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调查分析*

2022-02-10 08:39赖肖芬于超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鼓室中耳中耳炎

赖肖芬 于超生

1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妇幼保健院 510000; 2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分泌性中耳炎又被称为渗出型中耳炎、黏液型中耳炎等,是一种以中耳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耳鼻喉疾病之一[1]。分泌性中耳炎多发于儿童群体中,可以造成患儿听力损失,影响患儿语言发育,需高度警惕。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后的中耳闷胀感、听力减退等[2]。一般来说,分泌性中耳炎的耳痛症状不明显,所以,不少患儿会因主诉不清而被忽视,待听力受影响时在来院就诊,就会延误诊断和治疗,影响预后效果,所以及时诊断和治疗十分关键[3]。分泌性中耳炎确诊后,经有效的药物治疗或鼓室置管术治疗后大都可以痊愈,但也有部分患儿即使经过多次鼓室置管术治疗也无法痊愈,导致疾病迁延,听力损伤,严重影响了患儿的生活质量[4]。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明确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及致病原因。研究显示年龄、腭裂、后鼻孔息肉、腺样体肥大等都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关,但其高危因素尚未明确[5]。为此,本次研究收集了我院收治的226例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和226例非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226例(23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226例(230耳)非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作为对照对象(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126例,女100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9.83±1.4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58±1.22)年;单耳发病217例,双耳发病9例。对照组男125例,女101例;年龄5~18岁,平均年龄(10.02±1.15)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1±1.05)年;单耳发病222例,双耳发病4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审核批准,两组患儿的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研究组符合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完整,检查均在医嘱指导下进行;③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心肿瘤;④患儿或家属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同意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②临床资料不完整;③具有遗传性耳聋家族史;④非自愿参与研究。

1.3 方法 (1)资料收集:入院后分别收集两组患儿的详细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病因等;(2)临床检查:两组患儿均进行耳内镜、电子鼻咽镜、声导抗检查,纯音听力测试。其中耳内镜用于观察鼓膜形态,电子鼻咽镜用于观察鼻腔和鼻咽部情况。声导抗检查采用丹麦尔听美(S/N:1821554)声导抗仪进行鼓室声导抗图测试;纯音听力测试采用SIEMENS SD270听力计进行,测试方式采用上升法,听力计校准遵守国际标准,测听室环境噪声<30dB,测试频率为0.24~8.00kHz。

2 结果

2.1 两组听力学检查结果比较 两组鼓室声导抗图均以B、C型为主,研究组B型率高于对照组,C型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耳聋率高于对照组,混合性耳聋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听力学检查结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在咽鼓管功能障碍、腺样体肥大、胃食管反流、后鼻孔息肉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年龄、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鼻炎方面存在差异(P<0.05),研究组年龄≤10岁率(57.52%)、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率(57.08%)、存在过敏性鼻炎率(56.19%)均高于对照组。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n)

2.3 分泌性中耳炎高危因素分析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鼻炎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P<0.05)。如表3所示。

表3 分泌性中耳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指鼓膜完整,中耳常含乳突腔内形成黏液、浆液等积液,而导致听力下降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6]。其多发于儿童阶段,是引发儿童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如不能及时有效进行治疗,可导致患者中耳粘连,严重的引发耳聋。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传导性耳聋或鼓室积液。李献清等人[7]曾对比研究了老年单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非老年单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鼓室导抗图类型和耳聋类型(纯音听阈检测),发现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类型和耳聋类型存在差异(P<0.05)。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鼓室声导抗图为B型率和纯音测听显示传导性耳聋率高于对照组,鼓室声导抗图C型率和纯音测听显示混合性耳聋率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推断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为主要临床特征。

虽然目前关于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多,但尚未完全弄清。有报道显示,咽鼓管功能障碍会阻止空气进入空耳,导致中耳腔出现负压状态,引发毛细血管扩张,形成中耳渗出液[8]。也有报道指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可以分离出多种病毒DNA或细菌菌株,说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过程有感染参与[9]。此外,腺样体肥大、变应性鼻炎、胃食管反流等也被认为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有关。本次研究对可能与分泌性中耳炎有关的因素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中单因素分析发现,在年龄≤10岁率、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率和存在过敏性鼻炎率方面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这与苏爱花等人[10]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对比了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的情况明显高于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这提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与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方面存在差异。此外,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1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鼻炎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P<0.05)。这与黄秀花等人[11]的研究结果相似,其研究通过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和非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咽鼓管功能障碍等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过敏性鼻炎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以推断年龄≤1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的人群更易引发分泌性中耳炎。

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以鼓室积液和传导性耳聋为主要临床特征,年龄≤10岁,有上呼吸道感染和过敏性鼻炎是引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危因素。可以根据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高危因素进行临床治疗和预防,以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和治疗复发率。

猜你喜欢
鼓室中耳中耳炎
哪些原因可以引起中耳炎
耳痒耳鸣小心得了中耳炎
耳内镜下鼓室给药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疗效分析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耳朵里的定时炸弹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
警惕不疼的中耳炎
小耳朵怎么会有水
婴儿中耳炎与喂奶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