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4 12:33于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2年23期
关键词:脑瘫出院康复

于坤

脑瘫是临床对脑性瘫痪的简称,指因先天发育缺失、脑神经受损或后天脑组织发育障碍等原因造成的语言、运动、行为、感知等多种功能障碍[1]。本病是导致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对患儿开展运动神经引导或者合理的感觉刺激可获得较佳的康复效果,但其康复过程十分漫长。目前,由于医疗条件及患儿家庭因素等原因,绝大多数患儿的日常康复训练仍然需要转移至患儿家中独立进行。但出院后由于家庭方缺乏系统的康复指导以致康复效果不能维持,故脑瘫患儿出院后的康复护理逐渐成为临床探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2]。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APP已经广泛应用于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移动终端,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实现了实时的知识传达与信息交流,为延续护理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3]。现阶段,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在临床应用研究较多,也取得较好的反馈,但就脑瘫患儿的相关研究中尚缺乏基于APP的延续护理的系统研究。基于此,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将APP运用到小儿脑瘫患者的延续护理中,旨探索本方案对脑瘫患儿成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脑瘫患儿68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康复学组关于脑瘫患儿中的诊断标准[4];(2)年龄6个月~3岁;(3)采用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脑瘫;(4)患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类疾病和癫痫较为严重者;(2)存在严重性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疾病者;(3)依从性较差或中途退出者。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2~9岁,平均年龄为(5.4±0.9)岁;偏瘫型16例,双瘫型18例;病情程度:轻度10例,中度17例,重度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9例,年龄3~9岁,平均年龄为(5.6±1.7)岁;偏瘫型16例,双瘫型18例;病情程度:轻度10例,中度20例,重度4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告知患儿家属需按时指导并辅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并定期电话回访。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APP的延续护理,即为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家属下载、安装APP,并注册,完善个人资料。注册成功后,由科室责任护士对家属进行APP的使用培训,即指导家属在APP中模拟填1~2个量表,并告知家属如何查看出院后的康复计划等;出院后APP将会每天提供具体的康复指导,主要包括:(1)用药指导:提供药物相关信息,让患者家属了解作用、不良反应等信息。(2)疾病天天知:患者日常生活中运动、饮食等相关注意事项。(3)疾病咨询:为患者家属提供一个实时的医患交流平台,以确保患者随时得到正确的治疗。(4)护理服务:由责任护士根据不同患者基本情况,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护理温馨提示,内容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疾病康复知识、心情交流等,并由相关人员发送至对应患者账号。(5)服务评价:患者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实名或者匿名的形式,对APP和每位工作人员进行评价,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1.3 观察指标

(1)肌张力评估:根据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5]分量表评估患儿肌张力(modified Ashworth spasm scale,MAS),满分4分,得分越高代表痉挛程度越严重。(2)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运动功能评价,采取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eabody development motor scales 2,PDMS-2)[6]与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评价,两表得分均依据公式进行0~100分转换,分数与运动能力呈正比。(3)比较两组Gesell发育量表(Gesell developmental schedules):采用北京Gesell发育量表[7]根据精细运动行为、语言行为、大运动行为、个人-社会行为、适应行为5个方面进行评分,计算出各领域评分结果,据此判断患者智力发育水平。其中得分25~39分是重度、40~54分是中度、55~75分是轻度得分越低患儿的发育水平越差。(4)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儿ADL评分,该量表从5个维度对患儿进行评价,分别为社会活动、焦虑、抑郁、精神表现、日常生活活动等5项,每项分值越低,表明生活活动能力、精神状态越好[8]。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表示为n(%),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以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MAS评分比较

出院前,两组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两组患儿M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患儿两组患儿MAS评分比较(分,±s)

?

2.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

出院前两组运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PDMS-2、GMFM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分,±s)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运动能力评分(分,±s)

注:a表示与同组出院前比较P<0.05。

?

2.3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前的Gesell发育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Gesell发育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评分比较(分,±s)

注:a表示与同组出院前比较P<0.05。

?

2.4 两组患儿ADL评分比较

两组出院前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患儿在社会活动、焦虑、抑郁、精神表现、日常生活活动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ADL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儿ADL评分比较(分,±s)

注:a表示干预后两组比较P<0.05。

?

3 讨论

脑瘫痪是目前导致小儿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9]。国内有报道显示[10],脑性瘫痪发病率高达1.92%,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此外,脑瘫患儿的恢复和治疗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给社会、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11-12]。现阶段,院内治疗后的居家康复是脑瘫患儿的主要康复方案,但多数家长对疾病没有相关的了解,在后期的康复训练中缺乏能力和经验,易对患儿智商发育及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产生影响,故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就显的尤为重要,但传统家庭访视和电话随访等延续护理方案多存在信息滞后、干预不及时和信息不对称等不足[13]。现阶段,APP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移动设备,有助于医护患之前及时的信息交流,为临床护理提供了新的延续性思路[14]。

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PDMS-2、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APP的延续护理治疗效果良好,可更有效促进患儿运动能力恢复。推测其原因可能为:康复训练的坚持是促进患儿运动功能恢复的基础,基于APP的延续护理一方面每日对通过视频、图片及文字的形式对康复知识进行推送有利于家属对康复知识的掌握,同时APP搭建的及时沟通平台有利于家属及时的信息反馈和院内医护人员在后续的用药、生活中运动、饮食指导与疾病咨询工作的及时开展,从而有效促进患儿运动能力的恢复[15]。格塞尔发展量表根据婴幼儿的年龄对婴幼儿实施相应的诊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相较于其他量表而言,此量表更适用于伤残儿,被认为是婴幼儿智能测试的经典方法[16-17]。本次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Gesell发育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基于APP的延续护理较传统的延续护理能更好地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一提,笔者发现研究组M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基于APP的延续护理有利于患儿不正常姿势的纠正[18-19]。考虑出院后康复护理中最为显著的问题为患儿家属科学康复知识的缺乏、康复训练的难以坚持,这不利于患儿肢体功能及脑功能的恢复以及患儿异常姿势的纠正,但基于APP的延续护理由院内医护人员为患儿制定针对性的延续性康复计划,并通过在线指导,信息推送和康复训练监督等手段为患儿营造了良好的家延续性康复环境,从而有利于患儿运动功能、脑功能的康复及异常姿势的纠正。

综上所述,基于APP进行小儿脑瘫的延续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肌张力,促进患儿运动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发育,提升患儿智力,改善患儿精神状态,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本研究亦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较少,且因课题资源的限制未能够建立全面的延续护理团队,故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脑瘫出院康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第五回 痊愈出院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