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雷
(聊城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聊城 252000)
本文通过对网络直播和网络新闻直播的研究,探索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如何面对直播这一形式出现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与传统新闻理念的冲突、直播技术不成熟、直播形态本身发展不完善、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和专业化的新闻媒体主持人等。面对此类生存危机,传统媒体应该首先以资源改善直播这一形式的技术条件,其次要多从受众的角度考虑创新互动形式,并对直播的内容进行严格把关。
网络直播是当下新生的一种传播方式,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这种特殊的传播沟通方式具有极强的社交属性。主播通过现身的方式与屏幕外的受众进行互动,而受众也可以通过文字的方式与主播进行实时的互动,这样的零时差互动方式比以往任何一种媒介传播都更具及时性和互动性。这是一种存在感的提升,受众同时也能够产生在屏幕后方窥视直播中画面的感受。因此,网络直播被定义为基于网络实时视频的新型沟通方式。而网络新闻直播则是在此基础上,将直播内容换为了新闻内容,只通过一部手机和正常的网络信号就可以实现新闻现场的沉浸式体验,将新闻现场完全实时地展现在受众面前,同时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呈现代入感。
1.强大互动性下的低门槛准入
在传统媒体时代,只有较为专业化的新闻团队和组织,在借助较为昂贵的直播设备,例如摄像机、调音台、直播车等,以及紧密的团队配合和专业化的分工,才能完成一场新闻的直播,再加之后期的剪辑和在线包装等工作,使得直播这一传播方式只有在特殊的情境下才能够实现。但是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移动智能终端的出现和普及已经打破了传统媒体时代专业化媒体团队和组织的传播垄断权,直播成为了平民化的传播方式,借助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的直播,受众也能够通过手机等小屏幕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入新闻事件现场中,直播形式也突破了传统的固定机位,在技术的加持下,受众可以感受到直播过程中人与场景的互动性,直播的门槛也逐步降低,成为了高参与度的传播方式。
2.内容不确定,提升关注度
传统的电视新闻直播往往需要调动大量的媒体资源和人力成本,需要事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和策划工作。例如,在直播之前进行大量的宣传工作,以提高新闻直播的知名度和关注度,这样的宣传手段会使受众提前就能获知直播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受众潜意识中的期待感,但是在如今的网络新闻直播中,大量的直播内容并没有前期的组织和策划,也没有编导的现场调度指挥,更多的是在一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开始并完成直播内容,这样虽然不会在直播开始之前积累受众,但是能够出乎意料地在直播的过程中借助人际传播的快速性形成相关群体的快速聚合,往往难以预料的事件更能成为人们好奇和期待的对象,这就是如今网络新闻直播能够被人们所喜欢的原因。
3.完整的情景再现形成拟态环境
传统的电视直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策划性,画面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大多数已经被媒体机构展示过,属于“前台”的表演,受众在收看的过程中最初可能受到官方话语的引导,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人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与建构过的媒介环境差异较大,逐渐会对媒介传播的环境产生怀疑,从而降低期待感和使用率。但是如今的网络新闻直播更多的是基于受众的角度,将新闻现场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不管受众何时进入直播间都能够感受到新闻现场的真实感。这种实时性,近乎以镜子再现的直播场景能够将新闻的真实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最贴近受众对于新闻的期待。
1.与传统新闻理念相冲突
互联网环境下的传播模式能够满足个性化的展现需求,个体可以在网络中自由地表达和发布,网络无疑拓宽了传播的渠道,传播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这也导致传统媒体在如今的互联网环境下的生存出现了危机,传统的新闻生产理念无法适应当前的传播格局。传统的新闻理念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在内容的挑选和把关方面极为严格,一条新闻的生产往往要经过多重把关人的筛选和过滤才能够传递给受众,这也就使得大量的新闻内容从生产到传播的时效性较弱,这导致其在网络媒体时代尤其是网络直播出现以后难以适应。由于网络新闻直播的实时性以及未把关内容,其内容会出现失真的情况,大量的新闻内容的真实性难以保证,传统的新闻生产模式无法快速跟上即时传播的脚步,形成了滞后性。因此,这样的新闻理念也导致传统媒体逐渐失去了新闻的首发性,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逐渐旁落。
2.直播技术不成熟,体验感下降
网络视频虽然可以通过小屏幕实现直播,为受众进一步感受新闻现场提供了渠道和方式,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网络直播必须依靠多样的技术条件才能呈现最完美的效果。首先是画面的清晰度问题和流畅度问题。如果要想实现网络新闻直播过程中的高清度、流畅性,就一定要有强大的网络传输作为支撑,这对直播的硬件设备和网络平台以及流量费用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实际的网络直播中,虽然已经基本克服了传统电视新闻直播过程中的高资金和人力成本以及直播准备过程复杂等问题,但是仍然会出现直播画面卡顿、清晰度不高以及声画不同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的收看体验,甚至在网络信号较差的场所中往往会无法收看到画面。技术的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为网络新闻直播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大部分的直播画面由于时间太长,信息密度太低,无法实现全程的录像和回访,即使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新闻现场实现回访,也需要有一定的人力成本投入进行直播画面的剪辑和配音等工作,同时单纯画面的信息缺失文字的补充,导致传播内容线性单一。
1.缺乏更为深层次的互动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而上升渠道却变得日渐狭窄,在一定的社会压力之下,人们越来越想摆脱焦虑的现实社交网络,更多的是通过线上的准社会交往来满足个体的社交需求,而直播这一形式就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现代年轻人实现了线下社交的完美替代。但是在进行网络新闻直播的过程中,直播只是传播新闻内容的一种形式,内容为王的定律不会改变,只是通过直播+新闻的形式让更多的受众提高关注新闻的兴趣。因此,在实际的新闻直播过程中,由于记者在现场的报道中要面对的并不是大量的受众,而是新闻现场的环境,记者在前线应尽可能地通过自身的解说和对新闻的报道,辅助直播画面,将新闻事件更好地传播出去。在这样的需求之下,受众更多的不是与主播(记者)进行互动,而是与其他的受众在评论区进行互动,这样的互动形式极大地削弱互动的丰富性,由其他直播形式中文字与画面的互动变为了文字与文字的互动,人际传播的效用极大降低,新闻内容与社交需求之间甚至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和冲突,记者与受众之间极少互动,导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受众的沉浸感和体验感,而变为了单纯地观看直播画面。
2.新闻直播主播缺乏经验
传统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传播大多数以播报准备好的稿件为主,电视新闻直播也仅仅是现场记者在短时间内在现场发回的集中式报道,语言的表述已经经过了一定时间的准备和打磨,可以说是一种“准备好”的新闻形式。但是如今的网络新闻直播更加强调的是新闻现场的全程直播,新闻主播在现场与受众一同处于新闻之中,一同体验新闻发生的每时每秒,这就完全打破了传统新闻直播的形式,记者或主持人同样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记者需要同时兼顾在线提问的现场互动形式,也要考虑屏幕前的受众在进行直播观看时的感受和体验,既要应对新闻现场的各种不确定性,也要尽力为受众展示多样化的新闻画面并进行解说,这对于记者和主播的随机应变能力和新闻专业的技能要求十分高,大量的新闻从业者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此类工作模式,这也就导致了大量的网络新闻直播仅仅以慢直播的方式呈现,去掉了主播这一角色,以固定的机位对新闻现场进行毫无差别的转播,这样不仅会影响受众对于新闻直播的兴趣,而且也会影响新闻传播的效果。
由于技术的限制,部分网络新闻在直播的过程中会出现画面克顿、声画不同步、掉线等问题,这样的直播过程会极大地降低受众在观看时的体验感,在部分网络信号较弱的场所,新闻直播甚至无法播出。因此,传统媒体在进行网络新闻直播的过程中要积极地提升设备技术水平,与通信技术公司进行合作,对于直播过程中的信号源进行处理,保证画面的清晰及传播过程的稳定。同时,传统媒体要利用自身的强大的媒体资源,借助5G技术实现网络传输过程的无延时、高清晰直播。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信息爆炸的影响,大量的碎片化信息充斥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众的注意力成为了极为短缺的资源,在进行网络新闻直播的过程中,媒体要善于与受众互动,让受众更加具有沉浸感。在进行新闻直播的过程中,可以配置一名以上的新闻主播,为每一名主播赋予不同的工作任务,一位出镜主持人可以参与整个直播的新闻现场,帮助受众进行新闻事件的沉浸式体验,同时也可以负责对新闻背景以及新闻现场进行解说,另一位工作人员可以负责手持设备进行拍摄,时刻保证摄像机的机位能够涵盖更多的新闻内容,同时保证出现在画面中的主持人能够时刻与受众保持互动关系,提升画面对受众的吸引力,时刻抓住受众的眼球,最后配置一名编导人员,并不是对新闻现场进行策划,而是对主持人的播报进度以及摄影师等人物画面关系进行统筹协调,时刻关注评论区的观众留言,提醒主持人进行回应,这样的直播模式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与受众进行有效的互动,增强用户黏性,激发受众的兴趣,也能够对受众的留言进行及时回应,满足受众的有效需求,甚至可以用线上投票的方式,帮助主持人找到受众最为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积极的回应,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网络直播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较强的互动性和沉浸式体验而影响新闻内容,使得新闻主题逐渐偏离,有时会向娱乐化的方向发展。在直播过程中哪怕是出现一点与新闻内容不相关的画面都会使得评论区失控,人们就会逐渐忘记直播过程中的新闻,出现舆论失焦的现象,最终就会导致新闻价值观的偏离,最终导致舆论发展无法控制。因此,在进行网络新闻直播的过程中,新闻工作人员一定要随时关注受众的注意点,及时发现受众关注点的变化,并且在直播的过程中及时纠正,让受众将注意力放在新闻本身上来,同时在主流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要牢牢地把握话语权,对因为网络新闻直播而引起的舆论事件要及时回应,进行理性化的引导。例如,针对各个地区发生的疫情,主流媒体要及时召开直播形式的新闻发布会,对市民关心的健康问题和防疫问题进行主动回应,从而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网络新闻直播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往往是比较实时化的,新闻发生的过程就是新闻报道的过程,这其中省略了大部分的核实与把关过程,这易导致在新闻直播的过程中发生突发状况,有时会侵犯画面中个人的隐私、有时候会出现与实际新闻不相关的内容,导致受众的注意力分散。因此,传统主流媒体在新闻直播的过程中,要对直播画面和主持人的表达进行及时把关和监督,不仅要做到新闻内容的真实、全面,而且更要注重新闻本身作为事实传播形式的严谨性,要能够预想到有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进行提前策划,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主持人要了解各类情况的处理方式,保证新闻的客观与全面,以及受众的观看效果,要与现场和后台的各个工作人员通力配合,对评论区发表不良言论的受众进行实时的监督,必要时进行封号禁言的处理,对进行举报的观众给予奖励,以净化网络环境,维护互联网环境的风朗气清。
新闻媒体最终是以“内容为王”作为考量的标准,如今的网络新闻直播正处在上升期,但是在内容方面却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大量的直播甚至逐渐转向了以吸引受众眼球作为最终目的。若要使得网络新闻直播保持永久的生命力,就一定要关注内容,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客观、公正,在不同的领域实现内容的深耕,实现有效竞争。
网络直播被定义为基于网络实时视频的新型沟通方式,随着直播这一传播方式逐渐成为主流,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如何面对直播这一形式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成为了媒体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