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阅读链接”教学使用策略

2022-02-13 20:3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阅读链接资料课文

张 韬

(北师大实验小学未来科技城学校 北京 100029)

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实行“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相结合双螺旋结构,以单元为依托,落实学生语文要素,提升其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至六年级在部分课文结尾处增加“阅读链接”或者“资料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链接”教学价值并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笔者通过梳理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所有“阅读链接”内容,发现部编本教材课文结尾处“阅读链接”涉及文章体裁、类型广泛,切实利用好“阅读链接”蕴藏的价值,对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1]。

一、“阅读链接”内容分析

“阅读链接”是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出现在课文结尾处,与“资料袋”一样作为补充资料出现。笔者梳理了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所有“阅读链接”。从数量来看,三至六年级共190篇课文,其中含有“阅读链接”课文共29篇,占比约15%。从含有“阅读链接”课文体裁看,29篇含有“阅读链接”课文体裁涉及童话、散文、现代诗歌、古典名著、神话故事等,这些课文均有“阅读链接”。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阅读链接”在课文教学中涉及体裁广泛,具有重要作用。

综合来看,“阅读链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通过该部分内容的有效引入,能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及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该部分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同时也要利用课余时间对该部分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及分析,进一步挖掘该部分内容的教学价值,最终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阅读链接”使用价值

“阅读链接”一般单独附在课文结尾处,有明显的“阅读链接”提示。将“阅读链接”归类整理分析,我们发现,“阅读链接”具有如下价值。

1.紧扣单元主题,链接语文要素

部编本语文教材强调“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人文性是通过单元人文主题呈现的,一个单元内所有内容围绕单元主题展开。“阅读链接”也是如此,为单元主题服务[2]。三年级下册寓言故事单元中所有课文都是寓言故事。课文《守株待兔》后的“阅读链接”是《南辕北辙》;课文《陶罐和铁罐》后“阅读链接”是选自《伊索寓言》的《北风和太阳》。寓言故事旨在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大道理。学生在学习讲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之后,可以尝试迁移理解《南辕北辙》《北风和太阳》两个寓言故事。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请学生交流《南辕北辙》《北风和太阳》两个寓言故事的内容,讨论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真正利用好“阅读链接”价值,打通课内外训练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链接”教学内容的引入,能够以一种较为形象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及记忆能力,让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事半功倍。

2.提供辅助资料,利于理解课文

部编本教材小学语文每一篇课文经过编者们精心挑选,学习内容符合各个年龄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其中,部分课文涉及革命历史题材和英雄人物事迹,理解这些课文需要具备历史背景知识[3]。小学生历史知识积淀相对较少,除了历史爱好者懂得历史知识多点,其余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知半解或者一无所知。同时,历史背景知识距离小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理解存在距离感、陌生感,能够深切理解感受人物形象比较困难。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阅读链接”是其中之一。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以现代人视角,讲述圆明园毁灭的惨痛教训。时代背景对于学生来说过于遥远、陌生,课文“阅读链接”辅助增加了“七子之歌”等内容。结合当时历史背景,以此为基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认真思考。“阅读链接”提供资料与圆明园的毁灭历史事实之间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思考,主动学习掌握知识。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将课文内容改编为剧本。课文“阅读链接”给出了剧本开头,为学生提供资料。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剧本开头写法,指导学生写《西门豹治邺》故事片段,其余内容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降低学生写剧本的难度。综上所述,“阅读链接”提供资料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价值,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教学设计,发挥“阅读链接”教学价值。

“阅读链接”属于课本内容的重要补充,通过对于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对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重该部分内容与课本内容的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两部分内容之间的融合,以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轻松、愉快。

3.以篇带面,多角度拓展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阅读,具备阅读能力,要求中高段小学生能够感受文章表达思想感情,领会文章表达方法。“阅读链接”多处体现以篇带面的阅读作用,鼓励学生课内学习、课外运用。

同一题材的作品阅读。四年级下册老舍先生的《猫》附加的“阅读链接”是另外两位作家夏丏尊和周而复笔下的猫。学生通过对不同作家进行对比,拓展阅读视野,思考不同作家行文思路和文笔风格。六年级上册《丁香结》配合的“阅读链接”是其他作家描写有关丁香的诗句。纪伯伦的《花之歌》结尾处是宗白华的《杨柳与水莲》,同样都是写关于花的体裁的文章。

推进整本书阅读。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单元课文《草船借箭》和《红楼春趣》。《草船借箭》课文是现代汉语,对应的“阅读链接”是《三国演义》中相对应的片段。《红楼春趣》改编《红楼梦》相应片段,后面附加的“阅读链接”是林庚的《风筝》,两者话题一样。这样添加“阅读链接”符合课文内容,服务课堂教学。同时,四大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学生课堂学习古典名著片段仅是引子,重点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励学生课外能够主动阅读名著,感受古典名著魅力。

同一作家作品阅读。五年级上册巴金先生的名篇《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和巴金愉悦的心情。整篇散文基调平和。课文后附有巴金先生另一篇散文《筑渝道上》,感受巴金先生散文魅力。

总的来看,通过“阅读链接”的合理引入,能够实现对于课本内容的拓展,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4.链接课内外,提升鉴赏能力

“阅读链接”不仅连接课内单元知识,而且也连接课外。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是编者用心编辑,精选名家名篇。不论是教师备课,还是学生在学习,都可以沿着“阅读链接”提示寻找相关文章认真阅读,拓展知识面,发散思维能力。

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一课,课文主要讲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威尼斯小艇的样子,以及小艇对威尼斯城市交通重要性。课后“阅读链接”补充了朱自清和法国作家乔治·桑笔下的威尼斯小艇。不同作家笔下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这三篇描写威尼斯小艇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妙,还有哪些作家写过威尼斯都是怎么写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堂讨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思维。有的学生甚至去过威尼斯,或者坐过皮划艇游艇等,这些课外生活经验可以辅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再如,六年级下册老舍先生《春节》重点讲了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这篇课文后的“阅读链接”是斯妤的《除夕》。节日、内容非常贴近和相似,但也有不同。老舍和斯妤,两位作者一南一北,描绘了不同地域的过节热闹景象。与其他节日相比,除夕、春节作为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特殊含义。这两篇文章链接在一起有特殊意义。学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过节地域差异,结合生活实际自己的家乡如何过节,联系课内外,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三、“阅读链接”使用策略

“阅读链接”作为课文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在备课、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发掘“阅读链接”价值,这对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1.课前使用,提供搜集资料抓手

中高段小学语文课文学习不仅仅依靠课本资料,有时候也需要学生寻找课外资料支撑课内学习。小学中高学段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搜集资料的方法,并且学会利用资料自主学习,锻炼思考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布置搜集资料作业时,很多学生充满疑惑,不知道该怎样入手查找哪方面资料,或者资料很多不知道如何整理分析。“阅读链接”提供搜集资料的方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主题和本课教学任务,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抓手和方向,避免学生盲目地进行搜集,徒劳无功[4]。

六年级上册略读课文《灯光》,课文讲述故事发生背景以及主人公事迹,学生可能无法深刻理解主人公事迹以及文中的细节描写。“阅读链接”给出了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内容。教学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阅读链接”提供思路搜集资料,结合历史背景,思考场景和细节的搭配,深入体会人物感情。

再比如,六年级第八单元整个单元。因此,学习鲁迅,其中《好的故事》是一篇散文,晦涩难懂,学生很难理解鲁迅先生背后的意义。课前,教师让学生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很多学生搜集资料难免是从百度百科中找到简单的人物简介。为了让学生深入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认真阅读“阅读链接”。这一课“阅读链接”说的是其他文学家对鲁迅先生作品解读与评价。“阅读链接”为学生搜集资料提供方向,让学生尝试去找类似资料,查查其他作品《野草》,其他作家如何评价鲁迅,再带着思考学习课文,辅助理解课文内容。

2.课中引用,加深课文理解

课前依靠“阅读链接”辅助学生查找资料为课堂服务。课堂教学中,教师引用“阅读链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作者琦君晚年定居中国台湾,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桂花上。学生没有旅居的体验。为了避免学生在理解思乡之情流于表面,启发学生思考感悟情感时教师可以引入“阅读衔接”,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忘不掉童年,忘不掉故乡,作者难以割舍的思乡情以何种方式表达。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院子》选自《呼兰河传》,在课文末尾附有《呼兰河传》小说的结尾。《祖父的院子》全文感情基调明朗欢快,字里行间流露出萧红对祖父的怀念,自由而美好。《呼兰河传》小说结尾时光消逝,一切变了模样,伤感的情调迎面扑来。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两处感情基调,通过对比感受作者萧红为什么在祖父的院子感受畅快自由放松,为什么对祖父的院子念念不忘。课文的欢快、自由的感情基调与小说结尾的沉重氛围形成鲜明对比,进而让学生感受萧红命运的坎坷,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3.课后延用,拓宽阅读视野

小学中高段语文学习不仅在课内,更在课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高段学生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学生要达到课标规定的阅读量,必须积极阅读课外书籍,广泛涉猎不同体裁、不同作者等文章。除了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外,“阅读链接”是很好的提示,学生可以课下遵循“阅读链接”选取的文章,进一步拓展阅读,不仅能加深课文印象,而且也能依托课文构建知识体系[5]。

五年级下册《祖父的院子》中的“阅读链接”是《呼兰河传》。《呼兰河传》讲述了小城呼兰的人们生活,记录了作者萧红成长的历程。有作家评论《呼兰河传》是萧红自传体小说,里面可以窥探萧红短暂坎坷的一生。语文学习涉及面广,课上学习仅是开端,课外阅读更重要。学生课内学习了《祖父的院子》,课外利用寒暑假阅读整本书《呼兰河传》,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思想感情,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同理,对于五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单元《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讲授古典小说知识,组织小组集体学习名著片段,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课下阅读书目。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有利于积累文学语言,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学鉴赏能力,最终服务写作。语文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积累见成效。

结语

“阅读链接”作为附在课文结尾一部分,具有使用价值和教学价值。作为一线教师,在备课教学时,要认识到“阅读链接”价值,多角度解读、发掘其价值,真正做到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阅读链接资料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背课文的小偷
恰当运用阅读链接,引阅读走向更深处
一粒沙里看世界
巧用“阅读链接”的策略
背课文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