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用大鼠腧穴定位的争议
——以神阙穴为例

2022-02-11 08:44袁涌昊赵若曦夏庆昌崔文哲于晓华曹雯耿润杰陈锦澍张晶
中医药信息 2022年12期
关键词:腧穴穴位定位

袁涌昊,赵若曦,夏庆昌,崔文哲,于晓华,曹雯,耿润杰,陈锦澍,张晶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经过历史上对针灸实践经验与经络理论的研讨,腧穴的定位已相对得以固定,准确定位腧穴是针刺操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精准定位同样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保障。不过目前的取穴底本仍是华氏的42 穴平面图谱,其绘制年代过于久远,已不适用于如今实验所需。尽管其后如徐东升等也设计出了立体骨架定位标志图谱作为参考,但近年来的实验动物腧穴定位仍缺乏统一标准,不同文献的定位间均有误差,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关于腧穴针刺操作深度的描述至今也仍然并不明确,故有必要对有关争议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1 以大鼠神阙穴的定位为例

现在对实验动物的腧穴定位,一般依赖比较解剖学模拟骨度,但实验动物在组织结构特点上与人有些许差异。如大鼠生长迅速,为无脐动物,离乳前已没有明显的肚脐。定位在肚脐的神阙穴是任脉关键腧穴,也是其他腹部腧穴定位的重要标志之一,判断其定位在操作相关腧穴的动物实验结论可靠性上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还有待于出现更为客观、标准、统一、准确的操作依据。在具体的定位操作上,早期动物腧穴定位将神阙穴的位置描述成模糊的腹中点,不利于具体应用。还有些文献中按胸骨柄上缘至外生殖器上3/4 与下1/4 交界处取穴,但大鼠外生殖器部位有性别差异,雄性个体比雌性略高1~2 mm,这就导致这种定位方式其实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1]。由于在乳鼠发育过程中,可观察到肚脐逐渐消失的状态。纪峰等[2]据此,通过在乳鼠阶段给肚脐注入墨汁染黑的方法,确定了成鼠相对应的位置。在数据处理时,剔除个别差异较大的个体后,发现若下肢自然松弛,大鼠第4对乳头中点到肚脐(神阙穴)的距离,与第4、5 对乳头中点间距比例为1/3;下肢完全拉伸时,肚脐(神阙穴)平行第4 对乳头,约相当于在剑突至耻骨联合上缘上2/3 与下1/3交界处[3],也可以此定位。

2 定位其他方式

2.1 现代技术

由于腧穴存在疾病态与常态、稳定态与激活态等的不同,甚至可能存在移动现象,这就导致取穴的定位在说法上常常存在争议。在具体定位时,可以通过理化特性、组织结构差异及对比经穴与非经穴的疗效、腧穴-脏腑相关效应等辅助。近年来,也出现了通过放射追踪染色定位、红外线、良导络、高导声、离子浓度对比等现代理论技术介入经络循行线和腧穴位置定位的方案,比如经络穴位处的皮肤温度要比附近非经穴部位高出0.5~1.0 ℃的特性就可以用来指导取穴[4]。在肌骨超声等现代医学检验技术作用下,也可以确定腧穴的大致范围。但这些不同的测量方式得到的结论之间,尚且存在偏差。在进一步验证中发现,找到的点大多是现代医学生物学上认为的具有高密度神经末梢易兴奋的皮肤/肌肉-神经复合体,而不能很好地给予一个有中医风格的腧穴命名[5]。这些性质也并不稳定,动物情绪、健康状况、皮肤清洁状态等等都会影响指标的可靠度,更适合由多种方法复合决定[6]。其中更宜以疗效和腧穴-脏腑相关效应作为决定性。比如在判断人迎穴的定位时,除了动脉血管、压力感受器的位置外,更重要的依据是刺激该点时表现出来的降压效率[7]。

2.2 传统理论的现代解释

寻找经络的一大关键问题就是关于经络实质目前还并不明确,但已经出现了诸多假说。如经络“伏行分肉之间”,通过此前研究的对比显示,与肌、筋膜、骨等结构间形成的孔隙密切相关,尤其与结缔组织有着联系,在接受刺激时,能产生较强的生物信号。张超等[8]通过HE、Masson 三色改良染色技术,对比穴区和非穴区结缔组织情况,发现穴区胶原纤维更加丰富。且发现不同经脉按“十二经气血多少”的规律,分布着不同量的胶原蛋白,可作为客观化解释。这可能有助于分离不同经络的定位鉴别,可用于处理由于大鼠四肢较细导致的六经空间上距离较短,降低仅为毫米级的细微差距带来的操作高难度。在刺激不同经时,会引起不同脑区活跃,也可以作为区分六经的一个方式[5,9]。

3 大鼠腧穴定位争议

3.1 组织结构差异

大鼠的组织结构与人体还存在较大差异,如颈部活动度比人类大,肌肉的分布情况与人类存在不同,全身长度与颈部长度也比人类更大[10]。大鼠也没有手指同身寸的比例,有文献认为当取正对坐骨结节的一节尾椎长度折量一寸。大鼠与人体一样有七节颈椎,但胸椎13 节,腰椎6 节,还有27~31 节不等的尾椎和没有融合成骶骨的4 节荐椎,这导致大鼠的骨性标志与人体无法完全对等[6,11]。当大鼠前肢水平固定时,第二胸椎棘突最高,颈椎中第二颈椎棘突最高,腰椎棘突从上往下越来越长,第五、六腰椎最长。肩胛后角平第五胸椎,骶结节平第六腰椎,坐骨结节平第一尾椎。大鼠的脊柱生理性弯曲中,颈胸曲、胸腰曲明显,颈胸曲最低平第二胸椎,荐尾曲不明显。大鼠第九到十一胸椎连接紧密,但在体表容易触及,也可用于定位[12−13],相应腧穴的位置确定仍有商榷余地。

3.2 中兽医理论的差异

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仍然是经络腧穴,只是名称、长度、走行方向及数目上与对人体的认知有所出入。根据中兽医的经络腧穴理论,也是判断实验动物腧穴定位的主要原则之一。但中兽医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的大多是动物特有的腧穴,这部分腧穴在人体上没有相对应的定位,不能直接应用于最终目的旨在落实到人体、为临床服务的实验操作中去[14]。

4 讨论

腧穴的准确定位是实验可靠的前提条件,但目前仍缺乏对动物腧穴的认识,统一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是腧穴标准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中医自身学术体系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临床上这样的定位都只能做到相对精确。人体各部骨度分寸每寸均不一致,指寸定位法与骨度折量得到的一寸也有差异,故实际临床定穴上,往往是先确定十四经体表解剖标志,相对定位后再寻找附近的敏感反应点。这样的操作过程,往往掺杂着医生个人经验之间的分歧,随意性过强[15]。尽管动物在解剖和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生化反应和发病机制等方面都与人类似,是包括针灸在内的医学学科理想的实验对象[16],仍然还存在各文献使用的定位标准不一致,差别较大的问题[17]。分析原因,可能与以下一些情况有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取穴标准本身的不实用性[18],文字标准难以形成图形。在图片标准里,又以平面为多,缺乏立体模型,不利于直观感受,实际操作时容易出现操作者的主观臆断,陷入经验至上的误区[19]。

现在经穴的实质仍不明确,也可能是导致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欠精准的一个因素。不过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从解剖学角度分析腧穴内部深层次结构的血管神经网络,也确实取得了一些可以用来辅助定位的结论[20]。临床上可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肌骨超声等仪器判断深层组织情况指导取穴,确定针刺深度[21],这样的仪器也可用于实验室确定动物腧穴定位。然而如今仍对穴区与非穴区的断层解剖是否确实存在结构差异缺乏特异性结论,针对此种方案提出的争议颇多,可能意味着完全依赖此种方案定位实验动物腧穴还不太现实[5]。此外,还有些取穴方案通过生物物理特点定义,比如根据良导络的理论基础,运用伏安特性曲线判断电阻差异,制定区分穴区与非穴区标准的方案[22],或从穴区与非穴区的温度测量值差值出发[23]。但这些技术在普遍性、特异性等方面尚存争议,有关仪器设备也存在过于繁重等问题,不便于实验使用。

此外,动物四肢着地,前肢与人上肢功能不同,骨骼肌形态有一定区别,发育程度也明显相异。仅依据比较解剖学投射,就会发现很多结构并不能直接对应[24]。实验动物与人体各部分结构比例并不相同,目前对于实验动物结构比例的研究尚缺乏有效统计。尽管有学者提出,大鼠以坐骨结节对应的一节尾骨宽为一寸[25]的“大鼠同身寸”,但似乎并无文献使用此种方法进行实际取穴定位,这或许表明了其可操作性较差。而且我们无法明确实验动物的主观表达,难以用“按压有酸胀感处是穴”的方案取穴定位[12]。现在主流的动物腧穴仍是以经典的针灸使用的人体穴位作为依据模拟定位,以比较解剖学为考量。在面对笔者上面提到的这些存在的问题时,处理方案主要是通过多坐标综合衡量,以确定穴点的定位[26]。被选作坐标的常常是视相邻两穴间位置的相对关系而定,这就导致作为标志的穴位一旦定位模糊,其他穴位的定位就很难明确了[27]。比如上文提到的神阙,就由于大鼠脐窝不明显,无法用于确定关元位置。诸如此类的情况,也体现了这种定位方式可能并不可靠。

当然,也有很多穴位是可以通过比较解剖学进行定位的。在动物身上一般认为与人类结构差别较小的大关节附近的腧穴,均可直接投射到动物身上[28],如委中、委阳、昆仑等;按比例取用的腧穴,也可等分肢体后取得,如上文介绍的神阙,不必拘泥于寻求“大鼠同身寸”;解剖结构明确的腧穴,都可以解剖结构为准,这类腧穴大多是一些组织间形成缝隙的开端或结束处,如承山[29];定位在赤白肉际处的腧穴,大多动物被毛在此生长方向不同,可以被毛分叉根部作为判定依据[30];末端井穴均可以直接取在动物肢体末端[31]。动物与人体结构有区别的,也可变通到以相近区域的近似结构为标志取用。进针角度按人体相同即可,深度可等比例缩小。笔者主要讨论的实验动物大鼠由于组织薄,体表面积小,需要更加精细定位。在实验操作时,针刺用具的长度和深度都应相应减小,否则稍微偏差一点就可能扎到其他穴位或非经非穴上,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除了经验外,动物腧穴的认识也有一些理论指导下的方案,比如中兽医对动物穴位的认识。虽然在兽医实践活动中确实积累了很多穴位,但在这套方案中,有些定位相同但命名有所异,有些命名相同但定位相去较远,不能确定是否为同功穴,难以把实验结果推广到人体身上。同名异位的腧穴比如人的百会在头顶,动物的一般在腰间;人天宗在岗下窝,动物在肩胛下角;曲池人在肘外侧,动物在跗外侧。同位异名的腧穴比如人的阳陵泉在动物叫后三里,人的天井在动物叫肘髎,人的阳白在动物叫垂睛,人的外膝眼在动物叫探草,人的髀关在动物叫大胯,人的颊车在动物叫抱腮等。笔者主要讨论的实验动物大鼠几乎没有传统兽医文献记载,这就限制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的可能。

目前对实验动物腧穴定位方案,仍然是主要从比较解剖学的角度出发,根据人体穴位所处部位,按比例投影到动物身上,或采用绝对的距离长度进行定位,或依据骨度分寸折量。但由于实验动物与人体组织结构不同,中兽医理论上和中医的认识也存在一定差异,还需要跟进腧穴实质研究进展,通过放射追踪染色、脑科学定位、红外线、良导络和高导声、离子浓度和胶原蛋白量的对比及热力信号等现代理论技术分析腧穴效应机制,综合进行经络循行线和腧穴位置的定位判断。取穴首先要明确所使用实验动物的正常体位,但在实验过程中,动物难以保持体位,固定方法也可能影响取用穴位。除寻求更明确的取穴方案外,笔者还将在后续的实验中改进固定方案。

猜你喜欢
腧穴穴位定位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定位的奥秘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