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信息技术 赋能思政课堂

2022-02-13 11:42房丽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堂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房丽丽

摘要:随着国家“三科”统编教材的推广使用及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尤其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对文本栏目的解读、分析及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等方面引起更多教研员及一线教师的关注。笔者作为一名教研员,总结了近几年来统编教材的使用经验,借助信息技术,从拓展教学时空、丰富学生思维探究活动及活化教育教学资源三个方面阐述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园”课堂教学策略,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悟德”,从生活中“学德”,在实践中“行德”,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思政课堂 “活动园”教学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文本内容由丰富多样的栏目组成,如低段多以活动栏、讨论栏和辨析栏为主;中段多以调查活动、“阅读角”为主;高段几乎都是“活动园”,辅以“阅读角”“相关链接”等。与之相对应的“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亦有多种,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教师课堂上或课外带领参与活动;中年级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性有所体现;高年级的“活动园”栏目设计则使学生的活动范围更加延展,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将结合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中国有了共产党》中的“活动园”探讨相关课堂教学策略,阐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赋能思政课堂,在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贯穿其中,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而获得道德成长,提升道德能力。

一、拓展教学时空,课堂中“悟德”

当前,信息技术凭借其优势已成为新时期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老师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采取符合青少年特点的表达方式,补白“陌生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上下党史学习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学校更要紧密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相关内容践行党史进课堂,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小学思政课堂。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恰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优质载体,其中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能够更好引导学生在既特殊又极富意义的2021年深刻感悟党史,学习精神,汲取力量。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对于今天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严肃性。对于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其中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本课中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五年级的学生可能听说过,但是了解得极其有限,基本上游离在历史时间线之外;本课中的陌生概念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又多,所以学生对本课中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很难从情感上产生共鸣。如何基于学生的知识起点实现党史教学的突破呢?信息技术“这一剂良药”有助于治愈时空距离遥远“这一重疾”,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学时空。在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工作,遵循面上选点、点上深入的思路。比如教学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上课伊始,笔者播放了以1840年到1911年为历史时间轴的一段视频。学生感受到半个多世纪以来,国人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都以失败告终,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再适时引导:“如果你生活在当时的中国,你有什么感受?”自然引出课题。同时,笔者课前布置学生有目的地浏览权威的党史网站,上网搜集资料、筛选信息、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引导学生补充关于党史的材料,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学习党史的信念。课前学生自主上网搜集资料,提升党史学习的自觉性,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站在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为深入学习《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奠定了基础。

二、丰富学生思维探究活动,生活中“学德”

学习历史分析方法是基础,学习历史知识是前提,学习革命精神是核心。教师在课堂中要增强改变学生单一的历史学习方式的意识。在执教第一课时《开天辟地的大事》时,教师设计了阅读、讨论、探究、拓展等多种学习活动。学生通过读图、故事、影像等资料,加深对“五四精神”及中共一大召开背景的了解;学生通过认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组织分布地图、提炼《新青年》视频信息、观看五四运动相关影视资料、阅读中共一大成立相关历史资料等,交流形成观点,充分调动和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反馈贯穿课堂始终,学生自学成为课堂主线。针对第二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在磨课过程中让学生在图像欣赏、识图找图、自主探究、合作讨论、阐述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方式灵活多样。例如处理第二课时的重点感悟“井冈山精神”时,就充分运用了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利用图片增强视觉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利用教材中的介绍、学生收集的文字资料等增加信息量;让学生讲述自己搜集的感人故事,增加交流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深度体验了教学内容,从而真正掌握了学习能力,将知识内化并落实到具体行为中。

三、活化教育教学资源,实践中“行德”

百年党史如一幅恢宏的历史画卷,教师教学时,要依循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整合厚重、丰富的历史素材。本课三课时的教学中,教师都注重利用视频等手段,把厚重的历史资源变得鲜活起来。如在《开天辟地的大事》一课中,通过播放《国际记忆》节目、《建党伟业》和《李大钊》等影片,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建党之路上的艰辛与初心。课堂上教师还紧扣核心问题“李大钊为何不惧死亡”引导学生阅读“活动园”内容。《狱中记》纪录片中,学生们看到身穿棉袍,衣衫不整的李大钊,在铁索撞击地面的蹒跚步履中走向绞刑架,教师掷地有声地启发:“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课堂上学生个个情绪饱满,小脸涨得通红,被李大钊身上的革命精神深深震撼,那英勇无畏、百折不挠、坚定理想的革命精神也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入脑入心,进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灾难深重的中国在黑暗里看到了一丝希望,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找到了指路的明灯。他们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在灾难深重的中国开出一条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道路,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行程。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于革命人物背后蕴含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和内化。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教学中,执教者通过播放南昌起义的相关视频,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的史实,知道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通过播放《你从井冈山走来》等视频,详细再现党史的历史事件。然后再设置讨论专栏,结合党史故事进行讨论,激发学生了解有教育意义的历史细节,感受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走创新路的精神,感悟毛泽东的战略智慧,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鲜活处理教材资源,通过设置各种情境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其用自身经验和思维方式去思考、回答问题,对学生的价值教育蕴藏在润物无声中,促进学生将看来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历史,学习身边的历史,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历史,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参考文献:

[1]吴叶.儿童立场让党史走进童心——道德与法治和班会课的整合时间思考[J].中小学德育,2021(8).

[2]朱亚芹.注重体系完整,追求细节完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历史题材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0(12).

责任编辑:丁 蔚

猜你喜欢
思政课堂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基于信息权利视域的思政课堂慕课教学模式
现代慈善公益理念引入高校思政课堂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