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园景观对自闭症的疗愈作用
——谈艾尔斯卓越中心感官艺术花园设计

2022-02-11 03:19周恩生刘冠鹏
现代园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庭园感官自闭症

周恩生,刘冠鹏,王 南*

(1 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南京 211800;2 上海济致规划建筑事务所/上海申联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215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简称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中以神经生物学为基础的代表性疾病。2013 年颁布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 版(DSM-V)中,列出了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两大核心缺陷,两大诊断领域和7 项标准。社会沟通与交往障碍是最典型、最核心的临床表现,自闭症患儿不同程度地缺乏与人交往的兴趣,也缺乏正常的交往方式和技巧。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自闭症患病率有增加趋势,男性患病率是女性的4~5 倍,且高发于3~17 岁的少年儿童。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统计,自闭症在中国内地的流行率为1.53%[1]。儿童自闭症的产生原因至今仍未有定论,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所致[2]。目前,针对自闭症核心症状也并没有系统、明确的治疗方法,已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持之以恒的行为心理干预和特殊教育[3]。而庭园景观的交互空间对健康的持续干预作用,是治疗儿童自闭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4]。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庭园景观近40 年前兴起于美国,并逐渐发展至成熟。20 世纪80 年代,植物已用于治疗健康问题,且逐渐与空间结合形成特殊景观,即庭园景观[5]。20 世纪90年代,疗愈景观概念首次提出,主张自然、人工景观与建筑、设施等结合,给予人们内心满足感和获得感,以期恢复及维护人们的身心健康。近年来,研究者们探讨自然环境、医疗成果、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提出了医疗景观设计的相关原则,其中包括运动、景观与人互动、安静感、舒适度等[6],并通过实际项目体现出景观针对生理、心理健康疗愈的促进作用。

1.2 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是最早使用植物、水和自然景观等自然元素治疗疾病的国家之一,传统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通过园林培养情操和性格,达到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的目的[7]。

20 世纪90 年代,医院景观的疗愈作用开始引起关注[8],进入21 世纪,研究者们结合国外研究经验提出了适合国内现状的园艺治疗方法和思维模式[9-10]。针对儿童自闭症,在视觉[11]、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行走步态等多方面展开研究[12],强调了治疗儿童自闭症时感官干预治疗的有效性和行走步态体现儿童心理活动的可参考性。部分研究者尝试结合中国传统园林理念,设计突出色彩、声音、材质肌理等要素的人为行动交互空间,对治疗儿童自闭症有重要作用[13]。

国外疗愈景观发展较为成熟。相较而言,国内疗愈景观发展起步较晚,在设计理念、材料选择、后期维护等方面都存在较大问题,导致存在形象至上、功能缺失等情况。同时,国内缺少疗愈景观的成功案例。

2 自然环境疗愈自闭症具有促进作用

研究实践表明,除有限的药物治疗外,自然环境对自闭症等精神问题的疗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4]。以庭园景观为媒介,为自闭症儿童提供足够的室外活动空间,通过增强户外活动空间的吸引力与适应性,促使自闭症儿童由被动参与转为自发参与活动,增强体能训练,提高知觉与感官系统的敏感度,延长集中注意力的实践,加快反应速度,并改善行为能力[15]。比如,在经过特殊设计的游乐场中,布置一系列混合使用的空间,针对特定身体条件的儿童,有意营造激发想象力的玩耍场地,通过儿童自我的观察视角,以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等[16]。

3 庭园景观疗愈自闭症的设计方法

户外庭园景观是传统室内自闭症疗愈场地的外延,它能够创造具有医疗、社交、景观等多重属性的活动空间,将目前较为有效的感觉统合疗法、游戏疗法、听觉统合训练、小丑与动物疗法、艺术疗法等交叉结合,既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治疗空间,也丰富了庭园的自然生态环境。

3.1 应用行为分析法与庭园设计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ABA)是行为干预的一种,依据“刺激-反应-强化”原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一种或多种适当的刺激,使之产生相应反应,再持续强化其该方面的功能。以此方法为基础的庭园设计,不但要适用于儿童,也要顾及其陪同家属、工作人员以及其他非病症的群体。如设计便于家长监督的观察空间、半隔离状态的私密空间和便于工作人员到达儿童所在地的游径等。

3.2 感统训练疗法与庭园设计

感统训练(Sensory Integration,SI)主要针对治疗儿童多动症和学习障碍。通过强化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本体感官以及前庭体验等训练,促使儿童对感官感受的统合,进而提高儿童日常注意力、学习记忆力以及自我控制能力[17]。可结合庭园设计设置专门的训练场地,配备感觉统合训练中所需的各类辅助器材,如秋千、滑梯、S 形平衡木、隧道、蹦床、滚筒等,引导自闭症儿童有效使用器材,来帮助运动知觉和感知能力的恢复。

3.3 游戏疗法与庭园设计

研究证明,自闭症患者普遍存在动作发展障碍或发育迟缓等问题[18],表现为动作迟缓、执行能力不足,长期可导致自闭症儿童孤独离群,无法与他人正常交际,且存在刻板行为。互动性游戏行为即成为促进自闭症儿童建立社会交往关系的重要手段,有组织性的游戏活动可以引导自闭症儿童实现互动、交流,有趣的游戏吸引自闭症儿童参与的同时,也强化了体能训练。庭园中宜设计地势开阔的场地,便于组织自闭症儿童进行触觉球、蛙鼠跳等多人互动的游戏活动;也可引进一些没有攻击性的温顺动物,并设置专门的交流区域,通过与动物的接触,鼓励患儿尝试交流行为,减少不良情绪。

3.4 听觉统合训练与庭园设计

听觉是影响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外因之一,良好的声音环境可以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听觉统合训练(Auditory Integration Training,AIT)是运用一组特殊声音或音乐,在自闭症儿童倾听时持续调整音效,以达到矫正儿童听力系统、处理声音失调现象,同时持续刺激该功能予以强化,达到治疗自闭症的目的。庭园景观设计时,运用半封闭空间设计手法、结合合理的水系与植被布置,可营造安静舒适的庭园声环境,也可加入用于听觉统合训练的音响,播放适合儿童接受频率的音效与音乐,人工与自然相结合。

3.5 机器人疗法与庭园设计

机器人疗法已较为广泛的应用于自闭症疾病治疗,包括人形机器人、动物机器人和其他类似装置[19]。结合庭园重要节点、设施、雕塑等元素设计,引入机器人及类似人工装置,用以完成特定、枯燥、循环的治疗任务。也可专向订制性能较好的机器人服务系统,一对一与儿童服务、交友,或使医生通过机器人与患者交流,更便于了解康复情况。

4 案例研究:艾尔斯卓越中心感官艺术花园设计

4.1 项目概况

艾尔斯卓越中心感官艺术花园(Sensory Arts Garden ELS Center of Excellence)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艾尔斯朱庇特自闭症基金会(The Els for Autism Foundation in Jupiter,Florida)内,建成于2017 年11 月。它的设计基于风景园林与精神医学的交叉研究,由美国纽约德特沃克景观事务所(Dirtworks Landscape Architects)的主任风景园林师、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Landscape Architects,ASLA)资深会员戴维德·坎普(David Kamp)、艾尔斯基金会的主任马勒尼·所特罗博士(Dr.Marlene Sotelo)和职业音乐疗愈咨询师艾米·万根菲尔德(Dr.Amy Wagenfeld)联合设计,占地面积约为1.2hm2。

这是一处专门为自闭症患者设计的户外活动空间,面向儿童和成年人,既具有疗愈功能,也具有教育功能,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感官体验中有障碍的人群,这所花园还可以通过对自然的探索为他们提供富有意义的体验。它的设计强调个人的力量与偏好,并坚持自然在健康疗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具有创新性的先锋项目。它对自然进行的变革性设计秉承了艾尔斯基金会的精神,将艺术与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人群相整合,形成了一片程式化的“创造园地”。在这里,使用者可以通过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行动来感知时空,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理解和节奏去探索自然。

此项目荣获2017 年国际环球设计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Universal Design,IAUD) 区域规划类的银奖,以及2018 年ASLA 纽约分会的荣誉奖。

4.2 设计思路

健康是人类生存的永恒主题,艾尔斯花园的设计正是源于健康与自然之间的丰富而微妙的复杂联系,而这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协作才可得以实现。自项目之初起,风景园林师、教育学家、音乐疗愈师等多学科设计团队就从各自领域和相互整合的角度梳理了一系列的影响因素,构建了基本的设计框架,并形成了花园设计的“骨架”,包含了整体结构、主要特征和特性,进而通过合作性研究推进整体的设计。

在项目初期即确立了设计的总体目标,以及如何通过“大设计示意”来反映这些目标。艾尔斯花园旨在通过设计解决许多细节的问题,如:主要道路的宽度是多少?如果它稍微宽一些,感觉会是怎样?如果窄一些,效果会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情况下,可否通过小径穿过隐蔽花园,增加一些神秘感?是否可以在创造私密性的同时也保留一些穿越花园的小径?感官房间的尺度和边界能否让所有的儿童都感受舒适?树冠的不同高度和日照的不同强度能否界定不同的场地空间?儿童在场地中行走的时候,他们会在何处停留?他们会去触摸/看见/听见/闻到某些东西吗?能否在保证视线通透的同时又能保持花园的私密性?

带着对这些细节目标的追求,设计团队最终呈现出了能够为自闭症儿童提供疗愈功能的感官艺术花园。在清晰的流线和形态中,充分考虑了家具、雕塑与植被等的耐久性、适应性、安全性和治疗潜力,体现出对个人的意识和偏好的尊重,减轻了压力和对未知事物的焦虑与恐惧,鼓励社会交往与探索,并更加注重和倾向不分年龄、能力和喜好的适应性集体活动,创造了层出不穷的感官体验(图1)。

图1 艾尔斯感官花园设计思路分析图

4.3 设计特点

4.3.1 总体规划。艾尔斯花园的整体流线非常清晰,边界明确,在南北分设2 个入口,使空间形态具有明确的配置和定向的目的地。花园外部围绕着一圈茂密的植被,具备一定私密性的同时,也维持了连续探索、自由玩耍和独立空间的开放性。这种灵活的框架生机勃勃、多姿多彩,既创造了适宜疗愈的环境,又解决了感官认知的实际问题(图2、图3)。

图2 艾尔斯感官花园设计平面图

图3 艾尔斯感官艺术花园功能分析图

4.3.2 入口空间。花园的入口与周边的小学相接,通过环形廊架和大空间椭圆形的弹性铺装草坪过渡,并安放了固定的和可移动的座椅(图4、5)。

图4 次要公共入口

图5 学校主要入口

4.3.3 感官房间。“感官房间”是一处直接针对特定五官感受的空间序列,与花园的轴线对齐,通过独特的铺装,界定了每一个不同的房间,并分别针对某一种感官进行空间设计,通过配备定制的轻质玻璃纤维刨花机,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避免了在小场地上对重型设备的需求。针对使用者可能的使用需求,房间里设有不同高度的定制盆栽、座椅和其他无障碍设施,满足了不同年龄使用者在时间、空间上的丰富感官体验。每个房间都被人行道上的暗带包围,形成一个微妙的视觉边界,并预示了感官体验的变化。使用可挪动的音乐雕塑播放适宜的声音激活这些空间,教师和治疗师根据实际情况可重新定位仪器(图6)。

图6 感官房间

4.3.4 静谧之地。自闭症儿童通常较为敏感,而环形的沉静空间“静谧之地”则可为他们提供安静的场所,促进儿童专注力的提升,并帮助治疗师和教师们了解并探讨儿童的状况。场地的盘状景观平台增强了幽静、平和之感(图7)。

图7 静谧之地

4.3.5 狐尾棕榈树阵。狐尾棕榈以结构化的韵律排布,给自闭症儿童带来视觉上明确的期待感,而整齐的树冠创造了平静的围合感,减弱了太阳直射。树阵具有明确的可辨识性,它的几何图案促进了儿童的连续探索和自由玩耍,并提供了独立的空间(图8)。

图8 狐尾棕榈树阵

4.3.6 休憩空间。花园简洁的形态设计满足了多样性的需求,包括独处或社交、安静或活动、注意力训练、治疗、简单的吸引等,并设计了功能简化的空间,为受到紧张情绪影响的儿童提供片刻休息、逃离喧嚣的场所(图9)。花园在每个空间的不同标高处布置了多种形式座椅,供个体或群体使用,比如用以促进本体感受与前庭体验的木制座椅(图10),还有在卵石互动区设置的大卵石座椅及卵石铺地,以增强儿童的触觉体验与大运动机能(图11)。

图9 树荫空间

图10 特殊木制座椅展示

图11 触觉体验空间

4.3.7 水景。水景能够提供多种不同的感官体验,对本体感官和前庭体验的作用尤为明显。水景放置在低于地面标高的位置,并将其嵌入植物基底下方,能促进儿童在探索水景时下蹲、触碰和平衡的能力。光滑或粗糙的表面带来多种触觉体验(图12)。

图12 水景球

4.3.8 音乐雕塑。小型的音乐雕塑放置于花园的角落中,使空间充满了声音的灵动。金属的鸣响与植物的静谧相映成趣,成为感官房间中悠扬的对话旋律。教师和治疗师时常会调整某些乐器的位置,以激发儿童对环境的组合认知与创造性探索(图13)。

图13 音乐雕塑

繁茂的“花园房间”提升了感官的注意力,除了“花园房间”以外,“静谧之地”也是一处集体或个人使用的空间,它能够为使用者带来亲密且平静的感官体验。

5 结语

基于风景园林学、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交叉融合,通过庭园景观、感官知觉、个人喜好的结合,引导自闭症患者发现、了解世界,促进其与现实社会融合,对于疗愈自闭症具有重要作用。

艾尔斯花园设计秉承自然对健康的疗愈作用,风景园林师、教育学家、音乐疗愈师等多学科设计团队通过细致、独立、连续和富有趣味的花园空间设计,引导自闭症患者使用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去接触、探索、感受世界,在治愈自闭症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注: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站:http://www.dirtworks.us

猜你喜欢
庭园感官自闭症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关爱自闭症群体要从消除误解开始
幸福,就是人与人的联系
幸福,就是人与人的联系
被忽略的1000万自闭人士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
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