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银行在发展运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信用风险,其直接关系到银行能否稳健发展,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情况来看,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承受的风险持续增加。金融风险管理难度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发展情况。只有解决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率,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
各国经济领域的学者都对经济周期的现实意义展开了深入研究,相继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模型,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现象与经济周期。从当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凯恩斯理论、理性预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深受学者认可。
在凯恩斯看来,经济发展将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总体具有周期性与螺旋上升的发展特点,而最根本的原因是投资的推动作用。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受外界因素干扰,受外界影响或冲击时经济会出现波动。而金融经济周期理论是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各国应用的金融手段不断变化与更新,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资金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加快,各种金融活动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持续增强,特别是银行与贷款者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越发常见,对经济周期变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银行受债务影响,发生信用风险,这是银行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对其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限制银行发展。分析风险发生的原因发现,在债务人无力偿还银行债务的情况下便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可见债务人承担主要责任。但从银行的角度分析,银行并没有认识到信用风险对其运行发展的严重影响,也没有对信用风险进行相应的管理。如果银行在运营发展过程中总结、分析其他银行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以自身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制定合适的信用风险管理措施,就可以有效降低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能够对银行的稳定运行起到推动作用。
可见,信用风险管理是任何一家银行都要关注的内容,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风险的控制力度,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对已经发生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弥补银行运行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针对各种类型的风险提高防御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系统的银行风险管理控制体系,有效提高风险管控工作效率,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出现经济损失[1]。
信用风险是引发金融风险的重要条件。信用是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基础,一旦缺失信用,势必造成金融危机。各国之间一旦发生信用危机,作为金融活动与商业往来重要依托的银行,势必首先受到冲击。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若信用体系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行业之间竞争异常。企业会改变原有的资金借贷方式,选择市场融资,从而对银行的信贷份额造成影响。如此一来,银行就会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信用贷款,以保证信贷份额的稳定性,但中小型企业自身规模不大,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较大的风险,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限,势必会影响到银行回款,这也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风险[2]。
银行发展与经济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短期贷款、吸收银行存款等都是获取资金的有效途径。在开展这些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人才,其不仅要增强风险意识,还要加大对风险的管理力度。但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很多银行都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特别是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导致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难以发挥出应用的功能。加上银行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未将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落实到位,这也降低了金融风险管理水平[3]。
当前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不够健全的关键在于治理结构缺失。银行在开展各项业务的过程中要明确划分经营管理与所有者之间的距离,为各岗位设置合理的职权。但从具体情况来看,存在各种因素导致出现职权或岗位交叉的现象。如此一来,银行难以客观科学地发展,影响了银行自身运营效果与水平的提升,无法打牢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根基。在我国,大部分银行没有建立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各个分行负责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因此亟须改进我国银行管理体制,这对信用风险管理效率提升有积极作用[4]。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有目共睹,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全同步,不能充分满足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需求,而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也是其中一项,需要不断改进与优化。当前,银行建立的风险管理制度与实际情况脱节,缺乏针对性与目的性,无法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达不到预期效果。
另外,当前各项信用相关的业务关联较多的内容,实际操作时较为困难,过程复杂多样。管理结构尚未高度统一,出现多层次的现象,导致风险管理模式缺乏合理性与灵活性。从当前银行日常管理工作来看,没有将信用风险管理纳入其中。在进行贷款操作时,没有有效衔接各步骤与环节,完成贷款操作后,所实施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是经常出现信用人逾期还款现象的原因之一。大部分银行将信用风险防范工作放在贷款审批前,主要了解、掌握信用人的资产情况。一旦贷款发放后,就没有人开展相关监督工作,不关注信用成效。由于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对工作人员来说,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准确高效地识别相关项目的风险[5]。
部分银行构建风险防范制度时,没有结合国家、地域最新的战略发展计划,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风险管理现状等,造成最终建立的管理制度缺乏实践性。我国信用业务领域的相关政策较多,实践流程较为复杂,使得银行应用的风险管控模式缺乏灵活性。在具体管理工作中,没有将信用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位,也没有梳理贷款操作相关的各个步骤。银行现有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容易出现问题[6]。
受传统工作理念与模式的影响,很多银行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没能及时适应当前经济周期的实际情况。银行要加大对现阶段经济周期的分析与研究力度,及时更新经营理念,改变原本被动发展的局面,优先处理低风险业务,摸索出全新的利润创造途径。尝试发展与融资相关的业务。由于股市对中间业务有一定的影响,所以银行要适当增加中间业务的占有量,以增加收入、控制支出的方式提升盈利水平,严格管控投资,充分发挥出资金的作用与价值。要定期评估金融经济周期情况,基于此向资质条件与收益情况有一定优势的企业开放信贷业务,减少信用风险。增强信用风险管控意识,对此项工作给予应有的重视,将信用风险管理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7]。
银行管理工作与其他社会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差异,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与状态有较高要求。在日常工作过程中,银行工作人员要意识到自身所处行业的风险性,具备防范风险的意识,在银行各项制度持续优化的过程中总结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每隔一段时间要回顾与校验之前完成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面对贷款人的信息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做好相关资料的核对与检验工作,按照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筛查贷款人的信用资质,从而有效规避制度不完善或存在漏洞等因素造成的信用风险。
要基于现实情况,灵活调整贷款申请标准,同时要保证不违背国家政策法规。面对高风险、高回报的业务,要与多个职业素养较高的专业人员一同商讨,将该业务可能带来的利润回报与风险分析透彻,寻找相关案例加以参考,经过多方考量后才能作出最终决定。
在构建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要提高对辅助性监督的重视度。辅助性监督能从整体出发检验每个环节,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也有一定的管制作用,有利于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是保障银行利益免受风险影响的重要工作,不仅对银行有积极作用,还能对客户发挥辅助作用。
可以将风险划分为长期、短期两种。前者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与素养。因此,在不断提高对管理者要求的同时,还要对工作人员开展管理与培训,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定期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举办讲座,使员工具备风险管控能力,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8]。
银行要优化与改进业务营销策略,这对非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要从以往被动的状态向主动状态转变。也就是说,要主动减少各种资产风险,积极承接低风险业务。针对融资领域的业务要加大投入力度,重视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工作。控制股市下行的环境对银行中间业务造成的干扰,银行方面要及时调整中间业务的比例。如此一来,以拓展综合业务的方式提高其在中间业务中的收益。另外,要转变发展模式,持续提高盈利水平。银行要严格管理可用资金,根据使用需求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分配资金。在此过程中,可以根据贷款供应关系,合理划分定价水平。在新环境下,我国银行要把握发展时机,积极进行对外交流、合作,丰富自身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与地位[9]。
银行若想有效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就要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风险预警能力。面对金额较大或风险系数较高的业务时,要重视开展分析工作,根据专家的建议进行评估。在此过程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经验,落实风险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要从各方面入手分析风险问题,从而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在我国,银监会是监管银行工作的单位。设置管理机构时要求银监会充分考虑到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与自身的情况,而且要保证覆盖各个区域范围,监管机构之间要相互配合,共同优化监管效果,为健全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共同努力,从而保证监管结构与当前银行运行发展情况相匹配。对在银行运行过程中产生较大影响的业务投入更多的精力,使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符合当前发展需求。
银行内部要建立独立的治理机构。治理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内部审计能力与水平,第一时间公布调查信息,确保能够追溯银行每笔收支资金的来源。如此一来,能够有效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应用价值,从而在银行开展经济监督工作时得到更多银行工作人员的支持与配合,提高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能力。另外,由于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不确定因素,所以风险预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压力测试法,即信贷增长速度与提取的拨备数量成正比,如果出现增长速度慢的情况,银行可减少提取拨备[10]。
针对经济周期波动较大的行业,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手段调整信贷结构。在针对敏感行业调整信贷结构的过程中,要从以下途径入手。第一,将信贷增量与各种融资方式有机结合。从我国当前发展情况来看,敏感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力、房地产、公路等领域。银行要想进一步完善这些行业的信贷结构,就要及时调整客户结构。第二,针对风险较小的行业,可以进行低投入,调整信贷资产在行业中的布局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投入结构与客户结构。应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出售一部分期限较长的资产,以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帮助商业银行利用短期资金发展业务。另外,银行要重视业务领域创新,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的组成比例。第三,持续探寻并组织存款,以扩大负债规模。当前发展过程中,银行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争取到更多的优质客户。加大产品创新与研发力度,吸引客户的关注与兴趣,以此进一步扩大银行存款规模。第四,在客户选择方面要有所改变与创新,增强客户组成的灵活性[11]。
银行在开展金融产品研发工作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风险防范机制,认识到风险管控、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分析各种金融产品经过长时间发展后产生的影响。另外,要建立相关准备金制度,从整体发展的视角不断健全相关制度,开发良好的金融创新产品。在研发新产品时,银行会接受相关部门的领导,但是相关部门没有意识到自身对市场发展情况不了解,因此创新动力不足,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发展规律,加上不具备具有激励性的机制,造成最终创新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因此,在研发新金融产品时,要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竞争激励制度,通过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研发与创新工作中。
进入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后,税收会受到严重影响,财政部门会采用国债等财政政策。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体系容易受到诸多影响,最为显著的便是紧信贷、宽货币,对金融市场运行发展依旧能起到推动作用。部分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等方式,激励合理的私募股权市场发展,从而以市场资金直接支撑实体经济发展。政府投资性支出在合理的范围内扩大,对一些部门的政府补贴与转移性支出予以大力支持,能够对相应的领域起到积极作用,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视相关措施的落实,持续推动节约型与循环型经济发展。针对重大项目,要保证投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调整各种类型的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起到辅助作用,为重点项目发展提供资金支持[12]。
另外,税负压力是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要落实商业银行降低税负的政策,保证中外资银行的所得税税率一致,并在运行发展过程中不断下降,最终实现中资银行营业税不再存在的目标。针对为贷款损失准备的亏损税收处理政策要有预见性。对准备亏损的部分,可以在税收处理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支持银行及时提取出准备资金,保证金额的数量,用于核销坏账。同时,政府方面要减少干预。
要想保证银行经济安全,就要构建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为开展后续工作奠定良好基础。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要增强信用风险管理意识,积极主动地构建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确保风险管理机制能切实有效地落实到实践中。同时,要提高银行全体员工对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视度与相关能力,以此推动银行稳健运行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