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线机械制造设备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

2022-02-11 11:47:22
制造业自动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伺服电机杆件抛物线

卜 雷

(江汉大学 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武汉 430056)

0 引言

机械臂具有负载大、能耗低、体积小的特点,能够完成维修、对接、焊接、喷涂、搬运等作业,在机械制造设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使得生产线制造精度和制造效率大幅提升。机械臂是由多根杆件连接组成,通过连杆结构的操纵功能和移动基座的移动功能,使得机械臂具有很大的工作空间,但受摩擦、死区、饱和等因素影响,机械臂移动稳定性受到影响,因此,研究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改善机械臂动态性能,提高机械臂对生产线环境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1]。

国外机械臂自动化控制相关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通过机器视觉,采集包含目标点的像素图像,将像素图像作为输入,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像素图像自主学习,完成模拟训练,并将学到的知识迁移至机械臂,获得机械臂移动状态的位移值,使机械臂移动状态满足阻尼变化需求,在工作空间内跟踪固定目标或随机目标[2]。国内机械臂自动化控制相关研究同样取得较大进展,将摄像头图像传输至图像处理模块,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识别图像内容,根据视觉反馈,把反馈信号作用在三维坐标中,规划机械臂运行轨迹,对机械臂进行双闭环控制或单闭环控制,预估各个时刻机械臂的关节姿态[3]。

但常规控制方法作用下,机械臂跟踪期望轨迹的调节时间较长,跟踪轨迹和期望轨迹的关节角度误差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生产线机械制造设备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并通过对比实验进行验证。

1 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

1.1 建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

将机械臂视为杆件在空间内组成的连杆结构,建立机械臂运动学模型,描述机械臂位置姿态。将基座、主动臂、从动臂、末端视为杆件,共5根杆件和4个关节,分别描述一根杆件与两端关节、两根相邻杆件与中间关节的关系,当机械臂移动时,由基座关节角度确定4个关节处于的铅垂面,在铅垂面内分析正运动学,根据连杆结构几何关系和关节角度,解析机械臂正运动状态。设杆件i的长度为ai,i∈(1,4),分别表示基座、主动臂、从动臂、末端,杆件i的距离为bi、扭转角为ci、与相邻杆件之间的夹角为di,杆件i关节处的坐标系为OiXiYiZi,计算4个关节坐标系的原点函数O1、O2、O3、O4,公式为:

其中A为末端关节角度,大小为d4-c[4]。由末端坐标系原点O4的纵坐标和横坐标,分别得到末端z轴坐标Bz,以及基座和末端最短距离C,根据机械臂在基座坐标系X1O1Z1平面的投影原理,可得末端x轴坐标Bx和y轴坐标By,表达式为:

由式(1)可知,原点O1、O2、O3、O4的函数变量都是关节角度di,根据关节角度变化范围,确定末端工作空间。当机械臂在生产线上作业时,在末端固定摄像头,定位作业目标位置,作为末端期望到达的位置(Bx,By,Bz)。把(Bx,By,Bz)作为已知值,由式(1)和式(2),求解4个关节角度di,通过4根杆件关节角度的控制,改变末端坐标(Bx,By,Bz),使机械臂垂直于二维平面的同时,在二维平面上运动,跟踪作业目标。至此完成机械臂运动学建模。

1.2 规划机械臂运动轨迹

由运动学模型可知,将关节角度di作为控制机械臂运动状态的输入量,分析关节角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得到机械臂位置和姿态的集合,规划机械臂作业轨迹。将末端可移动空间与工作路径联系起来,给定机械臂作业任务的执行时间,对时间进行细化和离散,把不同时刻的4个关节位移值,拟合成一段曲线,通过拟合函数,表示关节位移的时间变化规律,描述机械臂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关节角度di变化。将机械臂运动轨迹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运动起始、运动中间、运动终止,由轨迹函数可知,关节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分别为直线和抛物线,判断运动起始和运动终止分别为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关节轨迹为抛物线形,运动中间部分速度恒定,关节轨迹为直线。设起始部分抛物线转移至直线的时间为t1,终止部分的抛物线时间与t1相等,计算t1时段内的关节位移E1,公式为:

其中e0为关节起始位置,f为抛物线阶段的角加速度。计算抛物线阶段的角速度F1,公式为:

将起始抛物线阶段最后时刻的速度,作为中间直线阶段的关节角速度F2,公式为:

其中E2、t2分别为关节位移的中间位置、机械臂运动的中间时刻。中间位置和中间时刻应满足:

其中t0和t3分别为机械臂运动的起始时刻和终止时刻,E0和E3分别为关节轨迹的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控制起始抛物线阶段的角速度,与中间直线阶段的角速度一致,保证抛物线轨迹与直线轨迹平滑连接,满足条件为:

将E1、E2、t2代入式(7),整理后得到关节空间轨迹的规划函数E(t),分段函数表达式为:

由式(8)可知,设定关节起始、中间、终止三个阶段的运动时间后,通过关节加速度的控制,可以完成起始抛物线、中间位移、终止抛物线的关节运动轨迹。至此完成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规划。

1.3 设计机械臂运动控制处理器

分析机械臂运动和受力之间的关系,利用运动控制处理器,控制机械臂的伺服电机,从而控制关节的角速度F1、F2和加速度f,使机械臂达到预设轨迹的运动要求。运动控制处理器采用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同时引入PID规则,尽可能减小运动控制处理器的外界干扰。末端执行轨迹数据集时,会产生大量运动控制数据di,通过PID控制,线性组合控制数据di偏差的微分、积分、比例,构成运动控制处理器的控制量。设关节角度di运动时刻的期望值和输出值分别为D(t)和G(t),计算期望值和输出值的差值,作为控制数据的偏差,PID反馈控制律为:

其中g为伺服电机施加给关节的控制力矩,分别作用于基座、主动臂、从动臂、末端4个关节,H1、H2、H3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微分系数[5]。机械臂运动过程中,还会受到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扰动等扰动力,使得外力作用于关节,关节角速度F1、F2和角加速度f受到影响,为此,还要对机械臂关节的驱动力矩g进行前馈补偿。分别将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扰动力,视为摩擦力的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力矩g前馈补偿控制部分h计算公式为:

其中l1、l2分别为线性部分和非线性部分的前馈补偿量,I为杆件重力,k为控制增益,J为机械臂离心力,K为关节刚度矩阵,M为杆件转动惯量。根据关节角度di的输出动态,调节前馈补偿h,增益伺服电机对关节的驱动力矩g,使力矩驱动下的关节角速度F1、F2和加速度f接近稳态,确保各个时刻的关节角度di达到期望值,沿着工作轨迹稳定运行,通过规划的运动轨迹,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至此完成机械臂运动控制处理器的设计,实现生产线机械制造设备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设计。

2 仿真研究

将此次设计方法,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基于阻抗控制的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比较三种控制方法作用下,机械臂跟踪期望轨迹的调节时间和稳态跟踪误差。

2.1 机械臂几何结构

以RM-501工业机器人为例,该机器人具有四个自由度的机械臂,连接基座、主动臂、从动臂、手腕末端,RM-501机械臂移动平台的质量为55kg,输出力矩的关节电机为直流伺服电机。机械臂结构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机械臂结构参数

由表1得到ai、bi、di、ci、I、M参数的取值。设置机械臂初始状态的关节角度,在4个关节处建立坐标系,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RM-501机械臂杆件关节处坐标系

由图1得到4个关节的坐标系,根据关节最大旋转角度,确定关节角度变化范围,由MATLAB软件画出RM-501机械臂末端可移动的工作空间,得到机械臂自动化控制的输入量,如图2所示。

由图2得到RM-501机械臂关节角度,图中d1、d2、d3、d4为RM-501机械臂的初始关节角度。

图2 RM-501机械臂自动化控制输入量

MATLAB模拟生产线机械制造设备的作业场景,作业场景模拟环境包括起始点、目标点、障碍点,预设机械臂运动轨迹,由起始点出发,绕过线状障碍,到达目标点。三种方法将直流伺服电机的驱动力矩作用在4个关节处,调整关节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使d1、d2、d3、d4达到预期,跟踪作业场景的RM-501机械臂期望轨迹。

2.2 机械臂跟踪测试

RM-501机械臂关节以0.01rad/s速度,跟踪生产线作业场景的期望轨迹,三种方法自动化控制下,RM-501机械臂的关节跟踪曲线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设计方法控制下,RM-501机械臂关节的跟踪轨迹与期望轨迹最接近。根据图3的关节跟踪曲线,进一步统计三种方法作用下,RM-501机械臂跟踪的关节角度调节时间和稳态跟踪误差,对比结果如表2所示:

图3 机械臂关节跟踪曲线

由表2可知,设计方法作用下,RM-501机械臂跟踪期望轨迹时,关节角度平均调节时间为1.033s,平均稳态跟踪误差为0.118rad,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控制方法平均调节时间为1.213s,平均稳态跟踪误差为0.525rad,基于阻抗控制的控制方法平均调节时间为1.417s,平均稳态跟踪误差为0.967rad,设计方法关节角度调节时间缩短了0.18s、0.384s,稳态跟踪误差减小了0.407rad、0.849rad。综上所述,设计方法能够使机械臂快速到达期望位置,且稳态跟踪误差更小,提高了机械臂对期望轨迹的跟踪精度。

表2 机械臂跟踪测试结果

3 结语

此次研究针对机械制造设备的生产线,设计了一种机械臂自动化控制方法,机械臂跟踪作业场景内的预设轨迹时,缩短了关节角度的调节时间,减小了稳态跟踪误差。但此次设计方法仍存在一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将直流伺服电机改成交流伺服电机,优化杆件的连接方式,提高反馈编码器的线数,进一步提高机械臂的闭环控制精度。

猜你喜欢
伺服电机杆件抛物线
巧求抛物线解析式
基于临时支撑结构的杆件初弯曲对其轴压性能的影响
四川建筑(2021年1期)2021-03-31 01:01:46
赏析抛物线中的定比分点问题
专利名称:一种适应压铸环境的伺服电机
微特电机(2020年11期)2020-12-30 19:42:32
塔式起重机拼装式超长附着杆设计与应用
建筑机械化(2020年7期)2020-08-15 06:41:32
生产线中的伺服电机定位控制
电子制作(2018年17期)2018-09-28 01:57:00
伺服电机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向分析
抛物线变换出来的精彩
玩转抛物线
KD379:便携折叠式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