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猛猛
生活和教育相互促进,学生学习的知识来自生活,最后也需要回归生活。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促使中职美术教学回归日常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知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职美术教育创造的成果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在大众的生活中,艺术逐渐成为重要的内容。由此能够看出,艺术和生活是紧密关联的,是无法分割的整体。
把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美术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中职美术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也可以在内容和模式上对教育评价展开优化,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除此之外,从教师的角度来讲,生活化教学为中职美术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探究思路,能够为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学生充分地掌握美术知识,在生活中容易发现身边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将美术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欣赏能力与美术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持续深入的今天,美术教育也逐渐受到各界的关注,中职美术教学成了中职素质教育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为了更好地开展中职美术课程教学,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以往的中职美术教学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认知基本上停留在听教师讲解美术理论知识这一层次。在美术教学当中加入生活化元素,符合教学回归学生生活的发展趋势,学生理解起来更加轻松,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热情,使其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在当前的中职美术教育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比较单一。而在美术课堂当中加入生活元素,能够使美术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美术学科作为中职学校的必修课,在提升学生的观察力、美术素养等方面具备独特的教学功能。但是,现阶段中职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认知基本停留在美术就是画画的层面。同时,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过度关注知识以及技巧的传授,忽略了美术教育与实际生活的融合,学生感知不到美术的价值,更不会用所学的美术知识看待生活,进而导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足,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我们身边并不是没有美好的事物,而是我们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许多美术素材都是生活化的。比如,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城市的上空,摄影师看到的是一幅美丽的景色,并且通过相机把这一美景记录下来,而大多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并不关注,眼中看到的只是因为晚高峰而堵塞的道路。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仅能够使学生看到这个世界更美好的一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在中职美术教育中,教师需要有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探索生活中的美。为了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美术素材,教师要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课前观察的任务。比如,在给学生讲述相关的美术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记录自己认为有趣的生物或者植物。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仔细地观察自己周边的事物。除了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之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在教学当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情境创设是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加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方式。美术教师要想在中职美术课堂当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教师要选择和教育主题有关联的生活素材,把生活中看似平平无奇的美术素材通过多媒体等学生喜爱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课堂中高效学习。
比如,教师在素描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几何图形来创设学习情境。教师在讲解啤酒瓶的素描时,先让学生想象这个啤酒瓶的瓶口是由一个细长的长方形旋转一圈得到的,中间的位置是通过一个等边梯形旋转一圈得到的,瓶身是通过一个大的长方形旋转一圈得到的,最终把它们拼接在一起就是啤酒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绘画时把物体想象成对应的几何图形,先描绘出几何图形的形状,再在这个前提下进行修改。教师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化概念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能够更好地推进美术教学的生活化。
在以往的中职美术课堂当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美术教师主导教学过程,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美术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开始逐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有效的美术教学方式来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期内能够实现的,教师要想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打好美术基础,也需要关注学生想象力、表现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使学生的感受和想法在课堂中能够表现出来。
比如,教师带学生欣赏丢勒的《画家之母肖像》这幅画时,先把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4到6个人,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几分钟的时间探讨自己在这幅画中看到了什么。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先从画的本身来看,讲一讲肉眼看到的内容,再从深层次来看,根据作者的生活背景与画作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剖析画作深层次的含义。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与学习,才可以使自身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等得到提高,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主要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
目前,中职美术教材还比较缺乏生活元素,对此,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形成适用于中职美术生活化教学的素材,并逐步淘汰缺乏生活元素的内容。对于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更换,教师应当参考学生的学习需 求,并根据教材内容加入丰富的教学素材,提升学生对美术的探索兴趣。
笔者发现,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这种评价方式过于单一。每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一面,在教师无法全方位评价一名学生时,这样的评价机制是不健全的。在实施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尝试把学生的作品拿出教室、拿出校门去展示。既然学生的作品来自生活,那么就应该将他们的创作成果回归社会,使更多的人参与作品的鉴赏与评价,进而发现作品的价值和缺陷。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美术在中职院校的地位也逐渐提高。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职美术教师需要调整传统美术教学的方式,进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美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对美的追求,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与美学素养的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