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俐澜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教育部 2020)。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要“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 2020)。
对于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各类课程都要深挖其思政元素,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承担学生思政教育的使命。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强调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和道德修养,已在全国各大高校包括农业院校开展了课程思政实践教学。
各类农业院校应着力培养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各大农业院校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大力推行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深入推进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努力构建思政课程、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等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农业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是新时代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拓展国际化视野、提高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作为一门受众面广、学时长的必修课,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能正确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化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行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与推广。
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伟 2019),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在知识、思想和技能上的功能,“在课堂内外健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和伟 2019),正确引导农业院校大学生辩证地认识外国文化,主动肩负起兴农报国的使命,把个人理想自觉融入“大国三农”伟业,争做知农爱农的高层次农业人才。
为更深入地了解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情况,主要通过师生调查问卷,辅以个别访谈、实际课堂观察等方法进行,尝试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课题组对某农业大学的英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见附录1)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份,其中副教授占比为25%,讲师占比为75%;从教10年以上者占比为85%,从教6—10年者占比为15%。另外,对农学、园艺、中草药、葡萄酒、设施、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城市规划、社会保障、动物科学等专业20级本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见附录2)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2份,收回率为96.36%。其中,女生占比为52.83%,男生占比为47.17%。根据调查专业来看,理工科专业学生占比为73.58%,文科专业学生占比为26.42%。
经问卷调查、访谈(见附录3)及观察得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经访谈得知,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缺乏主动把思政内容设计进教学的能动性,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另外,有的英语教师即使想把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或因为繁重的教学任务,或因为对思政知识点不够熟悉,感到力不从心,不知如何寻找思政融入点。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了解不多,理解不够全面。
当问及“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时,9.86%的学生选择了“思政课程的拓展和深化”,8.92%的学生选择了“思政课程的另一种说法”,5.16%的学生选择了“思政课程之外的新课程”。
当问及“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解”时,70.42%的学生认为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15.96%的学生认为是“把大学英语课堂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13.62%的学生认为是“将大学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简单拼接”。
当问及“课程思政重点包含内容(多选)”时,94.37%的学生选择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88.73%的学生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工匠精神”“礼仪道德”两个选项明显较少,分别是76.53%和76.06%,29.11%的学生选择了“其他”选项,且没有明确回答具体内容。
当问及“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中涉及的思政教育话题态度”时,38.03%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55.87%的学生表示“比较感兴趣”,6.10%的学生表示“不太感兴趣或不感兴趣”。
总体来看,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的思政意识淡薄,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内涵、意义不能透彻理解,但学生对英语课程中所涉及的思政教育话题比较感兴趣,认同度较高。
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农科知识背景、对三农情怀认识不到位;课程思政意识淡薄,容易忽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教学内容单一。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当问及“大学英语教师采用的思政教育方式(多选)”时,83.96%的学生选择了“讲授法”,而选择“启发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的学生占比远远低于“讲授法”,依次为48.58%、55.19%和57.08%;当问及“大学英语教师在哪些环节融入课程思政”时,83.1%的学生选择了“课中与学生互动”,选择“课前预习”和“课后实践作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62.91%和58.22%。
根据教师调查问卷,当问及“践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过程中最大的困惑”时,85.00%的教师选择了“如何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思政元素”,20.00%的教师选择了“如何有效实施思政教学,实现隐性教育”,35.00%的教师选择了“如何了解学生喜欢的课程思政途径”。
农业院校普遍以农学、理工科专业为主,对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成绩要求较低。大部分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较弱,忽略听说能力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严重影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
根据学生调查问卷,当问及“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多选)”时,75.9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努力程度不够”,71.70%的学生认为时“学习内驱力不足”,65.09%的学生认为是“缺乏思辨能力”;当问及“学习英语的主要原因”时,77.36%的学生选择“获得大学英语等级证书”,45.75%的学生选择“了解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发展情况”,41.98%的学生选择“出国亲身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当问及“是否关注与中国有关的英文报道内容(如领导人会议发言、答记者问、国际大会演讲、跨国辩论、时事政治等)”时,选择“经常主动关注”的学生占27.83%,选择“不会主动关注,看到时会进一步了解”的学生占64.15%,8.02%的学生选择“离生活很远,从不关注”或“其他”。
农业院校应始终把立德树人、爱农兴农作为首要任务。因此,教师素养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政治觉悟,学习先进思想,关注时事新闻,紧跟时代步伐。其次,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丰富语言文化知识,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专题培训讲座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另外,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教师保持家国情怀,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榜样。最后,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农业学科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力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着力提升思政育人能力。
教学材料是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材料选择方面,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结合农业类学科特征和英语课程思政目标,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努力寻找合适的教学素材,巧妙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全面、深入地了解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话题、词汇、句型、语法知识、写作手法等,以便在教学设计中自如地取舍、调整教学内容,适当增补相关思政元素,从而更合理地利用教材,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目前使用的英语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系列教程。该教材中所选取的语篇经过专家/学者的精挑细选,承载着人类的思想和文化精髓。每个单元的语篇均包含育人元素进行人文素养教育和价值观塑造,是助力全球不同民族之间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精神纽带。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提升自身思政素养,结合我国国情、时事热点,增加具有中国特色元素的教学内容,如中国文化、伦理道德、先进事迹、工匠精神、三农情怀等,将英语语言文化和思政元素有机整合,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意识,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英语课程思政效果。
农业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可根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以优化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效果。结合调研情况及实际教学经验,可将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分为课前思政资源融合、课中思政教育渗透、课后实践活动强化三个阶段。
1.课前思政资源整合
要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课前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作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真实的英语水平,结合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实际教学内容,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挖掘、筛选、融合恰当的思政素材,然后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库,发布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单,供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推进思政元素与英语语言知识的融合。学生则要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形式,根据教师提前发布的思政元素任务单搜索、查找,完成课前预习,确保课前就能对思政元素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通过思政元素教学的引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德育意识,还能训练其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政基础(李宝峰 2020)。
2.课中思政教育渗透
课堂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主要环节。在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灵活的教学设计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课文话题引入环节,教师可将每堂课筛选、整合好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导入,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和思考。其次,在课堂重点内容讨论环节,教师可创新教学形式和方法,以问答、采访、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鼓励他们用英语表达个人观点、陈述理由,为其创造思辨性讨论机会;也可创新教学内容设计,通过情景创设、案例模拟、语境营造等方法,启发、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开口,乐于分享自身观点,以培养其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教师应结合每个单元的话题,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爱校教育,引导他们形成开放性、批判性思维,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在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思辨能力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在语言知识巩固反馈环节,教师不仅可以通过复述、分角色表演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巩固所学内容,开阔文化视野,还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同伴之间互相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总结学习心得,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体系。
3.课后实践活动强化
要有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课后应设计一些实践强化活动,以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此类活动设计应巧妙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帮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思政内容的反思和巩固,逐步提升其思想政治素养,从而加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就上课内容提出问题并展开讨论。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也可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方式,指出优缺点,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教学内容相关课外资料,如农业文化、名人案例、爱国爱家爱校案例等,更深层次地解读课文主题。其次,课后思辨性话题写作练习、中西文化对比、短文翻译、主题演讲、视频录制等方式都是强化、巩固思政教育的有效方法(丁水芳 2020)。在完成此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得以训练,对德育素材的思考得到进一步激发,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进一步优化,从而有效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
农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思政体系构建要注重结合农业类专业特色,大力提高英语教师思政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努力创新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模式,将英语语言知识和思政内容有效结合,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双丰收,从而培养出更多知农爱农并能服务于农的新型高层次农业科技人才,以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