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丽丽, 王学颖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内蒙古 赤峰 024005)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ICSVD)的发病机制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其对负责大脑皮层和髓质的血液供应造成损害,导致大脑和该区域神经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既往研究指出[2],随着ICSVD的发生和进展,患者可表现出头晕、头痛、步态不稳、跌倒、认知障碍、痴呆、老年抑郁症等临床症状,但早期神经损伤的ICSVD患者临床表现较轻,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步态异常,认知和自理能力下降,最终可发展为血管性痴呆(VD)[3]。因ICSVD导致的VCI大多发生在发病早期,且该损伤是可逆的,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往往能获得良好的预后[4]。目前临床中对ICSVD和VCI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控制血压、抗血小板和降血脂等措施改善VCI病情进展,但并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5]。PLR是临床发现的新型炎性反应标志物,其水平高低与脑梗死面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均存在相关性,且已经明确高PLR水平是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6]。而有学者指出微炎症状态也是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7],因此分析炎性因子PLR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对于指导临床干预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其进行了探究,以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8例脑小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66.49±5.03)岁。诊断标准:①脑小血管病:依据《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8](2020版)。②认知功能障碍[9]:蒙特利尔认知量表评分<26分为障碍组。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为脑小血管病者;②年龄≥18周岁者;③可自行完成神经心理学检查者;④无失认、失语等其他认知损害者;⑤各项资料均完整者。排除标准:①近一年内有脑出血或脑梗死病史;②合并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症等影响认知功能疾病者;③合并双相障碍或抑郁症病史者;④合并严重造血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者;⑤严重头部外伤、颅内外伤者;⑥无法自主完成各项临床资料收集和测试者。
1.2方法:①分组:158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分为障碍组(n=67)和对照组(n=91)。②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2.1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障碍组患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LI病灶数、WMLs评分、腔隙性脑血管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
2.2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障碍组的IMT、FBG、TC、TG、LDL、Hcy、hs-CRP、PLR水平高于对照组,障碍组的血浆HO-1、白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
2.3Logistic多因素分析:以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状况为应变力,赋值1=认知功能障碍,0=否,以表1和表2中P<0.05的指标/因素为自变量,使用双界点OR值最大法对数据进行离散化以确定分界值,回归过程采用逐步后退法,以进行自变量的选择和剔除,设定α剔除=0.10,α入选=0.05。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LI病灶数≥5、WMLs评分≥10分、IMT≥2mm、Hcy≥15μmoL/L、PLR≥150、血浆HO-1≤0.6μg/L是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ICSVD患者所导致的VCI主要病变是大脑认知储备代偿功能逐渐耗竭,进而导致认知功能逐渐衰退[10]。有学者表示[11],脑小血管是VCI最常见的病因,ICSVD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自理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因此积极分析导致ICSVD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也应在临床实践中积极探索,选择有效的临床监测指标来预测和诊断小脑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而通过有效手段降低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改善临床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LI病灶数≥5、WMLs评分≥10分、IMT≥2mm、Hcy≥15μmoL/L、PLR≥150、血浆HO-1≤0.6μg/L是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对健康的重视度越低,对相关健康知识了解较少,且日常生活习惯缺乏规律性,不良生活习惯相对较多,如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频发,长期作用可导致脑低灌注、记忆力下降、血脑屏障损坏,加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12]。脑小血管患者的诊断通常需要借助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测,患者的影像学主要表现为白质病变和LI的出现,但因该病所具有的特殊性,疾病无显著临床表现且进展速度较慢,临床误诊和漏诊率较高。而LI病灶数较多和WMLs评分较高的患者脑小血管病病情越重,对基底节、皮层、丘脑、皮下层等部位的损伤越重,这种多部位的病变对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加剧了认知障碍的发生[13]。IMT是临床常用的心梗或脑血管疾病预测因子,IMT值越高说明机体动脉硬化可能性越高,极易形成斑块,造成管腔狭窄,导致脑组织出现低灌注和缺血性损伤,造成神经元凋亡,降低认知功能。Hcy内含硫,人体内Hcy主要由蛋氨酸代谢产生,该过程中的再甲基化过程也是脑内甲基供体的主要来源,而其对于乙酰胆碱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形成均有重要作用,因此当Hcy水平升高时脑小血管损伤加剧,可诱发无症状脑梗死或脑白质异常,诱发认知障碍。血浆HO-1可调节细胞内促氧化剂血红素水平,进而发挥抗氧化、抗炎和抗凋亡的效果,因此HO-1对血管内皮具有保护作用,当血浆HO-1水平降低时,血管内皮保护效果减弱,极易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形成血栓而诱发认知障碍。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脑部组织迅速缺血缺氧,此时机体产生炎症介质而加重脑损伤,当炎症介质耗损或被阻滞时,脑损伤后梗死面积缩小,而PLR是临床中已知的新型炎症标志物,PLR水平升高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预后和死亡率均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因此PLR水平升高预示着脑损伤后梗死面积增大,机体炎症反应加重,造成脑血管损伤和神经退行性病变,其所产生的脑损伤严重,增大了认知障碍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文化程度、LI病灶数、WMLs评分、IMT、Hcy、PLR、血浆HO-1水平均为脑小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