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黄素琼, 叶运莉, 杨思进, 费丽萍, 周仲芳**
(1.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四川 泸州 646000; 2.西南医科大学 公共医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与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脑卒中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全球约45%心脏病和51%脑卒中是高血压引起的[2]。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呈增长趋势,1991年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1.26%,2012—2015年已达23.2%[3-4]。目前关于高血压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多,但是少有针对健康体检人群的,且泸州地区高血压流行病学数据也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及行为生活方式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对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建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0年6月—2020年11月脑卒中筛查及干预项目的基线数据,以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泸州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年龄18~60岁健康体检者为调查对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疾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失语者和听力障碍者。共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 878份,有效回收率为97.56%,删除基线血压、血糖等关键数据缺失及不合格问卷的调查对象,最终纳入健康体检者4 768例,男性3 301人(69.23%)、女性1 467人(30.77%),年龄18~60岁、平均(42.30±8.87)岁,文化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者3 630人(76.13%)、初中及以下432人(9.06%)、中专或高中706人(14.81%),年均收入<2万元者331人(6.94%),2万元~4.9万元者834人(17.49%)、5万元~9.9万元者1 953人(40.96%)、10万元~14.9万元者1 235人(25.90%)、≥15万元者343人(7.19%);已婚4 187人(87.81%),未婚350人(7.34%)、离婚、丧偶及其他224人(4.70%);纳入研究对象的特征构成见表1。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KY2020141)。
采用自行设计的《慢性病综合管理信息登记表(脑卒中防治)》,由项目组统一规范培训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生理生化指标(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行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运动情况、睡眠时间等)、疾病史、家族史及年均收入情况等。
1.3.1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或已经确诊为高血压,或近2周服用了降压药物;SBP140~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为Ⅰ级高血压,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109 mmHg为Ⅱ级高血压,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为Ⅲ级高血压[5]。
1.3.2糖尿病 糖尿病定义为空腹血糖含量≥7.0 mmol/L,或既往已诊断糖尿病,且目前已予以降糖治疗者[6]。
1.3.3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定义为 血液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含量≥2.3 mmol /L,或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6.2 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含量≥4.1 mmol /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1.0 mmol/L,或被检者过去2周内服用降脂药物[7]。
1.3.4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8]根据健康体检者的身高和体质量计算BMI,规定偏瘦为BMI<18.5 kg/m2,正常为18.5~<24.0 kg/m2,超重为24.0~<28.0 kg/m2,肥胖为BMI≥28.0 kg/m2。
1.3.5缺乏运动[9]规律运动定义为每天中等及以上强度运动或体力劳动≥30 min、每周3~5 d。不满足以上条件者则为缺乏运动。
4 768例健康体检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5.4%(1 210/4 768),其中Ⅰ级高血压853例、Ⅱ级高血压306例及Ⅲ级高血压51例;男性患病率为32.5%(1 074/3 301),女性患病率为9.3%(136/1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泸州地区4 768名健康体检者高血压检出的基本情况Tab.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population with hypertension and the subpopulation without hypertension in 4 768 health check-up population in Luzhou area
续表
以是否患有高血压(否=0;是=1)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对高血压患病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采用向前法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年龄增高、超重、肥胖、饮酒、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患病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泸州地区4 768名健康体检者高血压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Tab.2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4 768 health check-up population in Luzhou area
本研究结果显示,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5.4%,男性(32.5%)高于女性(9.3%),也高于全国(23.2%)[10]、云南省(23.8%)[11]、兰州市(21.5%)[12],低于吉林省(35.7%)[13]、成都市(27.7%)[14]。本研究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全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可能原因为纳入人员大部分为单位在职员工,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主要从事办公室工作,日常体育锻炼较少,超重、肥胖发生比例较高。
本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高,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31~40岁、41~50岁、51~60岁健康体检人群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年龄≤30岁的2.189倍、6.123倍、9.843倍,表明年龄增高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张延玲等[15]研究结果相一致。女性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与张琦等[16]研究结果一致。随着文化程度提高,高血压患病率降低,多因素结果示,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这可能与高血压健康意识增强有关,提示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增强健康意识对高血压防治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饮酒是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袁姣等[17]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未表明吸烟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关联,与邵丽颖等[18]结果不一致,原因可能是饮酒等生活方式与吸烟有共线性,对统计学结果有影响。
本研究发现,随着BMI升高,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这与Chen等[19]研究结果一致。目前研究显示肥胖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是体质量正常人的2倍以上,且与年龄呈正相关[20];肥胖相关的高血压发生机制复杂(包括血管内容积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过度活化、胰岛素抵抗、脂肪因子改变及适应不良免疫等),脉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被认为是肥胖相关高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21]。有研究显示,体质量减轻5 kg可使SBP和DBP分别降低4.4 mmHg和3.6 mmHg,表明控制体质量是降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22]。本研究结果显示,缺乏运动与高血压患病无统计学关联,但是有研究已表明,坚持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或日常的步行或跑步等运动)2个月以上、每周≥3次及每次≥30 min有益于控制血压[23]。高血压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有高血压家族史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无家族史的2.118倍,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研究类似[24]。
本研究发现饮食口味、荤素、蔬菜水果及外出就餐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经常食用快餐、外出就餐患高血压的风险增高,与快餐中食盐、味精含量高有关[25];常食腌肉、口味偏咸或偏荤是成年人患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26];前瞻性队列研究显示,总果蔬和蔬菜摄入量增加100 g/d,血压进展风险分别下降4%和5%,增加水果蔬菜摄入量可有效降低血压进展的风险[27]。高血压膳食指南提出高血压患者及高危人群日常膳食应低钠高钾,增加蔬菜、水果等膳食纤维的摄入量[28]。高血压防治(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饮食及地中海饮食等流行的平衡膳食模式均已被证实有良好的降压作用[29-30]。
综上,泸州地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年龄增高、超重、肥胖、饮酒、糖尿病及高血压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是高血压发生的保护因素。但是本研究仍然有一定局限性,数据来自健康体检,如血压未能做到非同日3次测量,也可能存在测量偏移,均可能对本研究结果造成影响。此外,鉴于高血压发病率逐年上升,建议加强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质量、控制糖尿病等慢性病,积极防控高血压,进而降低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