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一,郑 蕾,王鲲鹏
(1.四平市气象局,吉林 四平 136000;2.松原市气象局,吉林 松原 138000)
松原市是吉林省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其粮食和畜牧业产量对吉林省整体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松原市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降水集中,冬季漫长,降雪量小,寒冷干燥[1],这一气候特征使松原地区具有旱涝突变明显、影响范围大等特点,容易造成农业减产,降低农民收入,影响本地农业经济。判断旱涝标准的指标有很多种,目前学界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气温升高和降水异常是造成旱涝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2],笔者分析松原市所辖5个市县1971年—2020年的降水数据,探索松原地区的旱涝变化特征规律,以期减少松原地区旱涝灾害损失,促进松原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3]。
本文采用1971年—2020年这50年中松原地区所辖4县1区5个测站的年降水资料,资料来源为天擎系统。
1.2.1 旱涝等级划分方法
1.2.1.1 单站旱涝指标(Z指数)。因为Z指数能够忽略平均降水量的不同所产生的区域差异,所以笔者假设松原地区的降水量服从Pearson-Ⅲ型分布,对其进行处理后,能够得到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降水量的序列,且其能够较好地反应对应站点的旱涝程度。我们首先根据各站的降水数据进行计算,分别得出其降水量标准化距平序列,然后对其进行Z值变换[4]。
将概率密度函数Pearson-Ⅲ型分布转换为以Z为变量的标准正态分布。其转换公式为:
(1)
式中:CS为偏态系数;φi为标准变量,均可由降水资料序列计算求得,计算公式为:
(2)
(3)
1.2.1.2 地区旱涝等级的划分(W指数)。具体为:
Wi=Ii-Li
(4)
1.2.2 统计方法
表1 单站(Z指数)和区域旱涝(W指数) 等级指标划分标准
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W指数(年)的趋势并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以每个站点基于Z指数划分的旱涝等级作为被检测信号,对其实现连续一维小波变换,得到小波分析等值线图,对每个站点旱涝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其年际旱涝转变的周期性变化规律[6-7]。
通过分析1971年—2020年这50年松原地区5个市县的年降水资料,计算出50年来W指数的变化曲线,从线性趋势可以看出:W指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且某些年份数值比较极端,W值最大为2019年,可达160%,最小值为2001年,达到-180%。通过对W指数10年滑动平均变化曲线进行分析,笔者发现在1971年—2020年这50年中,松原地区的W指数上升趋势较弱,且具有较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变化,1970年—1980年,松原地区偏旱为主;1980年—2000年期间,松原地区整体轻微偏涝;2000年—2010年又转为轻微偏旱;2010年之后整体偏涝,且趋势逐渐严重。
图1 1971年—2020年松原地区年W指数曲线
2.1.1 松原地区整体W指数变化
通过表1的等级划分标准,可得松原地区1971年—2020年旱涝等级,如表2所示。在这50年中正常年份数为25年,不正常年份25年,分别是特涝年10年,大涝年2年,偏涝年5年;干旱年份出现频次相对较低,特旱年7年,大旱年1年,无偏旱年份。通过分析W指数得出的特旱和大旱年份降水距平百分率为-21%~-38%,其中特旱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均小于-30%,50年中最小值为2001年,距平百分率为-38%;特涝和大涝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9%~36%,特涝年份降水距平百分率均大于31%,50年中的最大值为1998年,距平百分率为36%;偏涝年份主要集中在1983年—1995年和2008年之后,降水距平百分率在10%~17%;50年中松原地区无偏旱年份;正常年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1%~5%。综上可以看出,1971年—2020年这50年中,松原地区的W指数里旱年和涝年与降水距平百分率对应关系基本一致。
2.1.2 松原各县市W指数变化
通过表2可以看出,1971年—2020年这50年中松原地区各县市旱涝年份存在较大差异。宁江区和长岭县出现大旱年份最多,同为8年;前郭县和乾安县出现特旱年份最多,均为3年,其中乾安县在1995年—1997年这3年出现连旱(大旱),宁江区在1995年—1996年出现连旱(大旱),松原地区所有市县在这50年中未出现偏旱年份;特涝年份出现最多的是宁江区和乾安县,均为6年;大涝年份出现最多的是扶余市,为6年;部分市县存在明显的旱涝交替现象:宁江区1989年(大旱)—1990年(大涝)、乾安县1997年(大旱)—1998年(特涝)、长岭县1982年(大旱)—1983年(特涝),1993年(大旱)—1994年(特涝);整体上松原地区涝年多于旱年,且容易出现极端旱涝年份,其中夹杂连旱、旱涝交替等现象,说明该地区整体旱涝分布具有明显的复杂性。
表2 1971年—2020年松原地区旱涝等级分布年份
为更直观地分析松原地区及所辖各市县的旱涝周期变化特质,利用松原地区5个站的Z指数作为被监测信号,实现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分别得到松原地区各市县的旱涝小波分析图(图2),纵坐标为周期,横坐标为年份。
通过松原地区各市县Z指数小波分析图可以看出:在1971年—2020年这50年尺度下,松原地区各市县均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主周期,分别是扶余25年、宁江34年、前郭32年、乾安20年、长岭35年,其特点是波动周期长,强度大;每个市县还伴随着4年~6年的副周期,周期强度相对较弱;松原地区的整体波动周期与各市县的周期基本相呼应,主周期25年且波动明显,在1971年—2010年40年间还存在有一个6年的波动周期,震荡周期较强。
扶余 宁江
前郭 乾安
长岭 松原全地区
①通过分析松原地区5个站点1971年—2020年的W干旱指数,对其进行10年滑动平均后发现,松原地区W指数呈现轻微的上升趋势;②在1971年—2020年这50年中,涝年17年(10年特涝、2年大涝、5年偏涝),干旱年份8年(7年特旱、1年大旱、无偏旱年份),正常年份为25年;③在50年的时间尺度上,松原地区旱涝突变特征明显,宁江、前郭和长岭旱涝周期相近,而扶余和乾安旱涝周期相近,旱涝分布不均;④对松原地区各市县W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松原地区整体W指数以0.114/10 a的速度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