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了英语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夯实基础教育,提高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即英语听、说、读、看、写的能力;文化意识,即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及文化自信;思维品质,即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及从跨文化视角观察、认识世界;学习能力,即英语学习策略,拓展学习渠道,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教育部 2020)。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新高考更加重视科学的人才选拔和客观评价。听、说、读、看、写的能力是对英语学习者的整体要求,也是当前英语教学的基本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较少,课堂上的口语训练得不到保障,加之整体篇章阅读及阅读素材的多元化给教与学带来了挑战。词汇、语法教学则更加突出“灌输式”教学和机械记忆的特点。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还未转变成引导者,更重视知识传授而非语言的实际交流。学生缺乏自主性,不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在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读、看、写各环节是割裂的,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即使在听、说、读、看、写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也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的核心价值——交流应用,致使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一首主题健康、意境优美的英文歌曲涵盖了英语词汇、语音、语法的完整的知识链条。把英文歌曲运用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歌曲教学搭载的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有助于提升其各方面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歌曲作品的片段演绎,实现主题语境下多种语言技能的培养,提高其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其思维品质,从而促进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以往学界对于歌曲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主要从多元智能理论、神经生理学、认知心理学等方面进行阐述。青少年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具有欣赏、模仿和创作音乐的能力,即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音乐智能(加德纳 2004)。音乐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制约和影响着智力因素的发展。结合神经生理学的左右大脑分管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观点,音乐带来左右半脑即情感与理性的和谐,大脑在音乐的刺激下也更加活跃(曹理、何工 2000)。这种在创造力活跃时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持久。除了从解放智力因素的角度看,音乐能活跃大脑外,将其融入教学还能减少焦虑情感。克拉申(Krashen 1982)的“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消除焦虑情感是获得新语言形式的重要前提。认知心理学指出知识技能的掌握分为“受控处理”和“自动处理”(艾略特·阿伦森、乔舒亚·阿伦森 2020)。语言的习得更依赖后者。据研究,在紧张、严肃的演讲和日常、自然的对话两种情境中,二语学习者在后一种环境下的语言更加准确、流利,语法错误也更少,因为这是一种自动处理。就英语教学而言,英文歌曲所创造的语境显然更接近后者。英文歌曲能够很好地激活语言习得机制中的重复机制(Murphey 1992)。回环复沓的特性使学生能在歌曲学习中对同一句型进行反复练习,从而实现语言的自然习得,并掌握英文歌曲中核心的语言结构。
目前,部分教师有意识地将英文歌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但囿于教学方法、学生水平、教学时限、考核任务及英语学习评价指标的单一性等现实因素,将英文歌曲运用于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从学生角度看,许多英文歌曲学习存在一定难度,生词、发音等都是“绊脚石”,除了少部分学生会主动查询资料并反复听读外,大部分学生很难在听英文歌曲中有所收获。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学进度的要求不允许其花太多时间在英文歌曲上,另外,娱乐活动喧宾夺主也是教师的顾虑之一。因此,大部分教师只是偶尔在课间放一两首歌曲作调剂,学生听歌也纯粹当作休闲消遣,除了学校偶尔开展的兴趣课堂或者英文歌曲大赛等活动,很少有教师真正有效地把英文歌曲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学中的英文歌曲要精心挑选。首先,应排除节奏过快且变化过多或有较多语言异体现象且语法不太规范的歌曲,避免歌词含糊不清或背景曲调过于繁杂。其次,歌曲的主题要积极向上,避免含有不健康因素的歌曲。在音乐风格方面,乡村、民谣、爵士、布鲁斯、摇滚、电子等流派中都有不少经典之作,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喜好选择。在歌曲的主题方面,爱情、励志、亲情、环保、反战、社会乡情等歌曲都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他人与世界,了解不同的风俗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培育社会责任感,以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鉴于中学生普遍对社会风潮比较关注,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特点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选取恰当的英文歌曲,并对相应的歌手资料和背景文化知识进行交流探讨,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对其形成正确的引导。在技巧方面,可挑选有一定语流音变现象且生词不是很多的歌曲。在歌曲难度方面,可以有挑战性,但不能过难,以既能突出能力特长者,又能保证参与度与获得感。
听前,教师可设计一些与歌词内容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然后,教师将歌词在PPT上展示出来,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重要语法变体、语流音变现象及生词俚语等,并进行解释或带读;或者采取填空法,发给学生被设计成填空形式的歌词,将空格多设在动词、名词、介词、连词等处,因为这些位置一般比较关键,且有语流音变或押韵现象。在操作这一方法时,教师应注意在播放歌曲前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歌词,然后播放并让他们填写歌词,最后核对答案并带读正音。例如,在学唱Something just like this这首歌时,教师利用old、told、gold、control、unroll、superhero、fairy-tale 与 myth、gift、fist、list、risk、bliss、kiss、this、eclipse、lift、fit这两组单词巩固纠正/ou/、/ei/这两个双元音和/i/这一短元音音素的发音。又如,在The Show这首歌中,don’t know、can’t do 存在失去爆破现象,caught in、just a little存在连读现象,slow it down、make it stop则兼有连读和失去爆破现象。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发音中的易错点,并选取适当的歌曲进行正音和巩固。教师在呈现歌词时可以标出音变和重音等,以使学生在听唱中能辨别不同的语音语调,也能更好地应对不同特点的语音材料。
对于歌词的阅读理解,教师可以把英文歌曲分割成几部分印在小卡片上,先让学生阅读并猜测段落顺序,再播放歌曲,让他们排序并检测,也可间隔播放歌曲段落以降低难度。这种做法能帮助学生掌握歌曲连贯的特征与技巧,从而培养其语篇意识。学生在熟悉歌词后,可以进行歌词改编。例如,在讲授牛津译林版(2020年)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Friendship on the rocks时,教师让学生站在文中没有正面出现的角色珍妮(Jenny)的立场,通过创作歌曲表达她的观点和感受,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单元语篇主题的整体性,使其学会从矛盾双方的立场看问题。教师让学生模仿Remember Me这首歌创作歌曲My Dearest Friend。
以下是某个学生的习作:My dearest friend/I hate to make you sad/My dearest friend/I want to apologize/But an old friend of mine/Came to see me out of blue/And it’s never my intention to/Bring you such solitude。
教师还可以信件写作的形式让学生将关于歌曲的思考与感悟写成一篇作文。例如,Lonely这首歌,主人公是年少成名的歌手,然而在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内心想法无人倾听的孤独。在了解了主人公的经历后,教师在歌词内容上进行主题延伸,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对孤独的感悟。除了进行主题教学外,一些歌曲也很适合用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其跨文化交际的品质,如节日歌曲。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查阅歌曲及节日的相关资料,丰富对西方节日及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为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这样,通过围绕歌词的主题阅读写作,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高中英语词汇量大,学生记忆难度大,而英文歌曲的娱乐性和语言的优美性能够降低学生记忆单词的难度,并实现在完整语境中记忆单词,加深印象。例如,We Belong Together这首歌中有一个暗喻birds of a feather,学生对其含义很感兴趣,理解也丰富多彩:一丘之貉、好得像穿一条裤子、物以类聚、同声共气、志趣相投等。教师引导学生选择符合歌曲感情色彩及歌词总体格式的翻译,从而在歌词翻译中领会不同语言之美,提升析词辨义的能力。除此之外,运用知识点改编歌曲填词法进行词汇教学,不仅能改善教学效果,而且能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还能锻炼其整体思维及造句、写作能力。在语法教学中,教师可结合语法讲解需求,选择合适的旋律或歌曲,让学生运用所学语法填词造句,以弥补现行语法教学层次单一、学生缺少主动探究意识的不足,如Green Fields这首歌就很好地展现了定语从句的不同类型。
《课程标准》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要求上增加了“看”的技能,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多模态语篇(影视、海报、歌曲、漫画等)中非文字资源的意义。英文歌曲教学也可以结合当今多媒体发展潮流,将音乐融入表演艺术,形成音乐剧或音乐视频。例如,在学生中比较流行的《后妈茶话会》(Tough Love)这一音乐视频是迪士尼动画的戏仿和改写,从原本以善良公主受虐待折磨的主题视角切换到灰姑娘、长发公主、白雪公主三人的后母身上,由她们将抒情独白和演唱结合起来,表示自己在世人眼中的“恶”其实是对公主们“严厉的爱”。虽然表演歌词有一定难度,但是由于情节、形象广为流传,加上演员们表情丰富、动作夸张,演唱部分旋律简单,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兴趣驱使下主动模仿这一视频进行二次创作,并很好地结合校园生活进行改编,将后妈的角色替换成各科教师的角色,填词幽默、生动,适度调侃了师生之间既严肃又活泼的关系,在提升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成为师生感情和校园生活的良好调剂。由教师指导学生改编歌词或表演音乐剧等可加深他们对歌曲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可增强其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自信心,提高多渠道获取阅读信息的能力,还可进行课内外展演并录制视频,再上传自媒体获得观赏效应。
上述方法都可融入分组竞赛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唤醒其竞争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真正实现寓教于乐。以上方法还可以互相结合,避免孤立的单项技能训练。在活动进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密切关注学生行为动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判并及时介入,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成效。
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选择不同主题、不同风格和不同难度的英文歌曲,并巧妙应用于各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在听唱中熟悉不同的语音语调,从而提高其听说能力。在歌词阅读、翻译创作和多模态语篇教学中,学生既能提升读、看、写的能力,又能提升思维品质,还能掌握多元文化知识,从而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优化了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英文歌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将英文歌曲应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契合课标理念,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