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贡献:前沿热点与趋势导向
——基于CNKI期刊论文(1993—2021年)的可视化分析

2022-02-15 10:31章卫华张春颖
上海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献幼儿园素养

章卫华 张春颖

(1. 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 上海 200081;2. 上海市徐汇区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上海 200031)

一、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作为研究者的身份也逐渐被认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在对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本质与规律探索的实践或理论研究中所具备的研究素质、修养[1],具体指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品质和精神。教师的科研素养源于教育实践,又有所超越和升华,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培养和体现,体现了向传统角色诀别的新时代教师的品位与境界[2]。科研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性概念,虽然当前学术界对其组成要素的认识和理解尚有差异,但基本包含科研意识、科研精神、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四个部分。

从实践层面看,目前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受教师传统职业角色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还存在着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欠佳、科研方法缺失、规范意识缺乏等问题[3]。从理论层面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师范生[4]、中高职教师[5]、高校教师[6]等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针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的研究占比较低且缺乏对其内涵、结构、影响因素等明确的、科学的界定和来源分析。因此,研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不仅对于教师科研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还关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建构。

CiteSpace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可以通过共现、共引和网络算法等操作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作为结果来帮助研究者分析相关研究领域的变化过程并探究其进一步发展趋势。鉴于此,本研究采用科学计量软件CiteSpace,以更直观的方式,从发文量及变化、刊物来源、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经费支持、关键词、研究热点及趋势维度揭示1993—2021年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发展状况,为学者探究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提供切实、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 研究设计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分别以“幼儿园”“中小学”“初中”“高中”“小学”和教师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科研知识”“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科研品质”“科研思维”“科研态度”“科研道德”“科研精神”作为主题词进行检索。通过上述条件进行筛选后,最终检索到文献388篇,每篇文献包括作者、机构、关键词、摘要、发表日期等信息,在进行了人工筛选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共379篇,文献起止年份为1993—2021年。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可视化文献处理程序CiteSpace[7],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从发文量及变化、刊物来源、研究机构、研究作者、经费支持、关键词、研究热点及趋势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过程中运用CiteSpace的图像生成功能把统计结果可视化,分析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基本情况。

三、 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 发文量及变化分布

文献发表时间主要指文献发表的年份,这一统计数据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某一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1993—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相关文献发文量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其中,1993—2003年,该领域研究处于萌芽阶段,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文献每年在1—10篇浮动,文献总数占所有文献的12.93%。2004—2010年,该领域研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文献数量虽有波动,但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文献总数为104篇,占所有文献的27.44%。2010—2011年,文献发表的数量由23篇下降到8篇。随后,2012—2018年,文献发表的数量快速回升,进入该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文献总数为164篇,占所有文献的43.27%。其中,2017年发文量最高,为30篇,这也是1993—2021年文献发表数量的最高值。2018—2019年,文献数量从28篇下降至16篇。2020—2021年,文献数量逐渐回升。近几年,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文献数量波动较大,说明该领域的发展空间很大,而且研究越来越具体化、精细化。

(二) 主要刊物来源分析

从主要刊物来源看,《中小学教师培训》位居第一,载文量为11篇;《教学与管理》位居第二,载文量为10篇;位居第三的是《校园英语》,载文量为8篇。从总体刊物来源看,所列刊物均属于教育类刊物。

从发文期刊构成看,CSSCI及北大核心来源期刊载文量为46篇,占12.14%。其中,《教学与管理》10篇、《教育探索》5篇、《教育理论与实践》4篇、《现代教育科学》3篇、《当代教育科学》3篇、《教育研究》2篇、《教育导刊》2篇、《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篇、《教育评论》2篇、《教育研究与实验》1篇、《电化教育研究》1篇、《中国电化教育》1篇、《学前教育研究》1篇。这些核心期刊的文章均在2000年以后刊发,并且社会影响度及被引次数高的论文大多源于这些核心期刊,反映了国内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关注度和现有的研究水平整体上还有待提高,该研究主题尚未成为研究的主流导向。

(三) 发文机构来源及合作情况分析

从发文机构来源看,发文量最多的是广西师范大学(9篇),其次为西南大学(7篇)、华东师范大学(4篇)、河北师范大学(4篇)、四川师范大学(4篇)、华中师范大学(4篇)、北京教育学院(4篇)、湖南省常德市小学培训中心(4篇)、北京师范大学(3篇)、东北师范大学(3篇)、上海师范大学(3篇)、南京师范大学(3篇),其他机构发文量为2篇及1篇。从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发文机构看,主要集中在师范类的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教师培训机构等,关注的主体较多,但发文数量较少。这也说明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关注度还有待提升。

从合作空间看,研究机构间基本没有合作,已有的大多数文献都由各研究机构内部的研究者合作完成。研究机构群体较多,研究主力军集中在师范院校,但由于学术积淀薄弱,社会各界支持力度不够,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升。

(四) 发文作者情况分析

对发文作者情况进行计量学分析,不仅可以找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也可以看出该领域学者的交流、合作情况。国内关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者较多,但高产作者少且影响力较小。发文量为4篇的作者只有方华英1位,发文量为3篇的作者有刘怀萍、张斌2位。由此可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尚未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在作者合作关系方面,图谱显示该领域形成了以刘亚东、任亚男、刘振佳、张斌、张飞、高贵忠等研究者为核心的关系网络,有较为明显的十余处连接。其他一些独立分散的点则意味着研究者还处于独自探究阶段,尚未与其他研究者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五) 经费支持情况分析

从经费支持情况看,379篇文献中共有103 篇文献获得了研究经费支持,所占比例为27.18%。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基金是科研经费的来源,主要分为国家级项目基金、省部级项目基金、市级项目基金、境外项目基金及其他项目基金。其中,国家级项目基金支持的文献共7篇,分别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篇、国家基础教育中心课题1篇、中国教育学会课题1篇、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项目1篇。省部级项目基金支持的文献共53篇,如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4篇、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4篇、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篇、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篇、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篇。

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文献中获得基金支持的文献所占比例较低。对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相关研究并未被纳入各级各类的课题指南,尚未引起各级各类项目基金的关注。这也说明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并不是政策引领的研究重点,更多是基于现实需求的研究。

四、 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热点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对导出的文献进行处理,把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时间分区为1年,阈值为Top 50 Perslice,剪切连线设置为路径探测算法,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见图1)。

图1 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中心度和频次高的关键词代表着一段时间内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即研究热点。通过知识图谱得出的数据,本研究对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进行了统计,筛选出频次在4次及以上或中心性在0.05 及以上的关键词,并根据关键词频次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见表1)。本研究根据关键词和中心度并结合文献样本中相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对研究热点主题进行归类,总结出1993—2021年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相关研究的热点主题。

表1 研究关键词的频次及中介中心性(排名前10位)

本研究进一步在“Clusters”菜单栏中选择“Summary Table”,得到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表(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频次、中心性关键词排序

通过分析和整理,本研究把现阶段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内容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构成、研究对象、培育策略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在对研究热点词汇进行总结后,在中国知网对关键词再次进行文献检索并分析,具体如下:

(一)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构成的研究

“科研能力”“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科研道德”等关键词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提及频次最高的是“科研能力”,这也说明了科研能力是科研素养的重要构成。我国学者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构成研究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划分为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如李倡平认为,教师科研素养由思想素养、理论素养和能力素养三方面构成[8]。二是将教师科研知识细化为两个子维度,与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组成四个部分。如郭秋景指出,中小学幼儿教师科研素养由科研意识、科研道德、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组成[9]。三是将教师的科研素养划分为五个维度。如宋淑青主张,幼儿教师科研素养包含科研意识、科研态度、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和科研道德五个方面[10]。

虽然不同学者的划分方法不同,但科研知识和科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共有维度,不同之处在于对教师科研意识的划分,如科研道德、科研态度。

(二)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主体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中小学教师”“幼儿园教师”“体育教师”“农村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青年教师”等。我国学者在关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时,在研究对象上,由最初单一关注教师整体的科研素养,进而覆盖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再到关注体育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素养,关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等不同区域教师的科研素养,关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等处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教师的科研素养。

其中,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42篇,小学教师科研素养78篇,初中教师科研素养18篇,高中教师科研素养22篇。有关具体学科教师的科研素养的研究中,语文教师科研素养21篇,数学教师科研素养13篇,英语教师科研素养30篇,信息技术教师科研素养12篇,历史教师科研素养4篇,地理教师科研素养3篇。有关不同地域教师的科研素养的研究中,农村地区教师科研素养41篇,西部地区教师科研素养6篇,少数民族教师科研素养6篇。

(三)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培育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生态位理论”“学习型组织”“校本研修”“微型课题”“课题研究”“论文写作”“教师培训”等。我国学者从教育观念、经费投入、科研指导、管理体制、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措施。如彭玉聪提出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学校共同构建支持型的教育科研平台,由校长等亲自带头进行教育科研,提倡科研平等,从根本上改变过去被动的科研模式[11];宋丽博等人运用“K-CMS”模式,通过园本教研促使幼儿园教师提升科研意识(C),掌握科研方法(M),培养科研精神(S)[12];姜德华和刘怀萍提出基于课题研究提升区域性中小学骨干教师科研能力[13]。

(四)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研究方法的分析

共现标识词为“调查与分析”“实证研究”“现状调查”“实验研究”“扎根理论”等。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统计发现,理论研究类文献共有288篇,占文献总量的75.99%,其中一般思辨类文献达276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罗列实然的现象与问题,推演出应然的对策与措施;进行理论基础构建的文献仅有12篇,如王猛基于生态位态势理论构建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14],张玉科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引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策略[15]。

实证研究类文献仅有91篇,占文献总量的24.01%,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和实证检验法。如陈文娇等人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证检验提出了教师科研素养四要素概念模型,并运用基于该模型开发的测量工具对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2746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问卷调查,梳理出教师科研职能观、问题转化意识和方法运用能力表现较弱等问题[16]。张年国基于文献梳理和理论研究,针对教师个人知识结构不合理、基础教育中的教育科研目的功利化、现有科研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科研氛围缺乏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指导和服务体系,构建学习研究型组织等提升策略[17]。这也明显反映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方法重理论轻实证,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实证研究是研究者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五、 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趋势分析

为更清晰、具体地呈现1993—2021 年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领域的研究趋势,笔者在CiteSpace软件中生成了该领域的关键词时序图谱(见图2)。从图中可看出,我国研究者在不同时期的关注点和研究重点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图2 关键词时序图谱

(一) 基础发展时期(1990—1999年)

该阶段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文献发表数量较少,关注度较低,研究内容较为单一,研究主体主要是关于中学教师的整体性研究,涉及的关键词有“中学教师”“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科研意识”等。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表达出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对各行各业人才需求的思想,而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合格师资缺乏、学校办学质量不高、教师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格格不入。为此,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工作高度关注与重视,先后出台了深入落实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的战略举措,并通过函授、广播电视、教师进修学校等途径分期分批轮训教师[18],如1992年《关于加快中学教师学历培训步伐的意见》、1993年《关于加强高师函授、卫星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相沟通培训中学教师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意见》、1999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等政策陆续出台,“中学教师”“初中教师”“继续教育”等关键词出现。在教师培训方面,国家主要聚焦于教师知识的增加与学历的提升,表现为以“合格证书”“学历达标”为目标取向,以“学科教材”“教育学院(进修学院)”为中心的培养方式。随着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教师的科研意识也开始萌芽。

(二) 巩固与发展阶段(2000—2008年)

21世纪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相互分离的弊端日益凸显,越来越不能适应学校整体改革和全方位创新的要求。特别是教育科研重心下移至学校,要求中小学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富有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课程;要求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学校管理者拥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等等[19]。随后,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如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师由“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型。对于教师的培养,国家除了关注师德与政治思想教育外,还关注教师科研所需的多方面知识与技能[20]。这一时期,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大幅度上升,教师科研素养逐渐受到重视,出现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道德”“科研态度”“科研技能”“论文写作”“科研理论”等关键词。

随着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颁布,这一阶段,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主体逐渐从关注中学教师转向关注幼儿教师、小学教师,涉及的关键词有“幼儿教师”“小学教育”“中小学教师”等。

此外,“国培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与实施使越来越多的地方把教研室、教科所、教师进修学校合并起来,实现“两教合一”或“三教合一”,研究、指导、服务、培训等职能得到整合。这时,封闭单一的教师培养体系逐渐被打破,教师培养方式日益多元化、深度化、开放化,如推进了校本教研制度,创设了灵活多样的专题研究课程,开设了教学案例剖析课程,改变了以学院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使受训教师与学院指导教师成为合作者,也改进了考核、评价系统,以动态的研究报告、实践能力取代僵硬的试卷评分制[21],涉及的关键词有“课题研究”“教师培训”“专家引领”“同课异构”“校本研修”“案例分析”等。

(三) 全面深化阶段(2009年至今)

该阶段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文献数量进一步上升,研究内容进一步丰富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一是关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中西部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2009年至今是我国“国培计划”全面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培训,教师政策的关注点逐渐聚焦乡村。政府更加注重教育公平,且有意识地重振乡村教育,面向乡村教师的培训政策陆续出台,如2009年《关于组织实施2009年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通知》、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5 年《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2018年《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这一时期,对乡村教师培训的关注点逐步细化与深入,注重师德、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整合,出现了“乡村教师”“农村教师”“中西部教师”等关键词。

二是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素养。这一时期,关于不同学科的政策相应出台,如201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等。这一阶段,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研究得以进一步深化,涉及面愈益广泛,开始关注不同学科教师的科研素养,如关注体育教师、语文教师、英语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等教师群体的科研素养。

三是随着“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等概念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流行,以及2014年《加强上海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2019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政策的陆续颁布,我国逐步细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教师要拥有建设学习型社会以及适应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专业素质,如“求真意识”“问题转化意识”“问题求解意识”“信息素养”“课题规范能力”等。此外,关于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和科学化,如出现了“因素分析”“扎根理论”“案例研究”“实证研究”“测评体系”等关键词。

六、 研究展望

根据文献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我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关注和推进,但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还是偏少,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力量以及研究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一步探索。

(一) 明晰概念内涵,建构教师科研素养的理论基础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研究者”的身份已经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拓性的尝试,但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方面,研究内容不够深入,主要是对已有研究的堆砌和碎片化的经验总结,对教师科研素养的内涵、结构、动机、特质、自我理念等深层次的素质还缺乏明确的界定和研究。另一方面,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问题与培养对策是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理论建构、国内外比较研究开展得还比较少,理论高度和国际视野还比较欠缺。今后,可以从教育社会学、基础心理学等视角,以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伦理学、社会学等理论为支撑,关注科研素养的内涵界定、分析框架、实践和应用研究,同时运用教师自评与他评、经验与实验、部分与整体等方法,深入挖掘教师科研素养的影响机制,更好地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科研素养。

(二) 更新研究范式,加强“质”与“量”的整合研究

从研究类型看,我国已有研究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方法总体来说比较单一,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比较研究、个案研究较少;宏观分析多,微观研究少;一般思辨多,实证研究少。已有研究中,一类是采用理论思辨的方法,通过对文献和资料的分析、比较来展开讨论,提出教师科研素养的问题并提供培育策略;另一类是先运用文献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构建出教师科研素养框架,再通过问卷调查法或教育测量法的自编工具找出教师科研素养方面的不足,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但是,构建出的教师科研素养框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维度设置较随意,问卷计分方法不够严格,其信效度有待检验,统计方法的规范性有待加强。为此,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多元整合,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增强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如运用测量的方法对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进行研究时,结合定性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等;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定的纵向研究方法,包括追踪法、个案法等,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三) 整合研究力量,加强协同合作并形成研究合力

从机构发文量看,机构之间的连线数量较少,各机构大多是单一研究,缺乏合作意识。今后,各机构应该加强合作意识,互相分享合作经验,以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效率。此外,从核心作者群看,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合作不足,这也间接说明我国学者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中合作意识较弱,研究范围较小。未来,学者应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合作和交流,在各研究领域相互交叉、有所交融,使相关研究更加科学、全面、完善和系统化。

(四) 提升研究质量,凸显研究的价值和影响力

有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文献在总量上较少且高质量的文献不多,379篇文献中仅有46篇发表于核心期刊和C刊,只占文献总量的12.14%;仅有103 篇文献获得研究经费支持,所占比例为27.18%。这些数据反映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学术影响力比较小,研究质量亟待提升。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充分借鉴普通高校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成果,深度挖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不断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加强跨领域合作,积极争取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关注和重视, 从而不断提升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影响力,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素养研究的深入开展。

猜你喜欢
文献幼儿园素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我爱幼儿园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欢乐的幼儿园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爱“上”幼儿园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