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胡振宇
“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传承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机,确立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方向,出台了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医药正发展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中医药的功能向卫生、服务、心理健康、预防保健、社会服务等方面拓展[1],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中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民众对中医药功能和疗效更加了解、更加认可,这些为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创新与创业的概念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动态融合、相互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2]。随着“双创”战略的实施,创新创业实践在全社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创新创业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地方的创新创业能力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还会对毗邻地区的经济增长有积极的溢出效应[3]。高校赋有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而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学校整个教育密不可分[4],要想适应发展需要,大学生必须厚植创新创业观念,增强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技能[5]。已有研究认为,创业能力的具备并非创业者天赋所赐,必须基于一定的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得到[6,7],因此,相关研究明确指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当前创业教育和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8]。已有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创业能力的维度[9]、创业能力的影响因素[10]、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或机制[11,12]等方面。在医学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中医药专业的知识难度更大,专业实践与经验要求拔高,对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更突出,就业压力不断加大,而因专业特性又限制了其创新创业观念转变,许多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大都停留在各种层级的比赛竞赛上[13,14]。因此,提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激发其创新创业兴趣和灵感,对推进中医药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已有文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研究还尚少,特别是针对中医药专业特点的评价体系更是凤毛麟角,在“健康中国”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前景广阔,但也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为此,结合理论与实践,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将弥补已有研究的空白,并为同类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构建原则①指导性原则。充分考虑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及学生特点,力求抓住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最为核心的要素。②可行性和实用性原则。指标选取尽量简洁明了、便于收集调查,使之具有较强的现实可操作性。③数据可获取性、科学性和代表性原则,厘清各个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反映评价对象的真实情况。
1.2 指标选取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针对创业能力进行探究,比如,任泽中[15]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划分为通用能力、专业能力及机会能力3个层级的11项能力指标,而杨道建等[16]则把大学生创业能力分为机会发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战略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创新创造能力、挫折承受能力,尹苗苗[17]进一步将社交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列入其中。近年一些学者参照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维度进行研究,比如,李旭辉[18]认为研发能力、知识能力、实践能力是三大核心因素,而孟晓媛[19]进一步扩展到五大核心能力,即组织能力、创造能力、领导能力、情绪智力、适应能力。类似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探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通用能力的共识性指标,系统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对探索符合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相关研究基础上,结合中医药专业特殊性,初步构建了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为提升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运用德尔菲法多次征询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创新创业研究专家、专职教师及已创业大学生团队的意见,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普遍认为中医药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与专业本身关系密切,应该针对专业知识、中医药科研、比赛竞赛等方面进行考察。至此,最终确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知识技能、创业人格,并对这4个一级指标分解成22个二级指标,以此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①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的核心和本质,通过创业将创新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良性循环,创业能力可以进一步把创新成果(如新发明、新产品、新服务)推向市场需求,反过来也会推动创新[20,21]。为此,选取改革意愿、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机会开发能力为创新能力二级指标。
②组织管理能力。大学生组织管理能力是衡量其知识、素质等基本条件的外在综合体现,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很多工作需要多人协作完成,因此,创新创业实践者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办法,具备将各种力量合理地组织和有效地协调起来的能力。为此,选取领导能力、决策能力、资源整合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危机公关能力为组织管理能力二级指标。
③知识技能。中医药专业学生由于学科本身的局限性,日常对企业运营、财务金融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学习或实践比较少,是他们创新创业实践中的薄弱环节。为此,选取专业知识、企业运营知识、财务与金融知识、中医药科研经历、比赛竞赛成果为知识技能二级指标。
④创业人格。创业者的核心特征是具备独特的人格特质,目前,高校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上比较欠缺,培养独立判断、抗压能力等方面仍不足[22,23]。为此,选取踏实执着、抗压能力、自信乐观、创业兴趣、自控能力、道德修养为创业人格二级指标,以此评价学生的创业人格培育状况。
表2 指标权重打分标准
表3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数值
按照上述步骤,在yaahp软件上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所有判断矩阵通过了检验,通过取其众数构造各层次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进行计算,因篇幅有限,仅列出准则层与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4、表5。
表4 准则层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表5 创新能力各指标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将以上数据加以汇总,可得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值汇总表(如表6所示),并将指标层的22个指标对总目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进行排序,找出评价中权重较大者,即为对于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关键性指标及重要的准则。从准则层指标排序权重来看,组织管理能力(0.4523)权重最大,其他依次为创新能力、知识技能、创业人格。从指标层总排序权重来看,领导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均达到0.1以上,创造性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决策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企业运营知识、专业知识达到0.05以上,这些应当成为提升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着力点。
表6 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指标权重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对中医药类高校、中医药专业大学生、政府部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中医药类高校而言,①运用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全面评估本校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总体状况,同时分析其各层次指标的对应分值,找出影响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而反馈到人才培养工作中,积极推动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比如开设与企业管理相关的通识课程及提供广覆盖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②可以动态监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分析其时序变化情况,有针对性提出改进举措。③可以参考本指标体系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中医药专业的耦合协调机制构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通过把握中医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总体现状,可以更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机融合的顶层政策设计,进而为系统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评价导向、科学评估“双创”政策实施效果及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规划和目标等提供有益参考。对于中医药专业大学生而言,可参照评价体系的研究结论,进一步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更加科学合理认识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势和短板,提前规划和调适好自己的就业与创业心理,精准提高核心竞争力。
然而,构建指标体系仅是提升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一个方向指南,具体行动路径仍有很多方面须要进一步探索,为此,本研究就提升中医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劳动教育有机结合。2020年3月,国家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全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劳动教育成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利用所学知识投身社会实践的一种途径,然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普遍来看并非为必修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能够使得大学生普遍接受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和内在动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再上新的台阶。中医药专业大学生专业性比较强,大多数学生的职业目标还是到医疗事业单位,通过在劳动教育体系中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扭转学生的传统观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教育同学们创业,而是通过劳动教育中创业实践环节锻炼学生的踏实、抗压、自信等品德,更好锻炼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使得创新创业实践融入日常、融入就业、融入专业。
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发展。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其专业密切相关,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有机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非常必要。为此,要参照课程思政的有关做法,在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和教学大纲中科学合理嵌入创新创业知识,使之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时,潜移默化受到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此外,中医药专业的特性决定了无论是接受专业教学还是创新创业教育,都离不开实验实训环节,为此,应在现有专业课程的实验环节基础上,进一步畅通实验设备使用程序,推行面向校内师生的实验资源共享模式,鼓励有意向的同学扎根到实验室专心研究、创新创造,涉及创新创业孵化的重点项目,应优先保障其实验设备需求,加快其孵化的进度。
推动经济管理知识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普及。随着现代经济社会日益发展,无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难以离开经济金融与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创业必须要懂得经济金融运作知识。中医药院校因其专业特色,大部分学生对于财经知识接触较少,真正懂得金融运作的学生甚少。为此,高校应在培养计划中专门规定经济金融与财务会计相关的学分,途径可通过设立通识性必修课、第二课堂、选修课等实施,在创新创业项目的训练、孵化、正式运营等阶段设立财务金融咨询团,切实帮助和传授相关知识,有效弥补中医药大学生在这一板块的短板。
推动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新机制。普遍来看,中医药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比赛竞赛成果、轻能力素养提升的导向还比较明显。促进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应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学生群体都能参与到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最终是推动学生整体创新创业素养与成果双提升。为此,在考核评价一个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效,应面向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既要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层面,也要看实际产出成果,更要侧重对学生能力成长的考察。
多方渠道提升中医药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从上述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到,组织管理能力的权重占到45%,这说明在评价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时,组织管理能力是重要的方面,应在日常培养中注重学生的领导、决策、资源整合、沟通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如有目的地面向学生开设管理素养提升选修课、丰富第二课堂相关实践、开设创新创业管理能力提升班等多渠道提高中医药专业大学生的管理能力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