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糖化血清蛋白水平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2-02-13 06:48张小梅吴卫华吴爱晖罗苑娟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22期
关键词:糖化依从性糖尿病

张小梅,吴卫华,吴爱晖,罗苑娟

兴宁市中医院内科,广东梅州 514500

糖尿病多见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分为1 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 型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导致2型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患者家属可能有糖尿病遗传史,也可能与患者的生活环境有关,日常饮食行为不受控制,高糖高热量食物摄入过多。日常行为也是导致疾病的原因之一,肥胖和不活动的人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1]。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口渴、酗酒、多尿、暴饮暴食、日渐消瘦、日常生活乏力等。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的逐渐下降和疾病的长期困扰,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原因的影响,形成了糖尿病独特的心理特征。同时,由于患者个人知识结构和自身对疾病认知的差异,糖尿病患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差异。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保持乐观态度,对自身血糖控制起到积极作用[2]。本研究将兴宁市中医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76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探讨了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76 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 例。观察组男28 例,女10 例;年龄41~76岁,平均(58.21±2.21)岁;体质量41~82 kg,平均(62.12±2.61)kg;病程1~13年,平均(7.55±1.94)年。参照组男27 例,女11 例;年龄42~76 岁,平均(58.89±2.96)岁;体质量41~81 kg,平均(62.35±2.45)kg;病程1~13年,平均(7.56±1.91)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患者情况,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护理,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常规做好查房工作。

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器官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加之糖尿病长期困扰,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受到极大伤害,因此,应及时调整稳定糖尿病患者情绪,督促其尽快适应新环境,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对糖尿病患者早日康复产生很大影响。比如患者入院时,责任护士要真诚热情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同时,责任护士要了解糖尿病患者的需求,给予积极帮助,患者会感到亲切轻松,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2)健康教育宣传。定期对患者进行宣讲,采取一对多模式,采取情景互动,宣讲,主要内容包括:糖尿病病理病因、糖尿病病理状态、并发症类型、日常注意事项、正确用药指导等,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疾病,正确认识疾病发展,了解生活中对疾病有好处的常识。对于知识相对匮乏的患者,耐心讲解病理状态的原因,使其了解,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等。面对出现过并发症的患者,医护人员会讲解原因、治疗措施和预防其他并发症的措施,并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3)心理松弛疗法。护士全面了解、分析和评估影响自身健康的心理社会因素,医生采用心理松弛疗法、放松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及时缓解心理负担。告知患者情绪对血糖波动的影响,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平静的情绪,尽量满足患者要求,讲究言辞,以免伤及患者自尊,造成患者情绪变化,保持快乐情绪。适合患者培养爱好,如音乐、绘画、书法、阅读等。鼓励患者利用业余时间出行,抒发感情,陶冶情操。通常听一些舒缓、柔和、抒情的音乐。叮嘱家属多照顾患者,住院时多看望,为患者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4)环境干预。关注环境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影响,努力营造安静整洁的治疗休息环境。糖尿病患者喜欢安静,尤其是生病后。护士通过温馨的护理服务,让糖尿病患者感受到亲切、舒适、安全,有利于辅助治疗。(5)针对性心理疏导。针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①责任护士通过与患者及其家属交谈,及时了解和掌握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情况,并根据这些特点制订心理护理计划,实施心理护理措施。比如,对于孤独、自卑的糖尿病患者,护士在护理活动中要注意体贴关爱,多用肯定、鼓励、赞扬的话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糖尿病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适时组织糖尿病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丰富糖尿病患者的精神生活。②护士要引导家属协助治疗工作,如家属经常探望、陪伴糖尿病患者,防止糖尿病患者有被遗弃的感觉。对于烦躁、顽固的糖尿病患者,护士要充分尊重糖尿病患者,认真听取糖尿病患者意见,给予真诚的同情和理解,尽最大努力地帮助糖尿病患者解决问题,让糖尿病患者感到有价值,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③给予糖尿病患者更多的关爱,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心理健康指导。对于有否认心理和侥幸心理的糖尿病患者,护士应加强健康教育,认真讲解,使糖尿病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克服侥幸心理。(6)分级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迟缓程度,采用常规分级护理,根据心理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常见病的护理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护理。因为心理护理与疾病护理密不可分,两者互相影响,是一个整体,所以把心理护理分为4 个层次。①特级心理护理: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抢救结束后,以及有自杀动机的患者,应给予特别的心理治疗。受挫时,多数人可以通过心理调节,提高对挫折的容忍能力,摆脱烦恼,不会造成心理和行为上的表现,而其他人则无法承受挫折的打击,严重的情况下会产生自杀行为,这种患者的心理已经完全失衡,所以心理护理在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动态,主动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表达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鼓励和引导患者,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消除自杀念头。②一级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因素会直接加重病情,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使疾病恶化,危及生命。当人们精神紧张时,血液中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会扩张血管,加重出血。此时应通过和患者聊天,进行陪护,鼓励家属多陪伴而缓解紧张情绪,安慰患者。③二级心理护理:患者对长期的慢性疾病治疗失去信心。由于病程较长,治疗效果缓慢,患者常自怜、悲观。要向患者解释,消极情绪会妨碍疾病的治疗,要鼓励患者以理性战胜疾病。④三级心理护理:患者处于轻症心理障碍,需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其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血糖控制达标率;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0~100 分,分值越高认知程度越高)、糖尿病治疗依从性水平(0~100 分,分值越高治疗依从性程度越高);护理前后心理状态90 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 List-90, SCL-90)评分以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血糖控制达标率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血糖达标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血糖控制达标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对比

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CL-90 评分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

表2 护理前后两组SCL-90 评分和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8)参照组(n=38)时间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SCL-90 评分(分)5.21±1.24 1.22±0.34 5.21±1.24 2.55±0.45糖化血清蛋白水平(mmol/L)3.21±1.21 1.24±0.34 3.24±1.24 2.46±0.45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对比

观察组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s),分]

组别参照组(n=38)观察组(n=38)t 值P 值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83.21±1.21 92.24±3.34 15.669<0.001治疗依从性评分84.21±3.25 95.24±3.24 14.816<0.001

3 讨论

糖尿病已成为临床或人群的常见病。随着疾病的发展,会诱发许多严重的疾病。临床常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是由于机体产生的胰岛素作用较弱,而不是机体不分泌胰岛素,部分患者还可能存在胰岛素分泌过多[3]。

糖尿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模式,可以使患者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了解对病情有利的常识和饮食,增加战胜疾病的希望和信心,更加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增强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研究显示,对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效果非常理想,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率,减缓了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带来的疼痛。糖尿病并发症会使患者无所适从,通过健康宣教,患者正确了解自己的病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不良情绪。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其发病机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并发症较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具有情绪抑郁、自卑、易怒、易怒等特点,心理精神障碍发生率高。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将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和疾病心理社会功能的变化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4-5]。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通过提供技术服务改善患者的行为和知识,可以缓解患者的消极心理,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心理护理通过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适应方式,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患者完成角色转换,增强心理适应性和自尊心,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心理防御水平,有效减少因病引起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治疗和控制的基础,心理护理使糖尿病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改善其生活质量[6-7]。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和葡萄糖非酶糖基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高分子酮胺类物质[8]。它是一种糖基化蛋白,以酮-胺键的形式存在。其浓度与血清葡萄糖呈正相关并保持相对稳定,其测定不受血清葡萄糖、饮食和药物的影响,对血清葡萄糖浓度的暂时性波动不敏感,是糖尿病诊断和长期研究血糖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9-12]。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是基于人的葡萄糖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非酶反应,其中90%的糖化血清蛋白与血清白蛋白键上的氨基酸结合形成糖化的血清白蛋白[13-15]。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为17 d 和20 d,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反映了测定前2~3 周的血糖控制水平,其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和控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通过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说明心理护理对机体血糖控制的作用[16-17]。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参照组(78.95%),血糖控制达标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心理状态SCL-90 量表评分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郭体宇[18]的研究显示,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满意度96.73%,高于对照组78.42%(P<0.05),和本研究结果相似。指导患者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思想,告别恐惧和不适,避免沮丧和嫉妒,摆脱内疚和悔恨,远离精神压力,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就护理整体性而言,尤其是在系统整体护理中,疾病护理与心理护理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各级心理护理,可更好地舒缓其不良情绪和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并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使糖化血清蛋白水平控制效果改善,患者护理满意度、血糖达标率较高。

猜你喜欢
糖化依从性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