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似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干部保健特诊部,福建厦门 36100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常见于40 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易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冠心病主要分为慢性冠脉疾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慢性冠状疾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冠脉正常的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冠心病猝死。冠心病易反复发作,情况危重患者发展至急性加重期,可危及生命,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上大多数冠心病人群以药物治疗为主,但需要合理的用药指导,适度调整生活作息,改变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运动,减少情绪剧烈波动等情况[1]。因此,寻找积极有效的高龄冠心病护理模式,成为医护工作者目前关注的重点。本研究探讨预见性风险护理在高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60 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80 例。对照组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80~97岁,平均(87.39±1.05)岁;病程3~8年,平均(5.53±0.24)年。观察组中,男51 例,女29 例;年龄80~98 岁,平均(86.21±1.54)岁;病程3~9年,平均(5.22±1.7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冠心病防治策略》[2]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者;②本人或者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中途脱落者;③存在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不全者。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积极调整患者心态、减少不良嗜好及生活习惯、规范作息、提高患者依从性等。
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风险护理模式,具体如下。①在科室成立预见性风险护理工作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投票选出一名副组长,其他科室成员均为组员。护士长制定冠心病患者预见性风险护理总目标,制定副组长及组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副组长协助组长,带领组员有针对性地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评估,从而制定更详细、更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预见性风险护理措施;组员各司其职,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个性化的预见性风险护理措施,严格落实,认真执行。及时评价护理措施落实的情况及患者的病情变化。②落实相关的管理机制,实行责任到人,明确各岗位职责,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提高每一位组员的工作积极性。③每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一次业务学习,学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及国内外最新进展,不断提高每一位组员的护理能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④预见性风险分析:根据每位患者自身情况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绘制风险列线图,列出每位患者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预防高龄冠心病患者风险发生的可能失效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应用头脑风暴寻找真因,及时进行改进处理,从而制定出更准确、更贴合患者实际、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⑤心理护理:冠心病患者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心理负担较大,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慌等负面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做到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更耐心细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对患者的疑问进行全面的分析及解答,尽量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⑥合理用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全面了解,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及时与医生沟通患者病情,遵照医嘱及时调整用药剂量,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可以通过视频、手册、亲身示范等方法,嘱患者遵医嘱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⑦健康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菜谱,邀请患者的家属从旁协助,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反复叮嘱患者及家属饮食禁忌要点,讲清其中利害。在言语上重点表扬依从性较高的患者,提高患者健康饮食的积极性,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⑧运动指导:与患者沟通,制定可行的、个性化的运动方案,督促患者按照计划进行运动,及时评估患者运动后的病情变化,以防发生意外。⑨心理护理: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尤其是患者的情绪管理,及时发现患者情绪波动,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指导患者调整不良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等[3-4]。护士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积极心态,营造良好的护理氛围。⑩每月进行一次个案护理查房,一次疑难病例讨论,将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好的案例进行分享,将疑难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两组患者均干预10 周。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评分。①心功能相关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最大血流峰值(early diastolic/late diastolic peak blood flow,E/A)。②遵医行为评分。采用自制的遵医行为评分量表,包括四项内容:合理用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每项各10 分,分数越高表明遵医行为越好。量表经2 名以上专业内专家进行信效度评估,Chronbach′s α 系数为0.87,半分信度系数为0.80。③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包括四项内容:生活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健康满意度、心理健康状态,每项各2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量表经2 名以上专业内专家进行信效度评估,Chronbach′s α 系数为0.89,分半信度系数为0.86。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VEDD、LVEF、E/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E/A 高于对照组,LVEDD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VEF、E/A高于护理前,LVEDD 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80 80 51.61±5.77 51.25±6.47 0.489 0.053 49.35±2.96a 41.22±3.44a 12.454<0.001 32.77±6.59 32.49±6.36 0.114 0.397 40.58±3.97a 46.52±4.41a 10.297<0.001 1.04±0.05 1.04±0.02 0.467 0.249 1.14±0.06a 1.29±0.08a 9.742<0.001组别 例数 LVEDD(mm)护理前 护理后LVEF(%)护理前 护理后E/A护理前 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合理用药、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情绪稳定遵医行为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的比较(分,±s)
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80 80 7.36±0.25 5.71±1.31 8.357<0.001 7.49±1.02 5.01±0.12 15.236<0.001 7.38±1.14 4.39±0.28 10.945<0.001 7.27±0.54 5.63±0.22 14.775<0.001组别 例数 合理用药 健康饮食 适度运动 情绪稳定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
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80 80 5.26±0.15 5.16±0.12 0.842 0.212 15.39±0.24a 8.56±4.31a 21.078<0.001 5.15±0.26 4.16±0.26 1.067 0.195 16.48±1.36a 9.65±0.27a 15.469<0.001 5.32±0.12 5.66±0.69 0.045 0.375 17.96±0.22a 7.35±2.49a 22.156<0.001 6.28±0.54 5.04±0.26 1.134 0.160 12.47±1.25a 8.56±2.23a 10.574<0.001组别 例数 生活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社会活动能力护理前 护理后健康满意度护理前 护理后心理健康状态护理前 护理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也称冠心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资料显示,我国冠心病死亡人数已列世界第二位[5]。冠心病主要病理机制为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严重者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休克、心力衰竭等。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心律失常、心绞痛、胃肠道症状等[6-9],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E/A、遵医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VEDD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预见性风险护理模式通过绘制发生风险列线图,进行前瞻性的分析,得出患者的危险发生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时解决,从而有效减少失效情况的发生,加强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增强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情绪控制的积极性,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及症状的缓解,显著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罹患情况[10-13]。分析其原因,相对于常规护理模式来说,预见性风险护理模式具有个性化护理、针对性强、护理效率高等特点。预见性风险护理模式作用于冠心病患者,有利于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效果,针对每位患者冠心病的不同诱发因素[14],提供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护理人员及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了解,引导患者进行适当、合理的运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15],大大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加速患者康复。预见性风险护理的相关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能够帮助患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患者对治愈成功的信心,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护理意识,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成功率。
综上所述,预见性风险护理模式对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