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燕萍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当前,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态势,部分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经营劣势也不断的显露。落后的经营理念、落后的管理模式都进一步的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在全球化的市场内保持相应的竞争优势,优化内部的经营管理模式,都值得国有企业进一步的进行探索与深思,做好企业的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而其中,随着知识经济化的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提高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重视企业员工的主体地位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涉及内部的方方面面,对于人才资源的管理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整体水平提高,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改善广大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也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与工作效率,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进步与成绩,并凝结众员工的力量,进而推动国有企业长远而稳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与提高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抗压能力,保证企业的良性运作,并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1]。再者,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也有利于建立更为健康、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营造一个良性的工作环境与工作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员工消化工作中产生的压力与情绪,培养起一个健康的工作心态,树立起正确的工作责任感,保证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的发展与实现。此外,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员的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依靠良好的工作环境来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更多的员工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不断实现自我的提升。
良好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有助于帮助企业形成内部的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壮大企业力量,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营管理主要落实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在提高资金、提高技术与培养人才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与发展。这让国有企业保证了日后更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增强了企业的生存能力,让国有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的优势,产生蓬勃而旺盛的生命力。
另外,大数据时代提供了更为便捷的经营管理技术,也让国有企业整体的管理数据化、科学化,避免了因人为因素而产生的数据错误情况,极大的减少了因损失而产生的成本,拥有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大数据的便利也同样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让企业能够在有限的情况下发挥互联网的最大优势,在大数据的管理下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数据分析与数据对比、总结来决定企业的最终决策,为国有企业最终的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
一套科学、完善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影响着企业总体的利益,也对企业发挥整体的优势起到重大的作用。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从长远的角度为企业建立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替代固有而产生弊端的经营模式,不断的融合了新时代的企业管理特点、中国特色化的新经营发展模式,为国有企业日后的经营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助推力[2]。一套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整体的运作效率,改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帮助国有企业更好的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优势与弊端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好企业自身的优势,提高价值产生的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竞争优势,在市场中让其始终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再者,一个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可以进一步的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和监督力度,让各个部门实现更高层次的配合与统一,完善好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制度,从内部的管控继而科学化、规范化好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行为,提高经济效益,也进一步的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监督,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抗风险的生存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国有企业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
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一直在持续的改革与推进,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崛起,又有一批又一批的企业因为资金不足、经营策略不匹配等原因而在竞争中被淘汰。要保障国有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又要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后续的自我提升能力,也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制度的完善。然而,在借鉴西方的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策略的背景下,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企业所制定的制度无法切实的落实到基层,且持续推进的速度与效率较慢,总体的执行力度也不够,自然而然地阻碍了国有企业的顺畅发展。这种情况下,制度的创新却无法从实际上贯彻与实践的情况下,也会造成国有企业应对市场的变化所持有的应对能力不足,容易被裹挟到失去方向的道路上,阻碍着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另外,经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也造成了许多工作上的概念与意义的模糊、混淆的现象,上层所下达的策略经由下层来执行,也会产生许多工作交接上的问题,导致整个策略的实行力度不足,最终直接面临崩盘的危险。制度的不完善同样也会影响到资源的配置及效率的问题,能否有效的整合好企业自身的资源也是展现其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决定配置的效率低下,都会进一步的消耗企业的内生动力,缓慢的损耗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与资金成本,让企业本身的发展变得缓慢而滞后。国有企业在考虑制度创新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制度所能涵盖的全面性以及相关方面的完善,来帮助企业持续性的推进经营活动,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和创新能力[3]。
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沟通与交流。一个政策、制度的实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沟通是企业管理的中心,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制度、政策实施、人才资源管理等方面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来持续与发展。然而,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对于沟通的重视度与其重要性的理解程度不足,在许多重要的工作交接方面只是一味的下指令,也没有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理解的环节,也缺少制度性的规范和约束,使得整个指令的下达变得飘忽而不懂其意,阻碍了企业后续的推进与企业管理的实施。一个企业的战略需要下达到各个部门直至各个员工身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关系不协调、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意识薄弱等现象,则会滋生出责任推诿、执行力不足、效率低下、合作困难等诸多问题,继而造成整个团队没有合作精神,在推行决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的困难,让整个推行的周期变长,无疑也在浪费与消耗企业内部的成本。反之,若是基层的建设性意见无法有效的传达到高层,或者高层对于基层所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都会造成上下级的关系逐渐变得疏远,有效的沟通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失真,缺少有力的信息支撑。有效沟通的缺乏也会严重的影响到国有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执行的效率低下,也无法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内在潜能,一个科学化的经营管理体系与制度也无法顺畅的建立[4]。这些问题都阻碍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沟通的渠道少、沟通意识薄弱,都让高层缺乏对下层的全面了解,整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不足。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不仅要加强在各种方面的管理水平及能力,也要对企业内部的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及高水平的员工。然而,国有企业因为自身制度的原因,也存在着员工冗杂、工作的责任感不足等问题,整体上处于老员工的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激情整体不高、年轻人饱含激情而数量较少的冲突之中。再有,用人制度的不合理,也会失去分配的公平以及过程、结果的公平,大大的减少让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发展机会,冷却了优秀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国有企业内部对于员工的激励制度不合理,晋升制度也不够完善,导致整个用人制度欠缺完善与优化,让优秀的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奖励,也无法推动他们朝着更远的方向前进。员工的收入之间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也容易滋生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现实矛盾,不公平的决策与绩效考核、职位晋升与薪资调整等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严重的打击到了员工对于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度,员工没有足够的动力与活力去提高工作质量与工作水平,对企业也缺乏相关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容易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员工之间的发展存在青黄不接的状况,产生员工冗杂、不均衡的分配收入、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人才制度等,在滋生利益矛盾的同时也会产生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消耗着国有企业内部的经济效益。
要想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运作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就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充分的结合企业本身的特色与文化,建立起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经营管理模式及体系,树立起具有企业特色的经营管理理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每天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通过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信息,国有企业可以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确定好自身的战略计划以及市场定位后,再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来制定企业的规划与策略,吸纳优秀的经营管理理念,从扩大规模开始确立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战略,为经营管理建设一个具有目的性的战略目标。一个具有创新性、特色性的经营管理理念,也是要打破国有企业以往的传统思想,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培养企业内员工的创新思维,进行有选择、有目的、有计划的突破与变革,使得国有企业走向世界,走在行业的前沿,通过凝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贯彻并完善国有企业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
在树立好统一的经营管理理念后,企业需要加强理念的扩散与传播,让企业内部从高层到基层的理念都保持一致,形成思想上的巨大合力。一个稳定的沟通与交流必不可缺,而拥有共同的理念意识是帮助建立沟通的一大基础。只有在基层员工能充分的领会到高层所制定的战略的真正意图后,才能够更加的理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管理制度,进而更好的遵从企业的领导去推进企业的战略,保障国有企业能正常、顺利的生产,保障国有企业的经济收益,进一步的确保国家经济能够正常、可持续性的良性运转[5]。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离不开众多员工的有力推动,而人才的培养对于国有企业长期性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国有企业要首先在人才方面重视起来,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重点培养,完善用人制度,改善不合理的薪资结构以及薪资制度,优化绩效考核管理,能够以激励与约束的相关机制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最大限度中挖掘员工的潜能,让更多的人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做贡献。要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与高水平的人才团队,企业首先就要在意识上下功夫。在日常的培训中,要重视培养人才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修炼党性并提高政治素养及政治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论基础,以理论武装头脑,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勇于担当责任、也勇于创新与创造,将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工作实际中去,进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而在企业自身的制度上,要进一步的健全用人的制度,规避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工作现象,树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及工作环境,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对企业员工的人性化管理,能够扩大员工自身的决策权及管理权,从而更好的发挥人才的最大优势及其他们自身的能动性。
在薪酬的制度变革上,企业要注重平衡好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利益矛盾,规避一些“黑吃黑”的危害企业利益的不良举措,彻底的肃清不规范的工作行为,保证一个公平、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的建立及完善,让企业的福利能够真正的惠及每一位付出实际行动的员工上去,从而刺激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产生一个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实现工作上的一个良性循环。
在绩效考核这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不仅要考察出每一位员工对于企业的实际贡献,也要在数据中分析好员工自身的长处与短处,从而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对未来的规划有更为清晰的认识与方向,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与突破,为他们日后长远的发展提供帮助与支撑[6]。再者,企业也要注重对员工的心理疏解,避免他们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心理问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网络流传的“躺平文化”已经灌输到大部分人的思想中,而“躺平”的焦虑感更侵扰着每一位迈入职场的人。自己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是否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上突破,这些都成为了现代工作人焦虑的关注焦点。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的企业,要以最大限度的人文关怀去爱护、尊重每一位员工,开设具有专业性的心理辅导室,帮助更多具有心理问题的人排忧解难。企业也要站在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上去关注员工,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找寻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从而巩固对自己的自信心,更能从容的面对生活中所有的困难。
国有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正不断的深入,而关于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因供需问题而产生的供给侧改革也在进一步的规划与实施。国有企业要明确自己在产业上的定位,了解到企业在各方面所产出的产品总体效益,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能够采用新技术、新理念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实现突破与创新,带动产业形态的整体转型。在产品结构的调整中,企业要根据市场的环境来规避一些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产业,将控制的成本降低,逐渐向低耗能的绿色生产转型,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能保证生产的科学性与可持续的发展,为创建一个绿色生产的良好环境奠定重要的基础,这样既解决了因排放而产生的资源浪费的问题,也为国有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可观、有利的经济效益。
另外,企业也要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智能创造发展,加大技术改造,推动传统的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在发展新理念的同时也要对企业内部的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产业形态进行深刻的变革,为实体经济增色亮色,“增质”并“增效”。此外,企业也要利用科技上的创新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将智能化与制造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加快产业链的重新布局,让国有企业的人工智能能够和实体经济进一步的融合并深化,进一步的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随着国家发改委的深入改革,新一轮的技术改造生机工程、运用绿色的工艺、技术以及装备用来改造传统的制造业,不仅实现了向低耗能的绿色生产转型,也有利于促进传统制造业朝着安全、绿色、集聚、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推动传统制造业的方面,国有企业也要注重质量的提升,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强化好企业内部的工业基础以及技术创新的能力,推动我国打造并建设制造强国,为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想着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进一步的转型升级。
国有企业要注重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区块链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在突出区块链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信任关系、提高协作效率、促进数据共享,加强技术优势,利用互联网的核心技术来促进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增强国有企业自身的发展动力,通过企业自身内部的改革来构建供给的“新动力”,调整设计供给的“新结构”,生产供给出“新产品”,提高供给侧的管理的水平[7]。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能效,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的同时也要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中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从供给侧结合互联网开始着手,注重调节经济结构性的问题,优化好制度的供给,持续性的推动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指出,“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中央的经济工作会议中也强调,“要发挥国有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积极作用[8]。”国有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中要做到“六结合”:
一是要与国家的科技战略相结合,紧跟国家的目标和紧迫战略需求的重大领域,根据国有企业本身的实际状况来发展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带动一批带动性强、技术自控、在国际上有显著成就的重大创新成果,实现经济的新旧能源转换,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
二是要与实体经济相结合,聚焦实体经济,以运用创新成果来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推动制造业与实体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要密切的关注好市场的东西,瞄准市场目前的潜在需求,用优秀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竞争优势,扩大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围绕市场的需求来开展产业的结构调整,不断的深化供给侧改革,在产品上下功夫,打造出属于国有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是与科研院校相结合,加大与科研院所、高效的科技合作,将企业自身的产业与科研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密切的融合,依托科研院校的创新动力与创新成果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科技创新发展,认真的贯彻科技强国的发展理念,做好产学研的结合工作。国有企业也要尊重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成果,避免恶性收购的状况出现;
五是与资本市场相结合,主动的对接好资本,瞄准好资本的实际动向与资本市场的潜在利益上来,以资本的力量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市场化与效益化;
六是要与人才队伍的建设相结合,培养出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才能的科研人才,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保证科技创新工作的高质量与高水平,同时也要以合理的激励机制来反馈具有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加快完善科技创新成果的相关产权制度,充分的尊重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创新,利用股权、期权分配等方式来健全人才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的调动好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另外,企业也要延展多方面的科技人才,不止是技术设计人才,也可以是技术的工匠人才,扩大人才的多样性,充分的发挥好人才资源的优势,完善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道路奠定重要的基础[9]。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制度与模式创新不能依靠以往的经验,而是要在试错的道路上不断的吸收优秀、先进的理念和制度,找寻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发展。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模式建构既要注重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精尖人才团队,也要持续性的深入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改革,进行科技创新,树立良好的经营管理理念,做到“六结合”,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