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位一体”理论探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痴呆

2022-02-11 08:40刘倩倩牛忠宝杨田田司国民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24期
关键词:枢机姜汤经方

刘倩倩,牛忠宝,杨田田,彭 敏,司国民

经方组方精妙,疗效确切,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皇甫谧有“华佗存精于独识,仲景垂妙于定方”的赞誉,朱丹溪感其言精而奥,慨其法简而详,颂扬张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有学者指出,以经方为抓手,借鉴现代诠释学方法研究经方组方理论和思维方法,推动经方理论体系的发展[1]。黄煌教授结合经方的研究现状,认为经方的发展是中医药事业守正创新发展的高地[2]。基于此,司国民教授结合多年遣方用药经验,首创“四位一体”理论[3],不仅拓展了经方的研究思路,立体呈现经方,并开阔其临床运用的思维。

司国民教授认为,经方的研究不仅要知方源,而且要明方体、辨方用。方源指经方的出处,只有熟悉了经方的源流及发展的脉络,才能把握疾病病机。方体指经方的基本组成,包括药物的组成、药物的剂量、具体的煎服法、服药后的将息宜忌等。方用即经方的性、位、势、证四大要素。在熟知方源的前提下,识得其方体,进而辨析其方用,可“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灵活运用经方。

1 基于“四位一体”理论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1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源 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分别记载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和《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篇中。《伤寒论》第147条记载:“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外台秘要》提出:“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两方主治有别,一为少阳病而设,一为疟疾而立。

1.2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体 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瓜蒌根、牡蛎、干姜而成。原文记载:“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瓜蒌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详细列出了此方具体的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及服药后的反应。组方明确,煎服有法,经方的严谨性可见一斑,确为方剂规范化的典范。

1.3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性、位、势、证辨析

1.3.1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性 柴胡桂枝干姜汤中柴胡用量独重,《神农本草经·上经》记载:“柴胡,味苦,平”,《名医别录》曰:“微寒,无毒。主除伤寒,心下烦热”,《本草经疏》曰:“柴胡禀仲春之气以生,兼得地之辛味”,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中记载:“柴胡气平,禀天中正之气。味苦无毒,得地炎上之火味”。结合历代本草记载,可见柴胡为味苦、辛,性微寒之品。《神农本草经·中经》言:“黄芩,味苦平”,《本草崇原》曰:“黄芩色黄内空,能清肠胃之热,外肌皮而性寒,能清肌表之热”,叶天士在《本草经解》中曰:“黄芩苦平清心,故主诸热”,可知黄芩药性为味苦平,性寒。柴胡和黄芩共为君药,其配伍乃是和解少阳、运转枢机的典范,对方性的贡献最大。《神农本草经·上经》言:“牡桂,味辛温”,《本草崇原》认为“《本经》有牡桂、菌桂之别,今但以桂摄之。桂木臭香,性温,其味辛甘”,可知桂枝药性为味辛甘,性温。《神农本草经·上经》言:“干姜,味辛温”,《名医别录》曰:“大热,无毒,主治寒冷腹痛”,桂枝、干姜为臣,辛甘而温,温化痰饮。《神农本草经·中经》记载瓜蒌根:“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长沙药解》曰:“味甘,微苦,微寒,清肺生津……舒痉病之挛急”,可见瓜蒌根药性为性微寒,味甘,微苦。《神农本草经·上经》中记载牡蛎:“味咸平,主伤寒寒热”,《本草纲目》述其味咸能“化痰软坚”。瓜蒌根、牡蛎咸寒为佐,为生津化痰而设。甘草为佐使药,《神农本草经·上经》记载:“甘草,味甘平”,陈修园在《神农本草经读》中有“物之味甘者,至甘草为极”之说,甘草味甘,健运中土,与桂枝、干姜配伍,温通阳气、调和药性。

全方柴胡、黄芩为君药,统领全方为辛苦寒之性,桂枝干姜为臣,再添辛甘温之性,佐以瓜蒌根、牡蛎咸寒之品,甘草为佐使以调和药性,因此其方性可总结为寒热并用,合以辛苦,佐以甘调。刘渡舟评论其“寒热并用,肝脾同治,既清肝胆之热,又温脾胃之寒”,参以方性,临床应用于寒热错杂疾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1.3.2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位 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位,有“厥阴之说”“少阳太阳同病说”“少阳太阴同病说”等不同观点[4]。金代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提到:“邪气尤在半表半里之间”,故认为其位在少阳。清代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记载:“小柴胡加减之妙,若无定法,而实有定局矣……以柴胡证具而太阳之表犹未解,里已微结,须此桂枝解表,干姜解结”,故认为少阳邪结兼太阳表邪未解,病位在少阳、太阳。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认为其位在三阳,故有“用柴胡和少阳之阳……用桂枝和太阳之阳……用干姜和阳明之阳”的说法。刘渡舟教授基于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之说,认为其方位在少阳和太阴。胡希恕先生及其弟子冯世伦教授均认为方位为“半表半里”的“阴证”,当属厥阴病范畴。

后世医家广《伤寒论》之义,其应用范围已拓展。综合各家之言,其少阳枢机不利兼有痰饮内结的认识具有普遍性,少阳病多有兼夹,部分医家片面结合其“渴而不呕”“小便不利”“心烦”等辨证要点即立论其方位,有以偏概全之嫌疑,出其方之本义。万变不离其宗,故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位总属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之位。

1.3.3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药物有气味之别,厚薄之分。李时珍曾言:“升降在物,亦在人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为君臣佐使的有制之师,配伍得当,药物直达病所。结合其寒热并用,合以辛苦,佐以甘调的方性,其方势为上下、内外、表里皆可及。

从药物分析来看,柴胡、黄芩为君药,奠定了全方辛苦寒之调,亦决定了全方之方势。《本草新编》认为柴胡“气味俱轻,升而不降,阳中阴也”,故柴胡能宣散少阳半表之邪。《本草纲目》言:“柴胡行手足少阳,以黄芩为佐”。黄芩味苦,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二者外透内清,且并行手足少阳,舒畅经气之郁滞。《本草汇言》记载:“清肌退热,柴胡最佳,然无黄芩不能凉肌达表……此盖诸科半表半里之首剂也”。由此可知,柴胡黄芩配伍之方势可达上下、内外。桂枝、干姜辛甘而温,《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桂枝“力善宣通,能升大气,散邪气”,干姜增其辛之性,《本草纲目》认为“干姜,能引血药入血分,气药入气分”,故桂枝合干姜辛散温通,温阳化饮,助柴胡有上行之势。瓜蒌根、牡蛎咸寒之品,助黄芩有下达之功。方后注明言,取去滓再煎之法,使气味醇和,药性纯合,寒热同调,上下内外兼施。因为其能上能下,能内能外之势,服药后初期“微烦”,后期郁结得以宣通,阳气通达,表里调和,可汗出而解。

1.3.4 柴胡桂枝干姜汤之证 历代医家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解读甚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把握方证,临床运用得心应手,其方证为少阳病兼津液损伤之证,“与柴胡桂枝干姜汤,以解表里之邪,复津液而助阳也”。清代医家唐容川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适用于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论浅注补正·少阳篇》言“已发汗则阳气外泄矣。又复下之,则阳气下陷,水饮内动……”。陈慎吾教授[5]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刘渡舟教授[6]认为其适用于半表半里的阴证。陈明教授[7]认为其适用于“胆热脾寒”之证,凡肝胆、脾胃疾病病机为“胆热脾寒”者皆可加减运用。石维娟等[8]分析1978年—2015年公开发表的医案,总结出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必拘于一个角度认识,从六经角度分析为少阳病兼气郁、痰结、津伤之证,从脏腑角度分析为胆热脾寒之证,从八纲角度分析属寒热错杂之证,符合本方证的病机皆可应用。总之,基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临床应用广泛,结合各家之言和中药方体、方性、方势、方位,其证为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内结之证。

2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痴呆的应用

痴呆是以高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行为改变、生活能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痴呆患病率约为6.0%[9],目前西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学认为,痴呆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髓减脑消,神机失用的神志异常疾病,因而探究其中医治疗具有现实意义。基于此,从“四位一体”理论阐释柴胡桂枝干姜汤,其与痴呆的病机有契合之处。临床研究证实,本方在神志病中应用广泛,效果显著[8]。

2.1 从少阳主枢论治痴呆 少阳系胆与三焦,内寄相火,主司疏泄,运转枢机。明代医家张景岳对少阳为枢的功能总结,“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认为少阳为阳气升降出入的枢纽。崔红生等[10]认为少阳枢机应为肝、胆、三焦相关脏腑辨证体系的统一。王钰涵等[11-12]提出了少阳主枢在痴呆发病中的作用,进而探讨从少阳和气机升降角度辨治呆病。从少阳主枢论治痴呆,其枢机功能主要体现在疏泄和气化两方面。生理状态下,疏泄有度,气机升降出入有序,精气血津液代谢正常,神机得养;另一方面三焦贯通上下内外,主司气化,是气血津液化生之所,三焦气化功能正常,精气血津液化源充足,脑髓得充。病理状态下,疏泄失职,脏腑功能失去协调,气机升降出入失序,精气血津液不能上荣于脑,神机失养;三焦气化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痰饮、瘀血、浊毒等病理产物积聚而生,互为因果,上蒙清窍,脑神失用,表现为呆傻愚笨、智能低下。

2.2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痴呆的“四位一体”理论阐释 从方证看,柴胡桂枝干姜汤主治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内结之证,适用于痴呆病机属少阳枢机不利,兼有痰饮者。痰邪致呆历代医家均有阐述,清代陈士铎在《辨证录》列“呆病门”,明确指出呆病病机与痰关系密切,“痰气最盛,呆气最深”,并提出了“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的治法。从方位看,柴胡桂枝干姜汤之位在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之位,少阳枢机不利是痴呆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方性看,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性为寒热并用,合以辛苦,佐以甘调之品。方中柴胡和黄芩的辛苦寒配伍可运转少阳枢机,调畅气机。《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记载:“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一方面,气机升降出入有序,清阳得升,浊阴得降,神明得养;另一方面,气行则水行,气顺则痰消。桂枝、干姜味辛甘而温,辛散温通,主温化痰饮。桂枝得干姜辛温之性,温经通阳,化痰逐饮,干姜得桂枝之力,上行以温肺化饮,清贮痰之器,中温脾阳以助运,绝生痰之源,下达以温肾回阳,助阳化饮。瓜蒌根和牡蛎为咸寒之品,咸以软坚,寒以清肺生津。佐以甘草,调和药性,《名医别录》记载:“甘草,主温中下气,烦满短气,伤脏咳嗽”,可见其本具有补虚益气,化痰止咳之效。结合其上下、内外、表里的方势,全方共奏和转枢机、调畅气机、化痰软坚之功。

3 小 结

基于“四位一体”的经方研究思路,认识了柴胡桂枝干姜汤之方源和方体,从性、位、势、证四要素辨析其方用,结合痴呆少阳枢机不利、痰饮内结的病机,阐释了柴胡桂枝干姜汤在痴呆运用的思路。运用“四位一体”理论研究经方,灵活运用经方,能执简驭繁,较好地指导临床。

猜你喜欢
枢机姜汤经方
基于“开阖枢”理论浅析乌梅丸通利枢机之用
五谈肝与咳、喘、哮
——肝与枢机密切相关对肺之影响*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贝西•黑德《枢机》中的爵士之声
从少阳主“枢”论小柴胡汤治疗荨麻疹的应用
我学会了煮姜汤
口腔溃疡喝点姜汤
台州姜汤面
冬病夏治,喝姜汤正是时,4款姜汤养胃驱寒、补血安神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