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慧珍,苏晓川
(1.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中医综合科,河南 郑州 450000;2.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河南省骨科医院)中医健康管理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坐骨神经痛一般是指出现在臀部、背外侧及大、小腿后外侧等位置的疼痛,部分患者伴有局部麻木感,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神经性病变疾病之一,可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较大影响[1-2]。西医目前多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总体疗效不理想[3]。中医治疗该病具有独特优势,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穴位按摩、穴位埋线等中医治疗方法在坐骨神经痛的治疗中应用广泛[4-5]。本研究探讨穴位埋线联合通络益肾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痛阈值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12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8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5~66(39.87±6.25)岁;病程1~26(9.25±3.16)个月;病变累及右下肢19例,累及左下肢18例,累及双下肢7例。研究组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25~67(40.12±6.37)岁;病程1~26(9.69±3.21)个月;病变累及右下肢17例,累及左下肢20例,累及双下肢8例。本研究经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年龄18周岁以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中的诊断标准,痛阈值>0.40 mA,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由骨结核、椎管内肿瘤及腰椎间盘突出等引起的坐骨神经痛;②埋线禁忌证;③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④依从性差或治疗期间参与其他研究者。
所有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缓解症状,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内服和外敷通络益肾汤治疗,药物组成:黄芪40 g,薏苡仁30 g,独活18 g,芍药、秦艽各15 g,杜仲、地龙、桑寄生、怀牛膝及川芎各12 g,当归、茯苓各9 g,甘草片6 g,制川乌、草乌各2 g。酸困沉重者,加木瓜、苍术各10 g;疼痛加剧者,加醋延胡索、制草乌各10 g;腰酸腿软者,加熟地黄、续断各10 g。制川乌、草乌需先煎60 min,常规水煎至300 mL,分早、晚两次口服,150 mL/次,药渣趁热用纱布袋包裹外敷于疼痛处30 min,1剂/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腰夹脊穴、阿是穴、肠俞、肾俞及环跳等穴位,取健侧卧位,消毒后,用无菌镊子取羊肠线(1~2 cm)放入Φ0.5 mm×20 mm无菌针头(王冠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前端,后接Φ0.35 mm×50 mm一次性平头针(苏州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刺入肌肤层3.5 cm左右,得气后推针芯将羊肠线埋入穴位中,退针后用棉签按压针孔5 s,检查无出血后贴上敷贴,第1天及第10天埋线,10 d为1个疗程,中途休息1 d,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痛阈值、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情况,痛阈值采用EP601C痛阈测试仪(上海益联科教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测量。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后取外周血3 mL,以2 500 r/min进行离心10 min,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水平,IL-6试剂盒购自默沙克生物公司。治疗前后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中的精力分量表测评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疲乏评分进行评定,得分越高说明疲乏程度越低[7]。治疗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指数进行评定,其中抑郁指数=20条目累计分/80,抑郁指数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8]。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直抬腿抬高>70°,可恢复日常生活或工作为基本治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直抬腿抬高50°~69°,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为显效;患者症状有所改善,腰部活动对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一定影响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例数=基本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研究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痛阈值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患者痛阈值水平均呈现显著升高趋势(P<0.05);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痛阈值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痛阈值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个月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呈现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研究组治疗1、2、3个月后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疲乏评分增高,抑郁指数下降,且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疲乏评分和抑郁指数比较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8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坐骨神经主要包括腰神经和骶神经,其主要功能是支配下肢感觉与运动,当坐骨神经受到损害时,即可出现臀部、背外侧及大、小腿后外侧等疼痛状况,引发下肢功能障碍,进而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影响[9-10]。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痹症”范畴,《医学心悟》《灵枢·经脉》及《素问》等均对该病症有所记载,指出该症病因不仅与风、寒、湿邪侵袭有关,还与精血不足、肝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关系密切[11-12]。因此,依据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应以滋阴补肾、疏通经络为治法。
本研究通络益肾汤方以独活为君药,可除久痹、祛筋骨间风寒湿邪;以秦艽、地龙、川乌、草乌为臣药,可祛风湿、散风寒、通关利节、止痛镇痛;以黄芪、怀牛膝、薏苡仁、茯苓、川芎等为使药,可健脾、强筋骨、除湿、养血[13]。现代药理学证实,以上方药具有抗炎、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促进骨细胞分化等多种作用[14]。研究显示,通络益肾汤对缓解坐骨神经疼痛症状作用良好[15]。穴位埋线是基于针灸学理论的一种疗法,通过针具将药线埋入相应穴位,从而起到刺激经络、调理经气及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目前,穴位埋线在骨科、疼痛科应用广泛[16]。本研究应用穴位埋线联合通络益肾汤对坐骨神经痛进行了治疗且疗效满意,两组治疗后均效果良好,研究组治疗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穴位埋线可刺激神经递质分泌变化,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促炎及促痛因子吸收,从而提高患者疼痛阈值,达到止痛的效果[17]。研究表明,坐骨神经痛患者血清IL-6水平明高于正常人群,IL-6表达异常是导致坐骨神经痛发病原因之一,且IL-6也是体内重要的促痛因子,其表达水平升高可促使体内大量炎症因子释放,从而诱发疼痛,使患者局部疼痛加剧[18-19]。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1、2、3个月后痛阈值水平均呈升高趋势,血清IL-6 水平呈下降趋势,患者经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研究组治疗后痛阈值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IL-6水平低于对照组。这提示穴位埋线联合通络益肾汤对抑制血清促炎、促痛因子的表达,提高骨神经痛患者疼痛阈值水平效果显著。
综上,应用穴位埋线联合通络益肾汤治疗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疼痛阈值,降低血清促炎、促痛因子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