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苏慧娟,黄胜
(巴马县民族医院内科,广西河池 54750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主要是由于椎-基底动脉(VBI)管腔变窄,血流不足引起其供血区域脑部功能障碍而产生眩晕、头痛等症状,多见于中老年群体[1]。目前,药物疗法仍是VBIV 患者的常用治疗方式。倍他司汀是治疗VBIV 的一线药物,其具有扩张外周、毛细血管等作用,但患者长期服用易产生药物依赖性,且可能造成肝肾损伤[2]。氟桂利嗪是特异性的钙离子拮抗剂,能够抑制血管收缩,具有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且用药安全性高[3]。为了解氟桂利嗪与倍他司汀联合应用于VBIV 患者的效果,本研究选取2021 年9 月—2022 年5 月该院收治的82 例VBIV 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的方式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收治的82 例VBIV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4]中VBIV 相关诊断标准;(2)有典型眩晕症状;(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4)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存在本研究所用药物禁忌证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颅内肿瘤者;(4)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41)中女16 例,男25 例;年龄52~73 岁,平均年龄(62.37±3.76)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33±0.75)年;基础疾病:高血脂19 例,高血压22 例。观察组(n=41)中女15 例,男26 例;年龄51~74 岁,平均年龄(62.41±3.81)岁;病程1~5 年,平均病程(2.41±1.09)年;基础疾病:高血脂20 例,高血压2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两组均给予营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降脂、调压等基础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广东世信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25,规格:6 mg)治疗,饭后口服,6 mg/次,3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安徽九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60439,规格:0.25 g)治疗,口服,0.5 g/次,2 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眩晕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工作、生活不受影响;有效:眩晕症状有所减轻,偶尔发作,但可自行缓解,工作、生活基本不受影响;无效:上述临床指标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动脉血流动力学:于治疗前后应用DC-N3S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南京贝登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两组的左椎动脉(LVA)、基底动脉(BA)、右椎动脉(RVA)平均血流速度。
(3)眩晕症状:于治疗前后按眩晕症状评定量表(DARS)进行评估,该量表共6 个条目,将无症状、很轻、轻度、轻到中度、中度、中到重度、重度依次记为0~6 分,评分与眩晕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
(4)生活质量:于治疗前后应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该量表总计8 个维度,36 个条目,其中第2 个条目为自我报告的健康变化,不予计分,其余35 个条目构成躯体疼痛(2 条)、躯体功能(10 条)、情感职能(3 条)、生理职能(4 条)、心理健康(5 条)、生命活力(4 条)、社会功能(2 条)、总体健康(5 条),均采用5 级评分法,得到每个维度评分后换算为百分制,评分范围为0~100 分,评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5)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恶心、腹胀、皮疹等。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达,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治疗前,两组LVA、RVA、BA 平均血流速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A、RVA、BA 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BA、LVA、RVA 平均血流速度对比[(),cm/s]
表2 两组BA、LVA、RVA 平均血流速度对比[(),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两组DAR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AR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DARS 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DARS 评分对比[(),分]
治疗前,两组SF-36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 中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生命活力、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SF-36 评分对比[(),分]
表4 两组SF-36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恶心、皮疹各1 例,口干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76%(4/41);观察组发生皮疹、恶心、口干各1 例,腹胀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5/4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724)。
VBI 是脑部的重要供血动脉,其受血流动力学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影响,发生管腔狭窄或痉挛时,BA、LVA、RVA 平均血流速度降低,导致患者因脑干、小脑、内耳等脑组织区域供血不足,出现眩晕为主的临床症状[5]。该病易反复发作,临床应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发展造成脑干、小脑梗死,导致神经功能障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6]。
倍他司汀为特异性的H3受体强效拮抗剂,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促进毛细血管括约肌(内耳前)舒张,使耳蜗供血量得以增加,从而减轻或消除内耳性眩晕症状,改善前庭功能;对H3受体的强效抑制效果,可加快前庭核内组胺的合成与释放,直接作用于脑中枢,舒张脑部毛细血管,起到增加血流量的作用;其还能通过对儿茶酚胺的抑制,来减少血管收缩,降低动脉压。倍他司汀具有吸收快且完全的特点,口服3~5 h后,体内血药浓度到达峰值,药效较持久,可达数小时[7]。但VBIV 易反复发作,长期使用倍他司汀会增加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预后差,单独应用效果不够理想[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A、LVA、RVA 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DAR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在VBIV 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眩晕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为,氟桂利嗪为选择性钙离子通道强效阻滞剂,对脑血管具有良好的扩张效果,可透过血-脑脊液屏障,有效抑制细胞内钙离子,从而降低脑细胞缺血缺氧性损害,且红细胞摄钙量降低后,可增加变形能力,减少锯齿状改变,使血液粘滞度降低,进而提高BA、LVA、RVA 等平均血流速度,解除因供血不足产生的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该药物还可有效抑制血管收缩物质,减轻持续性血管收缩,解除血管痉挛,对颈内动脉及BA 的效果更佳[9]。其对心肌血管的扩张作用不大,因此不会影响心率及血压,对心脏的收缩和传导也无明显影响[10]。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05),说明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V 的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氟桂利嗪联合倍他司汀在VBIV 患者中疗效确切,可缓解眩晕症状,改善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