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静 河南省安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455000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CPID)为妇科常见疾病,多发于30~40岁女性,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危害患者生殖健康与心理健康[1]。随着近年来人们思想观念变化、人流人数增加、性病泛滥等,CPID发病率呈升高趋势。目前,临床治疗CPID多采用静注或口服抗生素,但效果不甚理想。中医学对CPID进行辨证施治,其中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占比30%~50%,该证型CPID的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甲珠红藤汤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之功效,故当选此药[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与炎症具有一定关系,在炎症反应发生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前瞻性采集我院102例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从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免疫功能等方面分析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采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8月收治的102例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20~47岁,平均年龄(33.24±6.52)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病程(3.14±1.22)年;身体质量指数18.68~24.67,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33±1.23;严重程度:轻度20例,中度24例,重度7例。观察组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5.67±6.03)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65±1.29)年;身体质量指数18.87~24.33,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1.81±1.16;严重程度:轻度17例,中度29例,重度5例。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病程、严重程度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符合《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3]中CPID西医诊断标准;具备以下2项主症及次症,符合湿热瘀结型辨证标准:主症为腰骶胀痛、下腹刺痛或胀痛、带下量多,次症为月经量多或经期长、小便黄、经期腹痛加重、纳呆、大便干结、舌质红、脉弦滑;年龄≥18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妇科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或不耐受;伴有严重急慢性感染;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伴有肝、心、肾功能异常、恶性肿瘤;伴有精神疾病,无法配合完成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莫西沙星(Bayer Vital GmbH,批准文号:J20150015,规格:0.4g),0.4g/次,qd,连续服用2周。观察组基于对照组予以甲珠红藤汤治疗,基本组方如下:砂仁3g、药用甲珠6g、茯苓15g、丹参15g、忍冬藤30g、制香附15g、升麻6g、败酱草30g、红藤15g、党参15g、蒲公英30g。随症加减:带下色黄且量多者加土茯苓30g、浙贝10g、茵陈15g,去茯苓;腰骶酸痛者加仙灵脾15g、当归12g、杜仲15g、川断15g;盆腔肿块者加莪术12g、鳖甲30g。用水煎煮至200ml,每日1剂,早晚各1次,自月经结束1d后服用,月经来潮时停止服用。
1.4 疗效评估标准 在治疗后评估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为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妇科检查结果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70%~94%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妇科检查结果有所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69%为有效;临床症状与妇科检查结果无变化或变化较小,临床症状积分减少≤29%为无效[4]。临床痊愈、显效与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疗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包括带下异常、腰骶胀痛、月经不调,带下异常、月经不调依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1、2、3分,腰骶胀痛依照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计0、2、4、6分。(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通过ELISA法测定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7、Smad-3水平,以免疫浊度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头晕、口干、恶心呕吐等。
2.1 疗效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6.47%(χ2=8.279,P=0.004<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
2.3 免疫功能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IgA、IgG、IgM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2.4 血清TGF-β1、Smad-7、Smad-3水平 治疗前,两组血清TGF-β1、Smad-7、Smad-3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Smad-3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血清Smad-7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血清TGF-β1、Smad-7、Smad-3水平对比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发生2例头晕、1例口干、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发生1例头晕、1例口干、1例恶心呕吐;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80%(5/51)与对照组5.88%(3/51)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136,P=0.713)。
CPID主要由感染病原体所致,可见患者盆腔及其四周组织炎症反应,而炎症有关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免疫损伤与CPID发生与发展具有密切关系。既往治疗CPID以抗生素为主,但频繁使用会提高患者耐药性,影响药物效果。
CPID在中医学中属“痛经”“不孕”等范畴,证型众多,湿热瘀结型最为常见,病理基础为血瘀湿热,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原则。甲珠红藤汤方中包括砂仁、药用甲珠、茯苓、丹参、忍冬藤、制香附、升麻、败酱草、红藤、党参、蒲公英等多味中药,其中忍冬藤味甘,性寒,可清热解毒;败酱草味辛、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排脓、袪瘀的功效;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可清热解毒、消炎凉血;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可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红藤味苦,性平,可行气解郁、和血散瘀。诸药联用,共奏消血瘀、清湿热、通畅气机之功效。现代药理表明,丹参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抑菌等作用,可改善CPID患者免疫紊乱状态,提升其免疫能力,红藤对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高度敏感,发挥强大抑菌作用[5-6]。苏文珍[7]学者指出,对于湿热瘀结型CPID患者,在莫西沙星基础上给予甲珠红藤汤,治疗总有效率达96.67%,能有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P<0.05),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
IgA、IgG、IgM均为免疫球蛋白,属于人的一种抗体,可杀灭病原微生物,起到免疫防御作用,其水平下降反映机体免疫功能降低[8]。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A、IgG、IgM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说明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TGF-β/Smad通路在组织炎症损伤与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TGF-β1参与炎症发生与发展、机体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在机体炎症损伤发生后其表达异常增加,而Smad能介导TGF-β在细胞中的信号传导,Smad-7、Smad-3在TGF-β/Smad信号通路转导中起关键作用,其中Smad-7发挥负调控作用[9]。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GF-β1、Smad-3水平均较对照组低,血清Smad-7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能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本文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安全性高。
综上可知,甲珠红藤汤辅助治疗湿热瘀结型CPID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通过调节TGF-β/Smad信号通路表达,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但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未探讨远期复发率,后期需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证实该治疗方案远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