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滁州文化产业发展析论

2022-02-17 16:09森,王
江苏商论 2022年10期
关键词:滁州文化产业文化

伏 森,王 巍

(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安徽 滁州 239000)

文化产业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的先导型和战略型产业①。加快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安徽滁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提出进入新时代市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安徽滁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一)侯家寨文化

滁州的文明源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突出的是侯家寨文化遗址。侯家寨遗址为一座新石器时代台形遗址,共分为4个地层,出土遗物有石器、兽骨和骨器、陶器等,遗址分布在滁州文化区的中心地区,文化因素典型而丰富,是一个全新的文化类型,因此命名为侯家寨文化。侯家寨文化的确立为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期和晚期考古学研究树立了标尺,解决了准河流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年代框架和谱系问题,将安徽的人类文明历史上溯到7000年以前,有力地证明了淮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二)会盟文化和园林文化

春秋时期,在安徽滁州凤阳县临淮关一带建立了古钟离国,公元前576年的钟离结盟实现了大国邦交,形成了前三国时代,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公元前576年冬,吴、晋、鲁在此会盟对抗楚国。同时,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领军人物庄子、惠子在临淮关留下了“濠梁观鱼”的佳话,也开启了滁州园林文化的先河。

(三)嗟虞墩文化和郡治文化

楚汉相争时期,项羽兵败垓下南逃定远,英雄末路时演绎了一场悲壮的“霸王别姬”。现存滁州二龙乡的嗟虞墩留下了千古一叹,其中在《括地志》《九域志》中有明确表述,《太平寰宇记》更是明确指出“项羽败,杀姬葬此”。此外,在东汉时期,自秦代开始在滁州设立九江郡,郡治在公元205年由寿春改设阴陵(即滁州定远县靠山乡古城村),遗址清晰可辨。同样在东汉,滁州全椒刘平缩建城池,拨官款救济灾民,进而衍生出“正月十六走太平”的千年习俗。

(四)冶溪军事文化和龙山文化

“孙刘联盟”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曹操在滁州定远冶溪升起百座火炉打造兵器,建造十八座桥梁便于运输,冶溪因此更名为炉桥。西晋“八王之乱”以后,琅琊王司马睿曾寓居滁州厉兵秣马,随后建立东晋王朝。南北朝时期,少年萧衍随任滁州南谯郡守的哥哥萧懿在郡内清明山读书,后成为一代开国帝王梁武帝,清明山也因武帝在此住过而更名为龙山。

(五)山水田园文化和爱国主义文化

唐代诗人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时作《滁州西涧》一诗,动静结合,心清水远,开启了滁州山水田园文化的先河。北宋时期,文坛领袖欧阳修来滁治政,留下《醉翁亭记》,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山水田园诗意。此外,滁州天长秦栏人朱寿昌辞官寻母,孝义千秋。南宋时期,抗金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守滁州,奠枕忧国、心系河山。南宋知州向子伋在滁州琅琊山中筑寨抗金,累累砌石昭示着以死殉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六)淮西派文化和经世致用文化

元末战乱,一代豪杰朱元璋崛起于皖东,建立大明王朝,开国功臣中,凤阳府占了一半,形成了史学界所称的“淮西派集团”。明朝全能大儒王阳明在滁州出任太仆寺少卿,辟室讲学,门生遍地。在晚清时,滁州全椒人吴敬梓一笔惊天,创立讽刺文学,针砭时弊。滁州天长女科学家王贞仪号称“巾帼学者”,在数学、天文、医学等许多科学领域成绩斐然。滁州天长人宣鼎创作的《夜雨秋灯录》更是直面现实主义,被誉为晚清文言小说压卷之作。

二、安徽滁州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

(一)加强文化产业规划顶层设计

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根据滁州总体规划,修编滁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县市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景区开发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重点文化项目规划。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协作联合,制定跨区域的文化合作和文化产品开发规划,形成对内连线、对外开放的文化产品网络。加强文化规划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生态保护规划、水资源保护利用等规划的衔接协调。建立由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的文化规划会审机制,提高文化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

首先,丰富高质量公共文化供给。首先,推动“智慧文旅”、数字文化馆、智慧图书馆建设,推广普及线上文化活动,加大线上公共文化资源建设。再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加强各类培训,培养文化业务骨干,提升文化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加强文化志愿者品牌团队建设。最后,深化文化对外交流合作。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强化公共文化机构联通合作,加强各类公共文化场、馆联动和服务联通。同时,推动舞台艺术、展览策划、美术创作和群文创作合作交流。

(三)加快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非遗宣传推广和人才队伍建设。结合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推进沿线非遗传习基地、传习所和非遗展览馆的建设利用。实施非遗进景区工程,支持景区建设非遗展示场所。积极建设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省级非遗项目申报与推广以及市场化运营。2022年实现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达到100项、代表性传承人总数达到150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或传习所达到50个。

(四)推动地方文艺行业创新快速发展

首先,加快发展地方文艺。培育打造地方名剧,实施剧本扶持、名家传戏、精品创作等重点工程,力争有项目获得省级以上艺术领域重要奖项。每个县市区建立省百佳重点院团,并培养产生1—2名中青年生旦名角或优秀舞台文艺演员。其次,推动地方艺术创作。加强地方戏曲工作扶持,创作生产洪山戏、凤阳花鼓戏、扬剧、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精品剧目。培育发展和健全曲艺、歌舞等舞台艺术创作体系。第三,加强合作交流。加大与艺术高校的互动,重点在凤阳花鼓、洪山戏、美术创作等方面借力借智,促进传承创新和水平提升。第四,提升艺术展演水平。常态化组织地方戏曲、音乐、舞蹈等多类艺术展演评比,鼓励舞台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艺术展演。最后,加强艺术人才培养。建立专家智库管理使用机制,组织开展中青年艺术表演大赛、“十大戏曲名角”评比和多门类艺术业务培训辅导。要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商品。对文化商品生产企业研究开发有地方特色文化商品的,予以资金扶持。

(五)建立促销宣传机制

新闻媒体要加大文化宣传力度。线上APP、互联网以及市属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要以合适的版面和时段,开辟文化专栏,展示市文化产品、文化形象。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及长三角主流媒体的合作,实现互惠互利互动,经常性开辟宣传滁州地域文化的专题栏目。

(六)策划文化节庆活动

在创新运作模式的基础上统筹协调、精心组织。重点打造琅琊山庙会,通过精心包装和策划,使其由传统民俗庙会,打造成集商贸、文化、民俗、形象展示为一体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重要文化节庆品牌。各县市区应该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兴办文化节庆活动,使之成为扩大对外宣传和招引人气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时,推进文化节庆活动区域协作,重点加强与南京都市圈城市及长三角城市文化活动的合作,以文化为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区域文化共同体建设,打造无障碍文化体验区,有效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双向互动。

三、结语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的产物和表现形式②,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③。滁州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应该充分利用新时代市域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加强文化产业规划顶层设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升级,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地方文艺行业创新发展,建立促销宣传机制,策划文化节庆活动,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实现滁州文化产业提质增效。

注释:

①范玉刚.文化产业价值新论[J].探索与争鸣,2013(5):74-79.

②谢传仓.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16-122.

③张造群.文化产业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2017(8):18-22.

猜你喜欢
滁州文化产业文化
《滁州西涧》(草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陆黛灵书法作品
谁远谁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