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效果

2022-02-14 05:17丁冬梅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肛管肛瘘肛周

丁冬梅

(赣榆区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连云港 222100)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是一种肛门直肠周围感染性疾病,临床较常见,主要诱发因素为细菌感染、手术等,感染直肠肛管四周间隙或软组织,促进化脓症状的出现,肛周脓肿是其急性发作期的主要临床表现[1]。肛瘘指反复发作的慢性肛管直肠脓肿,是一种病理性管道,存在于会阴部皮肤与肛管直肠间,在肛肠外科较为常见,青年群体是高发人群。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较高,会引发患者坠胀感、疼痛,严重的情况下对患者行走、坐立造成不良影响,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2]。因此,临床应尽早治疗干预,明确肛门周围脓肿位置、数目等信息,将有效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选取手术方法,将治疗效果提升[3]。肛诊、临床典型症状是临床诊断肛周脓肿与肛瘘的主要依据,但肛诊检查无法将肛门直肠部位与瘘管、支管等的关系明确下来。磁共振成像(MRI)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三维多平面重组,因此能将外科医师术前需要的影像资料明确下来,依据肛门括约肌受累程度分肛瘘为不同类型,确定外科治疗方案。本研究,分析了50 例患者临床资料,探讨肛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2 年2 月本院肛周感染患者50 例,其中女21 例,男29 例;年龄18~59 岁,平均(38.56±6.21)岁。病程(3~12)d 21 例,(13~28)d 29 例;疾病类型,肛周脓肿20 例,肛瘘30例。

1.2 方法

1.2.1 常规检查 对患者进行肛门视诊、指诊、探针检查、肛门镜检查等常规检查。

1.2.2 磁共振成像检查 采用磁共振扫描仪(Amira 1.5T,德国西门子公司),应用腹部GEM 线圈,患者取仰卧位,四肢自然放置两侧,头先进,磁场中心设定为耻骨联合上缘,参照面设定为矢状位,轴位或横断面设定为与肛管垂直的一面,冠状面设定为与肛管平行的一面。增强扫描时将扎喷酸葡胺选出,将设定为造影剂,以2ml/s 的注射速度给予患者肘静脉注射0.2ml/kg 造影剂,设置层厚、层间距、视野、矩阵大小分别为3mm、0.3mm、200mm×200mm、240×256,扫描方位平行、垂直于肛管长轴。

1.3 观察指标 (1)检查结果;(2)诊断效能。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 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 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对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查(P<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 50 例患者中,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20 例,阴性30 例;常规检查阳性7 例,阴性43 例;术后病理检查阳性30 例,阴性20 例。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性为63.33%(19/30),特异性为95.00%(19/20),准确性为76.00%(38/50),阳性预测值为95.00%(19/20),阴性预测值为63.33%(19/30);常规检查的灵敏性为16.67%(5/30),特异性为90.00%(18/20),准确性为46.00%(23/50),阳性预测值为71.43%(5/7),阴性预测值为41.86%(18/43)。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检查(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比较[n(%)]

3 讨论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处于肛门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疾病的不同病理阶段,分别为急性期、慢性期,在肛肠外科较为常见,患者有肛肠脓肿症状出现后,需要及时救治,否则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4]。很多因素均会促进患者肛周脓肿症状的出现,包括:(1)感染因素。肛腺感染、皮源性感染、骨源性感染3 种类型,其中肛腺感染最常见,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是主要致病菌;(2)手术因素。主要为肛门直肠术、会阴部术等手术并发感染;(3)医源性因素。缺乏合理的内痔注射治疗操作或麻醉感染、缺乏合理的结肠镜检查操作等;(4)其他因素。由于患者并发白血病、糖尿病等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从而将肛周脓肿症状的出现风险增加[5]。临床分肛管直肠周围感染未肛腺感染、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3 个阶段,通常无法自行痊愈,手术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方式,能获取显著的临床疗效。为有效保证手术疗效,在术前要准确诊断,明确病变位置、数目、内口及周围结构的相关性等,将有效参考依据提供给临床医师制定出手术方案[6]。

在肛瘘诊断中,瘘道造影是临床常用的主要确诊方法,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检查过程中需向瘘道注射对比剂,会加重患者的痛苦感,还可能引发一些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促进感染扩散几率的增加。如瘘道伴引流受阻,就无法充分发挥造影剂的作用,从而无法有效显示瘘管及内口。肛门直肠腔内超声检查能对瘘管走形、内口位置、支管分布进行有效探查,但其具有侵入性,会损伤患者机体,肛瘘继发性感染患者在检查时会产生较强的疼痛感,还会有继发性感染的风险发生。此外,该检查方法应用的探头价格较高,因此无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磁共振检查则具有简便的操作,且无电离辐射等,其将薄层、小视野、大矩阵及表面线圈利用起来就能够将信噪比提升,且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细致的解剖结构。磁共振扫描具有较多的序列模式,最常用的类型为T1WI、T2WI脂肪抑制、DWI 脂肪抑制增强,其中T1WI 能对瘘管壁、脓肿壁进行强化,充分显示瘘管位置、囊肿范围等,T2WI 脂肪抑制、DWI 脂肪抑制增强能够清晰显示瘘管情况、肛周肌肉情况、脓肿情况。扫描时将垂直于肛管长轴的横轴方向选取出来,能探清瘘管及内外括约肌边界,从而明确瘘管类型;矢状位、冠状位扫描能探查肛提肌、肛缘等位置的瘘管及脓肿情况,从而对高低位脓肿进行诊断[7]。

有学者对肛周感染患者52 例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研究[8],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均接受常规检查、磁共振检查,比较二者的诊断价值发现,在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诊断中,磁共振检查比常规检查的符合率高,大致符合病理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磁共振成像检查对肛周脓肿的检出率低于常规检查,对肛瘘内口、主管、支管的检出率高于常规检查,和上述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在术前有效评估和诊断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与肛瘘。本研究结果还表明,50例患者中,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阳性20 例,阴性30例;常规检查阳性7 例,阴性43 例;术后病理检查阳性30 例,阴性20 例。以术后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术前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性为63.33%(19/30),特异性为95.00%(19/20),准确性为76.00%(38/50),阳性预测值为95.00%(19/20),阴性预测值为63.33%(19/30);常规检查的灵敏性为16.67%(5/30),特异性为90.00%(18/20),准确性为46.00%(23/50),阳性预测值为71.43%(5/7),阴性预测值为41.86%(18/43)。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常规检查,说明在肛周围感染的诊断中,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同时具有快速的操作,无创性,能将客观依据提供给临床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综上所述,肛瘘诊断中磁共振成像的临床效果较常规检查好,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肛管肛瘘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胎儿正常肛门、肛管和畸形改变的超声图像分析
直肠癌直肠肛管经腹会阴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清创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疗效观察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肛瘘手术发现肛管非典型黑色素痣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