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内涵、意义及提升路径
——以大学物理课程思政为例

2022-02-15 21:46:38郑艳彬王学勤梁兰菊
物理通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亲和力师生关系思政

郑艳彬 王学勤 梁兰菊

(枣庄学院光电工程学院 山东 枣庄 277160)

1 课程思政亲和力的内涵和意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并强调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是在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隐性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其教学效果和亲和力密切相关.

“亲和力”原属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 特指一种原子或分子与另一种原子或分子间的关联属性,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社会领域, 强调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愿意接近、相互趋同的特性[1].学者王洁认为“亲和力”是指一种能够拉近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距离以达到亲密和谐关系的力量[2].学者杜武征认为课程思政亲和力超越思政课程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尽快将受众引入思政课程“境域”,使受众在专业课的学习研究过程中对思政课产生“亲近感”和“熟悉感”[3].课程思政亲和力是学生对课程思政元素所蕴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亲近感和趋同感.在这种亲和力的作用下,学生首先能够感同身受,然后达到情感共鸣,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些思政元素主要包括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自豪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科技兴国、工匠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和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比较机械、呆板、缺乏亲和力.这严重制约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是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们以大学物理课程为例,探究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2 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的路径探析

2.1 提升教材的亲和力

斯金纳说过,“无论你喜欢与否, 都是教材而不是教师在教学生”.这句话看似极端, 但不是没有依据, 因为学生在学校80%以上的时间都用在学习教材上[4].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还具有传递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功能.在教材编写中要借助故事、素材、内容引申、隐性课程等途径将社会主流价值观巧妙地“植入”到教材中去,从而达成一种“润物细无声”“价值渗透”的无痕教育效果[5].目前大学物理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大部分是公式、定理的推导和证明,内容比较枯燥,缺乏亲和力,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在教材中适量加入一些物理学史和我国物理学家的励志故事,从中提炼出课程思政元素,会提高课程思政的亲和力.

2.2 提升教师的亲和力

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展开.

(1)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亲和力

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 而且在引导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渲染学习情绪、实现教育目标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6].教师在课堂中不能全程面无表情,而是在适当的时机要通过语言,辅助以面部表情、语气或手势,把自己的态度、情感、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最终使学生达到情感共鸣.例如,郑州大学的周荣方老师在课堂上讲焦裕禄故事的时候,潸然泪下,几度哽咽,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不仅是因为焦裕禄的故事本身感人,也和教师语言的亲和力密切相关,容易使学生产生共情.

(2)提升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

教师要不断地钻研教材,研究学情.教学中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努力做到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对于教师本身来说就是一种爱岗敬业的体现,是课程思政的一个好的思政素材.此外,较高的教学业务能力能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崇拜感和信任感,这种信任感能够转移到教师对学生们的价值引领中来.

(3)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言行举止、气质、风度、能力水平等.人格魅力包含的要素很多,但最基本的就是高尚的品德和对学生无私的爱.高校教师要恪守《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关爱,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这种爱要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例如教师要利用好课间10min,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帮他们解决;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帮他们找出原因,经常督促和鼓励他们;要扩大作业的批改面和提高作业的批改次数;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和学习认真的同学要经常性地表扬.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7].

2.3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存在3种关系:专制型师生关系, 纵容型师生关系和良好型 (和谐型) 师生关系[8].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学习时心情是放松、愉快的,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学生平时成绩的构成以及分值比例可以由学生和老师商讨决定.要尝试让学生参与到期末考试命题中.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章节的期末考试命题.老师从每个小组所出的题目中挑选一部分高质量的题目作为期末考试题的一部分,学生所出题目的分值占比控制在20%左右.

(2)在课堂上,要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教师不能总是满堂灌,要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的机会,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疑惑的知识点.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给予表扬和鼓励.

2.4 提升课程思政案例的亲和力

课程思政案例的挖掘要遵循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紧跟科技前沿等原则,以提高其亲和力.在讲授瞬时速度的概念时, 可以以超速行驶造成的重大交通事故为情景导入.如以南京“620”宝马肇事案为素材, 播放事故现场的视频, 事故的原因是车辆行驶通过路口时超速, 车速竟然高达195.2km/h.顺便指出超速驾驶和违章驾驶的危害, 让学生学会遵纪守法、珍惜生命.

2.5 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使课程思政资源呈现方式和融入方式更具亲和性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老师在线上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线上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难点.线上线下相统一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核心[9].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资源的呈现方式不仅可以为文字、音频,还可以为视频,而以视频方式呈现的思政资源体验感更强,更具亲切感.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小组讨论教学更加有效,使得教师可以用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去实现思政元素的灵活融入,比传统灌输式植入更具亲和力.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是落实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有效路径和内在要求.课程思政亲和力是一种合力,高校教师要紧紧抓住提升课程思政亲和力的着力点,大力推行课程思政,不断增强学生的获得感,使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亲和力师生关系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新闻传播(2018年11期)2018-08-29 08:15:30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
新闻传播(2018年13期)2018-08-29 01:06:52
亲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34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