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琼
(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湖北恩施 445000)
在中职教学规模扩大的基础上,其教育教学面领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那么,如何在新时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改善现有的课堂教学质量,推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学生现有的学习问题进行深入分析,逐步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改革效果,实现学生学习能力与知识能力的双重提升,让每个学生的未来成长获得有效的保证。因此,本文对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析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热点问题。其一,教学改革重视力度问题。在中职教学上,各个专业课程的老师对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较为关注,对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视力度不足,忽视了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导致数学教学改革不到位,对学生的学习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在中职教学体系上,教师更多是将学生的学习重心放到了其专业发展上,导致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得不到有效重视。而数学教学作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基础,其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相应能力的培养,而且也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因此,在现阶段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上,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数学教学的重视,通过强化数学教学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与能力。其二,学生学习基础问题。中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数学之类的文化类科目学习一般觉得会较为困难,主要是因为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不足,且基础知识模块相对薄弱。要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针对中职数学的教学难度,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对于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通过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上获取自信心,从而消除厌学情绪,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其三,师生教学沟通问题。在现阶段的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普遍较少,导致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认识不足,进而在课堂教学上不能够进行及时调整。而且,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学习难度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如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引导与解惑,往往会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上,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师生交流环境,并有效地辅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能够在中职教育教学体系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从而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其四,学生明确学习目标问题。在中职教学上,学生缺乏对自身的发展规划,导致学习动机不强。同时,部分学生认为只需要学好专业课程就可,而对于数学的学习意识不足,导致实际的能力发展受限。因此,在数学教学改革上,需要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从而保证实际的学习效果[1]。
在中职教学改革过程问题的优化对策中,需要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即根据对学生综合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重视专业教学与基础知识能力教学,根据中职院校的自身特点编写相应的校本教育体系。同样,进一步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需要根据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与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以此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改革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每个老师都能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并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喜欢中职数学教学,以此逐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在完善中职教育教学体系当中,需要强化学生对于基础教学知识内容的梳理,将心理学教学理念运用到课堂当中,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提升数学成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2]。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知识点的不同,教师所需要应用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课后复习学案。所以,在课后复习学案设计的第一步,就需要老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复习学案的内容更加合适地编排,要将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都囊括到里面,以此让学生们对自己的课后复习能够有更多样化的选择,根据他们自身的学习状况去进行针对性复习。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课后复习的作业能够更多地满足学生的需求,让他们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复习学案中,教师也应当分层次地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设计相应的复习目标。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给他们安排一定的习题练习活动,让他们在复习中能够获得多方面巩固和提升;而对于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以加强他们对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只有掌握好基础,才能够展开后续学习[3]。
中职学生由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同,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以及学习能力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使得中职数学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导致中职数学教师无法设计出能够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的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就应当对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每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差异性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让各个学生都能够收获到最符合自己学习情况的教学内容。同样,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对教师上课时讲的内容的消化程度也是不同的[4]。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无法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只能由学生来适应教师。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进行课堂的分层教学。针对基础不足的学生,要求做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中听不懂的部分可以进行反复观看教学视频,直至理解;针对基础较好、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扩充知识[5]。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上,教师要重视教学的差异化,做到因材施教。
想要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好培养,还需要对中职数学课后作业创新设计着手进行改进。学生的课后复习和巩固的环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双减政策背景的促使下,要对学生进行减负就需要摒弃传统书面化作业的形式。学生在下课后继续执行书面作业的任务,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无法让学生的复习和巩固效果取得太好的成效。只有通过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作业布置,才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对其更加感兴趣,让他们在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时候能够更加积极,从而使得数学教学的质量获得有效提升。并且,在我国的“双减”政策中,提出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学校学会相关的科目知识,还需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渗透,要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因此,作为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设计学生的数学课后作业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双减”政策背景下提出的各种要点和重点,让其能够更加多样化、个性化,让中职数学的教学能够更加高效和全面开展。
想要让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中获得更加实质性的成长和提升,就需要在作业中融入更多趣味性的元素。只有学生对数学作业提起更多的兴趣,才能够让他们真正主动积极地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够切实地感受到数学作业不再是那么乏味无趣,而是让人能够感受到放松和乐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想要让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更高,更为可行的方法就是将数学课后作业的设计充分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更为亲近熟悉的感觉,以此来激发他们对于作业的完成兴趣和主动性[6]。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更好且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老师所布置的数学课后作业,就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着进行相关作业的完成。教师将所有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以小组的范畴向他们布置出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数学作业。用这种方式就可以让每个小组之间的学生形成互相督促的形式,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帮助,互相讨论对老师所布置的问题进行解决。然后,在收取作业检查完成情况的时候,也可以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应作业完成情况的评比,对完成更好的小组学生进行适当的嘉奖和表扬。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让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好胜心获得有效激发,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加认真。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都获得全面提升,让数学作业所达成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获得实质性提升。
在中职教学改革过程问题的优化对策中,需要改善教学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规划,推动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步弥补学生基础能力薄弱的问题,同时注重学习的发展评价,引导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7]。
总体来说,在中职数学教学改革过程中,针对现有的改革,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问题。借助数学教学与学习兴趣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关注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通过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上注意优化,以此提升中职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后续的全面发展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