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斐 徐文凯
摘 要: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等方面对绍兴市初中学校“双减”工作的实施现状进行的调查显示:初中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上,整体是积极的,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都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宣传“双减”的目的和意义,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关键词:“双减”工作;作业设计与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
减轻作业负担是“双减”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五项管理”的重要环节。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发布《浙江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落地两个月以来,各地的落实情况怎样是我们所关心的。为了解绍兴市初中学校“双减”落实情况,我们组织了本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概况
我们以“绍兴市初中学校‘双减’工作实施调查表”为工具,通过网络问卷,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课余生活安排等方面,抽样绍兴市部分初中学生、家长、教师进行调查。自2021年10月29日始至11月4日止,本次调查共收到有效学生问卷359份、家长问卷341份、教師问卷180份,分别分布在绍兴市7个县(市、区)。其中,诸暨市为问卷主要来源地(被调查的两所学校分别为县城初中和乡镇初中,以保证问卷城乡分布均衡)。359份学生问卷的区域分布情况如下:来自诸暨市的有174份,占比48.47%;来自绍兴市属的有29份,占比8.08%;来自越城区的有38份,占比10.58%;来自柯桥区的有37份,占比10.31%;来自上虞区的有37份,占比7.8%;来自嵊州市的有24份,占比6.69%;来自新昌县的有29份,占比8.08%。问卷来源覆盖绍兴市7个县(市、区),除诸暨市外,其他县(市、区)的样本比例均衡。被调查学生就读学校所属地域类型的分布情况如下:来自城市初中的有108份,占比30.08%;来自县城初中的有104份,占比28.97%;来自乡镇初中的有147份,占比40.95%。这个比例大致与绍兴市现有初中地域类型分布比例相合。被调查学生所在年段情况如下:七年级的有155份,占比43.18%;八年级的有95份,占比26.46%;九年级的有109份,占比30.36%。调查对象年段分布较为均匀。被调查对象性别情况如下:男生175人,占比48.75%;女生184人,占比51.25%。教师问卷、家长问卷与学生问卷同步发放,其区域分布与学生问卷大致相同。总体而言,本次调查问卷虽然数量不大,但还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
二、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下面从学生作业负担现状、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情况、学生课余生活安排三个方面,对本次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与分析。
(一)学生作业负担调查
1.作业布置现状
当前,给学生布置作业的主要有教师、家长和培训机构。其中,教师是学生作业布置的主体,所以本调查对教师的问卷内容主要围绕作业布置展开。下面就回收的教师问卷样本情况进行分析。
180份有效教师问卷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的教龄在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有100人来自城区学校(占比55.56%),72人来自乡镇学校(占比40.00%),8人来自乡村学校(占比4.44%);任教七年级的有63人(占比35.00%),任教八年级的有59人(占比32.78%),任教九年级的有58人(占比32.22%)。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作业布置现状怎样?我们从作业布置的不同层面(作业功能认识、作业来源、作业内容、作业类型、作业量、作业设计、作业分层、作业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作业评价与反馈、作业布置困惑与需求)设计了16个题目,并对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主要情况如下:
(1)教师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占比最高
从参与问卷教师的回答来看,76.67%的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功能为“巩固课堂知识”,54.44%的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功能是“课外延伸学习,增长知识”,83.89%的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功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4.44%的教师选择“其他”,无自填内容。
显然,大多数教师认为作业的主要功能包括“巩固课堂知识”“课外延伸学习,增长知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其中,认为作业的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的教师占比最多,而认为作业还具有其他功能的教师较少。传统的作业的主要功能确实包含这三方面,但“双减”后,教师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应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作业功能的认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作业布置。
(2)作业来源:多选择现成资料,个性化设计较少
在“双减”政策下,教师经常选择的作业来源情况如下:111人次选择“课本内容”(占比61.67%),70人次选择“教师辅导资料”(占比38.89%);105人次选择“年级统一设计印发”(占比58.33%),仅有44人次选择“个人规划设计作业”(占比24.44%)。数据表明,大多数教师会选择现成资料作为作业布置的来源,而个性化规划设计的较少。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58.33%的教师选择用“年级统一设计印发”的作业,这与购买现成教辅相比有一定的进步。
(3)作业内容:大多数教师开始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教师作业内容的选择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认为“所讲内容不变,所以作业基本没有变化”的有26人,占比14.44%;认为“时长限制,减少作业量,有一点变化”的有59人,占比32.78%;选择“明白‘双减’的目的意义,但是实际操作依然不清不楚,凭自己理解布置作业”的有33人,占比18.33%;选择“重新审视作业的功能,集体研讨,让作业更加系统、科学了,变化巨大”的有62人,占比34.44%。
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超过80.00%的教师开始关注作业内容的选择,并在作业布置过程中付诸了一定的行动。这让我们看到了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希望。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还是存在“作业基本没有变化”以及“教师对作业内容选择实际操作存在困难”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落实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4)作业类型:考虑到彰显学生个性、加强小组合作、联系校内外学习
对教师一周内必选必留作业类型的调查显示:67.78%的教师会选择“听说读写巩固型”作业,43.33%的教师会选择“个性彰显导学型”作业,32.78%的教师会选择“小组合作探究型”作业,而15%的教师会选择“校外活动实践型”作业。
上述数据表明,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对作业类型的选择是多样化的。听说读写巩固型的作业是当前教师最常选择的作业类型,同时兼有个性彰显导学型、小组合作探究型和校外活动实践型作业。教师在作业类型设计上,已考虑到彰显学生个性、加强小组合作、联系校内外学习等方面。
(5)作业量:多门学科叠加的作业时长超过学生正常的课余时间
教师布置的作业量,主要体现在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长上。从调查数据看,教师预想学生平均每天完成自己布置的作业需要的时间是:半小时内,占61.67%;半小时到1小时,占36.67%;1小時以上,占1.67%。可见,大多数教师预想中的每天作业布置量为1小时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单门学科1小时的作业量并不多,但考虑到学生需要学习多门学科,叠加的作业时长会超过学生正常的课余时间。所以,在作业量的控制上,学校还应综合协调各门学科,作出合理规划。
(6)作业设计:重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考虑作业的可操作性、拓展性、趣味性和创新性
作业设计过程是教师作业布置的重要部分。因此,我们设计了4个小题,从不同侧面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重视并进行了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大部分教师认为一次成功的作业设计首先要考虑的是可操作性,其次是拓展性、趣味性和创新性;71.67%的教师在过去的一周内没有在作业设计中包含“重复性”或者“惩罚性”作业;超过70.00%的教师表示在学科组集体教研备课时有作业研讨的时间。
(7)作业分层:大部分教师赞同作业分层
分层布置作业是一种很重要的作业布置方式。对于分层布置作业的效果,56.67%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满足不同程度学习需求”,35.0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但是实施效果并不理想”,2.78%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作业难度保持在中上游水平最好”,5.56%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增加了教师的批改负担,存在学生等级歧视”。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教师是赞同“分层作业”的,认为只有更好地设计符合学情的分层作业,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如何有效布置分层作业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
(8)作业评价与反馈:仍以传统反馈方式为主
调查显示,96.11%的教师是通过“教师集中收集,统一批阅检查”的方式检测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的。而教师常用的作业评价、反馈方式是“打勾和打叉,再写分数或等次”。从调查结果看,作业检测、评价、反馈的方式还是比较多样化的,但还是以传统方式为主,个性多样的方式使用得比较少,不利于学生作业完成质量的提高。探索多样个性的作业检测、评价、反馈方式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9)教师对作业布置的困惑:担心学生考试成绩受影响
“双减”政策落地后,在学生减轻了作业负担的同时,教师也有了相应的焦虑。调查发现:63.33%的教师焦虑的原因是“自主时间增多,但学生自律性差,不复习”;15.00%的教师是因为“课堂质量要求更高,但自己还没顺利转变”;9.44%的教师害怕“作业少了,学生知识吸收少”;5.56%的教师感到“学生竞争压力大,课外班里找安慰,不注重学校主阵地”;另有6.67%的教师认为焦虑的原因来自于其他,比如工作时间长。
关于教师对作业布置存在的困惑,有教师担心:“双减”后,作业少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受影响怎么办?如何有效设计分层作业?如何设计好作业,做到减量增效?而更多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关于科学有效布置作业的培训指导。
2.作业负担现状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是浙江省“双减”工作的重要内容。那么,“双减”实施2个月后,绍兴市初中学生的作业负担现状如何?我们抽样调查了绍兴市7个县(市、区)的初中学生和学生家长,下面进行分析:
(1)学生家庭作业时长:作业时间明显减少
我们分别向学生和学生家长调查了学生“双减”前后平均每天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长。数据表明,“双减”实施以来,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明显减少:选择“2小时以上”的,比例下降了20.39%;选择“1个半小时到2小时”的,比例下降了18.88%;选择“1个小时”的,增加了5.90%;选择“半小时”的,增加了21.24%;选择“没有作业”的,增加了12.1%。可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时长有效减少。其中,73.45%的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时长在1小时以内,从时间上大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书面测试现状:压减书面测试没有很好地得到实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教育评价改革和“双减”工作部署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大幅压减考试次数,“初中非毕业年级不得组织区域性或跨校际的考试;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那么,该政策实际落实情况怎样呢?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结果如下:
学生所在学校组织的书面考试次数是否减少?回答“是”的,有180人,占比50.14%;回答“否”的,有179人,占比49.86%。数据显示,有半数学校在“双减”后减少了书面考试次数。学生过去1个月各门学科的书面测试总次数情况如下:选择“无测试”的有23人,占比6.41%;选择“1~2次”的有160人,占比44.57%;选择“3~4次”的有83人,占比23.12%;选择“5次及以上”的有93人,占比25.91%。
数据表明,很多学校并没有大幅压减书面测试次数。书面测试仍旧是当前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过去1个月各门学科书面测试总次数的调查显示,超过90%的学校有书面测试,其中有5次以上的占比达25.91%。可见,“双减”后,压减书面测试没有很好地得到实行。这或将成为影响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因素。
(二)课后延时服务调查
《方案》明确:“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是“双减”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课后延时服务参与度:大部分学生及其家长支持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我们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课后延时服务参与度调查。数据显示:家长对课后服务工作推行的态度表示支持的有242份,占比71.39%;表示反对的有7份,占比2.06%;表示服从安排的有90份,占比26.55%。对“孩子是否自愿参加学校课后服务”的调查显示:90.27%的家长表示是自愿参加的,9.73%的家长表示不是自愿参加的。同时,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是否愿意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调查,结果显示:56.27%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22.8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参加,20.89%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可见,大部分家长对于学校开展课后延时服务是支持的,大部分学生自愿参加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学校课后延时服务的参与度也比较高。
2.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以基本服务为主,拓展服务较少
“双减”工作要求,在小学、初中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可采取“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模式。基本服务包括看护、指导完成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等;拓展服务指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活动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那么,绍兴市初中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形式和内容有哪些呢?调查显示:自主作业,占比59.89%;教师上课或分析作业,占比35.65%;个别答疑、补差,占比44.57%;体育、艺术类等拓展课程,占比9.47%。可见,学校推出的课后延时服务主要以基本服务为主,拓展服务较少。
3.课后延时服务满意度:大部分学生满意课后延时服务
绍兴市大部分初中学校开展了课后延时服务,大部分学生参与了课后延时服务。那么,对于参加的课后服务,学生是否满意呢?调查显示:31.48%的学生对本校课后延时服务非常满意,42.06%的学生表示满意,17.83%的学生表示无所谓,4.74%的学生表示不满意,3.9%的学生表示非常不满意。显然,大部分学生对学校提供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满意及非常满意的。可见“双减”实施两个月来绍兴市初中学校的课后延时服务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当然,我们也看到存在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学生,对此,我们应进一步了解原因,进一步完善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
4.课后延时服务需求:希望学校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开展拓展服务
在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生晚自习服务、免费在线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为重点的学校课后服务后,当前学校课后延时还需要改进的有什么?学生和家长有哪些诉求?
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希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方式是“学习辅导”的,有182人,占比50.7%;希望是“兴趣活动”的有225人,占比62.67%;希望是“自主学习”的有219人,占比61%;希望是“校外活动”的有208份,占比57.94;选“其他”的有8人,占比2.23%。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希望学校课后服务提供“各类体育活动”的有209人,占比61.65%;希望提供“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的有231人,占比68.14%;希望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的有167人,占比49.26%;希望“能在课后服务中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有223人,占比65.78%。从数据可见,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形式的需求与“双减”实施方案的要求基本一致,两者都希望学校在提供基本服务的同时可以开展拓展服务。
(三)学生课余生活安排调查
“双减”背景下,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何安排?除学校作业负担外,是否仍存在其他学习作业压力?
1.课后活动时间:增加不明显
“双减”后,学生的假期课外活动时间是否有所增加?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假期课外活动时间“和原来差不多”的有208份,占比57.94%;“增加0~2小时”的有91份,占比25.35%;“增加2小时以上”的有30份,占比8.36%;“大大增加”的有30份,占比8.36%。我们很惊讶地发现,在学校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提供学校课后服务情况下,学生的课后活动时间增加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多,超过50%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和“双减”前差不多。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2.校外培训情况:参与人数和参与补习班的个数大大减少
“双减”前后,学生校外学科补习班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对学生“双减”前后参与校外学科补习班的数量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如表1所示。
可见,“双减”后,学生参加校外学科补习班现象仍然存在,但人数和参与补习班的个数大大减少。家长问卷的情况,與学生问卷基本吻合。
3.家长布置作业情况:部分家长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
在学校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情况下,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没有增加的原因会是什么?是否存在家长布置作业的情况?调查显示:“双减”后,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有了更多的监督,有45.13%的家长“开始更多地监督培训孩子”,占比较大。我们进一步对家长给孩子额外布置作业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经常布置的占3.83%;偶尔布置的占45.13%;不布置的占51.03%。
通过调查,我们可发现,部分家长对“双减”政策存在一定的焦虑,开始亲自监督培训自己的孩子,并会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所以,“双减”还应该消除家长焦虑,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校社合作,共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思考与建议
绍兴市初中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上,整體是积极的,在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都开展了积极有益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进一步宣传“双减”的目的和意义
“双减”后,学生、教师、家长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需要进一步宣传“双减”工作的长远意义,杜绝不良“内卷”,以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进一步加强作业设计和管理
1.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实现作业布置“一条龙”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强化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反馈、讲评、辅导等各环节的统筹管理。
2.压缩作业总量时长,确保作业上限“天花板”
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单门学科的作业量和时长在1小时以内,但学生多门学科的作业总量和时长超标。因此,在作业管理中,要做到总量协调、学科协调,确保不超过作业上限。
3.优化作业形式,促成作业布置“高效益”
立足学生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地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低层次作业布置,增加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综合性、实践性作业。在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4.完善作业构架,推进作业布置“优精准”
建设多学科作业设计整体蓝图,固化来自不同学科教师的亮点作业,集思广益,连点成线,促进各学科形成“校本作业”体系。
5.开展常态化作业研究,为教师作业布置提供“参照物”
调查显示,不少教师对如何有效合理地设计作业存在一定困难。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有关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培训指导,并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探讨作业设计,形成作业研究常态化。
(三)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全面推进开放学校课后延时服务,丰富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托管服务中的“拓展服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活动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
(四)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调查发现,“双减”实施后,学生参加校外学科培训的数量整体上大幅度下降,但相关情况仍然存在。相关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校外机构办学行为,同时加快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为确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