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雪峰
(青岛启元学校 山东青岛 266000)
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成为教师的工作指针。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双减”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将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呢?笔者以为,我们不仅要自己主动学,还要学会教,更要教会学生学,要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根本上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教学,以学为主,以教为辅。没有学生,何来教师,谈何教学?因此,我们要“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一切课堂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而展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想学、学会、会学,使其成为课堂的主角和核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无论是哪一门学科,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的火花,让他们有学习的动力,有课堂的专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良好的学习心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可以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能迸发出他们思维的火花,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师积极的情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所以,教师要抓住课堂,努力创设诙谐、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比如,设置灵活多样的导入环节,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设置操作性强、多种感官协同合作的实践活动,引入有效、有益、向上的激励评价机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知识体验中去,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比如,一年级下册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笔算”一课,这节课是一节典型的计算课,计算课本身就比较枯燥。而且孩子们是第一次正式接触竖式计算。所以,教师还要进行规范书写的强调和指导。在面对这样一节“理论性”比较强的课,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上课伊始,出示海边赶海图,以此为背景引入新课。因为我们处于海滨城市,在海边长大的学生们对于“赶海”都不陌生。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一是增强孩子们的熟悉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就是一门来源于我们身边生活的学科;二是通过有趣的“赶海”情境,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发现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更加映衬了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
接着,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单元整体备课的思路,带领学生回顾了20以内加减法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各种方法,如数一数、摆小棒、计数器等。在此,我让孩子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最方便的方法去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们有了之前方法的指引,有的会选择用摆小棒的方法,有的用了拨计数器的方法。因为方法是学生们自主去选择的,所以在操作环节,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强、投入度高,完全成了课堂的主人。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沟通算法,提升算法的环节,我利用摆小棒、拨计数器的课件展示,让学生感悟计算方法的共有特性,即“相同数位要对齐”,为竖式的计算打下基础。
在教学竖式的过程中,我注重细节,关注了孩子们第一次正式接触竖式容易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强调和指导,同时注重算理的讲解,利用简单的“看、算、想”将文本法则和经验法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文字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的记忆,为下一节“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做了铺垫。这样,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让孩子们有效学习,整个课堂不仅流利顺畅,而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比如,四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引入数学实例,在课前给学生出示了去超市购买商品的购物小票,让学生去发现里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因为每个孩子都有去超市购物的经历,所以孩子们很兴奋,很激动,在不知不觉地学习中,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接着,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搭建合理的问题支架一步步引导学生。另外,在教授时千万不要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的练习环节,也要精心设计。因为,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丁丁到超市想买9支圆珠笔,有两种包装,单支的包装,4元一支,9支一盒包装的27元,你觉得丁丁怎样买合算?”这些题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双减”,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要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在课后作业的留存上,教师也需创新做法,达到既减负又高效的效果。
比如,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人民币。寒假正好是买年货用钱的机会,同学们利用这个机会积极地和父母一起买年货,买文具……帮父母算账,锻炼自己做一个“理财小管家”。在买东西过程中,他们学会从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再比如,2021年寒假,恰逢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同学们通过观看冬奥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制作了手抄报。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层次分类布置作业,在考虑“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分梯度设计作业难题:考查基础知识占比较大的“模仿性作业”,考查一定知识再加工能力的“理解性作业”,考查综合性和灵活性较强的“探究性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差异化实施,既解决了学生作业“快和慢”的问题,又从根本上改变了学困生“吃不消”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吃不饱”的现状。
“双减”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推动作业改革,减轻学生负担,既是一种教育常识的回归,也是一种教育姿态的舒展,更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份呵护。未来,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思考,提升理念,努力实现“减负”与“提质”的双赢,让教育走向“润物细无声”的深处。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良好习惯,受益终身。”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前预习的习惯,规范书写的习惯,认真读题的习惯,用心倾听的习惯,积极思考的习惯,踊跃表达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细心检查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习惯……那么,如何让学生一步步形成不同层面的良好习惯呢?
第一,我们要对不同认知水平、学习素养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决不能一概而就,尤其对于学困生,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帮助他们建立起一定的行为准则。
第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我们都知道良好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坚持、练习、纠正、重复。
第三,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身上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一面,从而感染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第四,趁热打铁,激励评价。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轻视表扬、夸奖、赞赏的重要性,一声喝彩,一阵掌声,一个微笑,亦或是一个简单的手势,都可能在学生的心理荡起涟漪,要知道转变有时真的只是一个瞬间的事。
谈到此,笔者想起来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的一位学生——小孙(化名)。上课的时候,从没见他看过我,每次叫他回答问题,他都是答非所问。他的座位下经常有很多纸屑,书桌上也总是会不停地增添一道道笔痕。他的作业永远都是做不完,字迹总是那么凌乱,错别字多的让你数也数不清。课下,他会把自己的小手弄得脏兮兮的,站队的时候,也会站到班级外面,而不会看看有没有对齐。在学校的走廊里,他曾因为乱撞同学、与同学打架被老师批评过很多次。在他身上我下了很多功夫,批评教育、给他辅导,可是他不曾改变。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想我必须坚持,我要用我的行动告诉他,我很看好他。课上,当他不看我的时候,我会用语言提醒,当他又走神专注于自己的小世界的时候,我会走到他面前,轻轻地帮他把书扶正,用善意且略带期冀的眼神看着他。当他把书摆正坐好后,我就会及时表扬他。课下,我会耐心地帮他辅导没有掌握的知识,我也经常会对他说:“在老师心中,你非常聪明懂事,只要你认真努力,一定可以做得很好,相信老师!”他很诧异地看着我,说:“老师,我基础很差。”“基础差没关系,一切都来得及,而且老师会尽心尽力地帮你。”我很肯定地对他说。后来,他主动告诉我,其实他也想做个认真听讲的好孩子,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老是走神,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还说,爸爸妈妈是做生意的,工作十分忙碌,平常都是把他放在托管班里。听他说到这里,我真的很内疚,身为他的老师,怎么就没有做到一开始就试着去了解他呢。从此,我们有了一个约定,他先试着每天提醒自己专心听课20分钟,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一点点增多。我会在课下帮他辅导,也会每天都关注、关心他。
就这样,我们俩共同努力着。终于,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在班里表扬了他,并给他精心准备了小盆栽作为奖励,希望他也能理解我的良苦用心——静待花开。我知道以后的他还会很调皮,但看到了他在不断进步。
有很多时刻,我都在自责,我为什么不再努力一点?为什么不再耐心一点?如果我再努力一些、耐心一些的话,会有更多的小孙(化名)同学越来越好。经过这些年的教育工作经验,我深刻地体会到没有爱是不可能做好教育工作的。
搞好教育工作,首先要有一颗赤诚的爱心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点燃一颗颗纯洁的灵魂。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学困生也并非一无是处,对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哪怕很微弱的闪光点,很微小的进步,我们教师要及时加予引导肯定,尽量挖掘其闪光点,使他们产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增强荣誉感、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与内在的动力。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思考的不仅是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怎样学,学会如何自主、独立地去探究未知的、全新的知识。“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教人以渔,终身受用。”现在我们提倡的是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的理念,我们的教育并不是教给学生多少枯燥的知识,而是教给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我们的教育绝不是让书本成为学生学习的全部,成为学生世界的主宰,而是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科书,让学生学会去粗取精,吸收消化……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感受学生的成长,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比如自主预习的方法,做课堂笔记的方法,错题摘记巩固的方法,再比如学习新知过程中知识迁移的方法,数形结合的方法,归纳总结的方法等,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努力向“教是为了不教”的终极目标不断迈进。
学生在掌握了一些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后,学起来必然轻松愉快,也乐于学习,学习素质自然会大大提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培养其自主意识和探究能力。这样,学生在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学习才是有效的,也必将是高效的。
教学,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缺少了教师的组织、引导、培育,学生也只能是各自为营、一盘散沙。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要大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我们绝不能故步自封,自我满足,孤芳自赏,只有不断地求学、求思、求变、求新,才能更好地还实效于课堂,还课堂于学生,还学生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