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文艺复兴时期的勃艮第乐派

2022-02-16 16:32廖心童
艺术评鉴 2022年2期

廖心童

摘要:音乐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活动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进行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和革新。不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几乎大多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该地区的地貌特点有着无比紧密的联系,因此各个地区都会产生一些具有其特色的音乐作品。各个地区的音乐大多各不相同,这也正反映出不同的地理环境因素会对该地区的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和体现。因此在我们分析一个地区所产生的音乐是怎样的风格及特征时,有必要将其放在音乐地理学的视域下对其进行探究。15世纪的勃艮第地区产生的代表乐派的音乐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离不开其地理位置对其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在音乐地理学的视角下,探究勃艮第乐派的形成及风格特点是怎样产生的。

关键词:勃艮第乐派  音乐地理学  風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2-0013-05

一、音乐地理学概述

音乐地理学是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探究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和行为的领域。运用了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和理论方法,以音乐与地理学的关系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种音乐文化现象的分布,以及该区域所产生的一系列音乐的特征及形式。

音乐地理学重新划分了音乐研究的具体范围,这种方式与数学当中的集合相类似,将原本没有交集的元素重新进行组合,形成全新的集合。文化与地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在扩散及迁移上体现得尤其鲜明。各个地域的地貌不同,所诞生的文化也不同,以时空及空间为界限进行划分,可以让相关元素再一次进行组合,具体涉及历史、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音乐文化的内容也因此变得更为多元化。以下运用这种理论来解释勃艮第乐派音乐作品的丰富性。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勃艮第乐派

约14世纪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上的运动——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最初是在思想和文学领域掀起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先做出音乐改革的也应该是意大利,随后影响到欧洲的其他地方,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一时期音乐文化变革的开端是在勃艮第地区。

14世纪以来,欧洲社会出现了许多反对中世纪一些原则和观点的声音。这种声音充斥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得政治革命以及文化思潮等多个领域均受其影响,这迫使欧洲社会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在文艺复兴逐渐兴起和人道主义思想对人们影响越来越大的现实情况下,迫使欧洲人中世纪的思维和文化逐步瓦解,这其中包括文化、意识形态、宗教和世界观,这种态度的转变也影响了音乐领域。

中世纪的音乐家们暴露在强烈的人文洪流之中,这种洪流将中世纪音乐与现代音乐区分开来。各种音乐观念的产生对哲学界以及哲学家们提出了大量的问题与挑战。它是人性与神性的冲突,尝试与限制人性的宗教进行对抗,想要得到人性的释放,感悟人的本质,权力、妥协成为了15世纪勃艮第音乐丰富性的标志。

中世纪的音乐一直依靠于神学与宗教,但其并不是感性文化,而是理性且带有抽象的。教会中存在的音乐和基督的概念“适用于上帝和他的创造物,精神和物质,天堂和凡人,以及理论和实践科学”。这种思想是对人类与自然的一种不妥协以及反抗,音乐的概念成就了其该有的音乐风格,这样就可以解释中世纪音乐为何总是单调的、没有趣味性的。在中世纪的最后阶段,“新艺术”时期,一些音乐家的理论里出现了对感性因素的阐释以及分析,他们认为音乐是“最美丽的艺术形式”,和谐作为评判“美”的标准之一,在其概念和本质上开始转向世俗化。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希望摆脱束缚,使思想得到解放,在中世纪的艺术创作中率先扩展和实践了这种感性,人文主义者创造了以人为中心,摆脱宗教束缚的新篇章。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得以发展和解放,因此艺术形式大多都开始强调人的重要性。在音乐领域,还没有完全的摆脱宗教神学对它的束缚,还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中心,但音乐比以往更加贴近人及其情感。

西方音乐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以极为丰富的创作及表现手法作为主要的音乐特征。勃艮地乐派可以说是文艺复兴音乐的领军者,他的音乐风格展现出了一种丰富的世界交流性。它还反映出了不止地理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还体现出整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对音乐的深远影响。

三、勃艮第地区的地理环境

勃艮第公国背靠欧洲大陆,与英国隔海相望,面临北海,位于神圣罗马帝国和法国中间,理论上应当归属于法国,但它通过联姻、继承、夺取、买卖等各种方式,获得了从瑞士到北海的大片土地,以及三条重要河流的出海口,土地较为分散,无法汇聚在一起,被法国、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土割裂开来,因此也不太像一个“国家”。

勃艮第公国正是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原因,成为当时国际关系中各个邻国争相拉拢、结盟的对象。事实上,在15世纪的世界舞台中,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其无论是海上的贸易往来,还是邻国之间的战争或和平共处,甚至是在宗教神权的问题中,勃艮第公国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地缘影响下的国际交流

勃艮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都得益于他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也是第一个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勃艮第公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要航运和陆路贸易路线的交汇处。正是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给其带来了丰富的物资、商品和商人,这也加大了勃艮第地区与其他地区文化上的交流。许多人搬到这里学习其音乐和文化。因此,勃艮第变成了那个时期欧洲的军事要塞、文化中心和贸易港口,这也必然带来了丰富的政治、文化、经济上的交流。

(一)经济交流

14至15世纪西欧工农业生产受战争影响逐渐衰落,勃艮第特别是北部地区仍然大力发展工业、农业、生产业等,这正是因为勃艮第地区在邻国交战中几乎没有遭受战争的洗礼,因此经济仍然较为快速的呈发展趋势,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此外,在文艺复兴后期,欧洲主要通过两条贸易路线来发展经济,其中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始于佛兰德斯,这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之所以归勃艮第公国所有,是因为1369年的政治联姻,因此这一中心被勃艮第公国合法地继承了,商人们汇聚于此,进行商品交易来换取财富。在善良菲利普时期,佛兰德斯各个城市的飞速发展达到无以企及的程度。

正是这样,勃艮第地区优越的地理条件所带来的便利交通和超前的经济手段使其经济贸易往来十分频繁,贸易往来的频繁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使得这一地区的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也促进了文化以及音乐方面的交流。

(二)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早期的勃艮第与西欧各国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且涉及的国家众多,勃艮第将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文化的优点融入自己的文化当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化,反之又对欧洲的其他国家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借鉴作用。勃艮第借助当时较为稳定的政治环境、适合的经济制度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许多城市的文化发展程度极高。

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交流必将影响到文學、美术、音乐等多个方面的发展,同时这也必然要求音乐等多个方面不断地寻求创新,而勃艮第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同样使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因此形成了多元化、国际化的音乐语言及创作手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家受到勃艮第宫廷的邀约,进行音乐方面的工作和创作,也有许多演出团体来到勃艮第进行表演和文化交流,因此勃艮第乐派的音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中不断吸收各个不同国家或是民族音乐的特色,加入到自己的音乐当中,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勃艮第音乐。

五、地缘影响下的勃艮第宫廷

15世纪的勃艮第宫廷地处欧洲重要的经济政治往来交汇点上,勃艮第公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可以免受战争之苦、军民不用陷入战争的水深火热之中,拥有肥沃的疆土,这都是西欧其他统治者以及人民羡慕的,其巨额税收使当时的公爵成为最富有的欧洲贵族。

勃艮第宫廷的赞助制度种类繁多,且在当时较为成熟,吸引了欧洲大量的作曲家前来进行音乐演奏以及创作,但起初作曲家大多是为宫廷所服务的,创作的音乐大多以宗教音乐为主。但随着经济、政治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这一地区的音乐也开始变得丰富起来,可以说勃艮第是创新和高尚教育的聚集地,皇室贵族对前所未有的音乐给予了关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他们的宫廷音乐开始变得流行,并出现了吸引外国著名家族后代的趋势,这使得勃艮第乐派的音乐吸收和借鉴了广泛的欧洲音乐,其音乐语言更加丰富且多元化。勃艮第乐派的音乐作品,无论是从宗教音乐还是世俗音乐来看,都充分展示了宫廷贵族的气势与权威。礼拜堂的复调音乐和合唱团所产生的听觉效果,更是将贵族们的权威和气势发挥到了极致。

六、地缘影响下的勃艮第社会

勃艮第公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主要航运和陆路贸易路线的交汇处,因此与整个欧洲的宫廷以及上流社会交往密切。勃艮第音乐风格与勃艮第宫廷生活方式,甚至欧洲上流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首先,音乐作品的音乐风格是皇室贵族或有权势的人物体现自己政治立场和彰显权威的一种方式,同时这种政治目的也成为了这一类作品特有的艺术特点,形成了一种独立的音乐风格。比如,杜费为庆祝14世纪一座宗教寺庙的落成而创作的经文歌《最近玫瑰开放》,这首作品就充分体现了上述观点。

勃艮第音乐之所以可以做到创作元素十分丰富并且创作理念十分融合,主要取决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所带来的丰富的资金支持、优秀的音乐传统观念、大量可以用于艺术家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及来自不同国家音乐人才的频繁交流以及文化交流,这些都是与音乐家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从勃艮第的音乐作品中可以发掘这个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变化以及发展,可以说音乐能映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反之社会环境以及地理环境的改变对音乐作品的风格及创作也产生了不容小觑的影响。

七、地缘因素成就国际性的音乐风格

一些欧洲人认为,勃艮第公国所创作产生的艺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音乐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勃艮第乐派在其音乐中不仅仅加入了英国和意大利的元素,还吸取借鉴了许多欧洲其他国家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15世纪的欧洲没有独立的由民族组成的国家,因此不像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涌现出很多的民族音乐作品,15世纪的欧洲音乐都不带有民族色彩。从公历圣歌来看,音乐创作具有无国界的开放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总之,这种艺术风格是从不同地区广泛吸收、再进行加工和标准化的,而不仅仅是针对某个地域,因此勃艮第乐派的音乐风格,不强调任何特定国家的特色,而是将其融合。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在于支配欧洲的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当时欧洲的意识形态都由普世基督教精神和欧洲长期“教皇国”制度进行支配,这使得音乐大多是利用欧洲所共有的普世基督教精神创造编写出来的,因此音乐家以及各乐派们以同样的方式去追求文化和音乐的创作。

(一)和声音乐观念的转变

勃艮第作曲家对“不完全协和音”的态度,充分体现在勃艮第作曲家对英国“福布尔东”技巧运用上的一些手法。这样的作曲手法,从听觉上来说,与中世纪的和声美学相比,可以说是一种重大的突破和成就,这种突破不是来自理论,而是来自感觉。

(二)音乐的表现观

说到表现力,从一开始我们就想到的表现力和对音乐的刻画,歌颂表演的所有内容都是这个世界的世俗生活,与时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反映现实中的人们悲与喜等生活场景。这种方式反映了文艺复兴整体人文主义的持续影响,自勃艮第时代以来,它仍然在意大利等地的世俗流派中流行。这种“表现力”的流行音乐风格不是现代音乐思想的感性论,作为艺术的音乐价值,对表现力的要求已经明确,各种以这样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这也与感知美学是密切相关的。

(三)感性与理性的结合

中世纪的音乐环境仍然高度的依附于宗教神学,深受宗教观念影响,因此大家对如何解读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感性因素、合理性因素,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解释音乐现象的基本理论多种多样,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表现形式。在宇宙想象中,一切都和谐地联系在一起,音乐只是哲学和科学研究主题的众多自然现象之一。因为声音是合理的,它是一门世俗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