分衔接新媒体融合时代的发展进程。就目前来看,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采写转型和创新的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提升个性化和趣味性

身为新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新闻采写记者,采访工具已经从传统的笔纸转化为微信和微博等重要的新媒体平台,此种采编工具的演化,使得受众群体越发朝向年轻化的趋势发展,同时,也使得新闻媒体的传播路径越发多样同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的单一性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自然要求新闻记者能够全方位的认识和明确媒体的动态方向,形成足够敏锐的新闻观察力以及认知能力,精准地捕捉到各种各样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并针对性地进行深度加工,避免出现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并且新闻采写理念也需要具备充足的个性化,保障受众在阅读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充足的趣味性。除此以外,还要求新闻采写记者能够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作用,从读者的视角出发,做好对新闻内容的编写和报道,尤其是需要加强对身边人和身边事的展现,充分承担起自身作为衔接政府和群众的喉舌的重要作用。例如,《新京报》在新浪微博中开设的微言大义栏目颇具个性化元素,广泛且深刻地获得了来自于受众群体的认可,其中的各种新闻信息的阅读量和转载量都是非常高的,由此可见,《新京报》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地拥抱新媒体,全方位地展现出后者所具备的优势和效益,拉近了自身和受众群体的距离,受众对于《新京报》黏合度也在此种情况下显著增长。由此可见,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采写工作者所需要实现的首要转型目标便是提升新闻报道的趣味性和个性化元素占比,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海量的新闻信息中脱颖而出,收获足够的好评,为媒体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支撑作用。

(二)提升简洁性和实效性

新时代的来临使得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对于传媒领域来讲更是如此,时效性将会成为许多媒体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制胜的法宝。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更强,就意味着其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被受众所观察到,意味着能够获得更高的曝光量,所以这就要求相关新闻采写工作者能够针对性地进行转型和革新,寻找到新时代下的崭新发展路径。首先,新闻信息的字符必须要足够精简,能够做到对核心的信息元素的保留,对不重要的信息的摒弃,从传统媒体下的每日新闻逐渐过渡到新媒体融合时代下的每秒新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飞速建设和发展,微新闻这种形式开始广泛地受到关注和应用,通常来讲,微新闻所代表的并非是新闻篇幅和文字的数量的稀少,而是以足够短小且精简的话语为核心,打造出更加具备价值和效益的新闻,让受众群体可以在精简阅读的过程中行之有效地认识到新闻事件的发展初始和发展过程,借助于新闻记者的优质报道,实现对新闻事件的整个发生流程的还原。比如,部分采写工作者在利用微博来进行新闻传播的时候,在字符数的要求方面,通常不会超过140,所以这就要求采写记者能够以更为精准简洁的语言来进行凝炼表达,而后选取具备充足的价值的信息,将素材当中最精彩的内容进行有效展现,以此来保证受众能够在足够少的文字当中明确新闻事件的发展情况,使新闻信息可以被更加快速地转发,这样必然能够切实有效地提升受众群体的阅读程度,充分增强媒体记者和受众群体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如此反作用于新闻消息方面,为时效性的提升带来必要的帮助。

(三)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传统媒体拥有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也使得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挑战,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行存在,此种机遇在新媒体融合时代下的表现尤为显著,主要表现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整合。新媒体是新的媒介的融合物品,传统媒体的有效利用,可以为新媒体记者带来更为充足的采访思路以及经验支撑,在此种情况下,无论是新闻采访的模式还是方法,都能够获得有效的丰富和充实,新闻采写工作可以切实有效地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新闻制作的路径和传播的渠道也会在此种情况下不断扩大,记者在实际开展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只需要拥有手机,便可以轻松有效地完成对新闻的编写和新闻信息的播放,此种随时随地都能够予以展开的新闻播放模式更加能够吸引受众群体的关注和认可,在微信和微博平台上均获得大批量的转发,受众借助于记者所录制的视频,可以更加清晰有效地了解到爆炸案现场的实际状况,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援助,此种新闻报道显然凝聚了巨大的群众力量,其现实存在意义是不容忽略的。

(四)具备严谨性和可信度

新媒体融合时代所带来的信息传播优势是不能忽略的,但是与此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到海量信息下潜藏的各种负面资源和内容,如果受众群体无法有效地辨别此类信息内容,很有可能导致舆论表达和引导受到巨大的冲击,威胁到现代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新闻信息的采写和播报都需要具备足够充足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相应地,采写记者有必要形成足够的责任意识以及安全意识,在正式报道新闻信息以前,需要切实有效地做好把关工作,此外,新闻采写工作者还需要形成良好的自律性,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各项行为,也就是说新闻采写记者在开展自己的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慎之又慎的态度和意识,需要重点辨别新闻素材的真实性和合理性,避免受到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和混淆,而在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是需要避免对尚未发布的文章进行直接评论,对于自身所编辑的新闻信息需要保持有充足的中立态度。身为社会舆论的引导者以及传播者,尤其需要避免将自己的个人情感掺杂在新闻信息的报道当中,否则很有可能导致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必须要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秉持足够严谨负责的态度,这样才能够为新闻可信度的提升带来良好的帮助。尤其是需要综合提升在实名认证方面的投入力度,做好对发布各种信息的账号动态的监督管控,如果发现存在问题的话,则迅速拿起法律武器,予以惩处。因此,新闻媒体记者无论是在采写的态度还是传播路径的选择方面都需要保持足够谨慎认真,只有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地保障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正在为媒体行业的进步带来巨大的帮助,在新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路径和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可供人们选择的信息获取路径也在此种情况下不断增多。并且新闻内容也从传统单一的新闻内容转变为更加丰富充实的内容,对于新闻采写工作的完善改进,相应人员应该保持有足够良好的理念,形成全新的个性化新闻采写方法,同时,还需要重点保障报道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合理性,避免在其中掺杂自己的个人情感。在业余时间,新闻工作者需要不断的加强自我学习和训练,增强对各种各样的新方法的学习,为我国新闻事业的稳定发展做出源源不断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传统媒体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