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曦凡 西藏民族大学党委组织部 张济琛 西藏民族大学体育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网络空间是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政治安全的重要一环,没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如果说高校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那么西藏高校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更具有战略意义,关系到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做好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西藏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目前情况来看,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还需加强,本文从“课程思政”视域出发,就破解当前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困境进行深入探究,论证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及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与课程思政的内在联系,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思路方法。
坚守信息边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在西藏高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西藏作为我国重要战略地区,除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外,还存在同达赖集团和国外反华势力争夺祖国下一代,维护祖国统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国际反华势力利用各种手段,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通过发表“自由”“人权”等演说,选择性的信息发布,针对性的信息封锁等手段,企图误导我国青少年。达赖集团和国外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将黑手伸进高校,蛊惑学生发表、传播不良言论,扰乱正常社会秩序。同时,青少年群体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且易冲动,这样的特点使青少年容易被敌对分子利用,根据第4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国网民总体规模达到9.04亿,其中学生最多,占总比例26.9%,在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最多,占总比例21.5%,可见在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对象重点是青少年学生,青少年群体多属于高校学生,而高校的立身之本就在于立德树人。随着新媒体软件迅速流行,各种思潮在互联网得以快速传播,危险和反社会主义言论在网络上的传播极有可能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部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分辨能力较弱,可能会受到极端思想的控制和误导,不加以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极有可能影响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正确认识,使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失去信心,对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西藏高校作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前沿阵地,更要具有“阵地意识”,这迫切需要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营造积极向上、价值正确的网络环境,筑牢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墙。加强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既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历史的必然。
“大思政”育人格局要求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校党政部门全员齐心协力,构建高校全员参与的协同育人格局,积极学习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科学民主的教育环境、健全专业的师资队伍、严谨人性化的服务体系是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和学校党政部门全体参与方能生成育人合力。然而,尽管全员育人理念在高校达成共识,但在真正的实践与育人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些管理人员脱离教育环境,把自己局限于组织者与管理者的角色,而不把自己视为教育者,缺少管理即教育的理念[1];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对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认识不足,认为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课教学并不相关;某些高校主要负责网络安全工作的网络中心与主要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辅导员、班主任、党支部书记、专业课老师缺少联动机制,沟通较少;一些高校服务人员入职门槛较低,相关培训较少,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认识不到位,不能达到服务育人的要求。
全过程育人要求要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调查表明,学校教育是西藏青少年获得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最主要的渠道,包括学校组织的专题学习、主题班会、党课学习、校园文化活动、专业课及思政课学习等方面。由此可见,高校在西藏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坚持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在循序渐进中整体提高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然而,西藏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尚未形成完备的体系,存在“前紧后松”“冷热不一”的现象。比如,对刚入学的新生集中进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但因为西藏相比内地网络信息覆盖率相对较低,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覆盖面低,学校缺少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基本操作的指导;对即将毕业的学生在网络求职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关注不够,办法不多。[2]
协同育人要求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合力。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作为一项复杂且重要的工程,只有激发全部教育要素能动性,与课程思政形成合力,才能抵挡住敌对势力意识形态观念的渗透,帮助西藏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西藏高校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形成,高校党委尚未统一全面领导,党政部门、宣传部门齐抓共管工作有待协调,网络舆情应对机制不完善,突出表现为尚未充分厘清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部要素,因此难以将各要素有序组合并合理配置,以达到协同育人的效应。比如就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而言,以往西藏高校单纯依靠思政课程及专题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但在疫情时期,西藏高校为保障学生教育教学活动,响应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号召,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教学,一时间线上教学平台、网络培训课程用户迅速增长,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大大增加,但学生以往依靠班会等主题教育形式接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机会反而减少,这就在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中出现了极大的漏洞,导致学生在利用互联用学习的过程中受错误信息干扰、学生因与学校沟通不畅发表消极言论等问题。高校面对这一情况,协同育人机制要积极发挥作用,积极配合各部门共同筑牢网络空间安全“防火墙”。
首先,应明确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的指导性原则。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同时在网络上也坚持贯彻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坚持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底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体系。其次,学校各部门明确职责,齐抓共管。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涉及到校内各个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作用,明确牵头部门,厘清参与部门的职责,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提高参与人员的意识,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理念。再次,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和社会的联系,形成“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体系。西藏高校是西藏大学生接受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但不是唯一阵地。如今网络覆盖涉及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提高家庭、社会的思想认识,拓展西藏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形态教育中家庭与社会的功能,不仅有助于学生网络形态安全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稳固整个社会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再次,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政教师培训及联动,尽快形成统一思想,才能铸牢西藏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统一战线。
明确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西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目标,有助于更好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定位。需要指出的是,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西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根本目的是让广大学生在各自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获取更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时刻提高警惕,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自觉地以高度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西藏建设,使课程思政大环境下的网络安全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这一核心目标的指导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西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要注重网络安全的主要内容、理论实质和具体操作,也要联系西藏高校各类专业课程的专业特点。在融入具体过程中,应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一种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以其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相关教学实践,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及今后从业过程中,牢固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及掌握相关职业技能。
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西藏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平稳进行,关键在于增强网络安全教育与各专业的协同性和渗透性,积极探索不同专业如何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课程是育人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融入到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要做到“由盐入汤”,既不破坏专业课本身的教学过程,又能使学生惊喜地发现有更多的营养和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联系中国国情,通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解读,培养学生形成具有建设性的批判思维;通过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战略性讲解,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和爱国热情;通过探索学科内与学科间共通的底层逻辑,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这同时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跳出教材的局限。比如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案例与网络安全相结合,创造合理场景与机会,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实现专业学习的突破,提高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贯穿于复杂的专业知识逻辑脉络,并自主利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激发作为西藏当代大学生对学科、对家乡、对祖国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