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2-02-10 08:39谢宏民李佳璇钟永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结肠息肉证候

谢宏民 李佳璇 钟永锋

中山陈星海医院消化内科,广东省中山市 528415

结肠息肉作为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伴有腹痛、大便稀溏、便血等症状。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肠隐窝内肠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失衡有关[1]。虽然肠息肉属于良性病变,但仍存在恶变的可能性,若任其发展,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干预,严重将危及患者生命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临床针对该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为主,但在实际治疗中,肠息肉存在反复发作的特点,且术中切除不干净或不到位等,患者术后将存在复发的风险,继而加重其身心负担[2]。中医学中则将肠息肉隶属“肠覃”之范畴,同脾虚、湿热、血瘀联系紧密。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无力排出则导致聚湿生痰,久病入络成瘀而阻滞中焦,最终内生息肉。中医治疗则坚持以健脾益气、化瘀消蕈为主[3]。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在结肠息肉患者中实行消蕈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接诊的66例结肠息肉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47.51±1.43)岁;病程3~14个月,平均病程(8.5±2.55)月。观察组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5±1.46)岁;病程4~15个月,平均病程(9.5±2.85)月。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结肠息肉;且符合手术治疗的要求;(2)符合《中医病症诊疗标准》中便血诊断,大便干结等;(3)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患者均知晓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肠道恶性肿瘤、肠梗阻等病症;(2)存在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其他恶性肿瘤疾病者;(3)有药物禁忌者,意识障碍或依从性差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术前做好肠道准备,进行全身麻醉,采用本院自行提供的高频电刀,功率设置在20W,流量设置在2.0L/min,置入肠镜探查结肠息肉情况,分离息肉及黏膜组织后,将息肉用圈套器固定好,随后使用电刀切除病灶,确保息肉基底部呈天幕状,检查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内镜退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蕈汤治疗,药剂组成:党参、茯苓各15g,黄芪、薏苡仁各30g,莪术10g,三七5g;若患者泄泻严重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炒白术;腹冷疼痛者加用炮姜、吴茱萸、香附等药物;腹胀严重者加用木香、陈皮、枳壳。诸药共用1 000ml水煎至350ml,每日1剂,2次/d,分早晚服用,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判定标准[4]:显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结肠息肉愈合;有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好转,结肠息肉缩小;无效指患者各临床症状未有明显改善,且症状加重,结肠息肉未切除干净。(2)对患者各临床症状(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测评,依据《新中医药治疗原则》制定,症状包括疲倦乏力、口苦口腻、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发黄、耳鸣目干、盗汗、肢体困重等内容,评分0~4分,0分为无,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重度,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3)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热、腹泻腹痛、便血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97%,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结肠息肉属于临床消化内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肠黏膜表面至肠腔突起的赘生物,同肠隐窝内肠干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有关。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秘便血、腹泻等症状,随着病情持续发展,严重者将产生癌变。因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预防肠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5-6]。

当前,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其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该术式肠胃功能恢复较慢,且部分患者息肉易复发,继而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现阶段临床预防肠息肉以药物预防为主,疗效欠佳,且容易发生胃肠道等不良反应,加重病情,影响预后[7-8]。

中医学中,肠息肉归属于“便血”“肠覃”等范畴,发病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以脾胃气血为根本,代谢产物未能及时排出,体内长久蓄积逐渐湿聚化痰,痰热相作从而转变为息肉[9]。因此,中医治疗多健脾益气、活血化瘀为主。

消蕈汤药剂中包含黄芪、党参、茯苓、三七、薏苡仁、莪术,黄芪为君药,有健脾养胃、补中益气等效果;党参为臣药,有养血、补脾利气之效,同君药联用有增强益气健脾等效果;茯苓、薏苡仁则均为臣药,起到利水消肿、健脾止泻、助运化等效果;三七有止血活血、化瘀不伤正等效果;莪术有破气行血、消积止痛等作用。诸药联合应用有增强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等效果。此外,经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黄芪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加强利尿效果;茯苓则具备抑菌、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三七可加强局部血流量,加速创面愈合。另外,根据兼症加减中,腹泻加用山楂、焦神曲和炒白术等药物均能起到健脾止泻、养胃疏气等功效;腹冷疼痛着加用炮姜、吴茱萸及香附起到温经止痛作用;木香、陈皮以及枳壳则能起到理气调胃等作用。为此,临床应用消蕈汤能进一步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无副作用,加快愈合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得到提升[10-11]。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且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而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采取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增强药效发挥,同时也加强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经中药方剂调理,益气健脾,莪术、三七等药物可改变血流变性,加速局部血流量,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的同时,有效增强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应用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腹痛腹胀、便血、食欲减退等相关临床症状,且药方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防止细胞突变等药理作用,从而预防结肠息肉复发,改善预后[4]。

总之,实施消蕈汤联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结肠息肉患者疗效突出,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积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提高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结肠息肉证候
萧山地区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复合证候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证候、体质及其关系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先天性细小结肠症相关病因与影像表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补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及对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宫颈长息肉了怎么办
肠息肉防治莫入误区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肠息肉为何不切净
憩室炎,藏在肚子里的神秘疾病