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螺旋CT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时影像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指导价值研究

2022-02-16 03:48何超伟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4386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3期
关键词:符合率低剂量原发性

何超伟 湖北省罗田县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438600

原发性肺癌的发生是因为肺部的各种组织出现异常的增生,例如:肺泡上皮、支气管腺、支气管上皮等,最终形成癌变[1]。在恶性肿瘤中肺癌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早期发病比较隐蔽,每年大约有125万患者是新发人群[2]。大约有80%的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不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一[3]。在现阶段中,没有较为特异性的方式进行鉴别和诊断。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提高,较多学者发现使用影像学检查——螺旋CT在鉴别和诊断原发性肺癌患者中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提供更多的手术治疗指导价值[4]。但是因为剂量不同所以在诊断原发病肺癌中价值和效果有一定的差异,在本文中选择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了解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患者的诊断,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肺癌患者96例,男61例,女35例,年龄54~88岁,平均年龄(71.2±2.5)岁。所有患者均应用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其分期标准;(2)通过病理学、细胞学、影像学、临床的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肺癌;(3)生存时间>6个月;(4)有不同程度的粉尘接触史、家族肿瘤遗传史、长时间吸烟等;(5)在检查中患者肝肾功能、心电图、血常规均无异常;(6)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患有较为严重的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2)临床资料不全;(3)没有法定监护人;(4)肝肾功能、心肺功能较差;(5)合并精神疾病,不能完全配合诊断;(6)意识不清楚;(7)对于本次检查方法不耐受。此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后首先实施常规护理,在进行检查之前需要辅助患者实施屏气训练,并告知注意事项,将所有金属异物全部摘除。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螺旋CT,参数为:间距5mm,螺距1.375∶1,管电压/管电流120kV/100mAs、层厚5mm,矩阵512×512。将最终得到的数据发送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组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的64排螺旋CT扫描仪。患者呈仰卧位,头部先进入,之后将中心定在胸骨柄,在深呼吸之后屏气开始扫描。使用铅衣对腹盆腔、颈部进行遮挡。扫描的范围为:从肺尖由上到下扫描直到肾上腺水平以下。参数为:扫描时间6s,层厚5mm,矩阵512×512,间距5mm,螺距1.375∶1,管电压/管电流110kV/50mAs。结束后,将间距0.626mm,层厚1.26mm的图像传送到ADW4.6后处理工作站,同时使用多平面重组技术以及容积再现技术对肺内的形态特征、数量、病变部位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2)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放射剂量以及检出率。(3)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符合率。(4)比较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

2 结果

2.1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对比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表1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对比[n(%)]

2.2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放射剂量以及检出率对比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螺旋CT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P<0.05),见表2。

表2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有效放射剂量以及检出率对比

2.3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符合率对比 低剂量螺旋CT误诊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剂量螺旋CT(P<0.05),见表3。

表3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诊断符合率对比[n(%)]

2.4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对比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χ2=4.366,P>0.05),见表4。

表4 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对比[n(%)]

3 讨论

随着环境污染加重,近几年肺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肺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不仅会促使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胁,同时对家属的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5]。原发性肺癌早期并没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征兆,因此患者接受合理治疗的时间被推迟,较多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经处于晚期,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6]。选择合理的方式对诊断原发性肺癌对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和急迫,可为手术治疗指导提供价值[7]。

对原发癌进行筛查是重要的一项途径,对于有家族史、吸烟史、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来说有一定的临床意义[8]。常使用的筛查方式为:螺旋CT、分子肿瘤学、X线胸片、免疫组织生化检查、痰细胞学检查等,其中X线胸片检查比较方便,并且价格较低,放射的剂量较小,但是诊断肺癌敏感性较低,而使用痰细胞学检查对鳞癌累及大支气管患者有一定的敏感性,对于其他的癌症效果并不明显[9]。

较为常见的肺部检查方式为CT扫描,但辐射剂量较大,对患者的身体有一定的影响,低剂量螺旋CT的出现为诊断原发性肺癌提供了新的途径[10]。多层螺旋CT扫描的速度比较快,单次屏气就可以使扫描完成,良好地避开CT图像呼吸伪像,同时图像的质量可以得到较大的满足,最小的剂量也可以得到较好的图像,所以在未来影像科具有强大优势[11]。低剂量螺旋CT并不会降低弥漫性肺部、肺实质的图像质量,同时也不会对密度分辨率有影响[12]。部分学者对无症状人群使用低剂量CT进行检查,时间为3年,发现60例肺癌患者,肺癌直径最小为6mm,大约有6.7%的胸片没有显示,发现率为0.42%,效果优于前者。在2005年,北美放射学会将“低剂量胸部CT”作为专题,在“呼吸系统影像进展论坛”上做单独报告,再一次肯定了低剂量螺旋CT在检查中的效果。

CT辐射剂量受到影响原因有很多,一般是降低管电流降低剂量,将不会影响扫描效果作为前提,有效地降低使用剂量。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原发性肺癌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低剂量螺旋CT有效放射剂量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P<0.05),说明使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准确率较高,同时符合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对辐射防护最优化及正当化的要求。

常规的螺旋CT对原发性患者进行检查,使用的放射剂量比较大,高频次、大范围的扫描会促使患者出现辐射伤害。减少放射剂量是实施螺旋CTY检查的重要目的。因为人体肺部组织天然对比度比较高,同时低吸收X线,低剂量螺旋CT扫描提供了一定可能性。在国外有学者在1990年提出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后期病灶随访以及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中大多数患者均认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可以使用在尘肺病、肺结核、肺癌等人群早期筛查中。影像学检查管电流和放射线剂量有相关性,放射剂量升高管电流也会有所增大。40mAs的低剂量CT扫描和常规剂量进行对比,诊断准确率并没有较大的差异,并且低剂量螺旋CT扫描图像不会因为减少剂量而使图像质量下降、图噪增加。低剂量螺旋CT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叶段支气管及<5mm的混合性结节、微小实性结节,三维处理之后可以更好地显示病灶形态,了解周围组织和病灶之间的联系。低剂量螺旋CT还可以避开呼吸伪影,满足临床和影响诊断的要求,为诊断和早期发现原发性肺癌提供新型的途径。

低剂量螺旋CT误诊率低于常规剂量螺旋CT,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剂量螺旋CT(P<0.05);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两种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之间没有较大差异,但低剂量螺旋CT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符合率较常规剂量螺旋CT稍胜一筹,漏诊率较低,可以更好地对患者的疾病做出判断。常规剂量螺旋CT和低剂量螺旋CT扫描钙化、空洞、毛刺、分叶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由此笔者认为低剂量螺旋CT在对患者癌变位置、部位进行诊断时效果更加明显。

应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时,会产生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诊断中容易发生假阳性、医疗成本比较高、对小型的结节测量准确率比较低、对于良恶性有较难的定性,但是综合较多的方面,优势大于劣势。

综上所述,原发性肺癌患者诊断时,低剂量螺旋CT可以给予更高的手术治疗指导价值,同时提高影响学特征,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符合率低剂量原发性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来那度胺联合环磷酰胺、低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探讨
CT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于新冠肺炎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