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蓉
“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耳边常常响起那英的这首《白天不懂夜的黑》,觉得有些时候,这几句歌词最能够形容学生与老师之间,城市孩子与务工子女之间的关系。因为无法懂得彼此的世界,有时我们或者他们就站在了“河的两岸”,彼此站成了两个世界。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流动日趋增多,这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动力,同时大量的外来适龄儿童涌入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渐成为学校学生的一部分,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特别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这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我校是市中区第一批外来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因为经济、文化背景的差距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这些孩子成了校园内的弱势群体,他们成为这所城市中独特的“夜色”,但似乎没人欣赏他们,在这熙熙攘攘的“夜色”中,我接触过这样一个孩子,让我开始深深反思教育的本质。
S同学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举止带有明显的农村落后文化痕迹。虽然是个小姑娘,但是她的很多举动都让老师和同学们感到不可思议:说话粗鲁,上课睡觉,钻桌子底,随便打人,对任课老师高声叫嚷……同学们对她忍气吞声,家长怨声载道,老师们拿她无可奈何。
担任了她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后,这个“问题学生”成了我手中的烫手山芋。几个教过她的老师都纷纷向我投来“同情”的目光,同学们提起她也是鄙夷不屑的语气。
我日日担心她,关注她,可是,这颗“定时炸弹”还是在一节数学课前引爆了。不知何故,她与坐在她前面的男同学发生了摩擦,课下竟然与对方扭打在一起。上课铃响后觉得还不解气,当着数学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冲到男同学桌前把他的书包从三楼窗口扔了下去。等我被同学们“请”到班里时,她正哭得一塌糊涂。我问明情况后,严肃地让她道歉。她斜着眼,气呼呼地喊:“我凭什么道歉!谁叫他惹我?”接着又说了一些脏话。我强忍心中的怒火,调整自己的情绪,开始盘算该怎么办。
我知道,当天如果不能妥善处理这件事,下次她会变本加厉。我对她说:“你别激动,我现在只是了解情况,你可以把事情讲清楚,让同学们来分析对错。”然而,她在教室开始又哭又闹。我冷静下来,克制自己的情绪,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家庭会培养出这样的孩子呢?
放学后,在一个学生的带路下,步行二十多分钟后,我来到了她的家——一个大广告牌后面,几块板子围起来的家。这是我见过的最破败的家,周围堆满了各种废品,“屋”里面传出嘈杂的电视声,到处黑漆漆的,房顶棚破旧,棚里面放了两三张破旧不堪的桌凳,家里只有一张钢丝床。
S同学的父母是一对朴实憨厚的农民工,面对班主任的造访,手足无措。S同学也没有了往日的不羁,怯怯地坐在床沿。通过交谈我得知,她的父母一直在济南从事废品回收工作,她从小就在老家跟着老人生活,好动,时常和男孩子打作一团。因为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其他孩子常欺负她,她会撒泼耍横。来济南后,父母每天四五点钟就要出门进货,然后一天都要在外面走街串巷收废品,很少有时间管她。一旦有人告状,父母只好以打为策,别无他法,这更加重了她的逆反心理。父母为难地说:“什么时候才能把她打成人、打成才呢?”说着,S同学妈妈的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看到这些,我感到一阵酸楚,环顾四周,也没看到像样的书桌,我问S同学:“孩子,你在哪里写作业啊?”孩子妈妈指着钢丝床上铺着的被褥,说:“孩子就在那上面写。”空荡荡的家里确实没有其他更平整的地方了,我只能心疼地说:“可以找块板子垫在本子下面,这样写起来就不那么费力了。”
我向孩子的父母指出,打孩子是下策,是错误的,像现在这样打骂,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我们应该爱她、信任她、理解她,多跟孩子交流。其实每个孩子顽皮、叛逆的外表下,都有一颗等待爱的心。
走出她的家门,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厌恶和反感会毁掉一个学生。要想真正了解学生,教师应该怀着对学生的爱,凭借敏感的心灵和敏锐的洞察力,不仅在学校观察和了解孩子,还要通过了解他们的家庭来获知孩子的生活境遇、性格和想法。那天,我筋疲力尽,但也感到轻松而释然,因为终于成功地打开了S同学的心扉。
从那天以后,我为她专门制作了“家校联系本”,详细记录她的在校情况。当她有进步时,我在本子上记下来,并写上表扬的话;如果她做得不好,我也在本子上记录,并写上勉励的话。我让她每次回家都把本子带回去,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在平时,我会充分发掘她身上的闪光之处,让她感受到被表扬的喜悦。她也体会到了我的爱与帮助,并接受了我。我悄悄地走入了她的心里,她也在悄悄地发生着积极变化:上课专心听讲了,写作业更认真了,自觉参加值日,主動帮助同学。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边;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在教师眼里,孩子们都是平等的。
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怀一颗大爱之心,存一份教育之梦,惜一段教育之缘,洒教育的阳光于每个心灵,让每一朵花儿都灿烂绽放。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玉函小学)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