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角下科技发展支撑养老服务的理论思考

2022-02-17 12:59孙计领刘尚君索浩宇陈功
人口与发展 202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养老科技

孙计领,刘尚君,索浩宇,陈功

(1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8;2 北京大学 人口研究所,北京 100871)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老龄工作,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1)参见:习近平对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向全国老年人致以节日祝福[EB/OL].[2021-10-26].http://www.news.cn/2021-10/13/c_1127954042.htm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社会的基本形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在社会治理的框架下综合应对,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陈功、孙计领,2020)。养老服务是老龄工作和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进入新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面临新形势,养老服务面临新需求,社会治理面临新要求,必须立足社会治理全局,以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以数字化生产力为主要标志的全新历史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2)参见:《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EB/OL].[2022-1-2]. 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 051839科技支撑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治”是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中体现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陈一新,2021)。具体来说,科技支撑就是把以数字化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科技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供强大支撑(郭声琨,2019)。由于养老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资源的分散性、养老方式的社会化和养老需求的复杂性,养老服务的发展迫切需要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利用数字化技术协同养老主体、整合养老资源、融合养老方式和精准识别与对接养老需求。在此背景下,立足社会治理全局,理解科技支撑对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意义,阐释其中的理论基础、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提出未来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社会治理视角下关于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认识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3)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1-10-26].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这是对我国社会治理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养老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当前养老服务发展面临治理理念、认知、能力和方式的制约(伍小兰,2020),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为养老服务发展指明了方向。科技支撑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从五个方面部署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任务,其中之一是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老年服务科技化、信息化水平。(4)参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EB/OL].[2021-10-26].http://www.gov.cn/xinwen/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从社会治理的视角理解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拓展了传统智慧养老边界和内涵。智慧养老的概念在技术运用的角度上,是指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技术在养老中的应用和创新;在技术运用和服务模式相结合的角度上,是指积极回应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杜春林、臧璐衡,2020)。在社会治理视角下,紧扣养老服务的供需匹配,本文从多元养老主体协同、多类养老资源整合、多种养老方式融合、多样化养老需求满足四个方面阐释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认识。

第一,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是实现多元养老主体的协同。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是共建共治共享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社会治理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进入新时代,包括养老在内的社会治理是党委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共同治理,需要共同发挥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协作和互动互补作用。面对老龄少子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存在“家庭自立自强论”和“政府全能全责论”两种论调(胡湛等,2018)。政府和家庭的职责边界不清,被误认为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事实上,应该是在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的基础上,建立多元主体都有责任、动力和行动来共同承担的制度框架(彭希哲、胡湛,2015)。科技支撑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打破了多元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让跨时空的交流互动成为可能,显著改变了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互动模式(郁建兴,2019)。在传统时代下,往往难以实现多元主体以及各主体内部之间的协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建设正积极促进多元主体的相互支撑、相互协作,为更好地发掘各主体的治理需求、细分治理责任提供了新的可能。

第二,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是实现多种养老资源的整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5)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1-10-26].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这不仅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基本遵循,而且是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原则和方法。养老主体的多元化导致资源的分散化,特别对居家养老的群体而言,如何最大化地整合养老资源是发展养老服务的关键。科技进步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和养老服务成效的重要推动力。基于大数据的养老服务供给互动服务模式,可以为实现不同养老服务供给主体之间的资源整合与共享提供平台(鲁迎春、唐亚林,2020)。从整合照护视角,大数据平台可以整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用等紧密相关的各类服务信息,链接党委、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体等多元主体力量,促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同体。除了常规的人、财、物资源之外,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效应不断增强,已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

第三,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是实现多种养老方式的融合。随着养老服务领域治理现代化的有力推动,养老服务业从单一的托养服务发展到全面统筹的民生服务,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经历了五次优化,围绕人民群众养老需求的变化和服务供给能力的提升,逐渐确立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和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体现了养老服务治理逐步优化的过程,体系设计从单一逻辑到综合统筹逻辑转变(陈功等,2021)。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是充分发挥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基础作用、社区的资源整合作用和机构的专业服务作用,发挥各自优势和功能,共同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实现符合世界主流并且最适宜的“在地安老”。医养康养相结合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和康养服务。传统思维下,多种养老方式是相互割裂、此消彼长的关系。而在社会治理视角下,多种养老方式是融合发展的模式,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平台,以机构为服务供给主力,发挥数字化技术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系统化和精细化,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的养老服务。

第四,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是满足养老的多样化需求。提升养老服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满足广大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从个体角度,个体老化特征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养老服务体系。从群体角度,群体老化特征要求建立统筹各领域的整合服务体系,兼顾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从个体老化到群体老化使得老年人个体化需求演变为整个社会群体的诉求,使养老问题从家庭问题演变为社会问题。在解决当前老年群体诉求时,既要在扩大养老保障和服务覆盖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群的异质性与多样性,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时优先解决困难群体的迫切需求,重点做好帮扶支持和服务保障。面对群体复杂、需求多样,数字技术的支撑将有助于解决传统治理模式和“人海战术”难以适应现代化治理的弊端。在需求端,有利于建立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评估和长期护理需求,动态、实时地收集养老服务需求;在供给端,基于“一张网”的社会治理平台,将养老服务的人、财、物资源进行系统化整合;在供需对接上,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算法为手段,实现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服务需求的精准化、智能化、精细化对接和匹配。

2 社会治理视角下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的理论基础

社会治理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深化的过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的社会治理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阐述了一系列重大根本性问题,提高了对社会治理规律的认识,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许晓东、张乐,2019)。“社会治理”这一新概念取代了过去“社会管理创新”的提法,并且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置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党的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社会建设在顶层布局上进入崭新阶段(江必新,2018)。养老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必须基于社会治理理论,以治理体系科学统筹和治理能力提升优化的角度促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

2.1 科技支撑是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理论的发展创新

图1 我国社会治理体系逻辑框架示意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6)参见:《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21-10-26].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27/c_1121 867529.htm2019年1月,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调动城乡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自主自治的积极性,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7)参见:《习近平出席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21-10-26].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19-01/16/c_1124000037.htm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8)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1-10-26].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2021年,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编制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就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助力国家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作了明确规划和部署。以上论述的发展,勾勒出了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基本框架和基本体系,厘清了我国社会治理的政治定位、推进路径、愿景目标与价值关怀(张冬冬、刘建军,2020)。具体而言,明确了我国社会治理的“四主体一保障”,以及其中的关键主体、主体间的关系、行为边界与仲裁准则,同时为建设社会治理体系提供了两大关键路径(郁建兴,2019)。如图1所示,我国社会治理以党委领导为根本,建立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共治机制和共享平台,达到主体内部自主运转、主体之间合力共转的协调状态,并利用科技支撑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保障其他社会治理机制联动的实现。同时,还需要适应环境发展,保持系统动态均衡,最终实现社会治理体制与能力的现代化(郎晓波,2018)。

通过梳理,本文认为,把科技支撑嵌入社会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理论发展创新和完善的重要成果。它立足于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从非制度性因素的角度进行补充,积极探索和挖掘科技创新作为重要非制度性因素对社会治理整体效能的促进作用,是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技术回应。从根本上讲,是把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更有效地发挥到生产关系调整上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张文显,2020)。

2.2 科技支撑促进养老服务发展的理论依据

2.2.1 养老服务体系基本构成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源头治理、主动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注重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四个层面的作用,构建多元共治体系,也是破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赵伟,2020)。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本质就是打造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常态化也决定了老龄化社会的治理不应是一种应急策略,必须融入整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中。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9)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1-10-26].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具体内容,基于社会治理体系的逻辑框架,如图2所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也应从治理体系科学统筹和治理能力提升优化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具体包括:(1)从社会治理角度出发,坚持综合治理,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整合养老服务体系;(2)在治理主体上,坚持系统治理,形成多元化养老服务参与主体;(3)坚持依法治理,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保障;(4)在治理机制上,既要从资源合理配置的角度协调主体间合力共转,也要加强监管以促进各主体稳定、有效地自主运转和体系的持续发展;(5)发挥科技支撑的动力作用,加强养老服务领域各方面的科技创新和数据驱动,促进养老服务体系智能化、信息化发展。

图2 社会治理视角下养老服务体系逻辑框架示意图

2.2.2 科技支撑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成表明,科技支撑的动力作用辐射领域包括养老服务治理体系和养老服务治理能力两个层面。结合科技支撑的科学内涵,科技支撑对加快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路径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科技支撑是促进养老服务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基于科技手段的养老服务供给与互动模式,在服务需求内容管理和服务对象管理上都具有明显的智慧化特征(鲁迎春、唐亚林,2020)。而养老服务体系智慧化是养老服务体系治理现代化的直接呈现。

对比分析相同速度下车内不同测点的噪声频谱曲线,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车内不同测点的噪声,测点2的噪声相对测点1和测点3声压级要小,而且3个测点的噪声频谱均在500~1000Hz的频段内出现峰值,噪声能量相对突出,分析其主要原因,由于测点1和测点3在转向架正上方,受轮轨噪声影响较为明显。

第二,科技支撑促进养老服务从“碎片化”走向“整体性”治理。大数据等科技手段可从三个方面驱动整体治理,一是降低协调成本;二是增强整合效果;三是提升合作层次(杜春林、臧璐衡,2020)。依托科技手段,有助于实现供给主体的协调,整合养老服务资源,识别养老服务需求进行合理资源分配,拓展养老服务的监管渠道。

第三,科技支撑是提高养老服务体系治理效能的非制度化因素。一方面,制度化渠道对人力资源具有依赖性,科技创新有助于补齐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源短缺的短板;另一方面,制度化渠道潜在地内含自上而下的单向社会治理方式,而科技支撑可以有效促进形成扁平化、网络化的治理主体形态,激发各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张成岗、李佩,2020)。

第四,科技支撑有助于促进养老服务体系治理机制的动态均衡。科技支撑有助于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需求导向和服务导向,通过技术手段精准识别需求、及时回应需求、双向互动实现需求,形成动态、及时、有效的双向互动模式,提升治理效率(赵金旭、孟天广,2019)。将科技支撑落实于养老服务领域,包括帮助供给主体精准识别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对人财物等资源配置进行及时评估与反馈,建立长期动态均衡的养老服务供求关系。

3 社会治理视角下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存在密切关系,正在改变社会的结构与运行机制(罗教讲,2020)。在社会治理视角下,我国目前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养老服务数据支撑薄弱,数据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养老服务科技创新和数据管理能力较弱,缺乏以有效的数据支撑进行精准需求匹配、资源链接和服务递送。主要表现为:养老服务的数据资源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部门分头管理、权责分割,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的同时不利于做出精准决策(陈功等,2021)。目前养老服务数据由多个部门分割管理,如民政部、国家卫健委等相关主责单位对基本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对象、老年健康服务及利用等业务数据分头汇总、分散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共享机制。此外,尚未有全国层面的老年人服务需求专项调查,老年人综合能力评估尚无统一标准,老年人服务需求底数不清、不准,其根本原因在于数据收集和管理能力的薄弱,缺乏全域部门协调共治下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

第二,科技支撑养老服务体制机制建设滞后,整体性进程推进较慢。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尚未制订统一的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规划,发展目标、多元责任主体和职责分工尚不明确(张贵群,2020);二是治理实践地方经验不足(张成岗、李佩,2020),智慧养老、科技支撑养老服务的工作基础和投入力度也存在较大的城乡、区域差异(杜鹏、王永梅,2018),影响和制约了科技支撑养老服务的快速发展和整体推进。三是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科学有效监管,当前养老服务综合监管体系的数字化程度仍然有待加强,以数字科技形成的治理效能总体偏低。

第三,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面临人财物短缺,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社会治理中要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因此如何实现科技与人的结合是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问题。虽然网格化管理基本覆盖基层,但信息化和科技人才短缺问题也相应暴露,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科技支撑养老服务发展资金需求较大,大部分地区社会治理资金来源单一。例如基础层面的技术投入、运营、维护等,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社会资本的投入非常少(杨丽等,2015)。如何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盘活社会资源,有效地调动、激励和维持可持续的资本支撑,对于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前提(张成岗、李佩,2020)。

4 科技助力养老服务整体性治理的实现路径

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养老服务的整体性治理,要充分用好数据资源提升养老服务治理效能,同时着力提升养老服务科技化水平,提高科技的温度,满足老年群体高质量的养老服务需求。具体来看,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数据搜集标准,提高精准服务能力。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重需求侧管理”。(10)参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李克强作重要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8/content_5571002.htm,2021年10月26日最后访问。当前养老服务领域仍然较为突出地存在需求不清、底数不准以及难以评估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老龄产业与银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然而,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为发挥数据优势推动治理效能提供了契机。大数据平台可以提供数据汇集、存储、处理呈现等功能(鲁迎春、唐亚林,2020)。

建议在“十四五”时期,落实民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全国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标准,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针对兜底和普惠服务,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及对象数据库。加强养老服务信息资源规划、管理和应用,加快养老服务信息采集管理和标准制定,提升信息的准确性与可用性,同时健全数据采集后的监管机制,落实数据安全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安全标准要求。只有统一标准,摸清底数,明确人群细分的养老服务需求,针对不同服务对象精准施策,才能提高系统化、精细化服务水平,同时提高数据管理与数据支撑下的养老服务科学决策能力。

第二,完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整体性治理。数据共享是数据开发与利用的重要前提,数据协同开发与利用有利于提升协作效率,突破传统养老中的时空限制,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推动养老服务整体性治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大数据驱动的养老服务整体性治理是自上而下推动的,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大(杜春林、臧璐衡,2020),因此要从政府数据共享与整合入手,推动治理效能提升。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也体现了政府大数据共享的重要性。

建议打通数字壁垒,破解“信息孤岛”,提高数据利用效率。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利用“金民工程”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政务系统,推动各地建立省级或市级层面统一的、面向公众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陈功等,2021)。只有做到数据共享,才有可能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服务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从碎片化治理走向养老服务的整合性治理(胡湛、彭希哲,2018)。

第三,提高养老服务科技化水平,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场景的不断开拓,给智慧养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引导多元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科技化水平,有助于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让养老服务真正向高品质、高质量发展。

建议夯实基层智慧养老服务,构建整合性服务体系。要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将智慧养老的重点放在夯实基层上,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力量作用,在落实《关于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意见》基础上,探索推进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同时,总结“虚拟养老院”建设经验,探索构建基于信息化的整合连续性养老服务体系,让数据在发挥服务供需匹配效益的基础上,减少人员需求和降低政府经费投入。此外,发挥数字公益技术在第三次分配特别是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探索“时间银行”推动互助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实现全人群就近就便参与为老服务等互助公益活动。

第四,着力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提升智能科技的温度。坚持科技向善、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做好信息无障碍的同时,持续为老年人赋能,使得全体老年人能够更加自主、更加均衡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享受科技带来的数字红利,实现老龄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刘鹏程,2020)。在疫情防控中,老年人对智能化服务的运用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提出了多项破除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具体举措。(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11/24/content_5563804.htm,2021年10月26日最后访问。科技的发展要做到惠及全体人民,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其中关键是要促进老年人对智慧科技的运用能力及水平,提升智慧科技的温度,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在着力破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同时,须实现数据赋能。新基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适老化建设,通过以旧换新、优惠购机或捐赠的方式,让低收入老年群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智能手机;运用老少互助等方式,将对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培训纳入老年大学、社区老年学习中心以及大、中学生劳动实习的课程建设内容,做好青银共建;充分发挥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的科普教育作用;进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紧急联系人制度,力争实现全覆盖等。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养老科技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养老生活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科技助我来看云
养老更无忧了
科技在线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科技在线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