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严出:中小学教育科研改革方向与实践路径
——以珠海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为例

2022-02-16 19:38熊志权刘晓霞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结题教科研课题组

熊志权 刘晓霞

(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00)

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由新手教师、成熟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也越来越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关键力量。但在珠海市教科研课题管理过程中,各级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重立项轻研究”“重程序轻结题”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课题研究产生的教学实际效益不高,制约着教育科研发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此外,对珠海市中小学教师[1]科研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一方面认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过程繁琐,存在畏难情绪;另一方面指出课题立项指标太少,淘汰率极高,辛辛苦苦所撰写的申报书总是未能立项,导致申报意愿降低。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提出“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激发科研活力的政策举措,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释放创新活力。”面对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管理的现存困境,珠海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基于教育政策引领和实践需求导向,探索从排序评价转向标准评价立项、制定课题淘汰退出机制、出口高标准盲评验收把关、简化开题结题的程序式管理等改革路径,以激发教师科研活力,真正实现科研助推教育发展。

一、珠海教科研课题管理存在的困境

1.科研过程监管不到位,教师契约意识较薄弱

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是一项比较有规律性的工作,需要研究人员作出相应的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研究的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课题的顺利开展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不能如期结题。一方面,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受管理人手、课题数量、区域位置等因素阻碍,在全市的课题管理程序以及课题研究过程方面监管有所欠缺,会影响课题研究的质量。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学校)有义务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指导和督促,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保障,而实际上学校在评价自身的科研水平和工作业绩时,往往只看重课题立项的层次、数量,在课题研究过程监管上则有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少有单位会把被撤课题数和研究质量作为个人专业发展和学科科研发展评价指标。另一方面,一般而言,课题的成功立项意味着课题组与课题批准单位签订了契约,同意履行相关规定的义务(如课题申请书中填写的人员构成、研究计划进度、经费使用、成果形式、结项期限等),而部分教师未能意识到课题立项通知是具有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合同”,契约意识较为薄弱。部分课题负责人持“立项”即“成功”观念,拿到立项通知后,或是不制定研究方案,或是不参加开题论证,或是敷衍了事开展虚假研究,或是变更研究内容,或是简化研究任务和成果要求等,课题研究的实效大打折扣。

2.教师申报课题主动积极,课题立项评审竞争激烈

虽然教育科研评价提倡破“五维”,提倡不唯论文,但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时,对教师的教研科研还是有所要求,如主持规划课题、发表论文等,课题属于加分项,是否主持市级课题成为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衡量标准,或多或少受此推动,教师热情高涨,会积极主动申报课题。珠海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申报数量逐年增加,但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每年在市级层面只有35%左右的课题立项,竞争激烈,物稀为贵,教师高关注,领导高关切,课题评审成为高利害性的选拔活动。在课题申报评审过程中,“找关系”“走后门”“打招呼”“求关照”等层出不穷,容易造成评审乱象,形成不良科研风气。加之,市级课题评审所采用的是同行专家评审制度,评审专家来自于市教科研专家库,全市教师都很熟知,评审专家之间也十分熟悉,全市教师体量较小,评审专家很难回避与其所属单位有关课题的评审,再加上组织过程环节很多,保密难度较大,即使采用匿名评审、签订保密协议书,也无法做到完全公正评审。在评审中容易出现评审标准不一、存在关系学术等学术道德问题。此外,在领导高度的关切下,科研管理方式和制度时刻发生变化,教师一时难以适应,间接增加了课题研究难度。课题评审是课题立项的关键步骤,立项评审程序公正至关重要,如何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3.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脱节,只为迎合教育热点立项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中小学课题研究主要是应用型研究,选题必须立足学校和教学实际,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为改进课堂教学服务。而调查显示,有部分中小学教师认为研究是教学之外的任务,其课题研究未能与教学紧密联系,未能形成正确的科研观,未能意识到“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很多课题研究“假大空”“偏难旧”,不“接地气”,偏离课堂教学实际,没有从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出发,申报者不顾自身研究水平能力,盲目贪大求全草率选择课题。另一个角度而言,课题评审时专家主要是通过课题论证活页来判断该课题是否可行,比较考验文字撰写能力,绝大多数一线教师长于教学实践,不善于提炼撰写方案,申报课题时基本上不会被通过,善于教学和撰写的教师实属少部分,还有部分教师会迎合教育热点撰写方案,未能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从侧面反映出部分教师存在追求“短、平、快”,为课题而课题,急功近利,跟风而上的风气。

4.科研课题成果不足,转化实际效益不高

近几年珠海市在国家、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获奖比例较低,直接反映了教育科研课题成果的水平及其转化实效。目前,因课题研究团队自身能力和相关科研管理部门指导的局限性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珠海市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存在零星化、碎片化、不系统、不聚焦、提炼不足、创新不足、低水平重复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方面,课题研究成果理论提炼不足,中小学教师大量的经验成果是以案例、课例等形式存在的[2],缺乏理论内核,将成果单一地固化为几节课堂实录、几份教学设计、几张获奖证书等。另一方面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不足,在实践中发挥作用不够。多数教师持有“结题证书到手,等于课题研究完成”的态度,结题后,将研究材料束之高阁,未及时进行实践验证、反思总结提高、转化推广、理论上升以更好地指导实践。此外,还存在成果共享不足的问题,多采用纸质化形式或课题组内部平台存储研究资料,缺乏成果共享平台,教师获取往年课题研究资料不全,不仅会导致成功经验推广难,也会导致重复研究。

二、突破教科研现存困境的改革路径

1.建立合理的淘汰和退出机制,提高课题研究弹性

市教科研管理部门遵循“宽进严出”原则,制定淘汰机制、主动申请撤项制度以及成员退出机制。淘汰机制是指在结题时严格把关,在组织结题会之前启动外审盲评,制定相关结题标准,没有达标则不予结题,避免课题组陷入“只要立项,就一定能结题”的误区。主动申请撤项制是指立项后,课题组可以自主申请撤销课题,课题组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如果遇到难点,不能完成研究任务,难以达成研究目标,可以申请撤项。主动申请撤项成为常态,不影响单位和个人以后的申报。除了直接撤项,也可以选择降低预期成果标准或者课题立项层次,如重点课题降为一般课题,一般课题降为微课题。

成员退出机制是指在课题研究实施期间,课题组成员可以申请退出课题组不再参与研究。根据以往课题管理经验,有一些课题组成员,本身对教育科研没有什么兴趣,对课题负责人申报的课题根本不感兴趣,出于种种原因被课题负责人邀请,便勉为其难地答应,但真正进入研究阶段,总是静不下心来阅读、实践、研究、提升,不情愿开展研究又无法拒绝,对于这类课题组成员要实行退出机制,有利于营造向上的科研风气。

2.下沉教科研课题的实施管理,简化手续聚焦研究

打破由市教科研管理部门全权负责、全过程管理的模式,实行“放管服”改革,下沉课题的管理权至课题组及其所在单位,不仅有利于促进课题组精于研究,还有助于激发学校科研室主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方面,将邀请专家组织开题和结题活动的权力下放至课题组所在单位的科研部门,学校科研部门无需申请,自行从市教科研专家库邀请专家组织开题结题活动即可,并做好研究资料的过程管理,市教科研管理部门只认可市教科研专家库专家的签名,在结题验收时将验收所有资料。该举措有助于减少出现“开题结题两头忙,研究过程空荡荡”的现象,为教学为研究让路。市教科研管理部门从“关注管理程序”转向“关注研究指导”,重在引导教师扎根学校实际,立足于学校发展的真实问题、顽固问题、关键问题,将科研课题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3.强化教科研管理部门的角色,转管理者为研究者

转化和强化市教科研管理部门的角色,转单一的管理者为标准的研究者。市教科研管理部门将侧重制定课题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研究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开展,不参与课题的实际管理,将管理交还给课题组。例如制定基于“标准”的立项制度,实现“宽进严出”;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和实践导向,强化课题研究目标任务的达成。另一方面,发挥市教科研管理部门的研究指导作用,对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进行监测,例如制定普通高中教育科研水平发展的评价指标,获取优秀典型案例,倒逼学校多元评价教师的科研水平,激发学校科研主任的专业指导意识和主动发展意识,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最终达到科研强校的目的。

4.完善教科研专家库培训制度,提升专家科研水平

基于“标准”的立项制度和“宽进严出”的原则,对市教科研专家库建设的要求会相应提高,拟从专家库的组建、发展和提升三阶段采取相关措施。一是提高专家入库的门槛条件,放宽职称条件,更侧重科研经历和科研素养,在市内和省内遴选优秀的教育科研指导专家。二是针对教育科研专家的发展开发系列课程,包括教育政策、课题研究、评审规范、科研诚信、研究前沿等方面,开展定期专题培训,促进专家专业发展。三是开展教育科研专家的案例撰写评价研究,专家参加完开题结题等研讨活动撰写相关报告,每年度撰写一篇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案例,市教科研管理部门进行优秀案例评选,形成案例集供分享学习,有助于专家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促进科研能力提升。

5.充分利用科研管理网络平台,提升科研管理效率

科研管理网络平台的建设不仅有利于简化课题的管理和评审,还有助于推进科研成果共享交流。一是利用科研管理网络平台进行评审,不仅可以简化评审程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评审人员以外人员知情度,严格控制知情人员范围,在评审期间严格限制评审专家与外界联系,统计评分也很便捷,省去人工计算的繁琐环节,省时省力。二是利用科研管理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管理,数据可视化,资料随时可查,全过程系统化管理,便于了解不同课题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减去纸质材料收发的费时费力环节,优化课题过程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三是利用科研管理网络平台搭建成果共享平台,实现及时共享、多元主体共享,打破仅课题组内部共享交流的局限,将课题研究成果形态数字化,促进优秀的课题研究案例共享。

三、珠海教科研课题研究过程及管理机制的创新

珠海在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基于“宽进严出”原则,立足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确定了市级课题从申报立项到推广应用的六个过程,如图1所示,每个过程都有其定位与相应的要求。

1.立项申请阶段:放宽课题申报条件,分类设定立项标准

在课题立项申请阶段,一是发布组织申报课题通知之前,根据教育前沿和教师需求制定课题指南;二是放宽课题申报条件,如降低职称要求,不够中级职称仅需一位副高级及以上教师推荐即可;三是简化课题申报程序,申报者只要通过所在单位审核便可直接登录市级系统申报,无需再通过区审核;四是制定合适的立项标准,严把评审关,基于该标准选取课题立项并确定立项层次,从排序评价走向标准评价。此外,在开始评审前,对专家开展评审培训,包括评审标准、评审内容、评审方式、保密协议等方面,保证评审质量。

2.开题论证阶段:脸红出汗提出意见,合理优化研究路径

课题成功立项之后,进入开题论证阶段。开题论证是指课题在进入实践研究之前,对研究计划或方案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与交流,分析研究课题的选题意义,论证研究内容与方法之间的逻辑,探讨实践研究的可行性,能有效保证研究质量,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开题论证会上,专家需针对课题组的开题报告及汇报内容多提意见,多指出问题,脸红出汗,帮助课题组合理优化研究路径,但不能大幅度修改课题申报书的内容,尤其是申报书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预期成果,这些方面是结题鉴定的重要指标。

3.研究实施阶段:制定课题退出机制,自主安排实施计划

在研究实施阶段,一方面,实行主动申请撤项制和课题组成员退出制,课题组可以自主安排课题实施计划,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研究,将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作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课题研究阶段,注重引导课题组成员深度参与研究,注重文献政策、实践案例、数据分析等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及时做好阶段性成果的提炼。另一方面,试行专家责任制,即市教科研专家库的每位专家“承包”同学科或同研究领域5~6个课题,从课题开题、研究、中期检查至结题等环节对所“承包”的课题组进行全过程的指导,且于课题结题后撰写案例论文,市教科研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研讨会、沙龙等进行交流分享提升。

4.外审盲评阶段:制定结题量化标准,把关课题研究质量

对中小学教科研课题研究试行外审盲评制度,即在组织结题会之前,课题组申请结题,市教科研管理部门将课题组的结题材料,包括申报书、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及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匿名处理,并制定合适的结题量化标准,交给市外的2位专家进行盲评,专家盲评结果如果是合格则组织结题交流会,反之则退回课题组重修或者撤项。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旨在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其研究成果的提炼也很关键,对研究成果的评价自然也很重要,采用外审盲评制,有利于缓解结题会流于形式、课题结题质量不高的问题。

5.结题交流阶段:科研专家智慧点评,同行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外审盲评之后,进入结题交流阶段,组织同学科或同研究方向多个课题的结题交流会,邀请同行科研专家进行点评。结题交流会是交流学习和成果分享的过程,专家点评、同行分享,不仅有助于专家成长,还有利于促进教师交流。结题会的专家点评对专家自身有很高的要求,倒逼专家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的研究水平,而结题会后的案例撰写,可以进一步夯实专家理论所学。将结题会列入学校校本研修活动计划,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提升,形成校际校内科研合作文化。

6.推广应用阶段: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形成共享反馈机制

对教育科研课题而言,其最终的研究成果包含丰富的内容,常规的表现形式有科研论文、研究报告、成果报告、专著等[3],还有其他的阶段性物化成果,如课件、教案、教学实录、教学录像、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学案例等与教学相关的经验成果,学科课程纲要、软件、教具、课程资源库、网络课程或学习平台等工具类成果。除此,还有一些隐性的课题成果,如专题展示、现场会、交流会、支教扶帮、媒体报道、网络推送、各级教研活动等影响辐射类成果,发表的文章下载引用的数量、开发的网站与设计的程序、公众号推送文章阅读量、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情况、成果的推广应用、同行中的经验介绍、政府决策引用等应用实践类成果,考试数据、问卷数据、访谈数据、课堂观察数据、前测后测的对比数据、师生参赛获奖数据等数据类成果。如此丰富的成果,其推广应用、转化实效至关重要。基于研究成果须反哺教学的原则,可以举办专题报告会、培训研讨会、成果展览会等活动交流分享课题研究经验与成果;通过网络、报纸、公众号、评奖等途径宣传、推广优秀研究成果,尤其是网络教研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此外,可以建议课题组将经费向成果推广应用方面倾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四、珠海教科研改革的成效与反思

珠海基础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系列改革产生了较好的正向影响,通过完善科研管理体系,建立科学、公正和公开的科研评价制度,让课题研究不再是遥不可及和不可触碰的领域,进入到一线普通教师的视野,让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真实问题开展课题研究,积极引导教师和教研员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开展科研,使得教师对课题研究充满信心,促成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破除“两张皮”现象,真正发挥教科研的实质作用。

1.开发科研课程,促进全市教师科研素养提升

未来两年,拟计划依托市教师发展中心、市教科研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针对教师、教研员等开发系列科研课程,定期举办专题培训班,切实解决全市教师科研意识薄弱、水平低下的问题。面向全市教师调研培训需求,开发可适性针对性的科研课程;由市教科研管理部门的科研员或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面向教师、教研员主讲科研课程,并录制系列微课,利用官网平台共享;所有参与评审活动的专家、科研员,需撰写相关案例,开展案例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掌握科研的基本范式。

2.教师容易立项,课题不再是阳春白雪的工作

市教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几条策略以完善改进申报立项程序:一是降低课题申报门槛,如“不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由一名副高级及以上教师推荐即可申报”;二是减少申报环节,通过学校审核后直接向市教科研管理部门申报,不再经过区审核,有效减少关系学术;三是增加申报名额,不设定立项名额,材料合格即立项;四是固定发布组织申报通知的时间,给教师充足的时间做准备。在相比往年更易立项的情况下,教师申报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在知道每年申报课题时间的情况下,教师有足够的时间主动投入科研,有思考有积累随时可以申报课题,申报质量也会相应提高。如此,课题不再是少数专家和名师的专利性工作,一线教师均可以主持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提高自己,长此以往,教育科研成为教师的日常,教育科研成为学校的日常,逐渐形成良好的科研文化和科研风气。[4]

3.引导科研诚信,涵养风清气正的研究生态

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诚信、科研态度以及科研风气是一个地方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科研诚信决定了科研本身的质量,也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长期以来,课题“挂名”“转让”、课题组成员随意变更、课题过程性调查材料不真实、“找关系”“打招呼”申请提前结题或延期结题等现象时有发生,课题研究的“功利性”痕迹过于明显,科研浮躁与浮夸现象时有发生,当课题的申请不再设门槛、不再依赖主管部门、只依赖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时,这些不良现象也将会急剧减少。珠海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从2021年起开展学术道德自查自纠行动,制定了学术不端行为查处规则及处理办法,将科研诚信要求融入科研管理全过程,对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人员记入“黑名单”,并结合纪律教育学习主题活动和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了科研诚信的专题讲座培训,引导中小学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开展真研究,解决真问题,让科研真正成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一把“利器”。

猜你喜欢
结题教科研课题组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iSoil课题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利用与生态修复课题组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Different Students, Different Corrective Feedback
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