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晶,田琦,黄国宝,罗浩铭
(1.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山东 济南 250013;2.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00;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烧伤整复外科,山东 济南 250013)
足部为人类日常生活的重要器官,由于交通事故、机器碾轧、重物压砸、足部疾患等原因使足部皮肤完整性受到破坏。足部为肢体远端,由腓动脉、胫前后动脉终末支及毛细血管供血,血液供应不够充足,且日常活动较多,使得创面愈合缓慢,创面残留,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正常生活,成为临床的一大治疗难题,临床医师也一直在探索其修复治疗的方法[1-4]。足部创面通过单纯换药难以自行愈合,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更会导致坏死组织进一步扩大,最后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足部创面清创后遗留创面较大,无法直接拉拢缝合,如行简单植皮覆盖,因皮下软组织少,不耐磨,恢复质量较差,创面容易复发[5-6]。近年来皮瓣外科发展迅速,对穿支血管解剖认识深入,各类邻近带蒂皮瓣逐渐应用于足部创面的修复,其手术方法相对简单,不需吻合血管,成活率较高,抗感染能力强,皮瓣与周围组织相似,可以恢复一定的保护性感觉,供区愈合也较好[7-12];游离皮瓣在足部创面的临床修复中也很常见,游离皮瓣供区丰富,可选择相对隐蔽的供区,亦可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13-14]。针对足部创面尚未有完全统一的修复方法,本文对临床应用较多的皮瓣及其特点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该皮瓣营养血管为胫前动脉穿支,可于胫前远端1/3处寻找,该穿支多紧贴胫骨骨膜向内上方走行,有时于附近软组织内可发现大隐静脉穿过,因该皮瓣穿支紧贴骨膜走行,分离软组织时易受损伤,可携带部分骨膜以避免损伤血管;为防止血管蒂部缝合时过紧,切取时可携带部分皮肤,减小蒂部张力。该皮瓣应用灵活度较高,可顺行或逆行修复足部、小腿各类创面,且包含软组织较少,皮瓣发生臃肿概率小,操作方便,易成活。偶有供区植皮术后出现贴骨瘢痕,采取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多可以避免[15-23]。原理与之相似的还有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如深部组织缺损较多,可携带部分腓肠肌填塞腔隙,用来覆盖感染、骨质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可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如患者对感觉恢复要求较高,还可携带部分隐神经与受区周围皮神经接合,亦可与其他足部带蒂皮瓣接力修复较大的足部创面[24-40]。
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与大隐静脉走行一致,供应小腿及以下皮肤,隐神经沿髌骨以下胫侧走行,该皮瓣穿支较细小且变异较多,术前需予以彩超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皮瓣切取时如携带部分筋膜,可以增强皮瓣抗感染能力[41-43];皮瓣切取时如分离几束隐神经与受区皮神经接合,术后可较好地恢复皮瓣感觉;结扎皮瓣蒂部大隐静脉,阻止血流倒灌,可改善静脉回流,避免皮瓣出现肿胀、瘀癍及水疱等回流不畅的表现;该皮瓣可就近旋转修复创面,不需断蒂,住院时间短,不破坏主干血管,不影响患肢血供,常用来修复足踝部、跟部等创面。高血压、糖尿病、外伤致血管挫伤较重、高龄等影响皮瓣成活,术中如损伤血管蒂亦容易导致皮瓣坏死[44-47]。
足底内侧动脉由胫后动脉发出后于足底部分出两支,分别供应足底部皮肤软组织与肌肉等深部组织,足弓部有丰富的动静脉血管网,为该皮瓣的血供解剖学基础。该皮瓣可设计成“水滴”形及“牛角”形,可增加推进距离及旋转角度。皮瓣切取时可携带部分深筋膜,如为跟部创面,可增加足跟部厚度及韧性,更有利于足部功能的恢复。切口边缘可设计成Z形,减少瘢痕的形成。该皮瓣不损伤主干动脉,对足部血供影响较小;无重要解剖结构,切取方便;但该皮瓣供区受限,适合修复足部中小面积缺损的邻近创面,如创面较大也可结合其他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予以抗感染、抗凝、抗痉挛等常规治疗[48-51]。
该皮瓣由腓肠动脉发出穿支,术前可用超声定位穿支血管。皮瓣蒂部还应包含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筋膜组织,如足部创面较深、软组织缺损较多可携带部分腓肠肌形成肌皮瓣,用来填充较大腔隙。术中需动作轻柔,注意勿牵拉、扭转及压迫血管,术后皮瓣下放置引流条,防止皮瓣下积血。应用扩血管药物,防止血管痉挛。该皮瓣可用于修复足部较大创面,及骨质、肌腱外露的创面等,对于感染创面合并骨髓炎者也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52-55]。
营养血管多为股深动脉发出的斜支、降支或横支。于大腿前外侧切取,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至深筋膜,可沿股外侧肌与股直肌间隙寻找穿支动脉。该皮瓣营养血管可为皮穿支或肌穿支,如分离肌穿支血管时可携带部分肌袖避免损伤营养血管,术中避免过度牵拉血管,以减少术后血管痉挛、血管危象的发生。该皮瓣穿支血管较恒定,供区丰富,皮瓣切取后供区多可直接缝合,如创面较大或多个创面还可切断皮瓣,根据创面形状进行缝合形成KISS皮瓣进行修复,切取时可携带部分皮神经与受区相应神经接合。如皮瓣富含脂肪等软组织较多,可预先修薄,如术后皮瓣外形臃肿可予以修薄整形术。该皮瓣为游离皮瓣,需与受区的动静脉及神经吻接,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术后需卧床制动一周,术后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等风险[56-64]。
腓浅动脉于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间隙走行并发出多个穿支,因此可以同时切取多个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多个散在创面,分离至腓浅动脉主干并可找到伴行的腓浅神经;根据创面位置和大小可于受区选用足背动脉、跖背动脉或胫腓动脉,受区静脉吻合可选择其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腓浅动脉穿支皮瓣的切取可采取常规游离皮瓣方式,该皮瓣穿支血管较细,对术者显微技术要求也较高;腓浅神经多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发出,切断后对同侧足部感觉影响较大,许多学者不建议切取,但该皮瓣通过创面周围神经长入,可恢复部分保护性触痛感觉;该穿支皮瓣血管较细,血供不是十分丰富,术后皮瓣不容易观察,但该皮瓣较易成活,术后即使有部分皮瓣发生坏死也可经多次换药后愈合[65-68]。
穿支血管相对恒定、表浅,供区丰富、较隐蔽,切取容易,术者需对腹部血管解剖结构熟悉;如创面较大或多个邻近创面,可选择腹部浅动脉皮瓣联合旋髂浅动脉皮瓣,根据受区血管长度调整血管蒂的长度,如两只穿支共干还可节约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患者经济压力;腹部皮肤较松弛,供区可直接缝合。术后供区遗留线性瘢痕,供区及创面周围瘢痕增生也较轻,该皮瓣血管管径较粗,受区吻合动脉可选择胫前、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皮瓣均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该皮瓣符合中华医学会提倡的“受区修复好,供区损伤小”的原则[69-71]。
营养血管为肱深动脉发出的桡侧副动脉及其伴行静脉,以肱骨外上髁与三角肌连线为皮瓣轴线,皮瓣切取时分离至深筋膜,有桡神经伴行需仔细操作避免损伤;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移植全厚皮片修复;该皮瓣血管蒂较长,调节范围较大,可根据创面情况调整皮瓣位置;穿支血管解剖较恒定,位于上臂较隐蔽部位,手术体位也较方便,容易切取;该皮瓣脂肪等软组织较少,术后很少发生皮瓣臃肿,可减少手术次数,手术风险较小;但较少用于足部创面修复,多用于颌面颈部整形及手指再造等手术[72-74]。
综上所述,如足部创面无骨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可尝试全厚皮片移植修复;如有骨质、肌腱、神经等深部组织外露或缺损则需皮瓣修复创面;如创面较小,小腿供区相对充足,可采用邻近带蒂穿支皮瓣修复,该类皮瓣切取相对方便,皮瓣与创面周围皮肤相似,不需吻合血管,成活率较高,但其同侧小腿供区有限,距离受穿支血管长度限制,无法完全修复较大或距离较远的足部创面;游离皮瓣不受创面位置、距离限制,可选较隐蔽供区,供区大多可直接缝合,但需吻合血管,对术者显微外科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发生血管痉挛、血管危象风险较大,需予以“三抗”治疗,还有发生深静脉血栓及坠积性肺炎等风险,但是现在游离皮瓣技术已相对较成熟,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较完善,临床应用也较多,也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针对足部创面的修复需个体化治疗,通过对创面位置、大小、形状等多种因素综合评估,结合患者意愿,选择合适的修复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