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铃
从教22年,跟随专业人员学习心理咨询、家庭教育10余年,每每遇到抑郁、缄默、愤怒,抑或厌学的孩子,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帮助他们。但我不禁扼腕叹息,如果家长早些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早些掌握心理学知识,早点儿明白一些教育误区……这些孩子也不会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孩子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只有几年,一旦错过这段时间,再想弥补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效果也不能保证。因此,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应走在孩子成长的前面。
2020年9月2日 星期三
“孩子,坐不住,不是你的错”
A.乔乔,这个小男孩一入班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板凳永远不能叫坐,只能称为“蹲”,小手时刻被含在嘴里,有时是一根手指,有时是几根手指,有时甚至是一个小拳头。飘忽的眼神,紧锁的眉头,沉思的状态,只有在抢着给生字口头组词的时候,才会表现得异常亢奋……
从班主任那里,我很快打听到乔乔的有关信息:他妈妈是个月嫂,常年在客户家住家服务,几个月不见孩子一面,爸爸主要负责他的生活起居。我决定约见一下乔乔爸爸。
B.涵涵,一个可爱的小美女,手里永远有折不完的彩纸、抠不完的橡皮,一下课就拉着我的胳膊说个不停。今天课间她问我:“老师,你猜我属啥?”“你6岁了,应该属……”不等我说完,她哧溜一下趴在走廊的地上,双手合着举过头顶,腰胯一扭,整个人像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我大吃一惊,谁知,她嘻嘻一笑,站起来说:“我属蛇,老师你记住了吧?”
班主任向我主動介绍了涵涵的家庭:涵涵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涵涵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是个暴脾气,爸爸小时候一淘气,就被爷爷揍。从小被揍着长大的爸爸,对涵涵的老师说:“这孩子劳您费心,您该揍就揍,别有顾虑。”
C.瑞瑞,一个乖巧文静的小男孩,字写得工整漂亮,上课听讲认真,还会背好多古诗。但他那双眼睛敏感、警惕,时刻关注着我的表情变化……嗯,这是个有故事的孩子。
2020年9月4日 星期五
低质量陪伴削弱孩子主体性
今天,我见到了乔乔爸爸,他谦和、有礼,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上心。因为妻子经常不在家,所以乔乔爸爸带孩子很用心,但在生活上包办、替代过多。
通常情况下,陪伴时间多就会管得多,管得多就容易陷入细节,导致对孩子的过度干预和不必要限制。当父母以成人的眼界、知识、经验和能力去评判孩子行为时,就会惹出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甚至生出无名怒火。此时,孩子在父母陪伴中感受到的就不是快乐与爱,而是沉重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
其实,影响亲子陪伴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陪伴时间的长短,而是陪伴质量的高低。高质量陪伴是指在陪伴过程中着重树立孩子的规则意识,解决孩子成长中的目标、方向和动力问题。低质量陪伴是指陪伴过程中事无巨细,结果陪伴变成了干涉,孩子的自由空间被压缩,主体性被削弱。低质量陪伴很容易造成负面效果。
2020年9月7日 星期一
简单粗暴的教育只会徒增焦虑
下午,涵涵由于上课不注意听讲,课堂作业没有完成,放学后被留在教室补写作业。爷爷来接她时,听说她作业没完成,上去就是一脚。涵涵从板凳上摔了下来,桌椅磕碰声、涵涵的惊叫声仿佛来自一部恐怖片。
你知道吗?简单粗暴的打骂不仅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还会严重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扰乱孩子内心的秩序,制约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建立。这些影响甚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生来都是有羞耻心和自我修正机制的。他们做错事也会有内疚感,会为此感到沮丧,甚至会像成人一样自我否定。当然,他们也会启动自我修正机制,从中学习经验、领悟道理,并在今后的行为中自觉改善。
2020年9月8日 星期二
家教讲堂是一个有温度的智慧父母的共同体
“家庭好了,教育才会好;父母好了,孩子才会好;家庭教育好了,学校教育才会轻松高效。”鉴于此,焦作市第三十三中学小学部向一年级新生家长开设家教讲堂,让家长走在孩子成长的前面。第一节课上,我以《读懂孩子,做好孩子人生的起跑线》为主题,使家长意识到家庭要承担满足孩子成长的六大功能,即认知、熏陶、监督、强化、参照和筛选功能的责任。
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关于规则感
孩子有了规则感,才有自控能力。自控能力包括情绪自控、言语自控和行为自控。美国心理学家鲍姆林德在对分别为4岁、9岁和15岁三个年龄阶段的139名孩子长期跟踪研究后,发现存在三种情况:1.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并谨慎地说明遵守要求的理由,制定清晰的规则并贯彻始终,那么孩子愿意内化父母立下的规则,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也更为出色。2.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时很少给孩子设立规则,对孩子的行为不加约束,那就会丧失父母的权威感,孩子的规则意识也很薄弱,学习能力和成就动机相对较低。3.如果父母在孩子年幼时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来维护规则,却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原因,那么孩子的内心将充满冲突,难以内化社会价值,并且会感觉自己的想法不重要,更加关心能否得到其他人的认可。
因此,我们得出结论:从小建立规则意识非常重要,建立规则和执行规则的方法也非常重要。如果在建立规则的过程中,只重视“他律”,强调了父母的权威,而没有帮助孩子建立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效果也不好。2.5~6岁是建立规则的敏感期,6~8岁是建立规则的黄金期。给足孩子爱,能感受到爱的孩子才会去遵守规则;否则,孩子会以破坏规则来换取关注。
朱永新说过,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父母大多数没受过专门训练,传统思想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更易使父母走向极端,导致教育理念的偏颇或对教育职责的漠视。那么,如何改变这一情况呢?首先,父母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尤其是成长的敏感期。其次,父母要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懂得如何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沟通。最后,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关注与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父母走在孩子成长的前面,那么即使孩子各方面的发展不尽如自己所愿,谩骂、指责、抱怨也会远离。我们知道,孩子的花期不同,只有方法得当,才能静待花开。
(责编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