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莉
(武汉市康达电气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企业要想实现长远稳定发展,就要与时俱进,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工具,提高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成本核算在任何企业经营管理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加强成本核算,提升其准确率及效率,一方面能够全面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物资的消耗,加强成本管控;另一方面,能够从内部提高企业的管控水平,进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赢得更多获利空间。因此,本文对企业成本核算展开研究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价值。
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企业对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利用,提高其利用率,也便于保障各环节成本管理信息真实、全面、可靠。从成本核算的结果中可以明确当前产品生产过程的优势和劣势,采取预算调整、数据分析、规划、考核等一系列方式,实现对各环节的风险控制,尽可能把潜在风险消灭在摇篮里,把必然发生的风险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有利于促进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民营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加强精细化成本管理、成本核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业务操作流程与费用支出,也能够促进企业各阶段经营管理目标的高效达成。同时,在当前互联网、智能化、数字技术大肆兴起的背景下,借助高效的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环节的线上管控、规划、执行、监管等,可以帮助经营者从全局把控企业的实际业务经营情况,从而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库存规划、现金流筹划等,在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和资金利用率的同时,能够为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企业在开展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制度体系、工作流程,但是实际上总会因为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干预而无法有效落实成本核算流程,比如各种物资成本归集操作不规范,且多数民营企业仓储管理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仓储管理技能,仓储管理相对混乱随意,各种物资入库、出库过程缺乏完整的记录,关于月度使用的物资成本费用,只能在月底进行库存物资盘点时才能得到准确的数值,然后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期物资消耗成本。受当前会计准则的影响,物资成本归集时仅仅考虑了产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直接成本,设计成本、大额开发成本费用都归集于管理费用,使得整个成本费用归集流程并不规范。
除此之外,在进行间接费用分摊时存在严重的不规范现象,部分企业核算人员仅仅对产量进行了精确统计,没有对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工时进行统计。如果按照产量进行间接费用分摊,由于部分产品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消耗的时间成本较高,而分摊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因素,就会使分摊过程中无法真正体现谁受益、谁负责的基本原则,经常会造成产品成本费用的增加或减少,最终使成本核算不够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当期经营效果[1]。
民营企业成本考核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其一,成本考核目标设置不合理,目标太高,员工无法完成,就会产生退却心理,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不仅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且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二,企业绩效奖励方式单一,没有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员工设置合适的奖励方式。不同员工对工作的追求不同,想要的奖励存在差异。如果奖励方式设置不合理,就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无法促使其更好地开展日常工作,奖励措施就失去了自身的意义和价值。
其三,部分企业在对各岗位员工开展成本管理结果考核时,所用的方式比较片面,不能全面、客观、公平地评价员工。比如,仅仅由领导层人员对其进行评价,有些员工可能多做少说,有些则可能多说少做,但由于领导精力有限,因此会错误地认可多说少做的员工,忽略多做少说的员工,这样一来,就可能形成不良风气,久而久之,优秀员工会失去工作热情,逐渐变得懒散,导致各岗位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会导致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弱化,甚至对企业文化产生不认同的情况,继而出现离职高潮,大量员工离职会对企业的实际经营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成本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成果。但是,现阶段新型财务人员、会计人员、核算人员都有较大的缺口,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财务人员并不具备完备的专业知识技能,这种状况在民营企业尤为突出。很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成本管理工作不重要,不会花费较多的资金招聘专业的成本管理人员,而且考虑到成本核算工作量少,多数企业选择让传统财务人员兼任核算岗位,甚至让其他业务岗位人员兼任,这些业务人员缺乏会计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无法独立、高效地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工作质量、效果一般。此外,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也没有对现有财务人员、会计人员、核算人员等开展专业的技能培训,无法为企业储备一定的专业人才。总之,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人员团队并不能胜任现代化发展趋势下的成本核算工作岗位[2]。
权威部门的调研结果显示,民营类企业中有90%以上属于中小型企业,它们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无法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因此在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筹集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
企业建设成本核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周期较长,需要足够的资金购买软硬件类物资、雇用优秀的IT 人员及核算人员、开展员工学习培训、维护保养设施等。由于资金不足,因此常常会出现系统建设半途而废的情况。
总之,当前民营企业在成本核算管理方面应用信息化软件系统的水平总体较低,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发展的需求,未与时俱进地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更新、升级等。
从现阶段多数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趋势来看,在成本核算工作中引入计算机软件、智能化技术有两面性,一方面能使核算工作更加方便、快速、准确,而另一方面,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安全性无法保障,前期成本投入高。企业要想借助信息化软件系统实现高效的成本核算、管理,就要落实系统软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成本核算流程的融合[3]。
首先,规范各种物资领用的核算过程。因为不同的业务活动有不同的业务人员,为了规范所有业务环节的日常行为操作,企业要借助软件系统对其进行全程监控,可以利用ERP软件系统设置产供销一体化功能,使所有物资流动过程都在监控下进行,实现更规范、更精准的各环节操作,也有助于成本核算的高效化、精准化。
其次,在涉及费用分摊时,要有一定的分摊规则,确保分摊方式合理合规、精准有效,避免核算成本与实际生产环节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在特殊费用分摊过程中无法保障其合理性,就要及时与生产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等沟通交流,以得到更准确的核算数据。如果在核算结果报告出具后发现核算结果与标准工时有较大差异,则相关部门负责人应对其进行分析,并进行差异报告签字确认[4]。
1.设置科学合理的成本考核指标
在设置成本考核指标前,可以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调研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指标设置情况,尤其是标杆企业、龙头企业。然后进一步分析本企业近几年的实际业务活动情况、成本管理工作效率,综合考虑现有业务活动发展趋势等,设置全面、可行的成本考核指标。此外,在设置指标的过程中,领导层和基层员工要进行全面的沟通交流,从双方角度考虑问题,最后找到一个平衡点。
2.优化奖惩方式
为员工提供多种组合奖励方式,使其可自行选择想要的奖励,常规奖励方式包括精神方面的奖励和物质方面的奖励,如给予评优评级机会、发放现金奖金、升职、公费旅游、外聘学习、带薪休假等。企业应确保奖励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充分发挥其潜能。另外,相应的惩罚须适当加大力度,避免重奖励、轻惩罚的情况出现。
3.设置多维度的绩效考核方式
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认为,客户对产品、企业的满意度决定着企业的成败。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就必须针对其各种需求快速作出反应,这样才能争取到更有价值的客户群体,获得更多业务,从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制造业企业客户维度的绩效评价指标主要从客户满意度和品牌认可度两个方面来确定。电气类民营企业在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重复性利用的问题,引导全体员工树立环保意识。对于员工的绩效考核评价,具体可从客户维度、员工维度、领导维度等多个方面分析,确保所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真实、客观,避免受到个人主观意识的影响,造成评价结果缺乏公平性、可参照性。员工维度的评价可以是对自己的,也可以是相互间的评价,以督促员工学会自我反思、总结,不断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客户维度的考评以为客户服务为宗旨,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此方面的评价更有参照性、更加客观,有助于鼓励员工不断改进;领导维度的考评则从企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无论从哪个维度开展考核,都是为了实现员工和企业双赢。
为了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首先,企业经营者、领导者要认识到成本核算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一定的资金、人力支持,引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强的成本核算人员。大型民营企业在招聘环节要进行严格的人员技能审查,在业务特别多的情况下,要招聘有丰富成本核算工作经验的人员,而业务活动相对较少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则可以招聘拥有一定核算经验的人员,在后期加强对其的培养。
其次,企业要依据实际业务活动开展情况,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导,各职能部门配合,制订并有序落实各岗位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训活动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各岗位人员的职业规划。为了保障全体人员都能够得到培训机会,可以设置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时间充裕的人员可以参加线下培训,时间紧缺的人员则可根据线上录播培训内容进行学习,总之,要为每个员工提供公平公正的培训机会。针对优秀员工,可适当将其外派开展交流学习。
最后,企业要鼓励各岗位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活动和相关的职业等级证书考试,如会计职称、会计师等,在员工薪酬中可增加岗位证书奖金。对员工培训活动结果也要进行考察,设置相应的奖励或惩罚措施。
在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要重视信息化、智能化、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加大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依据企业实际业务活动流程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管理系统。为了全面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企业还要拓展信息化系统的覆盖面,实现成本核算与采购、研发、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数据的互联互通,提高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企业运营成本,为经营者、决策者制定决策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依据,提高其决策准确度。
从业务、财务角度来看,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业财融合,实现业财一体化。企业实现所有业务活动环节数据信息共享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一体化信息系统,包括预算系统、核算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数据分析处理系统、物流运输系统等不同职能板块。这些板块间要设置合适的数据接口,在实际业务活动运营中借助数据共享功能,更好地发挥风险预测、风险点分析、财务核算、风险控制等职能,以此提高企业整体内部管理水平和扩大市场竞争优势,促使企业完成不同阶段的战略管理目标。
民营企业加强成本核算能够优化资源分配,实现降本增效,也能够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对民营企业成本核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成本核算优化策略,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企业加强市场风险防范、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不规范支出,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