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意娟 钟书凌 马绮文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专科 528000
研究发现[1],血糖大幅度的波动是糖尿病慢性合并症发生、进展的重要因素;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操作简单,可快速监测血糖、实时了解血糖变化趋势及血糖波动情况,及时发现高血糖与低血糖现象。利用该系统监测血糖,有助于患者了解自身血糖动态波动,并调整控糖计划,增强血糖自我管理行为。体验式健康教育是集实践、自主、反思、交往及情境于一体的健康教育方式。报道显示[2],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提升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增强健康信念,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分析了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体验式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效果,旨在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
1.1 一般资料 将选取2020年2—8月我院内分泌专科接收的8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60±7.19)岁,病程2~23年,平均病程(13.40±3.26)年,1型糖尿病3例,2型糖尿病 40例,治疗方式:胰岛素治疗16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5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12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16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52.10±7.54)岁,病程4~26年,平均病程(13.85±3.45)年,1型糖尿病5例,2型糖尿病 38例,治疗方式:胰岛素治疗19例,口服降糖药物治疗14例,口服降糖药联合胰岛素治疗10例。两组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及治疗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1)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3];(2)年龄>18岁,糖尿病病程1年以上;(3)知情知悉并同意研究内容。排除标准:(1)严重心、肝、肾脏器官功能不全;(2)其他遗传代谢性疾病,如枫糖尿病、糖原贮积症等;(3)妊娠期糖尿病;(4)其他急慢性疾病,如胰腺炎、感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5)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6)拒绝本研究内容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罗氏血糖仪监测血糖,包含空腹血糖(隔夜禁食8~10h)、餐前血糖(早餐、午餐或晚餐前)、餐后2h血糖(早餐、午餐或晚餐)、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刻)、睡前血糖(临睡前)、夜间血糖(凌晨血糖)共4~6次/d,并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4]的相关内容,行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药物指导、并发症预防等传统的口头、文字健康教育,健康教育频率为2次/周,连续2周。观察组在传统的口头、文字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音、视频体验引导式反馈糖尿病知识及技能学习,糖尿病并发症体验箱进行并发症体验式教育,并联合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连续动态监测血糖2周,具体内容如下:
1.2.1 血糖监测方法。仪器: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雅培贸易有限公司,进口器械号20163212472)。取75%酒精消毒上臂背侧,将仪器的敷贴贴在患者的上臂背侧并下压,让探头植入皮下,确保粘贴牢固,先测定1次指尖血糖,系统初始化1h后每15min自动存储一个葡萄糖数值,随时扫描传感器即可获取当前血糖及最近8h的血糖数据及血糖变化趋势。告知患者血糖波动幅度过大可引起血脂谱紊乱、糖脂毒性增强,导致内皮功能恶化,引起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等病变。在经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获取血糖波动后,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4]的降糖药物控糖的相关建议,确定降糖药物的服用时间,以实现更好地控制血糖。
1.2.2 体验式健康教育。(1)自我管理行为体验式健康教育:采用多媒体音视频播放糖尿病自我管理视频,配合文字解说,提升患者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认知。视频播放完毕后,引导患者回忆视频内容,并与以往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既往血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让患者倾诉其在糖尿病日常管理中的行为,糖尿病专科护士耐心倾听、积极鼓励,暂不评论其讲述的内容;待患者讲述完毕后,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所述内容中存在的误区逐一讲解,并诱导患者反思错误点,加强自我管理认知水平。(2)自我管理技巧体验式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技巧实践,让患者按照血糖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方法、控糖药物服用方式、低血糖应急处理技巧等逐一演示,糖尿病专科护士观察、评估患者自我管理技巧是否准确。以血糖监测为例,让患者演练一次血糖监测步骤,专科护士演练一次,并对比两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评估血糖自我检测方法是否准确。(3)并发症体验教育:① 糖尿病肾病:指导患者观察正常与衰竭的肾脏模型,从肾脏的质地、弹性、表面特征、轮廓等体验糖尿病肾病后的肾脏。②大血管病变症状体验:让患者穿上背心,并在左右口袋放置沙袋,以此感受胸闷与压迫感。③周围神经病变症体验:让患者戴上手套,并适当给上臂加压,让患者开瓶盖,以此感受麻木等。④足部病变体验:让患者在柔软的棉花上赤脚行走,感受病变踩棉花的感觉。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导患者佩戴磨玻璃平光眼镜,让其阅读文本,并复述;或行针线缝合衣物劳动,体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带来的视野缩小、视野模糊带来的不便。每周进行2次,干预时间为2周。
1.3 评价指标 (1)自我管理行为。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Summary of diabetes self care activities,SDSCA)[5]调查糖尿病患者过去1周内的自我管理行为状况。该量表包含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足部管理及吸烟6个维度,除吸烟外采用Likert 7级评分法,从“完全不能做到”到 “完全能做到”计1~7 分,SDSCA得分越高,代表自我管理行为越理想。该量表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97、0.92。评价时间为入组时及干预2周后。(2)血糖控制。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前血糖、餐后2h血糖(2hPBG)、临睡血糖。对照组由患者采用罗氏血糖仪监测;观察组采用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读取。比较时间为入组时及干预2周后,两组患者均连续收集3d四个时间点的血糖值,取平均值。
2.1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SDSCA量表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遵医用药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吸烟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CA量表得分比较分)
2.2 两组血糖控制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FBG、餐前血糖、2hPBG、临睡血糖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比较
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操作简单,经皮下植入探头并固定后,随时扫描瞬感传感器即可获取实时血糖、过往8h的动态血糖数据及血糖变化趋势箭头,并经扫描仪自带的设备软件分析血糖报告,供患者自行查看或医务人员查看了解血糖波动曲线以指导治疗。程瑶等[6]的研究证实,了解动态血糖波动有助于制定降糖药物服用方案、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及生活指导等。Bergenstal等[7]对采用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人群分析发现,应用该系统可有效提升糖尿病人群血糖控制率,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并降低峰值血糖。一项在我国开展的成年糖尿病患者采用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性能及实用性评估报告指出,该系统适合中国糖尿病人群佩戴与应用。一项前瞻性分析发现[8],该系统与传统血糖仪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可降低低血糖发生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提升了监测依从性及监测舒适度,证实了该系统与传统监测方式的优势。
我国糖尿病管理现况是教育人员缺乏专业及统一的教育标准、糖尿病患者缺乏正规渠道获取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技巧、糖尿病患者对血糖控制重视程度不足。因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患者对疾病的重视、提升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管理技巧,以形成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体验式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健康教育模式,其可分为两个方面:(1)针对认知领域的体验式健康教育;(2)基于血糖控制不佳,引起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体验教育。前者是通过加强认知、增强信念,最终实现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后者是通过提升其对血糖控制不佳的危害,经情景式模拟的方式让患者感受并发症的情景症状,形成直观感觉,激发长期记忆与自我管理动力,让其认识到血糖控制与并发症的因果关系,实现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
糖尿病是长期的慢性疾病,慢性并发症与合并症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负担,增加了住院率、住院费用;糖尿病的治疗包含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及并发症预防。报告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管理能力是血糖良好控制、延缓疾病进展及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发现,干预后观察组的SDSCA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体验式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原因主要为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可加深患者对血糖波动的了解,辅助正确的药物控糖措施教育,增强了血糖自我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提升了自我管理行为;体验式健康教育激发了内在的行为纠正动力,强化了血糖控制技巧,促进了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指标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体验式健康教育可强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这与观察组患者更加重视血糖控制,并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辅理善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联合体验式健康教育可增强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行为,提升血糖控制能力,应用效果优于传统的血糖监测及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