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2-02-12 19:23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商科专业课程应用型

李 楠

(徐州工程学院 金融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1)

0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催生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跨行业跨领域的新经济应运而生,而如何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多元化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并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四新”建设[1]。这对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推进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创新育人育才培养方式,提升育人育才培养水平。本文面向新经济形势,结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文件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探讨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1 新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

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加强运用“专业课程”以及“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执行一体化的教学建设活动,落实不同类型专业人才的发展特点,为教学人员树立统一的人才培养目标,保证校内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可以得到相应提升[2]。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也指出,通过立德树人的方式,以德育人,以文化人,让学生具备较强的思想水平,保证其政治觉悟的提升,争做守公德、明大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3]。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教育转向内生价值发展,其发展主题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专业性应用型人才。而专业建设是内生价值发展的核心,课程建设是内生价值发展的重心。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升育人育才水平,完善培养方案。培养专业知识、商业思维与人格素养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技术创新与社会变革所催生的新生业态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推进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化专业课程价值建设,构筑专业领域内的思政教育平台,突出专业能力与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以培养满足新经济发展、具备较强能力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2 新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课程是检验立德树人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4]纵观目前国内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以就业率为目的人才培养计划及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多是循环往复使用,案例较为陈旧。枯燥的案例分析也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缺乏兴趣。然而,蕴含思政元素的专业案例,可以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启迪学生,是专业与思政有机结合的主要体现。在课程设计方面,忽视了教育环节中教育体系的变化,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其次,缺乏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对标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没有贯彻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管理制度多停留于形式,教师多是自导自演,学生没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5]。

最后,育人机制还不够健全,校企联合培养育人平台大多流于形式,联合培养育人基地的本质多是实习基地,在学生育德方面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与专业素养的培养方面,在学以致用的同时注重精神层面的塑造。

除此以外,缺乏网络资源搜集能力及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也是教师面临的极大挑战。疫情的冲击使更多的教育学者思考如何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以达到甚至超过线下教学效果。网络资源更新迭代较快,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最完备的可供学习下载的资源,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完善自身水平,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将所授课程录制成网络教学资源发布。例如超星、雨课堂、云课堂、MOOC等一系列教学资源平台。在教师建设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是不断学习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过程[6]。

3 新经济背景下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策略

3.1 加强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怎样去培养优秀人才,运用何种方式才能培养优秀人才,掌握在商科专业课程教学环节的根本问题,让应用型院校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作为各项工作开展的核心,全力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员,使该方面问题成为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任务。其次,应明确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阶段,使“专业思政”中的相关条例可以应用于商科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阶段。使教师可以明确自身人才培养工作的定位,以传道授业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作为着力点,确认自身在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德育+智育”目标,这样,则可保证教师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化的目标体系来完成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2)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通常情况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教学人员开展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并且对教学质量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应将“立德树人”作为商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让教学人员能够满足人才培养工作的相关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素养,凸显出“课程思政”以及“专业思政”的基本内容,使该方面育人元素皆被纳入到专业课程知识的育才教育过程中。

再者,可结合商科专业课中专业知识的讲解进行分析,了解本专业课程在教学环节的作用,让教师可以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完成对此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实施。这样,则可以充分展现出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3)完成专业课程建设。首先,通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认,健全专业课程的建设体系,保证新商科的培养计划可以顺利开展,使其可以成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基础,以及专业课程开展的主体,并将“思政元素”凝练后融入专业课程,以此,创建出相对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使课程内容可以在此阶段进行整合,为后续应用型院校的发展建立坚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作用下,可以为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做好铺垫,使战略高度的重构计划可以顺利实施,成为课程机制在应用过程中的重要体系。

其次,运用新技术、新方式以及新理念,将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其他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确保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对学科内容进行挖掘,将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课程讲授过程中,保证学生可以了解当前实践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强化自身的商业操作与实战能力。

最后,为展现出在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人才的自身价值,可通过加强育人教学方法的授课手段,执行一体化专业思政以及课程思政战略思想的建设工作,适当提升教学人员在课程思政建设环节的规范化与制度化,保证授课人员具备较强的思政教育以及专业知识协调能力,让相关思政内容可以渗透于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促使人才能够在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满足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建设要求。

3.2 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让教师掌握思政理论知识,且需要转换原有的授课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战场作用,运用具有亲和力以及针对性的授课方法进行授课[7]。同时更应重视学生的成长状态,运用量身定制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以保证学生能够学习好每一堂课程内容,落实学生的责任,正确认识“金课”教育的重要性,以明确“课堂思政”中的教学方向。通过“金课”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8]。

首先,可结合应用型院校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掌握在此阶段教学内容中的重点所在,使教师可以贯彻落实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的教学目标,全力打造“金课”,确保在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商科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可以得到相应的提升。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直接环节,课程建设的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建设的重要支柱内容之一,教学改革的关键也主要体现在课程上。由此方式,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

其次,将“立德树人”作为学科开展的核心,让教师掌握在教学环节内此方面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为学生执行具有目标化、具体化以及可操作化意义的课堂任务讲授操作,则可弥补商科专业课在讲授过程中的短板,通过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的方式,保证能够满足优秀人才的培养要求。在此基础上,不论是课程质量,还是人才培养工作的实施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最后,可通过创建严谨的课程体系,使应用型院校内的“金课”打造工作能够顺利实施,适当提升校内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使教师团队的授课水平得到相应的提升,促使教师可以完成全方位、全过程以及全员育人工作。

3.3 创建校内教学育人平台

(1)开展校企联合计划。首先,结合应用型院校进行分析,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应重视对不同类型校内资源的挖掘计划,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商业企业与校方的合作方式,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实现专业与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实践基地的学习,真正达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在这个阶段,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挖掘、提炼与融入学生的专业实习与实训的各个阶段,会对学生未来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样,则可运用长久的合作模式,执行校企联合计划,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进而确保商科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可以顺利开展[9]。

其次,丰富校企合作环节的相关内容,除了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还应聘请优秀企业家、高级技术人员等作为校外专业导师,着重从社会实践的德育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学校内的优质资源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实践环节,让企业以及学校可以达成共识,使行业内的优质资源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实习阶段,完成课程目标,使教师可以完整地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辅助课程设计的开发,确保学生具备实践探索能力,让企业可以深度挖掘在实践活动中的育人功能,实现专业教师、学生与企业三位一体的发展体系。这样一来,则可保证思政元素可以顺利应用于实践教学活动中,以满足校企联合过程中的相关育人要求。

(2)拓展思政育人渠道。通过校外实践的方式,密切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关联,保证学生可以通过校外渠道收获更多的知识,让校外企业的实践操作可以与校内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充分衔接,由此方式,则可实现对思政育人渠道的拓展,为学生后续的实践操作奠定良好基础。

首先,为实现对校外思政育人平台的管理,应加强对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让学生将校内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在校外基地进行实践操作,以此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确保学生学以致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其次,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更好地掌握企业文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挖掘出在实践课堂内的思政元素,促使其可以将此内容应用于课堂中,拓展自身在各个层面的优势,保证具备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工匠精神等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助推校内教学育人平台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发展。

3.4 营造良好的立体育人环境

(1)发挥网络课程思政作用。在新经济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教师应一改以往的教学方式,建立网络课程并且在坚守传统课程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发挥出网络课程的思政引领作用。首先,可通过网络课程的应用,避免在传统课堂授课环节出现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更多的思政知识。学生在学习该方面知识时不仅在线下课堂内,更可以在网络渠道中。这样,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思政理论知识有全新的认识。

其次,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能够拓展自身的想象空间,增加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与体验感。例如:通过AR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视频、图像、音频等方式,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进行展示,保证学生对此部分内容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可强化学生在课程教学环节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运用双向互动的方式,使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上课时言行举止,帮助其更轻松地理解所学知识,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2)提高教师网络思政意识。由于先进技术在不断革新中,所以,为保证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与课程思政可以更好地融合,可在传统教授的基础上,将教学手段进行升级,运用推陈出新的方式,增加在服务创新以及跨界融合工作中的显著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扬持续学习的动力与能力,满足对优秀商业人才的培养需求。

首先,可适当提高教师网络思政意识,保证教师可以占据“指路人”的位置,让教学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设备为学生讲述课程知识,创建出完整的信息化教学平台,确保每位教师都可以熟练地掌握网络教学工具。例如:运用微课、PPT、网络渠道中的思政案例为学生讲授相关知识,保证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课程展现当前的网络设备教学功能,让学生通过网络软件签到,充分利用网络工具,以增加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在此方面的参与度。

其次,可让教师借助网络渠道的传播优势,运用网站论坛、微博、公众号以及微信等新媒体软件,为后续思政教育资源的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让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设备来完成思政教育环节的教学。

(3)预制网络思政教育资源。为保证网络思政在教学领域内大力普及,可加强网络课堂的前期准备,奠定良好的“课程思政”基础,保证相对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适用于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由此则可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确保应用型院校商科专业课程知识可以被学生更好地掌握。

首先,可通过对“硬件”设施的加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开展云课堂,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iPad等终端设备,在可移动的领域内学习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应用,确保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了解网络课程平台的重点内容。

其次,更应增加思政教育资源的灌输,通过动漫等教育方式,让学生借助“软件”设施,完成此部分内容的学习。例如:通过网站、微博、视频平台中,在线学习优质的慕课,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商科教学的特点,增加专业性重视的讲授,确保可以将网络渠道内收集的教学资源应用于此,使文献、图像、案例以及视频等内容可以充分应用于此,使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加工。这样一来,则可通过短视频、微课等方式,为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讲述,广泛应用网络渠道内的相关素材,将重点内容规划在资源库内。

最后,则可根据网络思政教育资源的预制,在传统教育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等美德。例如:在商业数据应用过程中,可让学生掌握数据安全以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使教师可通过线上渠道以及线下渠道相互融合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内表达自己的意见,由教师辅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商业伦理观。

综上所述,在新经济背景下,为保证应用型院校商业专业课程能够更好地进行,需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践行商科课程的思政实践机制,运用“课程思政”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保证商科课程内的育人计划可以顺利实施,进而展现出商业文化的内涵所在,让每位学生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以及世界观,同时运用新媒体开展实践育人工作,以实现对商科专业学生的全面培养。对于创新学科育人方式、提升专业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应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作为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10]。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遵循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育人平台;实施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线上与线下的立体育人环境。

猜你喜欢
商科专业课程应用型
面向现代产业急需 培养复合型商科人才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商业模式下新商科通识课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学生商科留学报告》:中国留学生扎堆商科热度不减理性回归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