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费自习室的兴起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启示研究

2022-02-17 18:30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系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自习室图书馆空间

亢 琦(包头师范学院图书馆学系)

1 引言

付费自习室作为一种共享经济的新业态,近年来逐渐在国内兴起,它为准备各类考试和有自习需求的人士提供了共享空间和沉浸式学习环境。这些付费自习室的基础形态大致相同,如,空间被划分为几个区域(独立格子间、多人学习桌和包厢,设有“静音区”“键鼠区”“交流讨论区”“休息区”等)、配备相关物品(打印机、储物柜、插座、台灯、Wi-Fi、饮品小吃)等。付费购买学习环境具有一种“学习仪式感”,能够满足部分学习者的需求,也在全社会营造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此外,付费自习室的进一步发展也暴露出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不足和空间服务薄弱等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付费自习室的兴起对推动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启示,以此促进图书馆对物理空间的评估和再认识,增强图书馆“空间即服务”的理念,满足更多群体对学习、阅读和社会交往空间日益增长的需求。

2 图书馆“空间即服务”的研究概况

笔者经过分析梳理,将图书馆“空间即服务”的已有研究成果归纳为三个方面,即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偏好性研究、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重要性研究、图书馆空间面向用户持续开放的研究。

2.1 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偏好性研究

空间和服务评估已成为全球图书馆关注的重点[1],许多学者开展了图书馆空间改造前或改造后读者对空间需求、偏好和利用的评估研究。了解读者对空间和座位的选择与需求,是有效设计和规划的基础,合理地利用空间才能提升用户的学习效率和图书馆的空间使用效能[1-2]。Holder等通过对读者的问卷调查、观察和留言记录等方式收集用户对空间的评价和反馈,发现80%以上的受访者喜欢使用安静的学习空间,以及柔软、舒服和较大的桌椅和沙发。他们建议设立充足的安静学习空间,每个座位配置带USB充电的电源插座,不断通过多种方法收集用户的反馈,满足用户的愿望和变化的需求[3]。类似地,许多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方法,诸如使用座位巡查、数人数、访谈、调查和观察等方法获取用户对图书馆的空间需求反馈,发现学生喜欢灵活的、可移动的、多样的、安静舒适的个人独立学习空间,可以是格子间或者空间较大的阅览座位和社会交往、协作学习空间,同时配备无线网络、电源插座、咖啡饮食和休息区域等[1,4-5]。许多研究发现公共或隔离的个人安静学习空间是最受读者喜欢的,同时读者也需要协作学习、研讨交流、社会交往的团体学习与社交区域[3,6-7],另外,调查显示靠近窗户和自然采光好的区域是读者最理想的学习座位[7-12]。此外,Cha等采用纸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了学生对空间属性的偏好数据,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学历层次和性别对空间的选择有所不同,例如女生更关心温度的舒适性,而研究生相对本科生来说更加注重窗户景观、空气流通与质量[13]。Oliveira指出,男生更喜欢开放社交空间,而女生更喜欢封闭式小组学习区,研究生更喜欢孤立的区域和空间来进行学术研究以及需要长时间不被打扰的专研,而本科生对团体协作学习的偏好高于研究生[14]。还有Hall、Collins等研究发现,学生对图书馆空间和设施的需求可能因学科和专业而不同,比如社会科学专业学生比自然科学专业学生使用图书馆空间的读者更多[15-16],Yoo-Lee等注意到种族背景与图书馆空间使用也有一定的相关性[17]。

从上述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偏好性研究可以看出,图书馆空间涉及空间设计与功能布局,读者讲究空间的审美,追求生态环境、自然采光和窗外景观等。图书馆空间设计或翻新时要建立用户驱动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用户(如学历、学科、性别的不同)、不同活动(如个人学习、团体协作交流等不同形式)设计多样性的空间,创造一个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的空间环境,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2.2 用户使用图书馆空间的重要性研究

近几十年内图书馆空间不断增加新的范式,如以纸质书刊和书架为中心、阅览座位设置在书架旁的传统空间,加入信息技术设施的信息共享空间,个人与团体学习交流的创作空间等。图书馆作为学习与社会交往空间以及“空间即服务”的理念成为图书馆空间建设的趋势[7,18-22],图书馆被打造成集学习阅读、社会交往、研讨交流,创新创作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学习空间,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空间和座位需求。许多学者指出,图书馆空间设计已经从“以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与交往空间为中心”。图书馆的物理空间对于充分支持读者对学习空间的多样化需求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用户把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场所来使用,使其成为“第三空间”[2,10,13-14,21,23]。如,Hall等调查发现只有35%的受访者来图书馆借阅资料,而84%的受访者则是为了使用安静的学习空间[15]。McGinnis的研究发现当被问及读者使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时,88%的受访者回答“我们在那里学习”[8]。Kim的调查结果表明,用户把图书馆视为学习、社交和信息查找的场所,高校图书馆是学生在校园非课堂时间学习和消磨时间的首选场所[24]。梁少辉对美国8所大学图书馆针对本科生的服务进行调研分析,发现90%的学术图书馆打造了全新的学习空间以促进学生间的协同学习和知识创造,并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馆藏资源以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25]。江芸等提出新空间理念,包括学习空间、体验空间、创客空间等,全面释放图书馆空间价值,为用户赋能[26]。以上研究显示了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场所的重要性,即空间就是一种服务,正如Montgomery提到的“图书馆空间的重要性正在从我们书架上的内容转变为读者如何高效地、满意地使用我们的物理空间进行学习和社交”[27]。

2.3 图书馆空间面向用户持续开放的研究

我国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建设24小时场馆式自助图书馆,包括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开辟24小时自助图书馆,或者利用分布在馆外的“图书馆驿站”和“城市书房”为市民提供全天候设施完备、舒适便捷的阅读与学习空间。如,张家港市24小时“图书馆驿站”、温州市24小时“城市书房”、台州市“和合书吧”、呼和浩特市“鸿雁阅读书房”等,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自助图书馆使得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边界进一步延伸至社会公共空间。关于高校图书馆24小时空间服务,Ojennus调研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要求提供24小时学习空间或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更多个人和安静的学习区域,并且提供打印机、咖啡饮食、舒服的桌椅、舒适不刺眼的灯光、流通服务、参考咨询和研究支持服务等[5]。Lawrence等发现午夜到深夜两点时间段图书馆学生人数非常多[28]。明均仁等对美国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进行调研,发现24小时自习室配有多种生活设施,如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在馆内提供小型浴室,哈佛大学图书馆提供免费厨房,并专门成立社团为深夜在馆学习的部分用户提供安全护送服务,推动了学习共享空间的持续发展[29]。

3 付费自习室的兴起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启示

3.1 盘活现有资源,增加公共文化空间供给

付费自习室的兴起,体现了我国民众的学习意愿与需求,对学习环境提出了新要求。许多研究者认为,公共文化空间供给不足、社会学习环境要求不断提高是付费自习室流行的重要原因[30-33],公共资源开发不足也是付费自习室兴起的原因之一。如,职场人士下班去图书馆时可能图书馆已经或即将闭馆、图书馆数量与人口数量不匹配、高校图书馆不对外开放等,而付费自习室往往能够弥补以上不足。目前,图书馆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改变供给不足的现状,如通过空间改造增加座位数量、延长开放时间、增设相关设施与服务、建设24小时场馆型自助图书馆和城市书房等。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充分盘活和利用现有资源,使其更加便利。可将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闲置国有资产门面房屋等建设成为市民的信息资源中心、共享学习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尽可能地延长开放时间,为社会创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条件,从而塑造城市的文化品位、助推“学习型社会”的建设。

有研究者提出:“站在终身学习、全员学习的角度,城市需要书房,也需要自习室,把公共自习室也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像24小时城市书房一样普及”[34]。相关部门应考虑将“付费型自习室”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列入文化惠民项目,使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形成优势互补,搭建全民学习的广阔空间,把各类型图书馆、城市书房、自习室、书店等集成为一个综合学习系统与空间[30-33]。

3.2 打造家庭式图书馆,提供优于付费自习室的环境和服务

“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静氛围”“位置便利”“开放时间长”“温馨服务”等成为付费自习室的优势,也是很多学习者选择它的重要原因[30]。因此,图书馆在设计和改造时应把人的活动作为中心理念,即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空间变革。图书馆在空间和家具的美学、光学、声学、温度等设计以及相关设施设备的提供上,要充分考虑学习和社交环境的舒适性[35]。图书馆空间不再是单纯的阅览室,而是由各种灵活开放、多元智慧的现代能动型空间组成,包括个人安静学习空间(如格子间、个人研修间、2—4人阅览座位等)、团体协作学习封闭研讨间、公共开放空间、用户自带移动设备区、数字设备体验区、创新创客空间、舒缓减压区、咖啡饮食区、休息休闲区、涂鸦艺术空间等学习共享空间,读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满足学习与社交需求。如,上海大学进一步优化校本部图书馆的空间结构,将约800m2“局促的、黑乎乎的,还有个半圆形”的超市空间改造成“宽敞明亮、五脏俱全”的24小时学习空间,更好地满足师生专业学习、研究、学术交流等多元需求[36]。上海交通大学包玉刚图书馆设立了舒缓区,专为读者打造自助式休闲娱乐空间,舒缓区配备了娱乐物品供用户舒缓心情和释放压力[37]。Hillman等调查发现,学生需要图书馆提供包括小睡舱、按摩椅、拖鞋和减压活动等在内的减压室以及用于饮食的咖啡区域,读者对减压室和睡眠舱的需求表明,虽然读者是来图书馆认真学习的,但他们认为图书馆应该或可以成为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38]。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设立的舒缓区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提供的睡眠舱满足了读者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了学习、吃喝、休息、放松的一站式空间。此外,图书馆要强调人文关怀,如馆内常备共享充电宝、充电线、耳机、雨伞、药箱、纸笔、眼镜布、老花镜、头绳、卫生用品等日常用品,把图书馆打造成“比家还家”的第三空间,让高颜值的空间环境和品质化的空间服务并存。

3.3 不断评估并改进图书馆空间服务,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空间应不断评估、认识和再造,以进一步确定图书馆空间是否满足用户的学习、研究和社交需求。国外经常使用观察、焦点小组访谈、半结构化访谈、问卷调查、座位巡查记录、数人数等方法来评估读者的需求变化并征求读者的使用评价。如,Holder等采用问卷调查、观察法和评论留言板的混合研究方法了解图书馆空间使用和用户满意度,发现读者会经常使用休闲椅、沙发等进行个人学习,应在这些家具上提供带USB的电源插座以满足读者使用需求[3];May等采用观察式的座位巡察和问卷调查法了解图书馆作为空间和场所的使用状态,发现学术图书馆是协作、社交、研究和安静学习的重要空间[12];Castro等采用定量空间评估方法收集空间和阅览座位与设施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舒适的空间和可移动灵活的多种各式座位(如单人、双人、多人的学习桌以及家具色彩和形状的搭配)非常受读者欢迎[20]。这些研究和评估工作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国内主要以读者座谈会、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读者对空间的需求和改造的建议。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为改善图书馆现有学习环境,使其更适应现代读者多元化学习的需要,将进行升级改造。在形成初步设计方案后组织召开读者座谈会,听取读者意见,进一步优化方案。参会学生希望图书馆开辟更多的研讨新空间,主要聚焦于讨论区、小型研讨间的设计与相关设备的配备[39]。南开大学图书馆设立“馆长接待日”,就环境设施优化、阅览空间多元化设置等问题听取读者建议。图书馆在空间改造前和改造后要获得用户真实的反馈,实证调查图书馆空间的用户需求、愿望和使用模式,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需求变化,对图书馆物理空间及布局进行不断调整,更好地发挥“物理空间即服务”的社会教育职能。

3.4 注重空间再造绿色理念,力求节约能源

用户喜欢在自然采光、通风状况及窗外景观设施较好的区域学习,为此,图书馆空间改造应结合绿色环保理念,最大限度地将自然采光、通风、节能智能光源、馆外空间与周边环境美化协调一致、采用环保的室内装饰材料与阅览座位等因素与图书馆空间融合,实现图书馆运行节能绿色的理念,为读者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和舒适的使用空间。如,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把视野、光线、通风等条件较好的空间优先改造成读者学习、交流与研讨的社交空间[40]。此外,读者喜欢安静的空间和氛围,图书馆在防噪和隔音设计以及区域划分管理上要采取消声、隔声及减震措施,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2015)[41]的相关规范,动静区域(如阅览学习区域、研讨区、创作区、朗读区、休闲区、手机接听区等不同区域)做好消声、隔声等措施。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门设立静音区,该区域不提供电源,不能使用电脑等有声设备。东南大学图书馆设有静音钢琴、留声机,读者累了可以弹奏一曲或者听音乐舒缓放松自己。图书馆提供的舒适美观的空间以及绿色运行与发展理念,潜移默化地把环境保护意识传递给了读者和馆员,使图书馆在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目标中作出一定的贡献。

猜你喜欢
自习室图书馆空间
边读研边做副业
付费自习室爆火,“焦虑性充电”有无必要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付费自习室走红
突然爆红的“付费自习室”会是一个新风口吗?
图书馆
去图书馆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