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进路

2022-02-14 00:46袁晓鑫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33期
关键词:债务融资资金

袁晓鑫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二矿,河南 平顶山 467099)

市场化改制后,债务融资成了很多国有企业筹集发展资金的重要方式,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刺激国家经济增长、活跃资本市场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且,随着市场化改制向着纵深的推进,债务融资还将在资本市场上、在企业界以常态化的方式、以高使用率的方式大面积的存在。债务融资是一种“借船出海” “借鸡下蛋”的发展理念,这种发展理念在资本市场上是比较先进的,也是比较科学的,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好的技术、有好的项目和好的发展前景,然而却缺乏运营资金的企业来讲,债务融资不啻为是解燃眉之急的必要举措。我国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过渡过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乃是“国之宠儿”,堪称是经济领域当中的“集大成者”。可是,自实施市场化改制后,国有企业就被资本市场上的自由竞争推到了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的风口浪尖上。这种情况下,通过债务融资的方式谋求新的发展、保持一定的甚至是保持较高的负债率,就成为了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营过程中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问题。也因此,探究债务风险的形成原因及其防范进路,同样就成为了国有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要议题。

一、债务融资、风险类型与加强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在资本市场上,在企业融资方式中最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主要有两种,分别是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其中,采取股权融资方式具有预期收益较高和经营风险较小的优势,但是,企业需要为此承担的融资成本也比较高。而如果采取债务融资方式,则不但预期收益较小,而且经营风险也较大,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却具有“短平快”优势,这个优势是股权融资所不能比拟的,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优势在加持,所以,债务融资在资本市场一直占有着“半壁江山”。相较于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短期性,即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在使用时间上会受到严格的限制,需按时偿还,否则就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二是可逆性,即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到期后需向债权人还本付息,否则也会面临一定的风险;三是负担性,即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需为此承担债务利息,会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四是流动性,即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其债券可以在资本市场自由流通。

债务融资是有风险的,如果企业经营不善,对债务管理不善,会因此而陷入危险的境地。在资本市场上,债务融资的风险类型主要有这样四种,分别是隐性债务风险、显性债务风险、流动债务风险和信用债务风险。其中,隐性债务风险与地方政府之间关系密切,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此外还有三种。一是显性债务风险,这是债务风险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指的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以公开(者不公开)的方式,通过发行债券或者是向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获取资金并由此需要承担的负债风险,比如,如果企业资金缺口较大,不能按时偿还银行到期贷款,那么企业就要为此承担债务违约风险和信用风险。二是流动债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收入减少或者是负债增加情况下因流动资金短缺从而给经营活动和盈利能力带来负面影响而引起的风险,引发流动风险的因素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指企业因在筹资活动中不断施加杠杆并且筹资形式单一造成的负债与借贷成本的增高;另一个是指企业因采取赊销方式而造成的坏账增加和资金的不能及时回流;第三个是指企业因投资失败所造成的收入与负债的不对称并由此引发的风险。三是信用负债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因大规模负债和高杠杆率超出负担能力情况下所造成的风险,比如,企业因长期被债务拖欠缠身而影响到了下一步的正常经营与筹资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就是典型的信用风险。

债务融资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注入活力,给企业带来杠杆效应,这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但是,因债务融资而引发的债务风险同样不容企业小觑,同样需要企业以谨慎的态度认真地对待,不断加强对债务风险的防范力度。原因有二。一方面,加强债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掌握资金流动状况和对外负债情况,通过分析债务信息,做好对债务的管理,作出准确的经营决策,加强资金的周转率,提高对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债务风险防范有利于企业扩大资本规模,按照我国有关经济政策,在债务资本量增加的条件下企业可以从中获取债务减压,比如,企业将债务利益用于所得税税前抵扣就属于这种情况。并且,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也有利于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如果没有债务资本支持,产业升级就容易受到限制,反之,如果有了债务资本的支持,则企业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实现转型发展的机会;此外,加强债务风险防范还有利于企业及时规避法律风险,法律是公平的,法律也是无情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旦债务风险形成,如果企业不能采取强力有效的管理措施将风险化解,一旦被债权人诉诸公堂,则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比前几项还要大。可见,加强债务风险防范与通过债务融资加强企业发展能力是同等重要的,切不可顾此失彼,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二、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成因探析

一是风险防范意识不充分。通常情况下,企业因债务融资而带来的风险包括融资过程风险和日后偿债风险两个方面。国有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对债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充分的问题,其中的一个原因是,一般情况下,国有企业整体经济实力是比较大的,在技术上也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另一个原因是,国有企业是从计划经济模式下过渡过来的,对于资本市场上的潜在风险本身防范意识就不高。在这两个原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管理层、企业经营者往往会将注意力放在能否筹集到资金、能筹集到多少资金以及筹集资金的条件是什么等方面上,而对于日后能否按时偿还债务、能否如数偿还债务以及怎样做到如约偿还债务等则关注不足,在这种“顾前不顾后”管理思维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投资决策失误、资金不按规划使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并诱发了债务风险的形成。

二是投资决策出现失误。投资是企业为获取经济利益、提高盈利水平所实施的常规举措,对于投资行为本身是无可厚非的,而如何保证投资行为的成功,如何防止投资失误、如何防止产生债务风险则是需要企业予以慎重考虑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要素。一项投资决策往往要涉及诸如地点、时间、筹资规模以及技术上是否可行和经济上是否合理等诸多要素,只有在对这些要素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形成的投资决策才有望取得成功。就我国国有企业而言,近年来因投资决策失误而引发的债务风险并不鲜见,屡屡见诸媒体,其中不乏颇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和名牌企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有企业过高估计自己的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脱离企业实际发展能力进行盲目的扩张,致使后续在资金投入上和技术支持上都难以为继;另一个是国有企业一般都会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联系,在资本市场上,在比如筹资、选项、决策等方面并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地府政府或明或暗的干预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形成了一定的掣肘。有了这样两个原因的影响,要保证投资决策的完全正确,显然是有难度的。

三是为高成本融资所拖累。实际上相对于很多小微企业、私营企业来讲,国有企业在低融资成本方面是有着得天独厚优势的,而且不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其他金融机构,一般也都愿意为国有企业提供资金融通支持,因为毕竟与其他其他企业(比如小微企业、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在偿还到期债务方面还是比较“靠谱”的。因此,在资金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国有企业能比其他企业(比如小微企业、私营企业)获得较低成本的融通资金,有的情况下甚至还可以获得低于人民银行贷款基准利率的低成本资金。那么国有企业为什么也会出现高成本融资的问题呢?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饥不择食”,当遇到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又需要紧急填补的情况时,国有企业为了救急也会选择高成本融资,比如贷款担保融资,这种融资保费本身就是一笔非常巨大的开支,而且还附带有其他费用;另一个原因是为企业下属分公司高成本融资所拖累,规模较大是国有企业的发展优势,通常都有多个下属分公司,虽然国有企业本身有着良好的资信,但是下属分公司却未必如此,国有企业下属分公司在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易时,往往获得的都是高成本融资,这种情况下,即使国有企业能够享受到很多其他企业(比如小微企业、私营企业)所享受不到的优惠融资政策,但是,为下属分公司高成本融资所拖累的问题仍然难以回避,同时还有可能因此背负上始料未及的债务风险。

四是投融资期限错配的结果。资本市场是非常无情的,这种无情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了同业间的商业竞争上,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就融资问题达成的协议同样是无情的,一旦企业因故无力及时偿还到期债务,轻则企业需为高利息埋单、支付罚金,重则企业还有可能遭金融机构诉诸法律渠道,被执法部门冻结或查封账户。套用一句英国人的话说就是,在资本市场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基于资本市场的无情,准确匹配好投资回收期限与融资期限对防止发生债务风险十分必要,比如,企业应该将期限较短的资金用于支撑流动资产融资,而将期限较长的资金支用于持长期资产。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比如,当企业出现了投资期限大于融资期限的情况时,则有可能就会引发投资现金流不能弥补到期债务的问题,严重的还有可能还进一步诱发资金链的断裂,并把企业带入到债务风险之中。可见,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那些能够将长、短期借款期限结构与资产投资使用期限进行了合理匹配的企业,才能有效规避债务风险,才能健康的发展下去。然而国有企业为什么会出现错配投融资期限的问题呢?比如企业将需要在短期内偿还的资金用于投资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经营的项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对此,学术界给出的解释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面临的融资约束所致,比如,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低市场化、以及融资渠道的单一化等,都有可能是导致企业出现投融资期限错配的诱因。

五是受到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企业外部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性,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企业仍然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外部资本市场环境对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经济形势,其二是利率水平。首先,在经济形势方面,我们知道,企业偿债能力与它的债务风险在资本市场上是以反向变动趋势存在的,也就是说当外部经济发展形势不好时,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转弱,而企业的债务风险则会上升,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疫情影响、乌克兰危机等,都会导致经济增速变慢,企业盈利减少,引发流动债务风险和信用债务风险,并最终导致企业债务违约的发生。其次,在利率水平方面,我们知道,在资本市场上,随着利率的上升会导致杠杆的增加,进而让资本市场上的资金得到更充分地利用,但是,如何掌握好杠杆的力度对企业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以国有企业为例,由于较容易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因而对杠杆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可是一旦资本市场上出现货币紧缩的形势时,那么企业资金的流动性就会变差,由此导致企业的资金资产安全要受到威胁,企业的债务风险也随着出现上升的趋势。

三、国有企业加强债务风险防范的进路

第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所谓“风险防范意识”,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面对各种债务风险隐患本能存在的一种安全防范基础认识,比如,企业为有效防范风险所作出的准备、防御以及为减少债务风险损失所制定的策略和提出建议、建言等。我国国有企业发展历史悠久,在管理方式上有着自己成功的经验,将管理方式上的成功经验用于债务风险防范,同样也可以收到非常好的效益。一是明确风险责任,比如通过制定“融资管理工作方案”“防范化解风险工作方案”等策略措施,明确债务管理工作的年度总体目标,细化年度化解任务,将风险防范职责落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头上,一旦需要追责,可以对号入座,防止单位或责任人寻找借口逃避责任;二是控制风险增量,重点是做好对风险源头的管控,比如严格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投资项目审核、严禁以新增隐性债务方式上新项目等,通过严格遏制债务增量把债务余额控制在核定的限额内;三是消减风险存量,首先是清理隐性债务的存量,然后通过分年化解、实施动态监测、加强收入征管、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多渠道筹措偿债资金等方式大力消减存量债务,减轻风险压力,减少风险积累;四是转变管理观念,重点是摒弃落后的债务风险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调动全体员工参与风险防范的积极性,提高风险防范的全员性,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债务风险防范氛围,力争防患于未然。

第二,优化调整债务结构。所谓“债务结构”,即“企业债务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债务有多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常见的如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债务工具结构、债务布置结构、债务优先结构等。由于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融资难度上、融资成本上都比较低,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因此,国有企业债务结构相对也会比较复杂一些。那么国有企业如何才能通过对债务结构的优化调整使之背负的债务风险被有效降低呢?对此,党的十八大曾经指出,要充分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国有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深入发展。对标党的十八大精神,国有企业要优化调整债务结构,需得在债务融资创新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维护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银行等金融机构既是国有企业债务融资的大户,同时又是国有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此,国有企业要优化调整债务结构,就必须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持密切友好的关系,这样有助于国有企业在适当的时机适当地调整负债比例或减轻债务费用或征得谅解延缓支付到期债务,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发生的几率;二是要创新债务融资渠道,十八大之后,我国资本市场一直处在良好的发展态势,这为国有企业创新债务融资渠道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创新债务融资渠道,国有企业不仅可以扩大资金的来源,还可以在不同的资金来源中“货比三家”优中选优降低融资成本,更主要的是,通过创新债务融资渠道,国有企业还可以摆脱因对某一银行或某个金融机构的过度依赖而被对方所掣肘,因此,也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债务风险的降低。

第三,加强预算约束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事前没有准备就会失败。就企业经营活动而言,预算是一项做在前面的工作,是一种事先的科学预测和基础准备,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如何会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各项比率指标产生直接影响。比如,当预算发生变化但是却没能及时告知管理层时,就很容易引起决策偏差,甚至是决策失误,并由此引发债务风险。所以,国有企业要加强债务风险防范,有效发挥预算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资金使用、对债务结构等的约束作用是十分必要的。一是促进债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对接,比如在资金需求申报环节,要加强与规划部门的沟通,要围绕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和项目建设需求综合制定资金使用计划,要准确匹配好投资回收期限与融资期限之间关系,以减少投融资错配现象的发生;二是促进债务管理与项目建设的对接,比如对有新增债券使用需求的项目要实行项目库管理,规范项目的收集储备、分类筛选、汇总申报、更新调整和预算编制等工作,以促进债券发行后资金的及时支出使用;三是促进债务资金与预算资金的对接,要优先向可以形成资产的领域投资,以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四是形成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比如,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代表大会等机构报告预算计划的实施和执行情况,对无正当理由超预算计划的资金使用要立即叫停,以防止债务风险的扩大化。

第四,加强融资成本管理。所谓“融资成本”,指的是资金所有权与资金使用权相分离后出现的产物,就其本质而言,其实就是“资金使用者支付给资金所有者的报酬”。以企业债务融资为例,这种融资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资本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既然是交易行为就必然会有交易费用的产生,换言之就是:资金使用者要获得对资金的使用权就必须向资金所有者支付相应的使用费用。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融资成本,实质上是企业的将融资费用和资金使用费都包括进去了,这是因为,如果管理不善,这两种费用都会给企业带来债务风险。那么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加强对融资成本的管理呢?国有企业有别于其他企业的长处是规矩多、制度多、章法多,这可能会增加企业的内耗,但若是单纯从加强融资成本管理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优势,在加强融资成本管理方面有较好的利用价值。一是可以利用善于关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信息的优势,提前做好融资预测和债务风险预测,减少闲置资金,保持良好的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可以利用国有企业的身份优势积极组织银企对话,在融资利息、手续费、时限等方面争取更多的支持;三是可以利用善于集中管理的优势做好对融资匹配的分析工作,提高投资决策的正确率;四是可以利用“中央集权”的权威优势严控下属分公司的高成本融资,减少因融资成本较高而加大债务风险。

第五,加强风险预警管理。对债务风险实施预警管理,关键点在于把过去对风险的事后总结经验向前位移到了对风险的事前防范,这是一种变被动为主动的管理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债务风险的防范效果,较好地起到了曲突徙薪、积谷防饥的作用。

四、结语

在2021年的“两会”期间,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就必须具有卓越的竞争力,而对债务风险的防范能力如何是衡量国有企业竞争力是否卓越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加强债务风险防范,既是国有企业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

猜你喜欢
债务融资资金
融资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融资
家庭日常生活所负债务应当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7月重要融资事件
万亿元债务如何化解
5月重要融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