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信息技术课程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依托生活实际产生,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关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路径。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模式单一
信息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存在教学模式单一、教育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状态和进度缺乏了解和考量,课堂教学氛围沉闷,致使学生逐渐失去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自主操作机会不足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在当前的课程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导,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操作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这也是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1. 课程導入生活化
课程导入生活化可以消除学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文件与文件夹的操作”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讲解课堂知识,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可以把文件与文件夹比喻成衣柜,打开衣柜之后里面有很多分区,由此引出“文件夹”这一概念,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并且渗透建立文件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的方向,教学目标生活化其实就是指基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需求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突出教育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例如,在教学“编辑演示文稿”内容时,为了指导学生学习演示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可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下,独立制作演示文稿。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精准落实课程教学目标。
3. 课程练习生活化
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设计练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实践学习,巩固课堂知识。课堂练习方式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其中,游戏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活动形式,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的游戏可以开发学生大脑,提高学生思维灵敏度。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教育类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在教学“认识键盘”知识时,教师在讲解键盘按键名称、作用和正确的操作方法后,可以设计“接苹果”“打地鼠”“青蛙”“小马过河”“玩纸牌”“五子棋”等游戏,让学生以参与竞赛的形式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熟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方式,锻炼学生的熟练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反应力。布置趣味性十足的课堂练习任务,既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又能够巩固知识,一举两得,这与生活化教育理念相契合。
4. 作业形式生活化
布置课后作业是给学生提供生活化实践学习的机会,这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课堂知识的好时机。课后作业可以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评价作业可以获得学情信息反馈,为之后的教学方法、内容调整做参考,持续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课后作业生活化要求教师把学习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信息技术的实际价值。例如,在讲解“网络查询”相关知识以后,教师可以设计“制作旅游计划表”的课后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组内合作讨论旅游规划,然后制作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旅行路线、景点、经费等。此外,可以依照小组讨论结果适当增加其他项目,旅游计划内容越完整,分数越高。
5. 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模式应该灵活多样,无论是评价方法还是评价主体,都要体现教育改革理念,摒弃传统的单一试卷考核的评价方式。
三、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指导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技术性、实践性、工具性特征明显的学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融入生活化教育理念,更利于突出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向阳校区)
责任编辑: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