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财经节目主持人应有的核心能力与素养

2022-02-13 17:38李文焕
传播力研究 2022年32期
关键词:财经主持人受众

◎李文焕

(四川传媒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生活与经济无处不在。受众对于财经新闻的关注度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每个人都是经济生活中的个体,都有可能成为财经新闻的受众。在融媒体时代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增多,信息密度增强,这对于财经节目来说是“利好”,在出现“财经大V”违法经营证券业务、违法出售研报等乱象的环境下,财经节目作为“意见领袖”可以正确引导受众。因此,财经节目对主持人的专业性要求极高,融媒体时代财经主持人的中介角色尤为重要。

一、融媒体时代财经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一)不同类型财经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1.针对受众面广泛的“故事讲解”角色

以《经济半小时》为例,早在1999年的央视调查报告显示,在当时中央台的298个电视栏目中,《经济半小时》名列关注认知度第十位。节奏较慢、时效性相对不强,娓娓道来一个故事,从而对政策进行清晰解读,并以解决问题的正能量为基调。从标题分析,最近几期的节目名称分别是“涨价限电!他们如何化解”“福建永泰:老庄寨重焕新生机”“布料市场里的高端定制”,从这些题目中可以看出节目始终用经济的眼光关注社会热点,首先每一期节目以一件热点事件为线索,用新闻记者调查的方式阐述一个故事。比如,“布料里高端市场”这一期,视角从宏观需求侧改革到微观上海面料市场的结构,以叙事的方式,从讲述上海的布料市场背景再到发展情况,最终将视角落在布料市场里的一家夫妇经营十几年的摊位上。从主持人出镜时间以及口播内容分析来看,本期节目主持人共出境三次,平均每次1.5分钟,共不到5分钟,节目时长24分钟,占比不到20%。开头的口播内容为“今天我们关注需求侧改革的话题,说的是穿衣着装里的消费升级,需求侧改革的关键在于扩大内需,推动消费者的消费升级,穿衣无疑是老百姓最基本的消费需求之一,现如今去买几身衣裳不再是消费者关注的话题了,能不能置办点与众不同的、物美价廉的、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是很多人在穿衣戴帽上的新要求,怎样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呢?我们记者在上海南外滩轻纺面料市场里进行了一线的调查”。第二次出境口播是对于前面的经济现象的总结,进而引出问题,结尾则是对开头的“需求侧改革”政策进行呼应,进行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比如,“中国的服装纺织行业在全球占比供应链超过30%,需求侧的改革改的是经商者的经营思路、商业点子、服务方式,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我们相信按照需求展开改革与变化,天下不会有难做的生意。”然后是节目结尾口播词,节目结束。

由上述内容可见,在民生类财经节目中,主持人首先要把政策引出,然后引导节目的逻辑关系,分析政策与经济现象的关系,进而为受众解读政策以及受此政策影响的相关群体,是一个“故事引导员”的角色。

2.针对专业群体的“讨论主持”角色

以中央电视台2008年推出的《央视财经评论》为例,其定位为一档高端财经评论节目,对最新的经济事件进行深度解读,每期节目除了主持人,还有专属于财经频道的专家型评论员。与《经济半小时》不同的是,《央视财经评论》全程主持人与专家评论员共同参与讨论,虽有较短的背景新闻素材,但主持人与专家的讨论是主体,并用讨论的形式负责把评论员的看法观点当场总结归纳给受众,这就对主持人有极高的经济金融专业素养要求。

以最新一期的《央视财经评论》为例,节目题目为“跌破90美元,国际油价走入下行通道?”首先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节目的定位群体是专业人群,节目开始2分钟内交代了美国的石油需求放缓,主持人以受众视角总结并以精英视角继续提出讨论,“我们都知道影响油价的是供需,那么今天我们从供需角度来讨论国际油价,刚刚说到了美国是需求方,因为美国人减少了汽油消费。这会不会是国家油价下降的原因之一呢?”这一段话主持人用讨论的形式完成了对新闻背景与所提问题的逻辑链接,也给受众传达了美国石油需求与国际油价的一个因果关系,并展开讨论。接下来央视财经专家评论员发表了近5分钟的观点看法,而主持人要在这5分钟不断总结内化,把刚刚5分钟的专业性强、密度大的经济学内容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一般会有两位专家型嘉宾,除了提出专业的问题,主持人还要掌控节奏并加以引导,专家回答主持人的问题的时间会较长,从专家角度解读会有一些财经专业术语和关键词,受众对于经济学的关键词并不敏感,那么主持人就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炼重点,主持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性,才能对专家回答的信息有高敏感度,否则无法提炼关键词传播出来。由此可见,在专业性较强的财经节目中,主持人是一个总结、归纳、提炼、提问的讨论主持角色。

(二)平台“博主乱象”突出主持人角色的重要性

财经主持人往往不只是出现在新闻节目中,线下也会作为首席金融记者出席相关论坛及活动。在融媒体时代,不仅主流媒体可以传播专业性新闻,在各种平台和软件上也有不少打着“专业”幌子在平台上大量发布“几千元即可开户做期权”“多空双向交易”“高杠杆、高盈利”等诱惑性词汇的广告,从而对受众开展诈骗的活动。比如,2022年7月分证监会官网显示,上海某位拥400万微博粉丝的财经博主利用专业之便,在微博发布有欺骗性和引导性的信息,引导粉丝加微信下载非法期货APP。而徐某作为私募管理人员,为了利益,毫不犹豫向粉丝挥刀割韭菜,诱导粉丝进入其搭建的期权黑平台进行交易。

主持人作为在财经节目中重要的传播角色,也在金融业有一定意义上的媒体影响力,所以在节目外的金融领域要凸显自己的“意见领袖”角色。比如,开设个人公众号对一些乱象进行引导,一面是作为财经节目的主持人,是为受众提供信息的角色,也对受众有健康合法理财投资的引导责任。一面是在金融领域的专业学习以及参加相关论坛活动进行学习,两个场域相互作用与影响,并相互带来正向影响,从而可以增强主持人在财经领域的专业能力,并提高所在的财经节目口碑。主持人在两个领域扮演的角色,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与互动。

二、财经主持人的“双重能力”驾驭

(一)对财经信息的甄别力

1.鉴别与投资有关的信息

对于广大专业投资者来说,他们需要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财经资讯,以便更好地掌握经济走势和市场动向;对于散户股民、基民等普通投资者,他们在对基本事实有需求的同时,更渴望得到专家的解析和指导。融媒体时代下的信息冗杂,更需要官方专业节目提供正确的指导,对于专业性强的节目来说,融媒体虽然增加了不少渠道吸引受众流量,但这更能凸显官方财经节目的专业性以及指导性,那么主持人对于财经新闻的甄别力是影响节目品质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传播效果。

比如,针对《央视财经评论》“跌破90美元,国际油价走入下行通道”这一期节目,专业人士看到此标题一下就会明白这是一则财经信息,因为各国的供给变化情况、价格波动预测以及市场走向,若非专业的投资人会不清楚国际油价对于各国的影响从而带来的市场波动,只会觉得是一条普通新闻,并不知晓其背后的本质和影响,这就需要主持人能够分辨何为财经新闻、财经新闻的重要程度。在融媒体环境下,有太多所谓“专业”人士出来给广大投资者进行分析,据说某一条财经新闻是某个股票的利好或是利空,在这个非官方的传播过程中,不仅很容易对投资者形成误导,还会出现“割韭菜”的情况,用高利润来诱惑受众,那么主持人要对这些信息有分辨力,不论是针对何种受众的节目,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引导作用。

2.鉴别与消费有关的信息

对于广大普通百姓而言,他们往往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对财经新闻产生需求。他们的投资行为,可能只限于储蓄、买保险、买理财产品等风险较小又比较简单的活动。即便如此,经济现象影响受众的衣食住行,受众需要了解社保政策变化、物价指数变化信息,这就需要主持人站在受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CPI这个经济名词,以前受众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主持人简单进行解释就可以了,在当今的融媒体环境下,受众在网上也可以看到解释,主持人不能简单说出是什么意思,要深度且多方位进行解读,告诉受众这不只是影响消费的一个数据,还是会影响到企业经营成本,而且是央行调整存款利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信息是在消费方面影响着老百姓的,若主持人没能力鉴别影响百姓生活的信息,恐怕节目的专业性与口碑会极大降低,节目也无法可持续发展下去。比如,在《经济半小时》中每一期节目的结束,都是以主持人对某项具体政策对老百姓带来的具体影响做出多方面解释,还会传播“变化就是机会的积极信号”的理念,引导受众用积极的心态应对一切变化。

(二)对专业经济现象的解读力

在融媒体时代下,财经节目的形式与内容会出现高度同质化现象,那么主持人就要具备对于专业术语的解读能力,并内化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若财经节目主持人不能达到专业领域内专家认可的要求,对财经新闻、经济现象的理解停留在与关注同样的认知上,甚至不如部分并不专业的投资者了解得全面[1],那必然会使节目失去可看性。针对财经专业术语的解读力,一定是基于主持人个人的独特观察视角与表达方式来体现,比如央视财经节目主持人张琳在个人微博账号上会发布对于经济现象的解读视频,对于“‘康美药业多计299亿货币资金’是如何计算的?”这一个经济问题,她是这样解答的:首先,开头以记者身份讲述了此集团资金数据造假现象,语气严肃有力度。这一下就让受众直观感受到大型集团数据造假其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其次,她在视频中用自制数据图标和动画,来演示集团营业额数据,并进一步解读审计机构与集团的利益关系;最后,结尾总结并指出这样的审计机构与集团利欲熏心进行数据造假的现象,是证券市场上的一颗毒瘤,会计审计机构必须是国家重点清查的领域。

通过财经节目主持人张琳个人视角与风格的解读,体现出她有百姓视角和专业眼光,这需要具备多方面因素组成的解读力,才能够把经济现象的利弊、危害、程度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才使得节目充满了温度、深度和态度。

三、财经主持人的培养方向探析

(一)对于国际视野的培养

首先,在财经类节目中,访谈是最考验财经节目主持人的最常见的工作模式,这样的节目是以主持人和嘉宾对话的形式开展的。嘉宾的类型是非常多的,但有个共同点,一定是某领域内的专家,可能是研究员、基金经理、大学专业教授或者是企业家。那么主持人必须要具有国际视野,对于世界各国的货币政策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都要紧密关注,这就要求财经节目主持人必须私下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度学习,毕竟财经访谈是时效性较强的节目,虽然看似节奏不紧凑,但很有可能是真针对昨天、甚至今天发生的大型经济事件进行深度采访,若平时没有积累,那么主持人就无法驾驭采访内容,一般出现在这些场景中的财经金融专业词汇对于老百姓来说感觉距离很远、生硬、晦涩,但是专家会知道其中的内在逻辑和联系。因此,主持人对国际新闻有关注是其必备的素养。

其次,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虽然遭到一些国家的诟病和抵制,但经济问题全球化的观察和探讨是不能回避的现实,也是未来媒体传播关注的重点[2]。以《央视财经评论》为例,最近十期节目,有四期的题目分别为“美股大涨大跌,背后逻辑是什么?”“特朗普遭弹劾,如何搅动市场?”“沙特阿美上市,石油巨头下海?”“主产国再减产,国际油价要抬头?”由此可见,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变化趋势与我国的经济形势变化有不同程度的联系。并且财经专业名词是国际化的,在节目过程中的分析也好、访谈也罢,都离不开几大经济体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主持人作为媒介这一不断变化的领域中的一个角色,要紧跟时事,不断关注新消息,提高专业能力。

(二)对于把控专业与市场“痛点”能力的培养

对于新经济现象,主持人必须把控好专业人士的看法与市场的看法,从而找到平衡点和交流点。比如,最近两年大火的比特币现象,现在很多人不明白这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式的货币,专家普遍认为是不主流的投资理财方式,但有部分群体用自身说法已经投资成功,其实这就是财经专业人士与市场主体的一个痛点。主持人要合理平衡好三个群体对某个新经济现象的理解程度,从而根据这个现象的产生背景、运行原理、利弊得失以及影响因素对专家进行提问,以便解答受众的疑惑和传播专家的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若主持人只是停留在确定好的框架中提问,不去做专业性研究,以及自己寻找合理切入点和痛点,那么传播的内容和解读尽管很专业,也恐怕是无效信息。若是只停留在理解和掌握层面,但不去深入思考专业方与市场两个主体的痛点与关注点,也会容易出现被嘉宾牵着鼻子走的情况,恐怕对于嘉宾的回复只能附和,而没有能力进一步挖掘本质。这样在总结内容的时候,也会缺乏一定的理性与客观性。

四、结语

为了适应当前融媒体时代下的财经节目建设,主持人具有双专业主体性是必然发展趋势,要求主持人在播音专业水平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对财经领域要有相关的积累与经历,就像央视的财经专家评论员一样。财经主持人的发展也要逐渐专业化,要做到这一点,必然离不开主持人对自己所在节目以及节目所需要的角色定位有精准把握,还需要具备对不同信息的甄别力和解读力,才可以切实肩负起正确引导投资者与消费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财经主持人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财经日历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财经阅读时代
财经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