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云南省陆良县融媒体中心,云南 曲靖 655699)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提升,网络中各种新媒体数量快速提升,这就促使新闻传播发展出现多样化、多元化的趋势。而融媒体则是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自媒体等进行整合,进而融合成为整体。所以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和写作,就要立足传统媒体优势,不断满足广大群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也给传统新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了在当下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中获得主动权,提升新闻领域快速进步,新闻工作人员要针对采访和写作环节进行探索创新,这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意识。故而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创新路径的探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新闻领域发展的必经之路。
融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多种媒体融合,而融合方式则包含了资源、内容、宣传、利益等多方面,同时融合了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媒介,进而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点。对传统媒体而言,融媒体是利用新兴的网络信息技术,通过各种网络途径在智能设备中传播,而设备包含了智能手机、电脑、数字电视等,传播形式方面涵盖了网络中的微博、微信、快手、抖音等,所以融媒体无论在传播技术、载体、途径等方面都比传统媒体更加先进。另外,融媒体的信息在传播当中也具有及时性的特点,能有效满足广大群众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而且网络中丰富多样的社交软件平台也有着海量的信息,能满足人们对大信息量的需求,同时也扩大了人们了解信息的范围[1]。
在广播电视新闻采编播整个流程当中,采访方面的创新能够有效提升新闻信息的丰富性。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采写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在新闻时效性、丰富性等方面存在较大弊端,这也是传统新闻采写流程和效率不足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原因。故而新闻工作人员要走进群众,才能提高新闻内容丰富性。另外,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采访形式、内容等,提升新闻质量。同时也要改变传统采访方式,促使新闻采访能更深入、细致、新颖,为新闻写作创新奠定基础,逐步提升新闻质量,提升新闻的影响力。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以及各种媒体的崛起,使得网络中各种信息量快速膨胀,而且种类非常繁多,所以广大用户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就看到各种新鲜事物,并且逐渐养成了观看信息兴趣化的习惯,这也是人们猎奇天性的体现。首先,广大用户在网络中获取各种信息的流程是,先立足自身兴趣爱好或者信息需求,筛选出相应的信息并从中获取获取最近更新的信息。其次,网络中的大型新媒体平台普遍采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算法机制,根据用户浏览时长、内容等推荐用户喜欢的内容,其导向性非常明显。所以从人们获取信息的流程来看,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分为两层:第一层是符合自身喜好的新信息,第二层则是在筛选信息过程中,用户不感兴趣或者是没有需求的信息,这些信息会被用户归类为没有价值的信息,而用户喜欢的、感兴趣的信息才是有价值的信息,所以当下用户获取信息已经呈现出兴趣化导向的特点[2]。
对用户而言,审美是其获取信息的重要筛选标准,只有信息在用户审美范围之内,才会有更大的机会被用户关注。在这个背景下,网络中能够让用户关注的信息大多属于娱乐类的信息。例如,微信中公众号这个平台上,一般是娱乐类信息的公众号具有较高的人气,但是行业、专业类的信息,或者是表述方式单一、枯燥的公众号,即使内容价值比较高,也不会有很高的人气。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情况就能看出,目前广大用户筛选信息已经具备娱乐化导向。
对新闻媒体而言,事件是新闻信息的根源,媒体工作人员就是通过深入挖掘事件,并且把挖掘到的信息传输到媒体平台中,让广大用户能够从信息中知道事件的情况,同时了解各种事件也是用户比较大的需求。在这个背景下,大部分媒体工作人员都会选择在接触事件的第一时间将信息发不出来,但是很多事件并没有发展结束,所以在信息上并不完善,这就使得广大用户要关注媒体平台,从而获得事件后续的信息。如果广播电视媒体发布了一个热点事件的新闻信息,而感兴趣的用户就渴望了解热点事件的全部过程,以及后续的发展,如果广播电视媒体不进行后续追踪报道,那么广大用户就会因为无法满足需求而抛弃媒体,这也是当代用户的特点之一[3]。
在网络时代,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而且随着智能移动互联网设备的广泛使用,让广大用户逐渐养成了在碎片化时间里翻阅自己需求信息的习惯。所以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如果媒体平台信息量不足,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就会造成用户取消关注。同时,不同用户群体关注的信息也各有各自的特点,如,年轻群体客户更倾向于娱乐类的信息,而且要求信息表达形式直观、简洁,这有助于这部分群体能够在碎片化时间里完成阅读,从而获得信息的全部内容,如果这些要求不能被满足,那么用户一样会取消关注。
随着传统媒体不断推进媒体融合,新闻工作人员要具备的专业能力也不断增多,不仅需要新闻方面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其他工作技能,如运用技术系统、融媒体生产平台和先进设备的能力和市场营销等,这样内容和产品才能满足群众和市场需求,才能高效、高质量地进行工作。从新闻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新闻数字化技术比新闻专业技能要求更多、更高。例如,新闻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多媒体采编专业能力,还要具备熟练应用图文音视频相关软件的技能,而且学习各种网络技能也是新闻工作人员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新闻工作人员要立足自身情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在新闻工作中能够正确判断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在新闻事件中能够明辨是非,同时又具备相应的敏感度,在了解事件真实性之后,能够从中立、客观的角度进行报道,同时也需要工作人员避免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通过新颖的写作技巧、方式等,灵活客观地表述新闻事件[4]。
在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环节,采访方式、表达能力是工作人员进行新闻写作的基础。而传统的采访流程中,因为部分工作人员表达能力有限,所以在采访方式上比较老套,而且采访问题过于书面化、表面化,这样的采访不仅显得采访话题没有层次和深度,同时被采访者也比较被动,最后采访出的结果影响了新闻写作,造成新闻内容呆板、无味、套话连篇,有用的信息非常少。所以在传统新闻采访中,传统媒体给出官方提问,给用户带来的必然是官方回答,这种采访造成新闻写作脱离生活、远离实际。另外,传统新闻写作当中,工作人员为了力求真实性、客观性、权威性等,在新闻中引用大量的数据,这就造成新闻枯燥无味,也影响了新闻核心的表达,削弱了新闻价值,同时采访也失去了应有的作用,那么大众也会对这类新闻不感兴趣。所以传统的新闻采访方式限制了写作人员的思维,也造成新闻写作人员采访写作不接地气,内容建设方面程序化模式化倾向明显。总体来说是权威有余而“地气”不足,新闻资讯的丰富性、贴近性、时效性、服务性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资源优势、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从而影响了新闻质量。
一般而言,传统媒体新闻制作过程中的创新理念都会受到管理的约束,这对工作人员的创新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在新闻写作环节,即便工作人员有了创新想法,但因为各种约束也无法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写作环节的创新作用,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被打击。所以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创新也面临着管理方面的难题[5]。
随着我国网络的普及,社会中的重大事件会在网络中快速传播,而且跨越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所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要积极参与其中,将重大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让社会各界引起警示,这也是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的职责。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媒体更加集中,而且在内容上同质化也比较严重,同时网络中部分新媒体或者自媒体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而且在价值导向方面失去客观立场和引导方向,在采访写作新闻过程中忽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最终所发布的新闻内容就成为冷冰冰的箭矢,直刺人心,继而被广大民众抵制。例如,新冠疫情期间,我国新闻工作者就深入一线,新闻报道从人们身边人的奉献,以及“白衣战士”的细节入手,如医护人员背上的标注的内容,长期佩戴防护镜在脸上留下的印痕,被汗水泡得发白的手指等,这些不仅展现了疫情的严峻性,也体现了人们之间的温情[6]。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官博电视媒体纷纷转战短视频领域,而且短视频平台也成为了广播电视新闻提升自身影响力,吸引更多新闻受众的重要渠道。但在转战短视频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传统媒体新闻采写工作人员认为,短视频就是长视频截取的片段,所以新闻采写容易造成新闻事件不连贯,仅仅为了满足客户碎片化时间和阅读的需求,造成整个电视新闻短视频缺内容,或者信息展现比较表面化,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都比较欠缺,或者根本没有结尾,不能让观众从短视频中概览事件全部。另外,受传统新闻思维桎梏,部分传统媒体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仅重视时效性,忽略了新闻信息必须的真实性。所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采写工作人员在工作环节,要迅速确定新闻事件现场位置,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并搜集完整的新闻素材,另外,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也要充分调动资源,从多方面获取新闻的信息,从而提升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在明确事件的情况下,不能随意采写并发布[7]。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中各个岗位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新闻的采访到最后的报道都已经渐渐一体化。如电视新闻前端的采访和写作,其责任就是收集、整理信息,以及确定题材、撰写内容能,但仅靠采写工作人员一个人的力量无法成为一个体系化、高效化的流程,同时在创新上也非常乏力。所以新闻采写工作人员的创新必须依靠团队力量。首先,在新闻经过采访并获得相应的资料之后,要立刻将资料发送到策划、报道、制作环节,然后群策群力选择最佳的新闻题材,并根据观众的特点筛选后期所需资料。而采写工作人员要根据团队决策继续挖掘新闻内容,将新闻生产流程闭环。其次,新闻采写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洞察力,及时了解媒体动态和广大用户所关注的热点,从而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同时,采写人员必须和其它部门工作人员加强交流,尤其是摄影、美工等岗位,这样才能将新闻多元化,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避免出现新闻同质化。最后,新闻采写工作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做到一专多能,掌握编辑等技术,从而方便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就能构思出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确保后续作品的连续性,减少作品制作周期。
媒体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需要顺应传播技术发展趋势,创新移动新闻产品,运用移动传播技术,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受众需求,推动建成分众传播、分类覆盖的栏目矩阵,推动新闻栏目多样化、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为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开拓创新空间。如广播电视媒体在自建APP上传播中长视频,在将新闻信息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解读新闻事件,给喜欢深入了解新闻信息的人提供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上,传播短视频,立足人文性的基础上,为广大用户提供新颖、接地气的新闻短视频,同时也可以将同一个新闻事件多个短视频组成为一个合辑,这样不仅能扩充信息量,也能方便广大观众筛选[8]。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中诞生了很多有趣的网络语言,而且这些网络语言也被网民广泛地使用,并且部分网络语言已经获得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所以广播电视新闻采写工作人员可以合理选择部分网络语言,从而将新闻内容能够具有不一样的风格,同时也能更为贴近百姓,提升新闻的客观性、人文性。但是在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一定要谨慎,立足职业理念,从法律和媒体的角度上审视网络用语,在不损害广播电视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网络语言。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媒体生存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各种媒体的出现,也改变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习惯,尤其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要求更高。所以新闻采写工作人员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强团队协作,从而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做出相应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