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工作与民族声乐教学的结合

2022-02-16 17:29杨茜媛
艺术评鉴 2022年2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思想政治课程思政

杨茜媛

摘要:民族声乐具有丰富的情感和精神,能够指导学生的发展,“课程思政”可以实现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的高度融合。民族声乐专业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在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方面亦有其独特的作用,在教育改革中,高校应充分尊重民族声乐的教育价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想政治  课程思政  民族声乐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36-0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了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即整个教育过程是通过“对人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和“德育”来进行的,因此,德育与民族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应该受到高校的重视。此外,民族声乐是高校一门重要的音乐课程,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有必要将民族声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一、“课程思政”概念及内涵

课程思政是以全员建设、全过程的形式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结构,具有协同效应。德育是教育的基本目标,“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将知识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课程思政的协同效应。

二、民族声乐教育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义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学的范围,同时音乐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德育和美与发展的关键,民族声乐作为高效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引入思想政治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民族声乐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之中,在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一)民族声乐的内涵分析

要正确把握民族声乐的深层内涵,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民族声乐的意义。声乐,简而言之,是一种用人们的声音唱歌的音乐形式,这个词来源于欧洲声乐词汇。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民族声乐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声乐不应局限于歌唱,它是一种完成民族声乐的能力和手段。民族声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民的文化和艺术,是反映民族特色的一种手段,它不同于民歌、戏曲,在继承和融合的基础上,科学有效地整合了传统演唱艺术的精髓和特点。因此,民族声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符合音乐教学的模式,此外,我国的传统民歌,甚至古代戏曲都可以成为民族声乐教育的一部分。

(二)民族声乐的价值意义

民族文化是人的灵魂和基础,没有好的民族文化,就没有好的民族风格,没有民族文化的支持,就没有民族凝聚力,民族声乐不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对外开放的体现。

三、民族声乐教学渗透“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逐渐发生了变化,而大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他们的三观还没有形成,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的最后一站,要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有很多民族声乐,民族声乐是我国各族文化的体现,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注入民族声乐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有更好的认识,吸收民族文化中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除此之外,民族声乐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发展而来的,它凝聚了各族人民的智慧,代表人民认真负责、无私奉献、努力奋斗的精神,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学生的发展,将课程思政与民族声乐教学相结合,能够让学生再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秉持着这些精神,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同时能够让学生鉴定理想信念,培养更多的优秀音乐人才。有效促进我国在音乐领域的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民族声乐本身具有时代的特征,在民族声乐教学中,有效整合课程思政教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学习西方声乐歌唱技巧的同时,更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课程的发展与课程的创新密切相关,当前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和新问题,教师在课堂上,仅进行声乐演唱专业技能教学是不够的,还需要结合思政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民族声乐课程思政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有助于塑造学生的优秀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民族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定位

民族声乐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专业技能训练、相关基础理论、中西方音乐史等,民族声乐课程的目的是在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民族声乐中的优秀的民间艺术和民族戏曲作品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道德内涵,能够充分实现声乐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并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起到积极作用。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民族声乐教学强调学生必须以文化艺术的形式进行探索式学习,以民族声乐深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涵为文化背景,在各种声乐活动中理解促进民族声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定位,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民族意识、爱国意识。

五、民族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构筑要点

(一)提高声乐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修养,发挥声乐教师引领作用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加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意识形态学习;二是自觉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三是充分吸收民族声乐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积极开展民族声乐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现必须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二)把握民族聲乐“课程思政”教学切入点,优选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更多地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演唱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创作出很多极具思政教育意义的经典歌曲和歌剧,这些作品无不体现着民族情怀、国家的精神。重视审美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交流的重要性,延续民族声乐文化中的审美价值,探索声乐艺术与声乐美学、声乐思想的传播与发展。因此,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强调民族声乐的审美价值,强调对经济文化背景下民族声乐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以更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三)采取民族声乐“课程思政”多元立体灵活的教学方法、手段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民族声乐课堂,如小课、小组课、合唱、独唱、重唱等,以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探索民族声乐审美价值,更好地发展中国传统声乐。例如合唱中不仅融合了中国民歌,还将舞蹈动作、民族服装、表演道具、乐器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民歌舞蹈的形式,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独唱、重唱、合唱的表演实践中突出了民族特色,生动、完美地诠释了民族声乐的艺术形象。

六、民族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几个问题

民族声乐教学虽然是一门歌唱课程,但其技术和科学的理念是非常严谨的,是一门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当前民族声乐课程思政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族声乐课程理念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结合问题

如何解决民族声乐课堂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之间的问题,传统的民族声乐教学停留在声乐的技术层面,如何将民族声乐课程理念与思想政治教学过程相结合已成为了关键问题。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会影响专业教育,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学理念的实施会对专业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降低专业教学的效率,从而抵制这一理念。艺术是为大众和人民服务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和美德应该传递给学生,两者要充分结合,达到完美的统一,音乐教师应在民族声乐课上改革和更新旧观念,积极提高民族声乐课的思想水平。

(二)理性与感性的问题

歌唱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形式语言,但在表现的形式上却具有强烈的敏感性。歌手不仅要通过演唱技巧来表达作品中所需表达的情感,还要与观众产生共鸣。这不仅是教师面临的一个技术性问题,更是一个需要从心理学、教育学甚至语言学等不同维度进行分析和研究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多学科相结合的问题,结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思维,将理论的语言转化为思考和理解的感知,将思想道德教育完美地融入民族声乐教学活动中,将理性思维转化为可感知的知识,并通过歌唱表达出来。

(三)知行合一

理论来源于思想和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精神转化,形成一种可以用于交流的语言。它在人类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相对恒定的共识,也是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证,它凝聚了当代民族道德观念和以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为代表的道德共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知”,歌唱艺术作为“行”,通过声乐课体现思想道德修养,从课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看,“唱”与“德”的培养与传播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实现了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七、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利用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推动民族声乐教学

本文从当前的民族声乐课程入手,进一步探索民族声乐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将思想政治理论、民族声乐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完善民族声乐教育体系。在思想政治课背景下,民族声乐应注重内容、形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纳入民族声乐教学,并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教师还应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对民族声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多加入实践性环节,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融合民族声乐的特点,又包含思想政治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点,鼓励学生对不同的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在自由创造的同时,学生也对歌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激发了学生内心的爱国主义,创造了民族声乐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二)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推动民族声乐教学

民族声乐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教师应积极开发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合作能力,丰富民族声乐教学的内容。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教师应通过民族声乐教学,提高学生对歌曲起源的认识,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学习《望故乡》时,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相关风景,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故乡。通过前期的铺垫,学生会将自己代入到故乡的情景之中,感受故乡的魅力,这时声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学习这首歌。与此同时可以将思乡的情感,以及对家乡美好的祝福,注入到课程之中,结合相关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升华民族声乐的主题。例如,声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唱歌,同时进行评价,一旦学生对歌曲有了一定的了解,专业教师可以请一位思想政治教师来给学生讲创作歌曲的故事。学生在了解创意背景的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思想政治内容。教师也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看法。一些学生指出,这首歌涵盖了北京的生活方式,还有学生表示这首歌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爱。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对民族声乐的学习水平,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歌。

(三)改善民族声乐课程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民族声乐考核中,学校通常只进行每月一次或一学期一次的考核,最终的效果取决于学生的考核结果。创新思维使教师要制定多种形式的考核,如对学生进行随机测试,观察学生目前的学习水平是否有提高;教师可以以“红歌”为主题,分析歌曲的背景,仔细分析歌曲的每一句,用不同的方式来教授不同的歌曲,在研究民族声乐内容时,应注意思想政治内容的渗透,以实现学科的融合。

(四)教师以自身形象影响学生思想成长

1.校园歌手大赛的舞台互动中树立教师形象

每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教师都会帮助学生选曲,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具有民族团结、爱国教育内容的红色声乐作品,现代音乐作品中,红色经典歌曲清晰地描述了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抵御列强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这些歌曲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校园红色经典歌曲演唱是对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契机,通过唱红色经典歌曲,学生可以学习、理解并逐渐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亦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声音特点,引导学生将参赛的通俗歌曲作品进行合理的二次创作或改编,适当加入表达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民族声乐元素,让学生在比赛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作为一名专业的评委,老师在比赛评价环节,适当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来对参赛学生给予建议,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对教师的认可和钦佩,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标杆,鼓励学生树立更高的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

2.教师用演唱感染学生的民族情怀

在纪念五四运动的校园红歌活动上,教师可以演唱红色经典民族声乐作品。向学生传递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用歌曲呈现舞台的美丽画面,用真实的表演感染同学们。民族声乐反映了国家的民族精神,教师通过自身的表现,可以让学生们产生情感认同,实现艺术的教育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因素,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当学生听到红色经典歌曲的时候,他们会回忆起这段革命的历史,从内心感受共产党好,从党内加强同学们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和信念。通过唱这些红歌,可以提醒学生维护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繁荣,不要忘记国家发展的使命,鼓励学生成为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八、民族声乐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如何构建高校民族声乐教学资源开发的互动平台,将民族声乐教学与民族文化有效结合,实现民族声乐资源的传承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双赢互动?这要求民族声乐教师要密切留意高校音乐人才培养规范,创建教学实践平台,思想政治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创造保护、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和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

首先,将民族声乐课程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构建民族声乐教育的互动平台和锻炼平台。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提高教育的实际水平。

其次,将民族声乐的元素融入到学生合唱中,开展全面的社会活动,从专业合唱教学到竞技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艺活动,探索高校音乐教育的特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引进民歌、地方戏剧等资源,提高专业合唱教学水平,对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拓宽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最后,将“红歌宣唱”的实践引入学科学习体系,使之成为正常的“课程思政”教学,既延续了对红歌的传承与保护,又使红歌由被动传承向主动传承转变。通过互动式教学与实践,激发学生的传承兴趣,探索民族音乐与红色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高校應以校日晚会、国庆节纪念活动为基础,逐步向不同历史时期和地理区域的学生呈现红歌,让学生了解红歌的表现形式、艺术语言、存在模式、不同时期红歌的文化关联性与历史语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要了解、学习、继承红歌,并逐渐在心中形成自觉的应用和内化,从而净化自己的思想。

九、结语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民族声乐课程中,不仅仅是唱红歌,而是教师将音乐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对对思想道德教育以及民民族声乐教学只是的吸收。再民族声乐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声乐教学更好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杨瑞,孟然.“课程思政”视域下民族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03):47-50.

[2]邓永红.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策略[J].艺海,2021(04):86-87.

[3]杨静.“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黄河之声,2020(06):92.

[4]辛雅靖.“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改革[J].速读(中旬),2020(02):138-139.

[5]苗丁元.“课程思政”渗透下的民族声乐教学创新[J].新一代,2021(09):279.

[6]王文汇.新时代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J].北方音乐,2020(10):110-112.

[7]王颖.思政教育视角下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中的美育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1(19):79-82.

[8]姚仕秀.论高校声乐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J].文渊(高中版),2021(04):1155-1156.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思想政治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